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歷史是我們在很多的時候想要學習就可以好好學習的好的,所以大家要努力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三歷史,希望大家來看看吧

  關於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的。

  24.“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的含義有:尊祖敬宗、傳宗接代。到秦漢時期,孝的物件變成“父母”。這一變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認可 B.血緣關係日益受到重視

  C.家庭倫理特徵漸趨突出 D.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

  25.在行省由中央臨時派出機構到地方常設機構的演化過程中,元廷取消中書省宰執“系銜”,降低行省品秩,又將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併入行省。這些措施

  A.利於地方便宜行事 B.試圖削弱地方許可權

  C.使行省獨立性增強 D.旨在加強中央集權

  26.在中國古代,儒學只是把道德作為一種現成的、肯定的價值與行為,缺乏對道德是“天經地義的終極真理”的論述。所以,一旦時代變動,其可靠性就會遭到質疑。能彌補這一缺陷的是

  A.荀子以法律強化道德的約束力 B.董仲舒將德治與大一統相結合

  C.理學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明清之際強調道德的實用價值

  27.《全球通史》中說:“明朝的這些遠航為何是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業方面的原因而進行的……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衝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這種導致中西遠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 B.統治者治國的指導思想

  C.君主專制統治的程度 D.經濟結構方面存在差異

  28.鴉片戰爭後,上海廣告載體越來越多,從報紙廣告發展到雜誌廣告、路牌廣告,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東方雜誌》《婦女雜誌》刊登了不少外商廣告。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風盛行 B.開埠後上海商業得到迅速發展

  C.近代上海報刊業迎合民眾需要 D.近代以來民眾消費觀發生改變

  29.1941年11月,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無記名投票選舉中,選出政府委員18人,其中共產黨員佔7人,超過三分之一,共產黨人徐特立立即申請退出,另選非黨人士白文煥遞補。這一做法

  A.鞏固了國民革命的社會基礎 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順利發展

  C.壯大了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力量 D.適應了民族戰爭新形勢的需要

  30.比較我國1949年頒佈的《共同綱領》和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兩部法律文獻內容,其主要不同點是

  A.國家性質確立發生根本變化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巨集觀指導

  C.堅持國營經濟的引導作用 D.政權主要依靠力量發生變化

  31.下表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流行口號。

  土地改革時期 “勞動光榮”“發家致富”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急進搶先”“社會主義有奔頭”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 “爭上游,敢出頭”“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經濟困難時期 “吃飽肚子為先”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 “千遍萬變不如***包產到戶***一變”

  這反映出廣大農民

  A.積極追求符合時代特點的美好願景 B.由衷擁護社會主義

  C.清醒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性 D.堅決支援改革開放

  32.伯利克里時期,五百人議事會成為最高的行政機關,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負責部分行政事務。雅典的法律保存於議事會堂,並在市場上公佈。陪審法庭成為最高的司法和監察機構。材料說明雅典民主政體

  A.權力分立的傾向 B.基礎是公民大會

  C.法制是核心內容 D.體現了主權在民

  33.《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強國,尤其是英國、法國和德國,對外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例如英國,到1914年,已在國外投資了40億英鎊,等於其國民財富總數的四分之一。那時,法國也已在國外投資了450億法郎,約合其國民財富的六分之一。德國雖然是後起者,一直將其大部分資本用於國內工業發展,但也在海外投資了220億至250億馬克,約合其國民財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歐洲已成為世界的銀行家”。材料表明

  A.西方列強的侵略方式發生重大轉變 B.工業革命加速資本原始積累

  C.世界開始從孤立走向一個整體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亂

  34.2000年6月27日,法國總統希拉剋訪問德國並在德國議會發表了題為“與德國和法國共同組成先鋒隊”的長篇演講,突出強調了法德兩國在歐盟內的核心作用,有意迴避了德方主張中的“邦聯”或“聯邦”字眼,最後希拉剋以“德國萬歲!”和“法國萬歲!”結束了他的演講。希拉剋的演講顯示出

  A.法德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矛盾日趨尖銳

  B.歐洲聯盟的成立促進了法德兩國的崛起

  C.法國的歐洲一體化政策有一定民族色彩

  D.法德開始成為歐洲一體化的核心推動力

  35.從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世貿組織共收到202次貿易糾紛投訴,其中由發達國家起訴的是發展中國家的三倍,美國和歐盟共起訴110次,佔總量的55.4%。這種差別說明

  A.多數發展中國家尚未加入世貿組織 B.外貿在發展中國家經濟中比重較小

  C.發達國家的經濟更易受到外部衝擊 D.國際貿易規則對發達國家更為有利

  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135分

  41.***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單一的維護封建統治的堡壘功能,日趨走向多樣化,它的社會、商業貿易、文化消費等功能日益顯露出來。最明顯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來只為統治集團、貴族官僚服務開始面向下層,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載,“今閭閻之卑,倡優之賤,男子服帶犀玉,婦人塗飾,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區和商業區的區分,中世紀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發達的“廂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葉,不少城市又演變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閉式的居民區,實際上是商業與居住混雜在一起的街區。南方以自然經濟區域為範圍,以經濟發展為驅動力,推動交通、人文方面的發展,形成一個個獨具風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經濟型城市的發展道路。正是這場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動了封建城市規劃的變革,中國城市的發展,開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編自吳剛《中國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11—12世紀,除原來羅馬帝國時期的老城市外,西歐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區出現了許多新興城鎮。第一類城市如英國的約克和法國的奧爾良等,它們的產品主要滿足地方市場的需要;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等是第二類城市的典型,它們主要生產和經營某些專業產品,與國內外市場都有密切的聯絡;第三類城市如義大利的熱那亞等,它們主要從事國際貿易。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並從中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商人和銀行家。商人和銀行家作為市民階級的上層,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廣大西歐城市開展了爭取自治權利的鬥爭,並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裝,向封建王權和各級封建主發起挑戰。一些城市中,如法國的巴黎、英國的牛津和劍橋還建立了大學,成為著名的大學城。到14—15世紀,從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的中等階級,已經與封建社會制度水火不容,成為歐洲反封建王權的強大革命力量。

  ——摘編自侯建新《西歐城市的興起》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現。***6分***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代“城市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西歐城市與宋代城市的不同特點。***6分***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1世紀前後中國宋代與西歐城市發展的共同歷史影響。***6分***

