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是如何成為中國首富的
馬雲,中國著名企業家,農村出身,是阿里巴巴主要創始人之一。從一無所有到中國首富,他在這段時間裡都經歷了什麼?經歷了多少的失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們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他是如何成為中國首富的。
馬雲1964年出生於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個普通家庭。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高考失敗下學謀生,先後當過祕書、做過搬運工,後來給雜誌社蹬三輪送書。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雲在幫浙江舞蹈家協會主席抄檔案的時候,接觸到路遙的代表作《人生》,這本書迅速改變了馬雲的思想。馬雲從書中體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處卻往往只有幾步”,遂下定決心,參加二次高考。
1983年,19歲的馬雲二次高考依然失利,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但受“排球女將”永不言敗精神的激勵,準備參加第三次高考,因為家人反對,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但決心永不放棄。
1984年,20歲的馬雲第三次高考艱難過關。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後因馬雲同專業招生不滿,馬雲被調配到外語本科專業,撿了個便宜,跌跌撞撞、搖搖晃晃進入杭州師範學院本科。
1988年夏,在文一校區,馬雲二排右二與老師同學的畢業照
1988年,24歲的馬雲大學畢業後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
1988年—1994年,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教期間,業餘時間在杭州一家夜校兼職教英語,同時幫助別人從事英語翻譯。1995年辭去大學教師工作。
1994年,30歲而立之年的馬雲開始創業,創立杭州第一家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
1995年初,“杭州英語最棒”的31歲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網際網路。
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
馬雲當時就意識到網際網路是一座金礦,開始設想回國建立一個公司,專門做網際網路。馬雲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釋出。
他立即決定和西雅圖的朋友合作,一個全球首創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就這樣開始有了創意。並起名中國黃頁china page。
回國當晚,馬雲約了24個做外貿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義上的學生,給他們介紹,結果23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
馬雲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還是決定幹,哪怕24人都反對,他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調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馬雲提起當初,讚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歲的馬雲投入7000元,又聯合妹妹、妹夫、父母等親戚湊了兩萬元,建立了“海博網路”。“海博網路”從此成為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產品就是“中國黃頁”。
1996年,32歲的馬雲艱難地推廣自己的中國黃頁,在很多沒有網際網路的城市,馬雲一律被稱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
他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然後出門跟人侃網際網路,說服客戶。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1996年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也就是這一年,網際網路漸漸開始普及了。
1996年3月,因為杭州電信的實力懸殊的競爭,馬雲不得已和杭州電信合作,馬雲的中國黃頁資產折成60萬,佔30%股份,杭州電信投入140萬人民幣,佔70%股份。
後因經營觀念不同,馬雲和杭州電信分道揚鑣,放棄了自己的中國黃頁,並將自己擁有的21%的中國黃頁股份,全數送給了一起創業的員工。
這年是1997年,這是馬雲創業生涯的第一次失敗,這年馬雲33歲。
1997年,馬雲離開中國黃頁後,受外經貿部邀請,加盟外經貿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由馬雲組建、管理,馬雲佔30%股份,參與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b2b思路漸漸成熟——“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連網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網際網路像一個無窮的寶藏,等待人們前去發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語開啟的那個山洞。
1999年,35歲的馬雲受夠了在政府企業做事條條框框的束縛、磕絆與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於人的馬雲,推辭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請,決心南歸杭州創業,團隊成員全部放棄其他機會決心跟隨。
這是1999年,馬雲遭逢的人生第二次創業失敗。
1999年1月15日,馬雲和他的團隊悄然南歸。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園馬雲的家中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18位創業成員或坐或站,神情肅穆地圍繞著慷慨激昂的馬雲。馬雲快速而瘋狂地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著往前衝的時候,你們都不會慌了。你們拿著大刀,一直往前衝,十幾個人往前衝,有什麼好慌的?”
在這次“起事”的會議上,馬雲和夥伴共籌了50萬元本錢,並按照慣例進行了全程錄影,馬雲堅信這將有極大的歷史價值。
在這次會議上馬雲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從這天開始,馬雲開始鐵下心來做電子商務。
儘管只有50萬創業資金,但馬雲首先花了1萬美元從一個加拿大人手裡購買了阿里巴巴的域名,並細心註冊了alimama和alibaby。
他們沒有租寫字樓,就在馬雲家裡辦公,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裡坐了35個人。
他們每天16-18個小時像野獸一般在馬雲家裡瘋狂工作,日夜不停地設計網頁,討論網頁和構思,困了就席地而臥。馬雲不斷地鼓動員工:“發令槍一響,你可不能有時間去看對手是怎麼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誡員工:“最大的失敗是放棄,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對手是時間。”
阿拉巴巴就這樣孕育、誕生在馬雲家中。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直至逐漸為媒體、風險投資者關注,並在拒絕了38家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資商之後,於1999年8月接受了以高盛基金為主的500萬美元投資,於2000年第一季度接受了軟銀的2000萬美元的投入,從而由橫空出世、鋒芒初露,到氣貫長虹、勢不可擋。直至成為全球最大網上貿易市場、全球電子商務第一品牌,並逐步發展壯大為阿里巴巴集團,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國。
從最早的海博翻譯社1992,到全球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2014美國上市,馬雲用了22年。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和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對馬雲的第一印象是“忽悠”和“騙子”。當然,很多賣家都是被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句忽悠進來的。但看一看馬雲創業史,還覺得馬雲是“忽悠”和“騙子”嗎?
