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複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複習是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複習,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

  一、一般石拱橋特徵是:

  二、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

  三、閱讀課文第五段,做題:

  1、這段文字分三層,請用“//”線在下面標出。

  2、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內容:

  4、作者說“趙州橋非常雄偉”,同時引用張嘉貞的話說趙州橋“製造奇特”,又引用引用張鷟說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角度各不相同,張嘉貞的話是從 方面說的,張鷟的話是從 方面說的。

  5、說說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A、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B、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C、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6、本段運用了 等說明方法。

  7、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趙州橋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哪些特點?

  8、根據你對文段的理解,畫出趙州橋的平面圖、側面圖、剖面圖。

  9、根據趙州橋第***二***、***三***兩個特點,可以概括中國石拱橋設計施工的優良傳統是:

  10、本段介紹趙州橋特點,是依照大拱的長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點、全橋結構特色與四周景色的配合順序寫的。為什麼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說明順序,先把大拱的兩個特點介紹完,再介紹小拱的特點呢? 因為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介紹的。

  11、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趙州橋結構特點、藝術價值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四、閱讀回答:①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到1192年間。②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④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⑤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⑦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⑧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⑨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1.這段文字共九句話分三層,請用“//”線標出。 1 2 3 4 5 6 7 8 9

  2、這段文字在介紹盧溝橋的外形特徵時,寫了以下內容:A、橋墩。B、路面。

  C、石欄石柱。D、橋寬。E、橋長。請你按文中的說明順序排列其內容,依次是

  ,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3、文中第1句話運用了________ 的說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

  4、第⑥句話運用了________ 的說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5、第9句話運用了________ 的說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6、“幾乎與河面平行”中的“幾乎” 能否去掉?為什麼?

  7、寫出這段文字中表明盧溝橋不同於趙州橋特徵的一句話。

  8、這段文字中有一個描寫性的語句,它的序號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文中加點詞“幾乎”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幾乎”是表程度,是“差不多”的意思,去掉後就成了完全與河面平行了,與實際情況不符合,說明就不準確。

  五、閱讀第九段做題:1、這段文字的說明物件是:

  2、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有:

  3、這段文字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說明順序是

  結構方式是:

  《蘇州園林》

  一、蘇州園林的特徵是: ,

  句中 二字貫穿全篇,全文緊扣這兩個字分項介紹了蘇州園林的特徵。選文第四段中的“ ”一句照應了這一特徵。

  二、第三段說明的物件是 ,其特點是:

  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三、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這段文字說明的物件是

  假山的特徵是 ,池沼的特徵是

  文段的結構方式是: ,運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

  1、這段文字說明的物件是蘇州園林裡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換成“池沼和假山”?為什麼?

  不能,這句是中心句,後文是按照先假山後池沼的順序介紹的。

  3、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徵是[講究自然之趣,從各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畫。]

  4、文中概括蘇州園林假山特點的一句是[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5、池沼的相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同點是[有的寬暢,就作為全園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橋樑。] 。

  6、這段文字說明的中心是***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著意於圖畫美***。

  7、“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相呼應,說明假山的堆疊的藝術美。

  8、第二句話中的“藝術”與“技術”的詞序能否對調?為什麼?

  [不能。因為一對調,就變成了強調技術而把建設藝術放到了次要的地位,這與本段說明蘇州園林藝術的中心不一致。***區別: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造,是體現個性的審美活動;而技術則是在長期重複勞動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9、為什麼說“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用簡明的話來回答。

  [因為假山的堆疊,體現了設計者獨創性的勞動,給人以審美愉悅。]

  10.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總分 ***

  11.遊覽者“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是怎樣配合佈置的? 答:①成河道模樣的水面與橋樑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與石頭、花草配合; ③池沼養的魚與荷花、睡蓮配合。

  13.作者將蘇州園林的池沼設計分為兩類,一類是:成河道模樣,另一類是:寬敞 。

  兩類的共同點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齊劃一。

  14.句中“魚戲蓮葉間”加引號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這段文字運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分類別

  16.《蘇州園林》一文中說蘇州園林有很多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是:遊覽者無論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四、①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②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③落葉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⑤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⑥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1、給加點字注音:著眼*** *** 俯*** ***仰生姿

  相*** ***間 嶙峋 *** ****** *** 枝幹*** ***

  2、這段文字的說明的物件是 ,其特徵是

  結構方式是: 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段各句所運用的表達方式:①句是 , ②③句是