  42.***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 事件

  1947年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參眾兩院發表諮文並同時對全國廣播,提出“杜魯門主義”

  1951年 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簽署煤鋼聯營協定

  1960年 法國總統戴高樂邀請赫魯曉夫訪法,並提出“緩和”、“諒解”、“合作”的政策主張

  1962年 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兩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以蘇聯讓步作為收場

  1964年 77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表《七十七國聯合宣言》,譴責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對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的掠奪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 日本對美國貿易從入超轉為出超

  197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80年 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等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最終這屆奧運會的參加國只有80個

  1991年 蘇聯解體

  ——摘編自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歷史事件體現出了二戰後國際關係格局發展變化的諸多趨勢,請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趨勢並結合所學的世界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二***選考題,共25分。

  請考生從43、44地理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43.***10分***[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

  材料:你夢想到馬爾地夫,有一棟童話水屋;你夢想到帛琉,和水母游魚共舞;你夢想到普吉島,看一場緋紅日出;你想在夏天住在自帶無邊泳池的酒店……都不如這片30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只接待中國公民的熱土——西沙群島——國內最南端的旅遊目的地。西沙群島遠離大陸,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沙灘綿白、海水純淨,人跡罕至,沒有任何垃圾。全年氣溫保持20℃—30℃,適合釣魚、潛水等一些海岸活動。郵輪是唯一合法前往西沙旅遊的途徑,目前只有南海之夢號、長樂公主號兩艘郵輪獲得許可。

  請評價西沙群島旅遊開發的條件。***10分***

  44.***10分***[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中華絨螯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喜食小魚小蝦、昆蟲及幼蟲等,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鮮美異常,營養價值甚高。就是這種美食,在國外居然氾濫成災,已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了,尤其是在西歐和北美。

  簡要分析大閘蟹在西歐、北美五大湖氾濫成災的原因。***10分***

  請考生從第45、4***7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45.***15分*** [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漢初在總結秦亡教訓時,認識到收取泰半之稅***注:農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是造成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調整賦稅政策。漢代賦稅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賦。口賦是漢代向百姓徵收的人頭稅。算賦是其中的一種,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開始徵收,徵收物件是十五至五十六歲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錢為一算。漢高祖減輕田租,實行什五稅一,即從農民的土地收穫中徵收十五分之一的稅。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為鼓勵百姓從事農業,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田稅之半”。同時算賦減至四十錢。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詔“賜天下民今年租稅之半”。此後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農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實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實行三十而稅一的稅率,並從此成為定製,終西漢之世沒有再變。 ——據漆俠《中國改革史》

  ***1***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初賦稅改革的原因。***8分***

  ***2***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初賦稅改革的意義。***7分***

  46.***15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後,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國家的排斥,沒有真正進入國際社會,這不僅有損於蘇聯的國家利益,而且會嚴重阻礙世界局勢的正常發展。30年代國際形勢的變化,給蘇聯提供了重返國際社會的機遇。蘇聯首先向一直未與之建交的美國傳送建交的意願。羅斯福就任總統不久,即向蘇聯政府提議正式舉行建交談判。不久,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蘇聯還趁此機會,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3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蘇聯對國際聯盟的態度也發生轉變,從支援德國打破凡爾賽體系轉為支援國際聯盟維護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國外長巴爾都向蘇聯大使提出蘇聯參加國際聯盟的建議,希望爭取蘇聯進入國際聯盟,以國聯的力量來抑制德國。在得到蘇聯同意後,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蘇聯正式加入國際聯盟。

  ——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編***》

  ***1***根據材料,概括蘇聯重返國際社會的表現。***9分***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評價20世紀30年代蘇聯重返國際社會。***6分***

  47.***15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時代正值工業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紀中葉英國高度發達的工場手工業,科學地預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時代必然到來的趨勢。為適應這種需要,斯密於1776年發表《國富論》闡述其思想。特別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摧毀了作為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理論依據的重商主義學說。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儘可能地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在客觀上給工業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導,為工業革命以致於工業化、政治現代化做了理論上、政策上的準備。但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並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他主張在國內政策中對自由競爭實行一些限制。在《國富論》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種職能,即保護國家、維護公正與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見,斯密在極力宣揚其經濟自由思想的同時,並沒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領域裡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編自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等

  ***1***根據材料,概括亞當•斯密的主要思想。***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其思想。***9分***

  長春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度上學期高三期末考試文綜合答案

  地理部分

  1—5 A B B D B 6—10 D B C B A 11 B

  36.***1***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人蔘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4分***

  ***2***長白山地處溫帶和溼潤區,氣候寒冷、溼潤,宜人蔘種植;森林生態環境優良,利於人蔘生長;山地土壤肥沃、透水性好;種植人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8分***

  ***3***由於人蔘適宜生長土地較少;並且人蔘種植地需要20~30年培育才可再次種植,更新週期長,因而人蔘產量小。***4分***

  ***4***當前人蔘生產狀況:高產量,低產值,且以原材料形式大量廉價出口。評分標準:①粗放式經營生產;②對宜人蔘種植土地掠奪式開採;③人蔘適種土地面積小,但追求擴大面積生產,人蔘生產的森林生態環境嚴重破壞;④人蔘高產、低值與土地、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的關係:屬於耗資源、破壞森林生態環境,不可持續發展。***每點2分,共4分,其它答案酌情給分***

  發展建議:①平衡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控制種植面積,加大科技投入,發展人蔘高附加值產業,擺脫高產低值粗放式生產;大力發展國內人蔘加工能力,擺脫人蔘產業成為韓國“原材料產地”的局面。***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滿分4分***

  37.***1***降水特徵:季節差異大,有明顯的旱雨兩季;其中5-10月為雨季,11月次年4月為旱季。***2分***原因:5-10月太陽直射點北移,弗里敦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大,同時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季風,故降水豐富,為雨季;11月次年4月,太陽直射點南移,受來自非洲大陸的東北信風影響,降水稀少,為旱季。***每點2分,共4分***

  ***2***造成植被破壞,引發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帶來大氣***粉塵***汙染、水汙染;佔用土地資源;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每點2分,共6分***

