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懂勁的鍛鍊和運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太極拳內外雙修,體用結合,是一門高深的武功修煉。練習太極拳除了練習拳架套路和內功之外,還要練習推手,進而過渡到散手。從而掌握太極技擊功夫。練習推手,關鍵是練習聽勁、懂勁的功夫。何謂懂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凡習練太極拳有一定時日的人,一般都會注意到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其原因是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被視為眾多古典太極拳論著中的經典。在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何謂懂勁﹖按照王宗嶽的說法就是要懂得陰陽互濟,即所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得陰陽互為其根的道理,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要懂得矛盾運動的辯證法則,即矛盾的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而又相互統一。陰陽作為中國傳統

文化的重要概念,講起來比較抽象,萬物皆有陰陽,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氣以為和」,道理上我們好像明白,仔細思考又不盡然,致使我們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才會出現「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錯誤,為了避免我們走彎路,所以王宗嶽告誡我們﹕「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1、陰陽須從身內求

  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的流派之一,她雖講究攻守進退變化之道,但更強調對人體自身內在的心、神、意、氣的鍛鍊。古典的太極拳理論在論述太極三要素﹕心、氣、身時,強調「以心行氣,務令沉?,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氣遍身軀不稍滯」,以及「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等,這些論述無疑都強調了心、氣、身在內煉中的重要。

  但如何用「心」﹖如何「以心行氣」﹖如何「以氣運身」﹖如何「氣斂入骨」﹖又如何達到「氣遍身軀不稍滯」的境界﹖這就要求我們習練太極拳者不但要明白拳法的陰陽變化之道,更強調我們首先要明白自己身體內部氣血執行的陰陽變化之道,這就是知己之功,亦是「拳起於易而理存於醫」的道理。

  2、中醫理論是基礎

  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醫學──中醫的經絡學說、氣血流注、五運六氣等中醫理論為我們習練太極拳的內功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體上的經絡系統大都以陰陽來命名,表示陰陽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絡的,並由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即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如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這就是所謂十二正經,而這十二經脈是「內屬於府藏,外絡於支節」。據《黃帝內經》載,它們的循行是﹕「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足各經脈互相連線,說明氣血執行是表裡相通,「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此外,還有具有特殊作用的奇經八脈,對其餘經絡起統率、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我們在瞭解人體氣血在經絡系統中執行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思考根據太極拳的特點來如何用「心」,也就是採用什麼樣的內功心法,以其特殊的思維方式,以意引領內氣執行方向,達到意領、氣行、身隨的目的。

  3、拔拉三關練督脈

  譬如,我們可以採用「拔拉後三關」***後三關,即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的心法,使內勁在督脈上隨意執行。又如,張三丰的太極拳論中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完整一氣,正說明了身體的上下完整而由一氣貫串,這一氣貫串的經脈執行路線正是內氣從足三陽經到手三陽經的逆向執行。如果所採用內功心法,其方法、要領不對,哪怕是差之毫釐,也不可能正確完成其內勁的走向。

  4、中脈修定意深遠

  再譬如,用什麼樣的內功心法來鍛鍊中脈,即奇經八脈中的?脈,中脈的鍛鍊是太極十三勢中,「定勢」最重要的練法。這個「定」不是不動,而是動而不動,不動而動。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表裡精粗無不到」,甚至「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太極拳至高境界均與中脈的鍛鍊有關。

  除十二正經外,奇經八脈在太極內功心法的鍛鍊中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奇經八脈除在《黃帝內經》中有些記載外,其它還散見於一些歷史古籍中,直到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除撰寫了馳名中外的《本草綱目》外,還專門考證了奇經八脈,寫下了著名的《奇經八脈考》,使經絡學說更加系統。他不但進行了歷史文獻的考證、醫療實踐的考證,還進行了「內視」,即「返觀內視」,內功修煉的實證,故說﹕「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太極內功心法的修煉與人體經脈、氣血執行有?密切關係,習練太極拳者應該有所瞭解,有所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鍛鍊效果,誠如楊氏太極拳老譜《太極懂勁解》所說﹕「自己懂勁,接及神明,為之文成,而後採戰身中之陰七十有二,無時不然,陽得其陰,水火既濟,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

