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招式中上肢的虛實分明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虛實分明”是太極拳特點之一,在我們所學的動作中,從動作區域性看,哪些動作有所體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講究“輕沉兼備”、“虛實分明”。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極拳莫測高深的技擊法的基本要素。王宗嶽提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歷來人們對這條拳論的理解比較含混,解釋也不盡人意。這是因為對於太極拳的“輕沉”、“虛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

  太極拳的“輕沉兼備”指雙手而言;太極拳的“虛實分明”指雙腳而言。“輕沉”亦可作“輕重”。因此有“上分輕重,下分虛實”之說。 那麼在太極拳的套路動作和技擊動作中,如何界定兩手的輕重呢?定義如下:

  1、雙腿分撐全身重量時,上升手為輕,下降手為重。如“披身錘”、“白鶴亮翅“的最後定式時,左手在下為重,右手在上為輕。

  2、兩手平行隨身體左右轉動時,身向左轉則左手為重邊,右手為輕。如:”金鋼搗碓“第二個動作雙手平行右捋;“前趟拗步”轉第二“斜行”雙手右捋。這時皆身向右轉,則右手為重,左手為輕。

  3、單腿支撐全身重量時,對應手為重。***左腿對應右手,右腿對應左手。***如“金剛搗碓”“金雞獨立”左腿承重為實,則右手為重。單腿鏟地而出時,另一隻腿為獨立承重腿為實。

  有了兩隻手的“輕重”,重要的是要分出兩隻腳的“虛實”來。兩腳的“虛實”比較容易界定:重心偏重於哪隻腳,或完全放在了哪隻腳上,哪隻腳即為“實”,另一隻腳則為“虛”。

  現在我們就可以來驗證前輩大師的“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重要學說的科學性和嚴密性了。注意:這裡“重”與“沉”同解,“杳”與“虛”同解。無論哪家太極拳,哪門哪派,哪一招哪一式都將毫無例外地符合這一原則。練拳者覺得自身彆扭,必定是違背了這一重心學說;推手中失機失勢,站立不穩,也必定是違背了這一重心學說。

  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處處驗證這一重心學說的科學性和廣泛性。你平時走路,抬左腳,左手必揮下;起右腿,左手必向上。就因符合“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才有你的平衡和瀟灑。比如說你右腿在前,踩中了一塊西瓜皮,身體迅速前俯,右腳負重前滑。這時如果你本能的舉起左手,那麼左手上升為輕,而此刻左腳已虛,不符合重心原理,你必摔倒無疑;如果你在緊急情況下的反應是右手揮起,那麼必定有助於你重心迅速前移,符合“右重則右杳”的原則,則跌一跤的尷尬瞬間便可解除。君不見滑冰運動員往往一隻腳負重長距離滑動,而他同側的手必定高高舉起。就是因為也要符合同樣的準則。

  以往,一些太極拳家在談到太極拳的“輕重”、“虛實”時,總是籠而統之地說全身都要分虛實:腳上有虛實,手上有虛實,腰上有虛實,全身處處有虛實。這種說法不能說是錯,但充其量不過是太極拳陰陽學說的一種表述,或一種翻版。對於“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解釋之所以歷來莫衷一是,含混不清,皆是因為沒有弄清太極先賢們的真正用意所指。說到底“上分輕重,下分虛實”是講手與腳的配合,是上下肢的協調。練太極拳者周身分出陰陽來的根本目的,也是著眼於周身的協調。孤立地談身體的某一部分“陰陽”、“虛實”、“開合”、“輕重”充其量不過是造就了一些各自為戰的散兵遊勇,而找出身體對應部分的輕重、虛實的辯正關係,使之形成一個“集團軍”,這樣才會有用。

  初學者在練習太極拳套路時,往往搞不清一招一式中重心是放在哪個腳上,往往是重心錯在哪裡。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的原則和我們確定手的輕重的辦法,很容易決定我們的重心該放在前腳還是後腳,左腳還是右腳。實初學者當時時刻意求之。而你一旦擺下了姿勢,很容易找到立身中正,力撐八面的感覺。用心體味,則距“周身一家”的目標不遠矣。

  推手技擊中,在被對方施以不同方向、不同質量的外力的情況下,要能始終保持上肢的“輕沉兼備”、下肢的“虛實分明”,這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在激烈的對抗中,周身的協調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只有經過平時的刻苦訓練,才能達到這種協調。因此在平時的推手打輪中,你的右手轉到了上方,那麼你的右腳就則必須踩實。這也是人們在推手中重心前後移動的理論根據。

  無論是對於太極拳的孜孜追求者還是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來說,細心體味“輕沉兼備”和“虛實分明”,切實弄懂“輕重”與“虛實”的關係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練一套明白拳。

  太極拳腿部的虛實分明

  “虛實分明”是太極身法習練的重要目標之一。而腿部練習更是使習拳者達到“虛實分明”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重視腿部的練習。只有做好腿部的虛實練習,才能使習拳者在習拳時做到兩腿進退轉換虛實分明,穩健輕靈;也只有做到“虛實分明”,才能使動作穩定靈活,進退轉換變化更加自如。

  第一,要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律,陰陽相合。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髮互孕,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超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鬆愉快,圓潤和諧。

  第二,要動作輕靈。“聽之至細,動之至微”。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身體不能“硬邦邦”的,落腳不可“撲騰撲騰”的響。

  第三,要練習鬆靜。人體下為陰上為陽,右為陰左為陽,前為陰後為陽,在於調整上下陰陽,平衡左右陰陽和媾通前後陰陽。媾通前後陰陽,即是打通任督二脈;平衡左右陰陽,則是要使人體氣血執行平衡;調整上下陰陽,目的在於練習鬆靜,把易於升浮至頭部的虛陽虛火降伏下來。

  第四,要找虛無的氣勢。太極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有了虛無的氣勢,才能感應靈敏,才能融化萬物,所以首要在穩靜安舒上著手,以養其虛靈也。練虛無氣勢的功夫,初步必先找柔軟,再找輕靈。有了柔軟輕靈之後,才可以找虛無。久而久之,便可有出手包羅永珍的氣勢,如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即不專注於某一手某一式或某一部,是要處處有照應,處處有感應。學練太極拳,由硬到軟,由僵到柔,由重到輕,由滯到靈,由實到虛,此乃太極拳程式之精要所在也。

  第五,要求“著熟”。學陳式、楊式、武式、孫式、吳式等太極拳,拳架有同有異。學一家,精一家,不要雜學。練拳架,一式一式地學而時習之,這是外形動作的程式,“逆”不得,也“亂”不得。由有力,而減力,而微力,而鬆軟,而煉意煉神,以外養內,以內馭外。

  第六,要求與呼吸相結合。太極拳運動中的開合虛實動作,要求與呼吸相結合。即實為呼,虛為吸。練習太極拳時,氣要向下沉,即“氣沉丹田”。這樣可以保持胸寬和腹實的狀態,使得胸部舒適自然,腹部鬆沉,從而能有效地放鬆緊張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氣量,增強肺臟的代償功能,延緩肺腑呼吸系統的 衷老。
 

太極拳的三練三調
太極拳的小架難
相關知識
太極拳招式中上肢的虛實分明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的錯誤
太極養生之十三式太極拳招式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太極拳對抗中腳法的應用
陳式太極拳套路中的發勁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
孫式太極拳技擊中的快
孫式太極拳技擊中的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