  ***3***有利條件:臨近鐵礦地,鐵礦資源豐富;鐵礦品質高,開採條件好;緊鄰鐵路,交通便利;臨近河流,水源充足;政策支援;地價便宜等。***每點2分,共6分***

  不利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後;協作條件差等。***每點2分,共2分***

  ***4***全年高溫,工人面臨中暑、晒傷、食物中毒、毒蟲叮咬、疫病等;易受野生動物侵襲;雨季不利於施工,影響工期等。***每點2分,共4分***

  43.有利條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有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沙灘綿白、海水純淨,海洋自然風光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西沙群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科學考察價值高;避寒、避暑的氣候資源,釣魚、潛水體驗等資源,資源獨特,叢集狀況好,遊覽價值高。***每點2分,共6分***不利條件:位於遼闊的南部海域,交通不便,路途時間長,可進入性不高;遠離大陸,遠離客源市場;未開發區域多,旅遊基礎設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差,旅遊風險大***每點2分,共4分。任答兩點即可***

  44.食物餌料豐富,有利於大閘蟹的大量繁殖;缺乏自然天敵的制約;當地人不喜歡食用;水利工程發達,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閘蟹遷移擴張迅速;當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較為嚴格。***每點2分,共10分***

  政治部分

  12—15 B C C B 16—19 C B B D 20—23 B D C A

  38.***1***①網路購物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發展,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的提高。②網路購物受到攀比、從眾等消費心理的影響,網際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為消費者打造新時空購物平臺。③網路購物持續增長有助於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促進生產發展,拉動經濟增長,不應盲目排斥抵制。④網路購物也存在諸多的問題,要求我們消費者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企業應誠信經營、提供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政府應該加強市場監管,改善網路消費環境。***每點2分,任意三點即可滿分***

  ***2***①企業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面向市場,與政府的巨集觀調控政策***或產業政策***相結合。***2分***②加大研發的投入,發展人工智慧重點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分***③實施AI人才培養戰略,培育高水平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和團隊。***2分***④加強技術研發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高階人工智慧人才引進力度,彌補我國AI人才劣勢。***2分***

  39.①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係,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中國倡導”符合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中國倡導”促進網路空間安全與繁榮,有利於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3分***③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倡導”有利於實施“網際網路+”戰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3分***④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倡導”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和準則,彰顯了中國主張、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3分***

  40.***1***①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對中國形勢的判斷,即看到了中國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也看到了發展的“時”走勢,且總體有利。***2分***②堅持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對中國勢的判斷既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勢不可阻擋,又看到了事物發展道路的曲折性。***2分***③堅持了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看到了中國發展的底氣源自厚積薄發。***2分***④堅持了聯絡的觀點看問題。放在中國與世界的有機聯絡中判斷中國的形勢。***2分***

  ***2***①文化自信,來自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援。***2分***②文化自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提煉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更好的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2分***③文化自信來自於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分***

  ***3***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樹立崇高理想;勤奮學習,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重在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4分***

  歷史部分

  24C 25D 26C 27D 28B 29D 30A 31A 32A 33A 34C 35D

  41.***1***表現:城市功能以商業服務為主***城市功能多樣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層民眾;出現奢侈消費之風***在民眾服飾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級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閉走向開放;城市發展以經濟為主要驅動力等。***6分,每1點2分,回答其中3點即可得6分***

  原因: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鬆動;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民消費需求的增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等。***7分,每1點2分,回答其中3點即可得7分***

  ***2***特點:城市經濟功能更加明顯;城市外向型發展特徵突出;商業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增強;新興市民階層與封建統治者的矛盾尖銳;城市興辦大學等。***6分,每1點2分,回答其中3點即可得6分***

  影響:為資本主義萌芽奠定了經濟基礎;有利於世界地區間的經濟聯絡和交往;促進了滿足市民階層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現等。***6分,每1點2分,回答其中3點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42.答案示例:

  趨勢一:兩極格局之下的世界呈現出全面“冷戰”區域性“熱戰”的動盪局面。***2分***

  1947年,伴隨著“杜魯門主義”提出,世界逐步進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對抗之中。***2分***一方面,“全面冷戰”愈演愈烈。在歐洲,兩大陣營的對抗尤為激烈,出現了德國分裂、三次柏林危機等。***2分***在亞洲美國和蘇聯的冷戰造成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在美洲,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使人類與一次核戰爭擦肩而過。1980年美國等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體現出美蘇之間的“冷戰”不僅體現在政治、軍事上,連體育賽事也無法倖免。***2分***另一方面,區域性熱戰時有發生,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等區域性戰爭接連不斷,造成世界長期的動盪不安***2分***。

  結論:兩極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戰”與“熱戰”並存,體現了兩個超級大國、兩大陣營勢均力敵相互對抗的基本趨勢。***2分***

  趨勢二:二戰後的世界出多極化趨勢日趨加強。***2分***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世界逐漸進入兩極時代***2分***。但是,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舊有的兩極格局之下,世界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2分***。在歐洲,歐洲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開始謀求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在亞洲,隨著經濟的逐步恢復與繁榮,日本提出了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亞非拉,伴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開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獲得的民族獨立之後,又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要求***2分***。以上這些新興力量,對於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國際關係格局帶來了較強的衝擊與挑戰。***2分***

  結論:二戰後,兩極格局之下產生了若干新興力量中心,體現了世界多極化趨勢日漸加強的發展趨勢。***2分***

  45.***1***原因:①吸取秦亡教訓;②漢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③鼓勵百姓從事農耕生產;④政權初建,經濟凋敝。***8分***

  ***2***意義: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②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統治秩序;③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奠定了基礎;④為後代治世提供了借鑑。***每點2分,任答3點,共7分***

  46.***1***表現:首先與美國建交:與西班牙等一系列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加入國聯。***9分***

  ***2***評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地位,暫時緩和了世界緊張局勢;但蘇聯推行綏靖政策,助長德國法西斯發動二戰等。***兩點6分***

  47.***1***思想:①反對政府幹預,否定重商主義;②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③肯定政府的基本職能,反對無限制的經濟自由。***6分***

  ***2***簡評:①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發展;②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③反映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推動了英國及歐美列強對外經濟擴張;④對後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理論產生了深遠影響。⑤容易導致市場的無序與混亂,引發經濟危機。***9分***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參考

  24.有學者指出,分封制不僅封周天子,而且使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級貴族領主具有了一種亦臣亦君的雙重政治身份,各級受封的領主在自己的封地裡有絕對權威,甚至超過了分封他的上一級領主的權威。這說明分封制

