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孩子數學差怎麼辦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下解決三年級數學成績下降的教育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1、聯絡實際,引發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之,小學生的思維受成長所限,認識感知實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培養其興趣,尤其重要,特別是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是如此。那麼,如何就其特點,結合實際,引發興趣,為他們搭建認知橋樑的方法就顯得較為重要了。
2、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無可非議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終身學習的主人;最後,可以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出色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形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4、創設遊戲性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年齡特點,設定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通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遊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勝。學生在遊戲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數學課堂的精髓教學
1. 求新,提供新鮮的東西引起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處於啟用狀態,富有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我要學”的意識增強。這時,學生的被動學習將會轉變為主動求知,厭學情緒將會轉變為樂學慾望。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設新型的教學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學學科中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積極探索,大力倡導。在練習中也要體現一個“新”字。
2.求活,挖掘習題本身的內在力量保持興趣
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能力。靈活的思維能力表現在能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題目進行分析推理,從而獲得不同的結果。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開放式的課堂結構,需要教師設計出靈活性較大的練習題。為了讓學生在解題時保持興趣,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練習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儘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求近,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興趣
“生活味濃”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練習題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應把生活實踐當做學生認識發展的活水,把數學習題與生活實踐緊密“連結”起來,讓學生在這些來自於實際的鮮活的數學事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是快樂的。如學生熟悉的校園、公園、衣服、電話機都可以成為習題的情境;學生喜聞樂見的“手心、手背”“石頭、剪子、布”等遊戲也可以成為習題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有了更好的依託,又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增強了練習的樂趣,更多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學會發散思維
任何創造過程,都要經歷由直覺思維得出猜想、假設,再由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實驗,證明猜想、假設是正確的。許多科學發現都是科學家們憑一時的直覺得出猜想、假設,然後由科學家們自己或幾代人經過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懈的努力研究而得以證明。所謂直覺思維能力,是指不經逐步分析,嚴密推理與論證,而根據已有的知識迅速對問題的結論作出初步推測的一種思維能力。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濃縮性與高度跳躍性,受學生所喜愛,它極易創造一種“冒險心理”和“滿足感”,因而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直覺猜想不要輕易否定,而應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由直覺得出的結論。
任何一個富有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集中―發散―再集中―再發散……多次迴圈才能完成,在數學教學中忽視任何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錯誤的。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加強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對造就一代開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散思維富於聯想,思路寬闊,善於分解組合和引申推廣,善於採用各種變通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數學實驗、數學題目,達到使學生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的目的。
當代高科技資訊時代的迅速發展對學生的數學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融為一體,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設發展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1.反思有利於增強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的“講練結合”與“精講多練”方法,以傳授正確的知識為主,對知識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過程,更少暴露通過反思錯誤想法從中調整思路,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思維過程。這樣的教學中,師生的交流很少,教師不示範反思的方法、技巧,學生沒有反思的機會和時間,也無法模仿學習反思,造成學生反思性情景知識的缺失。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強調不僅瞭解數學只是,而且著重於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的培養,強調的是“做數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讀數學”、“看數學”、“聽數學”。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對各個環節進行反思,要教思結合。
2.反思有利於教學改革的發展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應注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人們在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時,要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歸納類比、空間想象、反思與構建等過程,顯然,反思思維與數學教學是緊密聯絡的。一方面,數學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全面素質,促進學生反思思維意識的養成;另一方面,只有加強學生反思思維的訓練,才能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數學創新能力。
3.反思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反思意識很弱,大多數學生在思考複雜問題時很少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很少了解影響思維的變數。另外,由於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數學認知結構水平、自身心理特徵的限制,在數學學習中往往表現出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對基礎訓練不感興趣,熱衷於大量做題,不善於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檢驗,不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不會分析、評價和判斷自己思考方法的優劣,也不善於找出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反思性數學學習是相對於操作性數學學習而言的。操作性數學學習是學生憑藉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複的數學活動,而反思性數學學習是指向未來教育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習者從例行公事的行為中解放出來,幫助他們學會數學學習。
如何提高三年級數學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