職場勵志長篇文章
你喜歡看長篇文章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進入單位的前三個月,決定你在職場的未來
文/盧拉
進入單位,不僅包括你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新人,還包括你是一個有工作經歷的人,無論是主動從以前的單位離職還是被炒魷魚,你都進入了新的工作單位,換了新的工作環境。
人們對新環境的感知能力往往比較強,在新環境的前三個月,無論是換個環境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敏感度最強的時候。敏感度最強,意味著你能快速的感覺到自己與新環境的人之間的差距,能快速捕捉到自己的業務能力存在的問題。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問題,然後再學習彌補差距。
有句話說一個人沒有第二次機會給別人留下第一印象。相應地,一個人在新單位新環境剛開始幾個月給領導和同事留下的印象很重要。你積極上進,做事努力認真,勤勤懇懇,領導覺得你是個可塑之才,那麼,他就會給你更多做事的機會,讓你接觸更多的業務,得到更多的鍛鍊和磨礪的機會。相反,如果你在新環境工作的前幾個月,做事吊兒郎當,三心二意,領導交代的10件事有8件都問題重重,別人要在後面給你收拾爛攤子,那麼,領導和同事可能嘴上不說,但在心裡已經對你形成了“辦事不怎麼樣”的印象。
昨天晚上和一個老朋友聊天,老朋友2016年10月中旬從前工作單位中國工商銀行離職,進入了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國企工作。
朋友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做事能力很強,屬於踏實能幹型人才。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他的辦事能力的話,“他辦事,你放心”這句話很合適。他大學學的是法律專業,大四的時候參加中國工商銀行考試,考了全省第三名。在被稱為“一代銀行,代代銀行”的銀行就業環境裡,他沒有任何關係,憑藉自己的考試成績和麵試表現獲得了這份工作機會。他家鄉所在的地級市當年招了三個人,他是唯一一個沒有靠關係靠背景被錄用的,然後分在了一個小縣城的工行工作。
進入工行,他先是在前臺工作,處理對公的業務。之後,工行裡新增了信貸業務,很多老員工都已經開始計算退休的日子了,沒有人願意再去學習新知識,接觸新業務。他是單位裡面最年輕學歷最高的人,信貸業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他白天要上前臺處理對公業務,下班後再到後臺處理信貸業務,週末還要到市裡參加培訓學習。很少能按時下班,很少有周末,國家法定節假日對他而言是一個件很奢侈的事,三天法定節假日,他通常也就休息一天回家看看父母,然後一頭扎進工作裡。
2015年底,他因為出色的信貸業務能力,得到了市級銀行的認可,然後又在沒有關係,沒有背景,也沒有“走後門走關係”的情況下,從縣級分行調到了市級分行。
至於他為什麼從工行離職,他是這樣說的,工資低待遇差姑且不說,更重要的是工行帶給他很多負能量,他感覺不到自己是一個年輕人,他沒有激情,沒有活力,除了工作,就是加班,他也感覺不到工作的樂趣,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因而,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工行。
昨晚聊天,他說在新單位工作的這段時間裡,他雖然幹了幾件比較漂亮的事情,但還是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與周圍人的差距,還有長久以來養成的舊的工作習慣,這些都是他要在短期內儘快改掉的。他說要趁著領導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的時候,好好完善自己。
當然,也因為他自己幹了幾件比較漂亮的事,給領導留下了“可栽培”的印象,領導也會給予他更多的機會。現在,領導外出談事情都喜歡叫著他,所以,他也見到了很多牛人大咖。因為接觸了更多更厲害的人,從這些人身上也能學到更多。
他說進入新單位後,自己的幾項工作成果就像一條連鎖反應,因為領導交待的事情辦得漂亮,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因而,領導給予他更多的機會,帶他見了更多優秀厲害的人,從這些人身上他又學到了更多,然後會更加努力,做出更優秀的成績。
其實想起來我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剛參加工作時,領導需要一副某區域規劃現狀圖。眾所周知,規劃現狀圖是通過軟體CAD畫出來的。對於CAD,我簡直是白痴。只聽過,沒用過。
領導問,“這個你會畫嗎?”我毫不猶豫地說,“我不會”。領導扔下一句“不會就去學”,然後還把一個需要通過photoshop軟體美化處理的圖片同時交給了我,直接沒問我會不會用photoshop,擺明了不管我會與不會,總之這兩項任務都交給我了,不會就去學,就這樣。