  A.天子通過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 B.“天下一家”的認同日趨淡化

  C.地方權力過大會銷蝕王室權威 D.周王室開疆拓土擴大統治範圍

  25.顧炎武曾說:“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則分居,貧民有子則出贅,由是其流及上,雖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戰國時期

  A.時代變遷衝擊社會觀念 B.重農抑商壯大小農經濟

  C.嚴刑峻法加劇禮崩樂壞 D.宗族破壞影響社會和諧

  26.據《景定建康***南京***志》記載:南北朝南京城裡有小市、牛馬市、谷市、紗市等10個市,苑市在廣莫門內東邊,鹽市在朱雀門兩邊,紗市在城內的北耆寺前。這一記載表明南京城

  A.專業市場廣泛分佈 B.市坊制度得以建立

  C.政府城市管理鬆馳 D.南方經濟趕上北方

  27.下圖茶道的詮釋反映了當時

  泡茶時 表現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時 表現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濃茶意表濃情”的明倫之禮

  飲茶時 表現為“飲罷茶敬方深知,讚歎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儀

  A.飲茶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B.市民階層的飲茶文化

  C.儒家思想滲入社會生活 D.道家養生理念的盛行

  28.唐太宗曾問負責《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來主持寫《起居注》,裡面記了些什麼呢?我可以拿來看看麼?褚遂良回答道:現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記錄君主的言行一樣,左史記言,右史記行,完備無漏地記下好的和壞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還沒聽說過君主可以自己隨便拿去看的。據此可知

  A.唐代君主專制制度尚未成熟 B.《起居注》客觀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C.史書編撰傳統有效制約君權 D.古代官僚在職權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2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無以擾之,而才***財***不可勝用矣。”據此可知,唐甄

  A.反對君主專制制度 B.譴責中央集權統治

  C.主張發展自然經濟 D.要求減少政府束縛

  30.1875年,總理衙門官員郭嵩燾認為“中國與洋人交涉,當先究知其國政、軍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後可以師其用兵制器之法”。這一觀點

  A.代表了當時社會主流思想 B.批評了師夷長技的認知缺陷

  C.反思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D.提出了政治變革的迫切要求

  31.早年,孫中山認為:“農政有官則百姓勤,農務有學則樹畜精,耕耨有器則人力省。”十月革命後,孫中山進一步指出:“所謂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農民之心……如果農民不來參加革命,就是我們革命沒有基礎。”由此可以看出,孫中山

  A.認識到農民階級是國民革命的主力軍 B.以民生主義作為三民主義的核心

  C.對農民的關注由經濟上升到政治層面 D.實現了救國思想向社會主義轉變

  32.下圖反映了新中國

  A.城鎮人口所佔比重的變化 B.農業產值所佔比重的變化

  C.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 D.公有經濟所佔比重的變化

  33.在美國拍攝的電影中,1952年的《撤離地獄》把解放軍描寫成人間地獄的製造者,1962年的《諾博士》塑造了醉心於發動核戰爭的中國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攝的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2012》中,中國成為世界人民的避難所。美國電影中“中國形象”的變遷,折射出

  A.求同存異方針成為國際外交準則 B.中西方意識形態已逐漸趨同

  C.中美兩國間的相互交流得到發展 D.美國電影不斷擺脫政府控制

  34.2016年12月20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佈與臺灣斷絕“外交”關係;2017年臺灣當局另一個最為看重的“邦交國”巴拿馬與中國建交,其“邦交國”僅剩20個。這表明

  A.兩岸關係面臨新的挑戰 B.“一箇中國” 的國際認同度增加

  C.國際社會促進兩岸和解 D.臺灣當局已經認可“一國兩制”

  35.2017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強調,中俄應堅定遵循“上海精神”,鞏固成員國團結協作,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加大務實合作力度,不斷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這反映“上海精神”

  A.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 B.有利於打造新型國家關係

  C.加速了亞洲各國的合作 D.強調中、俄強化結盟關係

  41.留學是國際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徑。近代中國曾出現三次留學大潮,留學生西赴歐美,東渡扶桑,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25分***

  材料一 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內的30名幼童乘船離上海赴美,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批留學生,成為當時國人“睜眼看世界”的先鋒。1870年,經曾國藩同意並向清廷奏準,又與李鴻章磋商,制訂了《挑選幼童前赴泰西肄業章程》十二條,最終,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學。留學生除了學習軍政外,不少是學習機械、造船、鐵路、採礦、郵電、農業、醫學專業的,從而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實業人才。

  第一批留學生在“輪船招商局”門前的合影

  材料二 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學生後,赴日留學日漸成風。據統計,1901年為280人,1902年9月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數萬留學生中,除20歲左右的年輕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學的是軍事、政治等課程。留學生中有黃興、秋瑾、陳獨秀、魯迅等人。

  材料三 中國近代史上興起的第三次留學熱潮,當時國家正處於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時期,“人們感到痛苦彷徨”。法國是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搖籃,於是大批“輸世界文明於國內”的人們,形成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五四運動前,留法學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間,增至近1600人。這次留學熱潮的最大特點是,他們把“儉學”和“勤工”、教育和生產勞動有機結合起來,“以自己的實踐對傳統的留學教育進行了觀念、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開創了中國留學教育的新紀元”,湧現了一大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新型知識分子,如周恩來、蔡和森、鄧小平等。

  —— 摘選自李玉民《中國近代留學的三次熱潮》

  ***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次留學學習的主要內容並指出三次留學的時代背景?***15分***

  ***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三次留學大潮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10分***

  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般地說,對外貿易對於一個封閉的社會具有一種積極的刺激作用,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過程和近代化的程度與對外貿易也是分不開的。儘管整個近代中外貿易結構不平衡,但是這種不平衡的中外貿易仍對中國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認的刺激和促進作用……對外貿易在近代中國也應該是經濟發展的槓桿,可是中國封建王朝和以後的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都沒有也不可能利用好這一槓杆。然而,近代中外貿易的發展,客觀上還是引起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促進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和中國社會的近代化。

  ——摘編自朱秀琴、張巨集文《略論近代中外貿易與中國近代化的關係》

  結合材料與所學中外歷史知識,圍繞“對外貿易和社會轉型”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並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合理、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達清楚。***