  ④句是 ⑤句是 ⑥句是

  4、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

  運用的修辭方法有

  5、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單冷清”,這裡是_空曠單調__ 之意。

  6、對“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是議論,點出這樣設計的藝術效果 B、是說明,告訴這樣設計的藝術目的

  C、是敘述,表明這樣設計的藝術感受 D、是描寫,體現這樣設計的藝術魅力

  7、第①句中“著眼在畫意”的意思是*** ***

  A.重檢視畫的意味 B.從圖畫的意境上考慮

  C.觀察畫面的意趣 D.把眼光放在表現一定的情調上

  8、這段話正確的層次劃分應為***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9、這段話說明中穿插的表達方式是*** B ***。

  A.記敘和描寫 B.描寫和議論  C.描寫、抒情和議論

  10、這段話所說的事物的特徵是:[蘇州園林載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11、這段話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B、D 、E ***。

  A.下定義 B.打比方 C.分類別 D.舉例子 E.作比較 F.列數字

  12、把本段中起描寫作用的詞句寫在橫線上:俯仰生姿  盤曲嶙峋的枝幹  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 ;作用是:說明蘇州園林的樹木不講究整齊劃一,而講究自然畫意。

  13、“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這”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

  14、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是: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

  15、“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一句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這句是為了說明蘇州園林的什麼特點?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16、文中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是指:講究自然之美,用“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

  判斷a.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列數字***

  b.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屈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舉例子、打比方***

  c.蘇州園林與北京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作比較 ***

  《故宮博物院》

  一、 故宮博物院的總特徵是

  全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

  二、閱讀第一、二段回答:1、第一段介紹了故宮哪些方面的內容?

  2、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玲瓏―― 壯麗―― 巨集大―― 精美 ――

  三、閱讀第三段回答:1、作者遊覽故宮的起點是從哪裡開始的?

  2、這段文字中有哪些是表示遊蹤的詞語?這些詞語遊什麼作用?

  四、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簷斗拱、額枋、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6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裡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裡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1、第段作者如何介紹故宮佈局與外形特徵的?

  2、第段作者觀察的立足點在哪裡?

  3、找出文段中所用的方位詞語:

  4、這段文字空間的順序是*** ***

  A、以大殿為立足點,由中向上、向後、向兩旁、再向上、向下、向四周、向下。

  B、以大殿為立足點,由中央向周圍。

  C、首先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由上向下、向兩旁。再以雕金蟠龍為立足點,向周圍、向下

  D、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向上向後、向兩旁、向周圍、向下。

  5、“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一句中“約” 能否去掉?為什麼?

  6、請寫出五個帶有“龍”的成語:

  7、作者明確“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的作用是為了說明什麼?

  8、作者為什麼圍繞“雕龍寶座”描寫姿態各異的飾龍?有什麼作用?

  9、作者為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為說明重點?

  10、強調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用意是什麼?

  11、太和殿有何用途?

  12、請按照有外到內,從上到下的順序介紹你的文具盒,用上兩個以上的說明方法。

  1.以上三段文字分別介紹了太和殿的___外形_____、___內景_____和__用途______。

  2.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____外_到__內_,由___特點_到__用途__的順序說明。

  3.第一段中劃線句子從純說明的角度看,說明了什麼?為什麼用一些非說明性的文字?

  答:這句話說明屋頂是用金黃色的琉璃瓦鋪的,重簷式的。這裡用了描述性的話,如“在湛藍的天空下”,“顯得格外輝煌”,把作者的感情融進去了,表達了作者的讚美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說明的立足點是_朱漆方臺_和__雕金蟠龍_,表示空間方位的詞有_正中、背後、兩旁、中央、周圍、下面_______。

  5.以上三段文字分別突出了對什麼的描述?用意是什麼?答:第一段文字突出對色彩的描寫,顯示太和殿的輝煌壯麗;第二段文字突出對龍的描寫,顯示皇帝是龍的化身;第三段文字突出對儀仗的描寫,顯示帝王的威嚴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________,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的空缺處應依次填入的一組詞語是*** *** A.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 B.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重重殿宇

  C.重重殿宇,道道宮牆,層層樓閣 D.層層樓閣,重重殿宇,道道宮牆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高二語文測試試卷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複習試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複習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五單元複習檢測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同步練習及答案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文明的對話同步練習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複習資料
高二語文上學期第三四單元複習檢測題及答案
新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測試卷
初三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試卷***魯教版***
初三語文上學期第三單元試卷***魯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