我一直都很抗拒學習各種軟體和程式設計,自認為沒有程式設計師的天賦,但這下沒有退路了。我白天上班做別的工作,下班後抱著電腦上自學網看視訊教程,對照著教程一個工具一個工具的練習。學習完了CAD,又學習Photoshop,差不多天天晚上兩三點左右睡覺,熬了一段時間,終於完成了領導交待的任務。但也就是這段時間,我學會了兩個軟體。
或許是我任務做的還不錯,從那以後,領導會將更多的工作教給我,也會給予我更多的鍛鍊機會。
單位要寫一份某區域的綠化方案,領導安排我去寫。是啊,那時我還是有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新手,自認為新鮮出爐,直接是寫方案的小白。但領導安排了我就要努力完成,去查詢資料,參考以前別人寫的方案,先模仿寫出初稿,然後再一遍遍修改,慢慢摸索出了寫綠化方案的套路。
有一家公司來我們單位參觀學習,需要一個講解員,而單位以前的講解員那天正好有別的事情,領導直接安排我去講解。我提前把要講解的內容背熟,自己試著講解了好幾遍。當準備充分時,正式上場時反而不緊張,表現得還不錯,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這些都是我工作前幾個月之內發生的事。學軟體不僅是領導要求,也是我自己這方面能力的欠缺,遲早都要學,那麼,晚學不如早學,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抽時間去學,學會了後面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寫方案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剛開始就儘可能多得去寫,起初模仿,後面再形成自己的書寫模式和習慣。而因為有了第一次講解的經歷和嘗試,後面需要有講解的時候,領導都會安排我去講解,也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機會。
我對新鮮事物一直充滿好奇,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學習新知識,探索新能力。或許是因為這樣,我一直都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剛開始工作的幾個月,我都在不斷的學習。初入職場,很多的“不會”,自己與周圍同事之間的差距猶如一條鴻溝,領導交待的任務,很多都是第一次去嘗試,但我並沒有排斥嘗試,而是積極學習,並且努力完成任務。或許領導覺得我值得栽培,也給予了更多的鍛鍊機會。如今,工作一年半,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他對我期望很大,我也一直很努力。
在新單位工作的前三個月,可以將這段時間成看做是“敏感期”,敏感期對一個人職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認知自我,對自我定位的三個月。因為對新環境充滿未知和好奇,所以,你能快速的感知到新業務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的人,而自己與這些能力之間還存在哪些差距,因而,你對自己能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第二,學習新知識,接觸新業務的三個月。剛進入單位的幾個月,是你學習處理業務的時間段,儘量多的接觸不同型別的業務。學習新知識,接觸新業務也是你進步最快的時候,或許會很辛苦,但是堅持過這一段時間,把手頭上的業務掌握了,那麼,後期處理工作時就會容易很多,因為很多工作一旦上手,就會變成重複的過程。
第三,領導對你形成既定印象的三個月。你踏實能幹,能優質保量的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領導覺得你是個可塑之才,那麼,你將會得到更多的鍛鍊和磨礪的機會,成長的速度也快。如果領導交代的任務,你推三阻四,不好好幹,領導或許已經開始放棄你了。所以,一定要在新單位的前幾個月,為自己貼上做事認真、辦事得力、上進之類的標籤,然後將自己的這些形象資訊傳遞給領導,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工作和表現的機會,為自己在未來的職場之路打好基礎。
:當你的能力撐不起野心時,所有的路都是彎路
文/張良計
年輕時如何避免走彎路?
問這個問題的人,從他們自己的描述來看大多都躊躇滿志,準備在職場上大展拳腳一番。我猜他們可能是想知道更快通往成功的方法,平步青雲。
而這樣的問題我都拒絕回答。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踏實才是最快的方法。
沒有走過彎路永遠都不會知道直路應該是什麼樣子。就好像談戀愛時,你不遇過幾個渣男怎麼知道好男人到底好在哪裡。
網際網路行業經常用一個詞,叫“試錯”。不斷改進微小的錯誤,快速迭代更新,讓產品不斷趨近完美。
人生也需要“試錯”,尤其是20多歲精力旺盛,有的是時間。Nothing to lose.