  45.【歷史——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宋初年,十萬宋軍駐屯川陝前線,軍需供應仰賴四川。趙開受命總領四川財賦,針對官營酒業一直存在的貪汙腐敗、收益低微和民營酒業的偷稅漏稅等問題,於1129年改革酒法,實行隔槽酒法。廢除原來的國家專賣和撲買制***即官方採用自由投標的方式,將官屬酒坊的承包經營權交付於出價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設立隔槽釀酒坊,由政府提供酒麴和工具,聽由釀戶輸米自行釀酒。隔槽釀酒坊之外的釀賣皆為非法,嚴令禁止。政府只按釀戶輸米之多少收稅***其他環節不再收稅***,釀酒的數量,並無限額。官方只需提供釀酒場所,不用追加投資,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納錢就可以在官方的組織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裝置進行釀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後推廣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財政歲入中,酒稅一項獨佔近1/5,號稱四川財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撐著川陝的抗金斗爭。趙開酒法後因實行攤派、強制的生產方式,“民不堪之”,被撲買製取代。

  ——據楊倩描《趙開酒法述評》等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趙開酒法改革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趙開酒法改革的影響。***9分***

  46.[歷史——選修: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林白水***1874—1926年***,中國近代著名的報人,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兼學新聞。20世紀初,他先後參與了《中國白話報》《警鐘日報》等報刊的辦報活動。林白水曾主持發表了一系列史論,提出“明亡是中國第一次亡國,鴉片戰爭是第二次亡國”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問題之一在於“上流社會與下流社會之間、上流社會之間以及下流社會之間均不聯絡”。在《論刺客的教育》中,林白水認為用刺客在成本和效益上能為革命活動帶來更大效果,故此鼓勵國人,尤其年青學生參與暗殺行動。1905年刺殺出洋五大臣的吳樾坦承“自讀《論刺客》一篇,始知革命當從暗殺入手”。林白水的政論使用白話文,文風也是開門見山,為民眾喜聞樂見,在當時社會有較大影響。

  ——據邵雍《民族民主革命的積極宣傳者——林白水》等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林白水辦報活動的影響。***9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林白水辦報活動在當時社會形成較大影響的原因。***6分***

  歷史答案

  24-35:CAACD DBCAC BB

  41.

  ***1***內容:材料一:學器物***或技術*** ;***2分***

  材料二:學制度***或軍事政治***;***2分***

  材料三:學民主思想文化。***2分***

  發生變化的背景:

  第一次:兩次鴉片戰爭慘敗促使一部官員認識到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遂開辦洋務派遣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 ***3分***

  第二次:甲午戰敗標誌著洋務運動器物改革的失敗,面對瓜分危機,仿效日本“以強敵為師”的維新變法運動開啟了以變制度為目標的改革探索。 ***3分***

  第三次: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讓國人感到離民主共和越來越遠,促使欲“輸世界文明於國內”的有識之士從思想文化層面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3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適當賦分***

  ***2***答題示例:

  留學促進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 經歷了向西方學習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民主思想的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雖然由於國內外政局不斷變化,留學熱潮的特點也各不相同。但是,謀求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則是不變的共同的主題;湧現愛國志士豪傑在近代社會各個領域,在中國近代化的程序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能從留學對近代中國經濟、政治、思想、教育、軍事、社會風氣等其中幾個方面的變革影響加以說明。***

  第一次留學生歸國後為引進西方技術,成為洋務的技術和實業人才,如詹天佑設計中國人第一條鐵路。第二次留學在西方政治思想學說的薰陶下,成為反清愛國運動的主體,湧現一批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領導人和新文化運動的骨幹分子。第三次為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批骨幹,也造就了一大批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

  能從出國的目的、學習的內容上、出國人員回國後的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滿分10分***

  42.示例一:近代中外貿易促進中國社會轉型。***2分***

  經濟:鴉片戰爭以來,英國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中外貿易急劇增長,加速了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2分***

  政治:中外貿易的增長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相繼登上政治舞臺,出現了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這些都促進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程序。***3分***

  思想:伴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西方民主、科學等思想也不斷傳人,中國新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從洋務派的“中體西用”到維新派的維新思潮,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運動的民主、科學,各種新 思潮層出不窮,促進思想的近代化、理性化、科學化,推動了思想啟蒙。***3分***

  總之,中外貿易雖然是列強侵華的體現,但客觀上促進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轉型。***2分***

  示例二:近代中外貿易對中國社會轉型產生了消極影響。***2分***

  經濟: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中國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逐步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外國資本主義利用不平等條約特權,對中國進行掠奪性貿易,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3分***

  政治:為了擴大中外貿易,開啟中國的大門,西方列強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導致中國主權不斷喪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強。***2分***

  思想:伴隨著中外貿易的發展,西方列強利用傳教士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和思想侵蝕,從精神上麻醉中國人民,消滅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思想,以配合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侵略,鞏固和擴大在華既得利益。***3分***

  總之,近代中外貿易的發展實質上是中國不斷淪為資本主義經濟附庸的過程,大大阻礙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2分***

  示例三:近代英國的對外貿易推動了英國的社會轉型。***2分***

  經濟:新航路開闢以來,英國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積極參與貿易競爭,並利用殖民擴張不斷擴大海外市場,大大推動了資本原始積累,由此引發了工業革命,英國率先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3分***

  政治:貿易發展帶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不斷壯大,推動了1640年反對君主專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在人類歷史上率先建立起資產階級代議制,並不斷髮展完善。***3分***

  思想:隨著對外貿易的擴大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以霍布斯、洛克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並廣泛傳播,大大推動了思想解放,為社會轉型提供了思想基礎。***2分***

  總之,近代英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促進了資本主義不斷髮展壯大,有利於英國的社會轉型。***2分***

  示例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轉型推動了對外貿易飛速發展。***說明:略***

  示例五: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並沒有帶來社會轉型。***說明:略***

  45.***1***加強生產監控;管理方式簡化;稅種減少;先試點後推廣。***任答三點6分***

  ***2***擴大了經營釀酒業人員的範圍,促進了釀酒業的發展;減少了官釀官賣時期的政府支出和經營風險;增加了財政收入,支援了南宋的抗金斗爭。***6分***但是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民營酒業的發展;後期攤派、強制的做法,加重了民眾的負擔。***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3分***

  46.***1***激發民族主義精神;促進中國社會進步力量的整合***密切中國社會各階層的聯絡***;對民族民主革命起到了思想動員的作用;有利於新文化的傳播。***任答三點6分***他宣傳狹隘的漢民族主義和鼓動暗殺等偏激的革命手段,不利於民主革命的健康發展。***3分***

