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落了教學反思
《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節選的這一部分圍繞畢業典禮引出對爸爸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爸爸的花兒落了》出自新課程標準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二篇文章。這個單元是關於兩代人心靈溝通的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狀態和情感經歷,表明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父愛和英子成長的艱難,寫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畢業典禮為主要線索,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時隔多年,作者仍能對往事記憶猶新,必是在其成長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同時感恩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了鼓勵、希望和愛。在感受深沉的父愛中,“我”真的長大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闖敢練,勇於面對挫折,承擔家庭重任。感悟成長的不易便更具現實意義了。同時文中語言、動作精彩描寫之處,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這些質樸、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語言撥動讀者的心絃,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語言,學習語言、動作等描寫便成了文章的重點。體會文中深沉的父愛,感悟成長的艱難,當然這更是理解、感悟的昇華!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小學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字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為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絡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努力提高這樣幾種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有教學效能感,時刻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清醒認識,以便更好的評價處理。
2.要提高教學監控能力。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髮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多種手段。多面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提高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4.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還應規範教師言語,一節課教師的話就應是一篇文章。
篇二
那天,正在學習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們的主動性發揮得很好,在我的簡單指導下,學生們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並沉浸在英子失去父親的憂傷和忽然一下長大的堅定信念中。忽然,我發現靠窗的董文龍正坐在那兒發愣,眼睛望著窗外,絲毫沒與課本聯絡起來。我的怒火一下從心中升起,但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沒有專門批評他,只是瞪了他一眼。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個膽小的男孩子。
課上得比較成功,下課後我便將這件事忘了。
第二天作業交上來了,題目是《我和爸爸的故事》。學生們寫得比較有趣。因為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起來說過了,所以作業看起來很順手。忽然有一本作業引起了我的注意。作業寫得很少,只有短短的六行,題目還佔了一行。再細看內容,我的心卻一下沉重起來。作業是這樣寫的: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現在也沒有了。因為,我的爸爸已經去世五年多了。我只隱隱約約地記著一件事情。那時,正是我才四五歲的時候。我們一家從姥姥家回來,我當時睡著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揹著我,我尿了我的爸爸一身,但我什麼也不知道。早上,他們告訴了我,我笑了起來……
我將本子翻過來一看,是小董***尊重學生隱私權***的。
我忽然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當他在課上望向窗外的時候,我並沒有考慮為什麼;當學生們在課上嘰嘰喳喳爭著說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那張失意的臉;當我興致勃勃佈置作業的時候,我忘記了還有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
看著那短短的幾行字,我心裡似在翻江倒海。這個膽小的孩子,沒有違背老師的“意旨”,努力的做了,交上了作業。我想象不出課上他聽著別的孩子談論自己的父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而我還一再的引導他們要去體會自己的父親有多愛你;我更想象不出他晚上是怎樣的去努力思考一些與父親之間的事情,然後將它記下來。看著他最後寫的“我笑了起來”,我卻想哭。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元宵節出去看燈,自己跑丟了,一家人急瘋了似的找我,好在找到了我,最後很晚了回家,爸爸揹著我,天上下起了小雪……
我決心彌補自己的過失。
於是我便有了作為教師的“偏心”。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多留意他幾眼,提問的時候,我總會給他投去鼓勵的眼神,他舉手後,我總會找機會讓他起來回答,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一定會給他最好的評價。
或許真的是“只有失去才懂得珍貴”。我沒有單獨跟他說過任何安慰的話,也沒有跟他說過我的意圖。但是,他應該是很快就感覺到了我對他的關注。他明顯的變了。在語文課上,他能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了,課前演講的時候,他能夠流暢的表達了,跟我說話的時候,他敢直視著我的眼睛了。有一次上課,我讓大家做一個比喻句,說說人生是什麼,他說:
人生如書,一本你預料不到結局的書,它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懸念。
我和學生們都驚呆了,然後,我們一起為他鼓掌。
我真得很高興。感謝我的“私心”有了成效。我希望他以後能夠更活潑一點,更快樂一些。
篇三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林海音的自傳性小說的最後一部分,課文選取的是英子參加畢業典禮後回家爸爸去世,英子懂事長大的故事。課文長,七年級的學生讀文不透徹,也沒有那麼深刻的認識,但是孩子能把主要的事件弄明白,在理解順敘和插敘的過程中,能夠結合佔有的資料,部分同學能看明白,並且對於插敘部分的內容一一概括描述,也就是文章的情節兩條線索能理解把我:爸爸愛花;畢業典禮。對於標題的雙關意義,學生經過學習討論也明確了實指:爸爸的夾竹桃花落了,暗示的指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謝了。對於這樣的文章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
因為作為小說,人物就是最關鍵的,所以課堂讓學生明確爸爸的關愛和教育對英子有怎樣的影響?同時看看通過敘事和描寫認識他們的性格特點?帶著這樣的問題運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我們課程改革的思路進行學習,一切好像都很順暢,但是我知道有一個環節沒有討論,是很重要的一個。同學們能結合文章的具體事件,結合具體的描寫方法,認識爸爸是一個愛花,愛生活,重感情,堅強,對我嚴中有愛的會教育孩子的爸爸,英子是一個由原來膽小,偷懶缺少自信變成一個勇敢,堅強,鎮定的孩子,她的變化成長是父親的教導,也是生活的苦難讓她長大成人。關於主題的探究沒有涉及太多,因為離我們孩子久遠,我課堂主要讓孩子明確父愛的偉大,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印象最深的賴床被打這個事件中由於時間關係,沒有給學生討論的時間:
如果加入一個討論,那會怎麼樣呢?對於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如何去做,孩子是否理解,今天的我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難,長大是一件多麼令人嚮往又是多麼令人害怕的事情啊因為沒有準備好,承擔責任和重擔還顯的稚嫩。在導學案方面以小組長髮揮重要作用為主,教師個別抽檢,在課堂上課件儘量和導學案同步,便於學生積累重要的學習資料,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方法。
最後仿句雖然同學沒有盡興但也有精彩的句子呈現,我送孩子名人名言,讓孩子理解腳下的路要自己走,父母的教育不單單是溺愛,還要會愛,不能事事百依百順。
孩子的好習慣終身受益,因為早起的習慣,英子不再遲到,因為愛讀書的習慣,英子成績名列前茅,代表全校畢業生領證書致詞,因為她堅強,鎮定,英子才能幫助母親處理家庭變故,因為有一顆責任心,勇於承擔,英子成長很快,是家中的小大人。因為她經歷的多,善於觀察生活,成為臺灣文學界祖母級的人物。
課下我推薦孩子看看小說《城南舊事》,孩子把書拿來,我很開心,引導朗讀還是默讀,孩子自己結合實際課下讀,利用自習再讓孩子講故事。我們還要看看電影《城南舊事》,感受文學和影視藝術的表達效果,進而更加豐富學生生活,拓展學生的視野。
花落就應該結出果實,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英子成長就是爸爸最好的果實,爸爸用自己的生命之花培育了孩子幸福快樂的果實,看來我們作為孩子應該學習英子的為人,刻苦學習精神,處事方式方法。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學習爸爸那種為了孩子成長嚴中有愛,會教育孩子,重感情,用自己的言和行踐行父母的職責,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