可很多人把這個時間都用在懷疑人生,困惑未來,把本該拿去大把體驗不同人生經歷的時光,耗費在無休止的自我否定和猶豫不決中。
我曾經的老闆是一位女強人,她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每次和她聊天我都獲益良多。有一次一名年輕人問她: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麼的呀?我今年20歲,第一份工作在書店實習,但是覺得沒有什麼價值,一直很害怕,對未來簡直不敢提。給我一點建議吧!
她的回覆如下:
20歲幹嘛?20歲當然是唸書之餘,打工賺學費啊!我20歲在星巴克打工,這有意義嗎?當然有啊,自己賦予它意義啊!餐廳裡洗盤子有意義嗎?有啊,你自己琢磨啊。難道只有拯救地球才有意義嗎?等你想好決定什麼有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結束了也不必思考了。
我很贊同她的觀點。
20多歲的黃金年齡,本應該去闖去浪去跌倒。考慮太多就像給自己無形中築起一道道圍牆,你還沒有跨出去過就被死死禁錮在原地。
很多人期望能做出一份完美無缺的人生方案。到頭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有風險,那個失敗了怎麼辦……花大把時間做分析,聽建議,可人生計劃永遠趕不上人生變化,而變化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
這就像創業一樣,等你把一切都想得周到縝密的時候,大勢浪潮早已過去,你想好的一切最後都變成一堆廢紙。
我20歲出頭的時候,工作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不再向家裡伸手要錢。
改變世界?我連世界是什麼樣的都沒完整看過。
活出自我?我連自己要什麼都沒想清楚。
職業生涯發展?我連初級職位的工作內容都沒有摸清楚,想那麼遠有用嗎?
那時老闆丟給我什麼工作我都去做,找圖片,找新聞,搭PPT,跟訪談,旁聽會議。我從來沒想過這些對我未來的職業人生有什麼幫助,因為我壓根就想不出來。
直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熟練掌握了這些工作的套路和規則,懂得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行業趨勢的分析等等。我的視野也隨著專案經驗的積累而更加廣闊,眼光開始更上一層樓,去思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恰好那時的中國,社交媒體剛剛興起。彼時微博的發展勢頭迅猛,各式新媒體平臺遍地開花。
我深感這個領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於是義無反顧地決定降薪轉行,投入到更加紅火的數字營銷行業中來。
所謂經歷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生活給你的,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人生不是規劃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勢”,如果你去花時間研究一下近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多涉獵相關的新聞、文章、書籍、觀點,跳出自己的圈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發生著什麼,這些並不難掌握。
在大勢之下如何實現小我的能力增值,並融入到社會的發展浪潮中去,這是年輕時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經歷足夠多,你會發現“順勢而為”比“按計劃走”更加明智。
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很少說英雄造時勢,就是這個道理。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試過的錯足夠多時,我們要學會“覆盤”。
所謂覆盤,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回顧過去的作為和得失,錯過的機會,做錯的決定,成功的經驗,以及對未來的參考和指引。
《教父》裡有一句話,每個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偉大。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對其中的槍殺,欺詐,兄弟反目,同僚背叛等記憶深刻。
正是這些經歷讓初出茅廬乳臭未乾的麥克科里昂,不斷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最終成長為一代教父。
