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的藥用價值
梔子,中藥名,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梔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1、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櫃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2、治溼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3、治尿淋,血淋: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煎服。***《閩東本草》***
4、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普濟方》***
5、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上藥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6、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普濟方》梔子湯***
梔子的形態特徵
梔子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或為3枚輪生,革質,稀為紙質,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釐米,寬1.5-8釐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釐米;托葉膜質。
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稜,萼簷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釐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釐米,寬0.6-2.8釐米;花絲極短,花葯線形,長1.5-2.2釐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釐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釐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釐米,直徑1.2-2釐米,有翅狀縱稜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釐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走馬箭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