  ***2***清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中國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西方文明的影響日益擴大;民主革命運動的推動;民眾思想日益開化;新文化***如白話文、新式傳媒等***在傳播方面的優勢。***任答三點6分***

  高三年級歷史期末考試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東周桓王即位後,周鄭交惡,桓王聯合陳、蔡、虢、衛等國討伐鄭國,最後雙方在繻葛開戰,鄭國將領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鄭莊公未乘勝追擊,仍遣使慰勞桓王。這表明當時***  ***

  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維護 B. 諸侯爭霸局面已經出現

  C. 兼併戰爭有利於國家統一 D. 周天子的權威依然存在

  2. 《唐會要》載:“***唐朝大曆年間***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長吏,無得與人爭利,先於揚州置邸肆貿易者,罷之。先是,諸道節度、觀察使以廣陵***揚州***當南北大沖。百貨所集,多以軍儲貨販,列置邸肆,名託軍用,實私期利。”這從側面反映出唐代***  ***

  A. 官員生活來源依賴市場 B. 政府對市場控制逐漸放鬆

  C. 揚州位置優越商業繁榮D. 商業的輔助機構比較健全

  3. 羅仲輝《印刷史話》中記述:“各地書坊按照朝廷頒佈欽定曆書的月份朔晦和節令變化翻刻印刷,往往還有對全年的旱澇災情、農事豐歉、瘟疫飢餒的預測,很受農民和市井工商業者的歡迎。書坊往往在朝廷曆書未頒之前爭相編印,導致日期有誤差,甚至發生爭執而對簿公堂。”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印刷業開始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C. 印刷行業有商業化、市場化趨向 D. 書坊實為朝廷控制的官營手工業

  4. 韓愈《原道》載:“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明太宗實錄》載:“***明成祖***人恆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蠻夷與中國無異。夫好善惡惡,人情所同,豈間於華夷。”據此可知***  ***

  A. 古代史料中關予夷夏觀的敘述缺乏可信度

  B. 孔子和明成祖蠻夷觀的宗旨有著本質區別

  C. 春秋以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已經形成

  D. 研究歷史上的民族觀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證

  5. 《清史稿•職官志一》載:“世祖親政,日至票本房,大學士司票擬,意任隆密。康熙時,改內閣,分其職設翰林院。雍正時,復分其職設軍機處……而軍國機要綜歸內閣,猶為重寄。至本章歸內閣,大政由樞臣承旨,權任漸輕矣。”由此可知***  ***

  A. 清初開始設立內閣制 B. 翰林院成為中樞權力機關

  C. 軍機處逐步取代內閣 D. 內閣職權變化折射皇權加強

  6. 約翰•湯姆遜在《中國和中國人影像》中記述:“鎮江府位於大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之處,據守著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敵對期間,這裡是大力防守的重鎮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談判的過程。”文中“敵對”行為的後果導致***  ***

  A. 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 B. 列強侵略勢力滲透到中國內地

  C. 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D. 清廷完全淪為西方列強的工具

  7. 1876年6月,英國商人未經允許建造了吳淞鐵路,後由中國買斷並拆除。時任兩江總督沈葆楨認為:“***洋人***不告而擅為之,於國體有損。既買歸中國,斷無自亂關章,以開漏稅之端。”由此可知,吳淞鐵路的拆毀***  ***

  A. 體現了“中體西用”的主張 B. 帶有捍衛國家主權的性質

  C. 遏制了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 D. 延緩了中國近代化的開始

  8. 1918年8月,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偶像破壞論》一文,文中指出:“其實君主也是一種偶像,他本身沒有什麼神聖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他呼籲:“破壞偶像!破壞虛偽的偶像!吾人信仰,當以真實的合理的為標準。”該言論在當時***  ***

  A. 動搖了封建的君主專制統治 B. 啟發民眾探尋社會真理

  C. 標誌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 D. 開創了民主革命新階段

  9. 全面抗戰爆發後,毛澤東指出:“共產主義者在現階段並不夢想實行共產主義,而是要實行歷史規定的民族革命主義和民主革命主義。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衝突的。”毛澤東的該主張***  ***

  A. 迴歸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 B. 利於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

  C. 消除了國共兩黨的思想分歧 D. 標誌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10. 1946年10月,在攻下張家口之後,國民黨上下躊躇滿志,多數高階將領對戰爭前途表示樂觀。參謀總長陳誠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許三個月至多五個月便能解決。對於交通,任何一線均可於二週內打通。”這一判斷***  ***

  A. 是基於抗戰形勢的全面分析 B. 促使了全面內戰的爆發

  C. 準確預估了戰爭發展的走向 D. 輕視了中共的作戰能力

  11. 右圖為華東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錢大昕的油畫《把自己最滿意的人選出來》。這一年,人民的選舉***  ***

  A. 有力地促進了《共同綱領》的制定

  B. 開創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全新階段

  C. 使憲法草案大討論迅速達到高潮

  D. 為全國人大的召開奠定組織基礎

  12. 1955年,中國與埃及簽訂貿易協定後,中非貿易額由1950年的1 214萬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 865萬美元;中國與緬甸的貿易額從1950年的313萬美元增長到1956年的4 032萬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貿易考察團訪華,達成了一些貿易協定。這一貿易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 “不結盟”外交方針的推行 B. “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友好

  C. 發展中國家經濟存在互補性 D.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外交準則

  13. 下圖為1959~1994年某市百貨零售網點數量統計示意圖。其中1987~1994年百貨零售網點數量急劇增加主要源於***  ***

  A. 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 B. 經濟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C. 世貿組織對華貿易的促進 D. 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14. 古羅馬實行嫁妝婚姻制。帝國建立以前,法律規定:“除了約還嫁妝以外,婚姻存續期間妻子對嫁妝沒有任何權利。”《民法大全》規定:“嫁妝無論有無約定,也不管是誰認定,婚姻關係解除時,除因妻子的過失外,都應歸還給妻子。”由此可知***  ***

  A. 關注婦女是羅馬公民法的立法原則 B. 羅馬法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C. 女性獲得了與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 D. 羅馬法仍摻雜著原始的習慣法

