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養殖方法
紫花地丁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屬側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cm,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播種前準備
常規使用的播種箱,規格長50cm,寬30cm,高8~10cm,也可採用育秧盤。木箱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泡透,否則容易造成土與箱分離,影響出苗。床土準備一般用2份園土,2份腐葉土,1份細沙,用孔徑為lcm以下的篩子過篩備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1%~0.3%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床土,以達到培育壯苗、防治苗期病蟲害的目的。土壤消毒後用硝基腐殖酸調節土壤pH值到6.0~7.0左右待用。
播種方法
將採集到的紫花地丁的種子放在通風乾燥處儲存。12月上旬播種在2~8℃的低溫溫室內,翌年2月出苗,3月下地定植。亦可在5月份採下種子,直接地播,很快就可以發芽出苗。由於種粒比較細小,播種時最好採用“盆底浸水法”即將床土裝入秧盤或淺盆,置於更大的盛有水的容器中,使水從秧盤或盆底部向上滲透,溼潤整個床土,然後再進行播種。
播種時可採用撒播法,用小粒種子播種器或用手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浸潤透的床土上,撒種後用細篩篩過的細土覆蓋,覆蓋厚度以蓋注種子為宜。種子出苗過程中,如有土壤乾燥現象,可繼續用盆浸法補充水份。播種後室內溫度控制在15~25℃為好。
幼苗期管理
小苗出齊苗後要加強管理,特別要控制溫度以防小苗徒長,此時光照要充足,溫度控制在白天15℃,夜間8℃~10℃,保持土壤稍乾燥。當小苗長出第一片真葉時開始分苗,移苗時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澆透。白天溫度為20℃左右,夜間溫度為15℃左右,可適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液促進幼苗生長,當苗長至5片葉以上時即可定植。
定植
定植密度如果選用葉片在15~20之間的大中苗移栽,40株/m2。如果選用葉片在5~10之間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為50株/m2。另外發現帶土壤移植較裸根移植緩苗快,成活率高。
生長期管理
紫花地丁抵抗能力強,生長期無需特殊管理,可在其生長旺季,每隔7~1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會使其景觀效果更加。
紫花地丁的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
穴盤育苗
紫花地丁種子細小,一般採用穴盤播種育苗方式。床土一般用2份園土,2份腐葉土,1份細沙。播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床土,以達到培育壯苗、防治苗期病蟲害的目的。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播種時間:春播3月上、中旬。秋播8月上旬。播種後控制溫度15℃~25℃之間,一週左右出苗。
露地播種
於8月份,先將土地平整澆透,待水滲下後,將種子與細沙土拌勻,撒至地面,稍加細土將種子蓋嚴,一週即可出苗。
分株繁殖
將綠化用地翻耕,施足底肥,整平,如4月將其從苗地起出,分株栽植於綠化地內,株行距10cm,澆透水,6月份便可佈滿。分株時間在生長季節都可進行,但在夏季分株時注意遮蔭。
紫花地丁如在春季進行分株會影響開花,而雨季移植易成活又不影響第二年開花,紫花地丁的無性繁殖在雨季進行為好。用分株方法進行繁殖時見效較快,在同種條件下分株移植,小紫花地丁較大株的緩苗快,成活率高,綠色期長,在園林綠化上如不特別要求當時的綠化效果儘量採用中小植株進行綠化。
自然繁殖
紫花地丁自繁能力強,按分株栽植法,在規劃區內每隔5m栽植一片,種子成熟後不用採擷,任其隨風灑落,自然繁殖,10月左右便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紫花地丁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葉斑病
紫花地丁會生葉斑病,是半知菌感染所致。起初只是一個個小褐點兒,如不及時治療會產生大片的黑斑,葉片枯黃死掉。所以,一旦發現生病,應立即用百菌清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7-8天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痊癒。主要蟲害有介殼蟲、白粉蝨等,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至1500倍液噴灑。
蟲害防治
紅蜘蛛
紅蜘蛛危害葉片,可用石硫合劑噴殺。
猜您感興趣:
八角金盤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