試錯之後學會及時覆盤,避免下次走同樣的彎路,這是過了年輕之後需要考慮的。
我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被同學帶去做過傳銷。
那時候我對這個一點概念都沒有。只覺得被帶去聽了幾次振奮人心的演講,看著那些靠傳銷發家致富的人,驚歎著那些年紀輕輕就當上全國銷售總監的人,我就覺得我也能行。
結果接下來兩個月裡我一個客戶都沒有找到,相反自己還倒貼了好幾千塊錢進去買“產品”。
幸好那時我警惕心起,及時止損,想辦法“體面”地退出了團隊,迴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這算是我人生經歷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彎路”。事隔多年回憶起來,除了覺得當時自己年輕氣盛,把成功想得太簡單之外,我做出了幾點分析:
1、我的個性和能力不適合做銷售,完全不適合。
2、我非常不擅於八面玲瓏的人際關係交往。
3、以金字塔模型建立起來的人際銷售網路,利潤都來自最底層的下家。因此為了保證這個模型的正常運轉,需要不斷拓展下家的數量。
其中第三點尤其重要,後來我發現任何形式的傳銷究其本質都可以歸因到這個模型上來。並且,在如今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還衍生出基於此的諸多變種,例如微商,例如新型的旁氏騙局等限於篇幅這裡不再贅述。
這段經歷對我後來的人生和職業選擇都產生了諸多影響,我及時避免了許多我不擅長的工作和公司。
再往後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復盤,記錄下自己犯過的錯誤,未考慮周全的細節等等,這些“彎路”帶給我的教訓和啟示遠比一帆風順帶來的成就要寶貴許多。
人生選擇的質量永遠是和你的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在年輕的時候能力有限,選擇自然也有限,抓住一個選擇不斷試錯是增加經驗和能力的唯一途徑。
到了30歲左右時,在行業內的人脈、經驗都積累到一個量級,這時你會發現眼前的選擇突然一下子變得很多,每條路似乎都是光明大道。
這個時候你已經沒有年輕時的精力再去試錯,而對過去經驗的覆盤能讓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個人特性和願望,從而做出最佳的選擇。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年輕時找工作都是去求職網站上一個一個投簡歷,過了五六年以後找工作都是獵頭主動打電話聯絡我。這裡買賣供求關係發生了顛倒,年輕時個人能力有限,供大於求,是買方市場公司挑你;
後來個人能力增長了,供小於求,變成賣方市場你挑公司,甚至可以自主創業。
這個時候,選擇才開始變得比努力重要。注意我說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選擇比努力重要。在你沒有資格去挑三揀四的時候,努力更重要。
當你的能力還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時,選擇哪一條路都是彎路,都要磨練,都要吃苦。
既然這樣,不如趁年輕時去積極試錯,積累經歷,然後不斷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分析和覆盤。這可比你聽任何的規劃建議道理都來得更切合實際。
我們誰都不是聖人,只有體驗過“錯誤”所帶來的損失和懊悔,你才能明白“正確”的標準和意義。
共勉。
:為什麼我們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奮鬥
過年前幾天,我去洗車行保養車,接待我的是一個小妹妹,特別熱情,看到我第一眼就大喊:哎呀,你好高啊,好像明星!結果,我還沒說話,就引來周圍人的圍觀,當時我真的有轉頭就走的衝動。
等車間隙,小妹又湊到我身邊問東問西,說我肯定不在本地生活,我說你怎麼知道的?她得意地說,我特別會看人,本地人沒有你穿得這麼潮啊。
得知我在北京做廣告,她問,那你是不是能接觸到很多明星?我點點頭。她問,那你是不是工作很豐富?我點點頭。
她仰著頭看我,真好啊,如果我沒有從北京離開,說不定也和你一樣了呢。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眼睛裡有閃閃亮的光。
通過閒聊我才知道,小妹之前也在北京工作過,而且有明星夢,上了一段時間的培訓班,就去北京做了群演,參演了一些電視劇。
我問她,那你都有演過什麼角色?她笑得大大咧咧,宮女啊丫鬟啊侍衛啊,逮住什麼演什麼,一天200塊,演了一個月,結果還把主演的頭飾弄壞,賠了劇組1000塊,哈哈哈哈哈!
小妹笑得沒心沒肺,我問她,那你怎麼不在北京繼續做呢?萬一遇到更好的機會呢?
她擺擺手,不行,我不像你在外地那麼奮鬥,後來我發現自己實在不是這塊料,就回來了。
我說,怎麼在外地工作就變成奮鬥了?在家鄉就不能努力嗎?
