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鬆的階段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何謂鬆?鬆是指修為的方法,是身心於規矩之中的自然放鬆,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勁。要想鬆就要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穿於動作過程之中。練習太極拳時鬆的表現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界前輩們常說:“太極拳三年化拙勁,十年不出門”。化拙勁就是指習練太極拳者,必須從“鬆”入手,用“鬆”來化掉本身的拙勁。只有在習練過程中不斷提高“鬆”的層次,拙勁才能被逐漸化掉,柔勁,剛勁才能逐漸而生。但對“鬆”的概念有些人模糊不清,什麼是太極拳要求的“鬆”?怎樣才能做到“鬆”?成為困擾習練者的關鍵問題。筆者習練太極拳幾十年,在實踐中把“鬆”分成三個階段,用以練功教學,效果尚佳。

  第一階段的鬆是“自然鬆”。

  初練太極拳的人,由於身體協調性較差,思想意識不能放鬆,一時很難鬆下來。往往越不想用力,手腳卻越發僵。如遇這種現象,首先要放鬆思想意識。李亦畲《五字訣》中說:“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走架首先要心不妄動。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有意做作,要順其自然。實在鬆不下來,那就不如索性隨它去,這樣反而會自然鬆下來。

  第二階段的鬆是“引長鬆”。

  在做太極拳動作時,在意念引導下放長鬆。練習方法:如做向前伸臂動作時,眼通過手指上方往前看。放長意念引長臂部,鬆開腕、肘、肩各關節及臂部肌肉。向前行步時,要意想如邁步探坑,引長腿部,鬆開踝、膝、胯各關節及腿部肌肉。鬆腰下沉頭上領,引長上身鬆開脊椎各節。

  第三階段是“鬆勁”。

  即在意念引領下向四面八方對拉鬆,“伸筋拔骨”,鬆中含有張力。鬆中寓緊, 緊中寓鬆, 鬆而不懈,緊而不僵。精神提起,支撐八方。猶如氣球充氣,球體向四面八方“漲鬆”。練習方法:習練太極拳套路時,一個動作完成後,停頓5—6個呼吸,意念引領全身向四面八方鬆,不可用力。鬆開八段***手指、手掌、小臂、上臂、背脊、腳、小腿、大腿***,九節***指、腕、肘、肩、頸、踝、膝、胯、腰***,鬆到位後再做下個動作,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上一個動作鬆到位了,下個動作就會自然由內而動起,、這就是由習練太極單開始的“必然”階段,升化到了“自然”階段。到了這個階段,練一套太極拳才真正做到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太極拳鬆的種類

  第一是鬆靜。

  即鍛鍊一種放鬆的心態,這也是放鬆的人手點。武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武禹襄公日:“先在心,後在身。”心靜無為是實現鬆的前提和保證。練太極拳首先要心靜,只有神經中樞***大腦***鬆靜,思想集中,心平氣和,才可以開始動作。太極名家蔣家駿先生說:“未隨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練拳時先鬆心,後鬆身,心身俱鬆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全身肌肉、韌帶、骨骼以及各個臟器的放鬆程度,是受大腦神經興奮程度影響的。練功時,大腦越入靜,神經興奮程度就越低。骨肉就越鬆,血液流動就越好。

  但是練大腦入靜的功夫絕非幾日之功,需要一個鍛鍊過程。心靜不是強令內心鎮靜,而是要使急切求鬆的心情趨於緩和、坦然和寬鬆,繼而才能進入無慾無求之境界。單一地求鬆並不能做到真鬆、全鬆。不少習練太極拳者雖深知盤拳揉手須周身放鬆肢體無一處用拙力、無一處僵滯的要求,但卻因找不到要領而很難真正做到,他們往往只知道放“鬆”肢體去練拳。這樣從形體動作上看似柔軟優美,但周身或多或少總有一部分沒有放鬆。其實實現鬆的障礙就在於行拳者自身急切求鬆的意圖,他們往往越急切地想放鬆,心情反而越緊張,一顆心老懸著放不下來。