  15. 拉斐爾創作的《聖母的婚禮》,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夫約瑟端莊、文雅。達•芬奇創作的《聖母、聖嬰與聖安妮》中,聖母赤著腳,更像一位村姑。這主要表明當時***  ***

  拉斐爾《聖母的婚禮》達•芬奇《聖母、聖嬰與聖安妮》

  A. 宗教開始成為藝術創作素材 B. 新教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工具

  C. 美術作品迴歸人的自然屬性 D. 藝術創作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16. 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除非按照本憲法所規定的人口調查或統計之比例,不得徵收任何人口稅或其他直接稅。對各州輸出之貨物,不得課稅。……亦不得強迫任何開往或來自某一州的船隻,駛入或駛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納稅。”上述規定***  ***

  A. 保留了邦聯制的某些特徵 B. 維護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權

  C. 消弭了南北方的貿易爭端 D.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性

  17. 1917年4月18日,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外交部部長帕維爾•米留科夫照會其他協約國政府,承諾將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直到勝利結束。這一事件客觀表明***  ***

  A. 臨時政府外交政策發生轉變 B.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確立

  C. 革命已沒有和平過渡的可能 D. 社會主義革命成為歷史必然

  18. 1979年,撒切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後,推行以現代貨幣主義為中心的新經濟政策,具體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貨幣供給,削減福利開支等。這些政策***  ***

  A. 維護了凱恩斯主義 B. 緩和了經濟“滯脹”

  C. 加強了“福利制度” D. 壯大了“知識經濟”

  19. “許多知識分子和歷史學家將它視為是對於啟蒙運動的反彈,是一種對啟蒙時代的反思。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強調演繹推理的絕對性,而它則強調直覺、想象力和感覺,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評為‘非理性主義’的程度。”與材料中的“它”風格一致的是***  ***

  20. 進入2018年以來,美國加快推行貿易保護政策,不僅與曾經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國撕破臉,中美貿易戰也是硝煙四起。面對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單邊主義政策,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這表明***  ***

  A. 美、日、歐同盟面臨著解體 B. 逆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C. 全球貿易治理體系亟待完善 D. 互利共贏原則遭到國際社會的抵制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計60分。其中第21題13分,第22題13分,第23題14分,第24題10分,第25題10分。

  21. ***13分***學術界對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認識。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黃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專制種種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社會改革理想,表現了思想創新的理論勇氣。特別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重要政治命題,這一命題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應由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應由君王一人壟斷;三是君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君由民推選出來為天下興利除害,因而必須盡心盡力為民服務。

  ——摘編自吳光《黃宗羲的社會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黃宗羲雖然將民本推到了極致,但其政治哲學思想仍然沒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範疇。民本是一種“定對目標選錯道路”的空想,永遠無法到達“利民”的目的地,因為其一旦進入實踐,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內法的偽民本。如果把民本當成民主,就會讓一種“名為民主實為專制”的東西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其結果將是不但不能實現民主的目標,而且還會敗壞民主的名聲。但民本不是民主並不意味著民本思想沒有價值。這種“反法之儒”給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國提供了不可忽視的思想動力,併為接軌“西學”提供了本土資源。

  ——摘編自丁新宇、郭強《民本非民主——定性黃宗羲政治思想的現實影響》

  完成下列要求:

  ***1*** 據材料一,指出黃宗羲“社會批判精神”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社會根源。***6分***

  ***2*** 據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黃宗羲“民本”思想的具體表現及其理由。***5分***

  ***3*** 綜合上述材料,指出黃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論價值。***2分***

  22. ***13分***2018年下半年,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古老的中國就已經被席捲到西方的“博覽會熱”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6年,清朝總理衙門首次接到邀請參加將於次年舉行的法國巴黎博覽會,然而清廷卻視之為“聚珍聚寶會”,置之不理,僅例行公事式地“札行總稅務司轉飭各商遵照”。1873年,奧地利舉辦維也納博覽會,清政府決定由海關總稅務司洋員德璀林、粵海關稅務司包臘等負責採購商品並代表中國前往參展,這是中國正式參與世博會之始。從此,由海關洋員包攬中國參與國際博覽會事務成為慣例,以致晚清中國參與的20餘次國際博覽會,幾成“赫德之賽會”***因赫德曾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多年***。直到1905年左右,清政府方才意識到國際博覽會的重要性,於是年底頒行《出洋賽會通行簡章》20條,從赫德手中收回了出洋賽會的主辦權,改由中國政府自主辦理。據學者統計,晚清時期,從1866年到1911年的46年中,中國總共收到至少80次國際博覽會的邀請。其中,清政府組團參加13次,寄物參展6次,派員蒞會11次。進入民國後,振興實業的呼聲日高,中國繼續參與到大型國際博覽會之中,尤其在1915年於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中國代表團更是獲得空前成功,中國產品共獲獎章1 211枚。

  材料二 在遭受各國列強侵凌,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商務凋敝、實業不興的困境下,博覽會所具有的促進商貿和經濟發展的功能,最為中國朝野上下所關注,人們通常將博覽會稱作“商品賽會”,視之為“商戰”利器。此外,人們普遍認為,在對外貿易中,博覽會能有效地促進出口的擴大,挽回中國喪失的利權。如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中國商人專門設立了茶磁賽會公司,以挽回利權為職志,聲稱“本公司創設本意原在推廣出口貨物,挽回固有利權,庶使我國商務不致江河日下”。

  ——以上材料摘編自馬敏《與時俱進的國際博覽會》

  完成下列要求:

  ***1*** 據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對西方博覽會的態度變化。***3分***

  ***2*** 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國際博覽會為“中國朝野上下所關注”的原因,並分析當時中國政府參加博覽會的歷史作用。***7分***

  ***3***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近代中國參加國際博覽會所折射的時代特徵。***3分***

  23. ***14分***有人認為冷戰是“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抗”。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在傳統的權力鬥爭中新增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爭端,權力關係再調整的進行也就變得更復雜、更危險。隨著冷戰的全面展開,一個又一個危機接踵而來。行動和反行動最終以兩大軍事集團的建立而達到頂峰,歐洲也就和德國一樣被冷戰一分為二。