  5、身證體悟求明理

  太極內功心法的修煉講求一層功夫一層體悟,一層功夫明一層理。內功心法的運用在於使心氣合一,即意到、氣到、勁亦到。如果不能達到心、意、氣、勁的協調統一,這樣的心法就是空想、妄想,一種思想遊戲而已。所以,我們要求每一種內功心法的鍛鍊除自己身有體會以外,還要通過與對手試勁、喂勁、揉手等手段和方法來檢驗、實證,通過這種內功心法的鍛鍊之後,的確能達到太極拳所標榜的可以「以柔克剛」,「以小制大」。

  總之,太極內功心法與人體經脈的鍛鍊有?密切的關係。這是一個積極瞭解自我,分析自我,既精微而複雜的過程。我們常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可是這「道」在我們體內精氣神、五臟六腑、內氣運轉之中如何體驗,這就是要求我們要明白身體內外之陰陽、臟腑之陰陽、經脈之陰陽、運氣之陰陽以及意分陰陽等,同時還要懂得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既濟而又相互轉化的規律,這也就是王宗嶽先生所說的「懂勁」標準。

  太極內功心法與人體經脈的鍛鍊,必須經過實修實證來檢驗,並非筆墨文字所能表達清楚的。

  太極拳懂勁基礎

  聽勁,是太極拳及推手中的專用術語。聽勁,是雙重之意,是耳聽、眼觀及周身肌膚觸覺,覺察和心靈、神經系統的感知。至於感知靈敏度的高低,是由練拳和推手工夫的深淺所決定的。聽勁大致可分如下三個階段:意是骨感聽之,二是皮感聽之,三是毫感聽之。

  懂勁與懂意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明確地指出,獲得太極拳成就所必須經過的途徑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由此可知,“懂勁”在太極拳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懂勁才能因人所動,隨屈就伸。因此,太極拳法將用感覺察覺對方動作的輕、重、快、慢及勁源動向,稱為“聽勁”。瞭解到對方的勁力情況,恰當地作出判斷,並根據對方的動向和企圖,制定出攻防方案,而制敵於未動之先,稱為 “懂勁”。

  太極拳法要求通過粘走達到懂勁。拳論指出“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又說“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對方用剛強的勁力進攻時,我用圓弧動作來承接,既改變其勁力方向,又不為對方所制,稱之為走。這就是化敵之勁,以柔克剛。粘即是制。只有我順人背,才可以制人。我得機得勢,對方失機失勢,我處於主動的地位,這就是順。反之,機勢有利於對方而不利於我,我處於被動,這就是背。我順人背的機會和形勢,是通過沾連粘隨的感覺而加以判斷的,也稱之為粘。使用粘勁,應儘量掌握對方動作與勁力的執行過程。只要與對方沾接,就順其勢而迎就,因其動而屈而伸旋轉,用走勁來調整自己的平衡,並探測對方情況,審機應變,因勢利導。在粘走過程中,由於不丟不頂,遇勁即化,將會使對方的勁力不能達到目標繼續前進,或者中止其勁力而後撤,如此,都將改變其重心位置,為我破壞其平衡創造條件。以上所述,沒有強調任何力大手快之處,完全是通過粘走達到以柔克剛,以小制大,以弱制強,其中關鍵在於“向不丟不頂中討訊息”。通過粘走達到“知己知彼”,因勢利導,深化懂勁之內涵。

  聽勁要有定量概念,才能助於懂勁作出正確的判斷,制定符合客觀情況的攻防方案。任何一個力的組成都有三項要素:大小、方向和著力點,因此在力學上通常用向量來表示力。要想了解一個力,首先須與此力接觸,才能感覺到它的大小和方向,否則是主觀上臆想和推測。所以聽勁要聽著力點的勁,“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李亦 畲 《五字訣》***,而不是聽別處。掌握對方勁力的虛實變化,最重要的關鍵是著力點,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著力點上,務求精確地獲取此處勁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過聽勁來了解對方的勁力,其途徑原則上有:一是儘量增長對方的勁力作用過程;二是儘量增加自己的勁力的敏感程度。太極拳法規定採取用意不用力的原則,以增長對勁力的敏感;採取由圓弧向直線轉化,以完成由防禦向進攻轉化。
 

太極推手中的勁與力
奧黛拉曼妮完美纖體霜有效果麼
相關知識
太極拳中懂勁的鍛鍊和運用
懂勁的鍛鍊和運用
太極拳中拿勁的用法
太極拳是心意的鍛鍊
太極拳纏絲勁的種類和練習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纏絲勁的種類和練習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呼吸法的掌握與運用
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運用
太極拳纏絲勁的好處
太極拳纏絲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