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自古以來清明節都是一個漢族的傳統節日,在這天有兩重意義,一個是指氣候上,代表節氣,一個是民俗中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全國各地清明節吃的一些食物,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各地清明節食俗

  江南吃青糰子:

  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這首《吳門竹枝詞》詩說的就是人們在清明節吃冷食青團,並用紅藕、青團祭祀祖先。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又叫艾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團坯制好後,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將它們入籠蒸熟。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所以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是清明與寒食節時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

  現在店裡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當作春遊小吃。

  營養價值方面,艾草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溼等功效,而小麥草的汁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時還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

  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西北吃饊子:

  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安徽蒙城、江蘇淮安、維吾爾族、東鄉族、納西族、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以淮安的茶饊為最。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製作饊子要用上好的麵粉,加少許食鹽用水揉成面坯,然後餳面、切條,再搓成條狀,環繞排滿盆中,上面灑抹一些食用油。待麵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麵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撐、繃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饊子條,然後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饊子。

  饊子色澤黃亮,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幹吃香脆可口,泡過牛奶後***即化。在饊子這門傳統食品手藝最繁榮的時候,經營饊子的家庭作坊一度達到一百多戶,滕州諺語“喝粥泡饊子”便來源於此。

  蘇東坡在徐州的時候,喜歡吃這種饊子,在他的《寒具詩》中寫到,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玉黃深,夜來春睡霧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其中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炸饊子:以糯粉和麵,入少鹽,索索扭捻成釧之形,油煎食之。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清明前後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過去買不起鵝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螄,用清水養兩天,然後夾去尾端,放點蔥薑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就用醃菜滷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鮮美。有的煮熟了挑出螺肉炒韭菜,那是打嘴巴也捨不得丟的美味。

  田螺有“盤中明珠”之美譽,田螺肉質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餚,又是街頭攤擋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田螺每百克肉含維生素A130國際單位,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為明目佳品。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食品。

  田螺的烹調方法很多。一般是炒、煮等。但要把田螺烹調得美味可口,也有點竅門。首先將買來的田螺用盆清水養兩天,在盆內滴上幾滴豆油,將田螺殼尖尾端剪去和或去掉螺蓋,這樣,不但利於食時容易啜出螺肉,還利於讓味滲進螺肉中。但如果炒得過熟肉會縮到殼裡,食用時就不容易,所以掌勺的人要掌握好火候。

  養生小常識

  竹筍不宜多吃

  竹筍含有難溶性草酸鈣,尿道、腎、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筍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對於胃腸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

  慎食公雞肉

  肝火旺別吃公雞肉。“動風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昇陽的發物,這些發物多為熱性陽性食品,如豬頭肉、公雞肉、鵝肉等,高血壓、肝陽上亢、頭風痛及癲癇病人不宜食。

  多食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病從口入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晴雨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患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要注意防止“病從口入”。

  在古代的叫法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5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也叫食寒節。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猜你感興趣:

在清明節的時候可以吃甘蔗嗎
清明節各地有哪些傳統食物
相關知識
全國各地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全國各地元宵節吃什麼
青島的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蘇州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客家人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好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好
南京人清明節吃什麼食療養生
我國古代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南京的清明節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