  ——摘編自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數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以其惡性迴圈加劇了冷戰,但也控制了冷戰,因為它確立和維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蘇兩國因為懼怕互相毀滅而努力防止它們之間爆發直接軍事衝突。它使得兩個超級大國能夠彼此對抗和鬥爭而不兵戎相見。……冷戰使美國在世界政治的多個重大問題領域和多個重要地理區域,形成了顯著的美國霸權。同時,美國在戰後初期寬待德國和日本,助其復興,以後又長期在安全、貿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顧和特殊優惠,從而有力地幫助了它們成為世界一流經濟強國,或者說成為美國比較強勁的經濟競爭對手。

  ——摘編自時殷弘《美蘇冷戰史:機理、特徵和意義》

  完成下列要求:

  ***1*** 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後國際“權力關係再調整”的主要原因,並指出美蘇“行動和反行動”的主要特點。***5分***

  ***2***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就“冷戰與美國霸權”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

  24.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極大地促進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這種隔絕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以洛陽為陣地,復興了北方的中原文化,為南北文化的雙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禮樂文化的建構當中,南方文化充當著輸出者的角色,經由士人北來等傳播途徑,成為北方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漢服,褒衣博帶,而其時南朝服飾卻是“小作冠帽,短製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聲韻之學又深深地影響了北朝士人。

  ——摘編自楊柳《從<洛陽伽藍記>看北魏後期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材料二 對於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這種情況與南朝統治者專重僑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為荒愴,備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慮者,迥不相同。

  ——摘編自週一良《魏晉南北朝札記》

  完成下列要求:

  ***1*** 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孝文帝漢化改革的主要內容,並分析當時南北文化交融的具體表現和顯著特徵。***5分***

  ***2***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引發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及影響。***5分***

  25.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拿破崙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代表人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國內政治而論,拿破崙可比得上開明的專制君主。他感興趣的是技術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識形態。雖然他對國家實行獨裁統治,但有效地統治了國家。他把法律編成法典,將行政機關置於中央集權下,組織國民教育體系,建立法蘭西銀行,並就法國的教會和國家關係與教皇達成協議。……大多數人都因他結束騷亂和建立了一個可信任、強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歡呼。

  ——摘編自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拿破崙雖然贊同啟蒙思想中的“平等”觀念,但他並不是自由主義思想或代議制政府的擁護者。他限制言論自由,定期審查報紙及其他出版物。他建立了一支極度依賴間諜情報的祕密警察部隊,拘留了數千名有嫌疑的政敵。他利用宣傳的力量有組織地操縱公共輿論。他無視選舉制政體,利用大量忠誠於自己的軍官來確保自己的權力不受代表大會的限制。

  ——摘編自傑裡•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完成下列要求:

  ***1*** 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崙“有效統治國家”的措施產生的影響。***2分***

  ***2*** 據材料二,指出拿破崙違背啟蒙思想精神的做法有哪些?據此分析拿破崙政權的實質。***6分***

  ***3***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認識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程序中的作用?***2分***

  歷史參考答案

  電子稿下載郵箱jsyckwts@126 密碼 12341234

  1. D 2. C 3. C 4. D 5. D 6. A 7. B 8. B 9. B 10. D 11. D 12. B 13. B 14. B 15. C 16. B 17. D 18. B 19. A 20. C

  21. ***1*** 內容:批判君主專制,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倡導社會變革。***3分***社會根源:商品經濟發展和市民階層崛起;君主專制強化與社會矛盾激化;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傳承。***3分***

  ***2*** 表現:黃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種空想,其本質不屬於民主思想。***2分***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範疇;無法實現“利民”目的;敗壞民主的名聲。***3分***

  ***3*** 價值:為近代中國反專制鬥爭提供思想動力;為近代學習西方提供本土資源。***2分***

  22. ***1*** 變化:從置之不理到被動應付到主動參與。***3分***

  ***2*** 原因:列強入侵,中國民族危機加深,國人對西方認識不斷深入;政府意識到國際博覽會具有促進商貿和經濟發展的功能;出於振興實業、發展經濟的需要。***3分***作用:擴大了出口,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權,有利於維護民族獨立。***4分***

  ***3*** 時代特徵:工業革命興起,世界聯絡更加密切,全球化程序逐步加快;中國被迫融入世界市場;中國近代化在曲折中發展。***3分***

  23. ***1*** 原因: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意識形態的衝突。***2分***特點:軍事對峙但不付諸戰爭;政治對抗但保持和平共處;經濟割據並形成兩大對抗市場。***3分***

  ***2***

  9分 論點方面***2分*** 論據方面***6分*** 論證方面***1分***

  一等 美蘇冷戰使美國確立世界霸權,但其霸權地位也受部分削弱***2分*** ***1*** 使美國確立世界霸權。

  通過馬歇爾計劃、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成為世界經濟霸主;通過操縱聯合國、推行杜魯門主義,確立政治霸權;建立並控制北約,成為軍事霸主。***3分***

  ***2*** 霸權地位受部分削弱。

  美蘇長期對抗,也消耗了美國實力,動搖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國和日本復興,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衝擊美國經濟和政治霸權;冷戰背景下的區域性戰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拖累了美國,削弱了其霸權地位。***3分*** 層次分明;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達流暢***1分***

  二等 論證過程中提出觀點;簡單抄材料***1分*** 按點給分 層次較分明,史論能結合***1分***

  三等 觀點片面***1分*** 按點給分 要點式列舉

  ***0分***

  四等 論點不合理;無論點***0分*** 按點給分 要點式列舉

  ***0分***

  24. ***1*** 內容: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學習漢族典章制度。***2分***表現:禮儀文化的建構;服飾風俗的交流;聲韻之學的互動。***2分,任答2點***特徵:不是一邊倒“漢化”,而是雙向的交流與融合。***1分***

  ***2*** 因素:遷都洛陽;漢化改革;吸納南方賢才。***3分***影響:促進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於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為隋唐大一統奠定基礎。***2分***

  25. ***1*** 影響: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建立了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樹立了拿破崙的威望。***2分***

  ***2*** 做法:限制言論自由;建立祕密警察制度;操縱公共輿論;破壞選舉制度。***4分***實質: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2分***

  ***3*** 認識:傑出人物只有順應歷史潮流、遵循社會規律,才會推動歷史發展程序。***2分***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考試題
秋季學期高三期末考試試卷
相關知識
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
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高三年級歷史教學計劃上學期
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測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單元測試題
上學期高三年級歷史期中試卷
上學期高三年級歷史期末試題
八年級歷史上學期月考試題及答案
高三年級英語上學期月測題
高三年級政治上學期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