  刻意追求和意念過重的心理因素,恰恰導致了與真鬆境界的背道而馳。有些人把太極拳練得軟綿綿,稍微用一點力卻又僵硬了,精神也提不起來,這樣既沒有柔,也沒有剛,這種練法練成的不是“由鬆人柔,運柔成剛,剛柔相濟”的太極拳,而是一種體操式的太極拳,即圈內人俗稱的太極操。鬆靜是練好太極拳的必要條件,陰陽虛實是練習太極拳的靈魂,傳統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純以神行,僅看到神的忽隱忽現,剛柔的痕跡是看不出來的。

  要鬆得好,就要加強心性方面的修煉,在推手對練中尤為重要。沒有良好的心性修養,心裡鬆不下,形體又如何能鬆得好呢?內外鬆不好,又怎能使自己聽勁靈敏、化勁乾淨、發勁乾脆呢?鬆是太極拳勁道的根本,鬆不下去便無法求得整體勁。推手時,往往是越怕輸的人精神越緊張,也越容易犯僵硬、丟頂、拱架之病。所以在練習推手時,要從練“吃虧”人手,敢於讓對方進來,練習能吞、能容的本領,練放長、大幅度的引進,不怕吃虧,不怕輸,從而有意識地借對方的來力鍛鍊自己的鬆活、引化的本領。學太極拳不久的愛好者,要先鬆心後鬆身,不宜過早找勁,亦不宜追求練鬆功的“氣感”,應該首先求得神經中樞的鬆,接著求得面板腠理和肌肉韌帶的放鬆,再接下去是關節的放鬆和用意識導引內臟的放鬆,如胸鬆腹實、氣沉丹田等。鬆自然能柔,而柔卻不一定能鬆,所以要先求鬆,鬆而柔生,進而鬆柔兼備,進而鬆而能沉。

  第二是鬆展。

  在大腦人靜、意念導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個臟器、肌肉、韌帶、關節處處鬆開、鬆展、拉長。拳論中講的“皮毛要攻,骨節要鬆”、“對拉拔長”、“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等等要領,都是這種對稱張開、節節貫穿要求的體現。腰胯以上鬆開往上領拔,腰胯以下鬆開往下沉墜,上領採天之氣,下沉接地之力,這就是鬆展的重要體現之一。***若練低架拳求鬆展長功,宜注重這個要領,否則容易造成下肢僵緊不活,影響全身放鬆。***初練太極拳者,更要力求開展,力求舒展,進而要求“開展之中有團聚之意”,開中有合,閤中有開,開合相寓。

  第三是鬆沉。

  鬆沉包括內氣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關節的鬆沉。鬆沉不是動作的下砸、下蹲,亦不是整個身子低下去,而指的是丹田內氣的下沉。太極拳名家蔣家駿先生說:“只要周身鬆開了,氣自然會沉下去。日久內勁自生,腳下也會沉穩。”打拳時,除了“虛領頂勁”以外,身體其他部位都應處於鬆沉的狀態。如上肢的鬆肩、墜肘,下肢的鬆胯擴膝、湧泉穴貼地、腳趾抓地,中盤的鬆胸實腹,都是這種周身鬆沉的要求。這種肢體上的鬆沉,有利於真氣下沉,重心下移,從而穩固下盤。下盤沉穩,又有利於中盤和上盤的輕靈,從而達到輕沉兼備,一旦鬆柔與輕沉兼備,在往後的行拳中就會處處體現八面支撐的勢態。放鬆要鬆得乾淨,要絲毫雜念也沒有,要瞬間放鬆到腳下。能鬆腰,則氣自能下沉,兩足增力,樁功穩固。

  真的放鬆到意、氣、力都沉入腳底,且人地很深時,會感覺有一種東西從腳底向上升騰起來。漸漸充盈全身,將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領起的感覺,便會加深全身向下鬆沉的體驗,這時才能真正領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意,而項頂頭懸也會於自然中形成。就太極拳的特點來說,這裡說的“鬆沉”是相對“鬆而輕浮”來說的。一般人認為“沉”與“重”是一樣的,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在武術詞典裡“重”為有形,其力呆滯。而“沉”則不同,沉勁活,似鬆非鬆,似緊非緊。在鬆沉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防止雙重之病;在輕靈的同時,亦一定要注意克服雙浮之病。