她想了一下,話也不是那麼說啦,但是大家都這麼講,一提到誰在外地工作,那都是為了什麼夢奮鬥努力,聽起來就很熱血。
那天晚上,我和幾個老同學聚會吃飯,間隙我又和他們談起這件事。有一個人贊同地說,就是如此,只要一提到奮鬥,都是在外地;只要一提到養老,都是在老家。
我問他,那你就是在老家準備養老了?他笑笑,我沒有你那麼心大,也沒什麼能力,我過自己的小日子就挺好,養老也不錯啊。
我看著同學一臉輕鬆的表情,但卻感受到了他心裡的那一聲微微的嘆息。同樣的嘆息,我在洗車行小妹身上也感受到了。
其實,為什麼我們把在外地工作叫做奮鬥這個問題,我在去年6月就發過豆瓣廣播詢問過,那時有很多朋友給了我各種答案。
網友柒說,因為要繳房租,這樣就需要更加拼命了。網友貝西說,因為沒有了熟悉感和安全感。網友炎心水禾說,因為孤身一人就少了陪伴,多了一分落寞和淒涼……
大家的回答,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粗略有三個方向:
首先,你始終是一個人。
在外地工作,就表明你要獨自飄零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默默習慣那裡的一切,生病一個人去看,難過一個人忍著,快樂也無人分享,孤獨成為家常便飯。
別人看到你的光鮮,無人知道你的心酸;別人明白你的慾望,無人知道你的隱忍;別人評價你的所得,無人惋惜你的失去。
你有你的選擇,你有想做的事情,你對任何事情都很敏感,還有對欲求的渴望。你或許會改變,或許會堅守,但卻不太甘心臣服於命運。
其次,遠離家人,走出了舒適區。
人的習慣很難改變,而被迫接受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你租房坐地鐵吃便餐,你加班出差討生活,這些都是你之前在家不曾體會到的。而一旦走出了曾經的舒適區,遠離了家人的關愛和庇佑,就難免產生各種複雜的心理,而在內心簇擁出的一團團夢又讓你停不下腳步。
於是就把在外打拼鍍上了一層奮鬥的外衣,以有夢為理由尋找自我平衡的出口,讓自己的窘迫看起來具有意義。
再次, 有夢就要追,走投無路也無法回退。
只要問起異鄉人,都是心裡有夢的人,他們大談自己對於生活的期望,渴望自己有更加富足的世界,不想過父輩的生活,不願意回到偏僻的家鄉。
而只要多問幾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無可奈何的地方,房價昂貴,壓力劇增,生活成本年年上漲,幾乎人人都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但話鋒一轉,緊接著又會談到哪怕再難都不能回家,身上有責任有擔當,自己有夢想有不甘,所以現實哪怕再殘酷,都要咬著牙撐下去。
有人分析得好:因為奮鬥的奮字拆開來看,是大田。去外地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田可以分,家鄉實在太小了。
但我不禁想這樣一個問題:在家工作生活的人,就不能稱之為奮鬥嗎?那些安穩過生活的人,就真的對生活不夠期許嗎?
奮鬥與否和是否在家鄉沒有直接關係。未來是自己的,也是芸芸眾生的,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
我出生在一座省會城市,從小過著和旁人無異的生活。我不是富二代,我也沒有優渥的生活,我和這個世界的很多人一樣,都是普通人。我不帥,我沒錢,我做不了明星,沒辦法一夜爆紅,甚至連中彩票的運氣都沒有,我只是一個每天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平凡人。
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技能,我不精通樂器,我唱歌不好聽,我記憶力很差,我脾氣也不好,我沒見過太多的世面,我只是一個庸庸碌碌渴望過好點生活的人。
可哪怕是醜小鴨,也有想成為天鵝的夢想;哪怕我再普通,我也期待自己能有更好的將來。
那我為什麼不去奮鬥呢?既然害怕這個世界放棄自己,那我首先不能自我放棄。當我願意付出多一點力量並看到回報的時候,我就明白,所謂奮鬥努力的意義,並非是要成為人上人的成功,而是不想放棄自己。
但是,不想放棄自己,不等於我回家工作就宣告失敗,也不是我在外地打拼就證明了自我。地域和方式只是過程和手段,最終奮鬥的意義要看的是結果。
或許我們都不會真的明白奮鬥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你除了奮鬥之外別無選擇。
人生不在於你手握多麼好的牌,而在於你能否打好自己的牌,甚至是一手爛牌。
每個人都可能會被生活打敗,接受生命的妥協,這毋庸質疑。而所謂的奮鬥努力,只是讓我們被打敗的日子,來得再晚一些,我們再堅持看看,狠狠踹生活一腳,傲嬌且執拗地活下去。而這種執著奮鬥,與你在家鄉還是在外地,沒有關係。
每一個今日,都是明日,每一個明日,都會成為你的昨天。所以,無論你在哪裡,都請為你的今日負責,為你的明日努力。
職場正能量的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