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兩撇鬍須
快過年了,我們村裡可熱鬧了。家家戶戶的窗戶上對貼上福字和窗花,門上都貼上了紅紅的大福對聯。村裡村外就象被一種紅紅火火的節日渲染,各家各戶都在為節日忙碌。我家也不例外,最忙碌的還是我的爸和媽。
一早上天還沒有咋亮,爸爸媽媽就起來,開始為我們一大家子忙碌。我家年歲最大的還屬我爺爺,他都七十有三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起來第一件事,先到爺爺和我們的房間裡看一看,為爺爺倒尿罐子。再給爺爺和我們掖掖被角,在鳥悄悄的走出去,去到外面去忙活。
雖然那時家裡並不富裕,可那時過年的心情比現在高漲。一到這個時候,我爸和我媽就開始張羅起來,置辦年貨,給家裡的一切都換新的,就連牆上貼的畫,都統統地撕下來,再買些新畫沾上。
我爺爺在東屋住,我們在西屋住。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們和爺爺住在一起,因為爺爺也非常的喜歡我們,爸爸媽媽讓我們和他一起住,好照看一下爺爺。
過年了,一到這時,爸爸就騎自行車到肇東去,買回一些年貨回來。他首先想到的是爺爺,給爺爺買了新衣服和許多好吃的。可是爺爺為了偏愛我們,有時就偷偷地給我們吃,我們不要,他就罵我們,有時追著給我們。
一到這個時候,其實最開心的就是爺爺和我們,爺爺雖然年紀大了,走路都不穩,但他還是領著我們到供銷社去,給我們買一些糖果和一些小掛鞭一類的東西,這是爺爺的一番心意,我們可高興了。
那時過年,不管村裡村外都熱鬧得很,就比方看秧歌,那時的秧歌隊一撥又一撥。都是各個大隊和各個生產對組織的,那秧歌是真個的美,總比現在的秧歌好看多少倍。那時的秧歌有一種傳統的美,美得踏實自然,不取眾華寵,看上去那個的舒服帶勁。因為每對秧歌都不下三四十人,很有氣勢。那時農村哪有現代這些交通工具,就只有大馬車,那秧歌隊一來,就在十里八村都能聽到,還沒等到村裡呢,你看那排著長龍的馬車隊拉著秧歌隊浩浩蕩蕩的往村裡開來,我們就象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終於盼來了,這時整個的村都象沸騰了,把這秧歌隊圍的水洩不通,裡三層外三層的,那真是咋人的眼。他們扭得秧歌就甭提那個帶勁,簡直就扭到老百姓的骨頭裡,心裡。秧歌不但排練得好,人們還加上一些二人轉和一些東北小調,更是錦上添花,我們心裡看了和聽到了是那麼的舒坦。爺爺這時走道不方便,我們就攙著出去看,他一邊看著秧歌,一邊樂得也合不攏嘴,最顯眼的是爺爺那兩撇小鬍子,一笑起來非常有特點,就象人還沒笑呢?鬍子先笑了。
要屬這時我家最高興的就是貼年畫。每年到過年的時候都是這樣,一到小年,臘月二十三都是全部更新大掃除的日子,還差七天就是大年年三十,這時我們家老少一起忙。爸爸媽媽為了讓我爺爺高興,首先把他從裡到外衣服褲子都換新的,就連這時打掃房間,也先到他的房間打掃,然後再給他的房間裡貼上他喜歡的年畫,這時的爺爺樂得更合不攏嘴,一起和我們忙活,簡直就象我們這些小孩似的。
特別到了年三十,我們家裡那個的熱鬧,爺爺領著我們到外面放鞭炮,他因為年紀大了,彎不下腰,他就在那裡看著我們放,這時爺爺那兩撇小鬍子又直愣起來,在一旁笑。然後爸爸就領著我們一起在院子裡,舉行一種儀式,好像是求神靈保佑似的,在院子裡用土坯搭一個小房,然後在那前面領著我們燒紙,然後燒完紙後一起跪下跪拜,儀式結束後,就回到屋裡,媽媽給我們端上溫開水,我們就在爸爸帶領下,洗手,說這也是一種說頭。爸爸就讓爺爺坐到炕上,我們就跪在地上一個個的給爺爺磕頭,爺爺這時樂得更是合不攏嘴,那兩撇小鬍子又撅著笑起來,那心裡的美呀,比什麼都幸福。
媽媽這時端上了熱騰騰的餃子,我們一家人吃得是那麼的開心,這年過得是那麼的幸福和甜蜜。
爺爺的兩撇鬍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