  第四是鬆活。

  鬆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個關節的曠量鬆活,二是以丹田為核心帶動肢節順逆纏繞之柔韌性的鬆活。關鍵在於通過打拳,特別是通過鬆腰和胯襠勁的鍛鍊,不斷增強關節的鬆活性、韌帶的柔韌性和肌肉的彈性,從而做到“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使周身各個環節都能隨心所欲地達到圓活、靈敏、滑潤,變化輕快,使各個有軸的關節曠量不斷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轉動,以保證發勁時節節暢通,極快地把周身之力調整集中到施力點上去。從動作的形態上來講要求鬆圓,動作非圓即弧,在腰胯的帶動下身體各部做螺旋的纏繞運動,合也螺旋,開也螺旋,沉也螺旋,起也螺旋,處處體現了公轉、自轉的運動規律。

  修煉太極拳,無不以底樁沉穩、腰身活潑、上肢輕靈為要旨。輕是保證全身內外放鬆的必要條件,只有每打一勢輕輕執行,用力越少越好,才能動作越練越靈活,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靈是輕的發展。不輕就不能鬆,不鬆就不靈活。太極拳的動作始終是螺旋式、抽絲式的內外協調運動,全身各部位圓活無滯、富於彈性和韌性,“鬆活”能隨時靈活地集中於某一點,從而發展出力量和速度,如拳論中所說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靈活變化,周身一家,發勁完整。鬆則沉,沉則輕,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化則發。即濟南洪均生先生的隨遇平衡理論。

  第五是鬆擊。

  諸如短勁、透勁、驚彈勁、崩炸勁等太極功夫的鬆擊手段,以鬆透全身的整勁求得快準、冷狠、入裡透內、驚心動魄的擊打效果,拳論所謂極柔軟而後極堅剛的內勁就是鬆擊的體現。太極宗師洪均生生前曾有人問他:“未見您用多大勁,何以將人打出去那麼遠,打得那麼脆呢?”洪宗師答日:“我是鬆著勁打的。”

  要體悟鬆擊,先要理解和認識“鬆”與“緊”的關係,這樣有利於進行“由鬆入柔至剛”的技擊訓練。練太極拳時往往強調一個“鬆”字,因為“鬆”是太極拳術之靈魂,但也不能不談“緊”字。太極拳明師劉習文先生在《緊是太極拳的禁區嗎》一文中說:“太極拳鍛鍊要求的放鬆,是自然的放鬆、綿柔的放鬆、輕靈活潑的放鬆、‘用意不用力’的放鬆:太極拳鍛鍊要求的縮緊,亦為自然的縮緊、綿柔的縮緊、輕靈活潑的縮緊、‘用意不用力,的縮緊。

  太極拳練得越鬆,內勁就越整:勁越整,打擊點越小;點越小,穿透力就越大。這就是把鬆緊練至恰到好處的結果,亦是鬆擊的功夫。

  第六是鬆空。

  全體空靈,應物自然。鬆的程度越高,功夫也就越深。反過來,功夫越深,對鬆的質量要求也就越高。應物自然是人的功夫練至虛無至極時,身體在受襲時突然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反應,傳說功夫高深者可使自己在受襲時安然無恙,而襲擊者卻被髮放出去。鬆乾淨了就是鬆空,不要看得太玄了。練太極拳至少有四空。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練久後則熟能生巧,自可以不假思索地練習,心空自然,體內生理機能就自然發動。第二要手空,兩手心空鬆。太極拳出手姿勢,無論陰手陽手,手中要如挾有一個皮球,手指亦需在動,手必須要空。第三要腳空,兩腳心要空鬆。足心空出,則足心的湧泉穴不受阻塞,氣機自易流出。第四要胸空。武式太極拳名家郝少如先生說:“要空中有鬆,鬆中有空。”鬆空則是練太極拳達到了無形無象的高階階段,此階段沒有幾十年的潛心追求和明師高人指點是無法達到的。
 

大麥的功效與作用及注意事項
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
相關知識
太極拳鬆的階段
太極拳初級階段心靜體鬆的功夫層次
太極拳鬆的三個階段介紹
太極拳鬆的三個階段
太極拳啟蒙階段跟後來的學習的區別
練太極拳鬆的重要性
太極拳鬆的外在表現
太極拳鬆的外在表現
陳氏太極拳鬆活彈抖的四個階段有哪些
楊氏太極拳架的學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