1992年第一次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初次歷練,獲得最重要的創業經驗。
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與網際網路接觸,不瞭解資本的滋味導致失敗。
1997年加入外經貿商務資訊中心,這年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元年。
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
2000年軟銀投資阿里。同年因為沒有盈利模式而又有很多員工,阿里出現首次危機——裁員,並舉辦“西湖論劍”,打造企業文化。
2003年成立淘寶網,創辦支付寶。
2004年網商大會為電子商務生態圈鳴鑼開道。
2005年阿里聯姻雅虎。
2006年淘寶大戰,馬雲致命三動作擊敗eBay,奠定創業教父地位。
2007年B2B上市,馬雲成為符號。
2009年造節“雙十一”。
2010年分拆支付寶,同年阿里正式實施“合夥人制度”。
2013年佈局物流,成立“菜鳥”。
2013年餘額寶誕生。
2014年阿里巴巴移動新佈局,從IT到DT,阿里上市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網際網路公司……
沿著馬雲走過的創業路,我們看到的是驚心動魄,看到的是坎坷、挫折與成功,看到的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精彩嬗變。
很多人說他是騙子,因為他的夢想匪夷所思,然而他做到了,改變了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同時改變了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馬雲成功了,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明朗正確的道路,有時只有少數人才會去走,其他人都會覺得太困難,而不會去跟隨,很多人總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如果不去採取行動,不給自己夢想一個實踐的機會,永遠沒有機會。
從2009年起,阿里嘗試創新“合夥人制度”,2010年實施,2013年9月10日正式公佈,同年馬雲辭去阿里巴巴CEO,準備幹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到2018教師節,馬雲正式宣佈一年後“退休”當教師……
馬雲的事蹟,給我們提供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啟示。
當然,說到馬雲的事蹟,這裡不能不提到,緣起於馬雲16歲那年的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01
1980年,剛剛開啟改革開放大門的中國,迎來了一支來自澳大利亞的代表團,這個代表團由澳大利亞·中國友好協會組織,和當時其它海外代表團一樣,他們的行程主要圍繞中國幾個核心城市,包括杭州。
莫利一家也在其中——父親肯·莫利是一位剛剛退休的電氣工程師,在1970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協會;母親叫朱迪,他們還有三個孩子:戴維、斯蒂芬和蘇珊。
1980年7月1日,他們來到了杭州。
晚上,在西湖邊遊逛的時候,一個和戴維年紀相仿的中國男孩走上前來,微笑著,用略顯稚嫩的英語和他們打招呼。
“你好,我叫馬雲。我剛剛開始學英語,我們可以做個朋友嗎?”
“你好,我是David,這是我的父親Ken,這些是我家人。很高興認識你。”
16歲的馬雲和他新認識的澳大利亞小玩伴戴維•莫利攝於西湖邊。戴維胸前佩戴著澳中友好協會旅行團的證件。
"晚上自由活動的時候,我們在公園裡玩火柴,一個男孩走過來和我們打招呼,他想鍛鍊一下自己新學的英語口語技能。他介紹了自己,我們互相寒暄了幾句,約定之後再來這個公園碰面。"很多年後,戴維這樣回憶道。
這個十幾歲的杭州男孩,就是馬雲。
他突如其來,也帶來了一場不期而至的友誼。
02
在那之後,像英語教材中的李雷和Jim Green一樣,來自中國杭州的馬雲與來自澳大利亞的戴維成為了朋友、筆友。
馬雲開始定期與戴維以及他的父親肯·莫利通訊,並和戴維一樣稱肯為"father"。肯告訴馬雲,“把字距留大點,這樣好在回信時把一些‘糾正’寫在字距空白處"。戴維解釋道:"爸爸想通過這些細緻的糾正幫助馬雲更好地學習英語,他也鼓勵馬雲說英語。"
這樣的通訊持續了五年。
五年後,1985年,馬雲21歲。像全世界都知道的那樣,在不停的努力之後,馬雲終於考入了杭州師範大學,並當選為學生會主席及杭州市學聯主席。
就在那年暑假,肯向他發出邀請:年輕人,到澳大利亞來看看吧。
1985年的馬雲,還從來沒想過可以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去看看。在當時有護照都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
肯鼓勵他:“試試看,說不定你就能拿到護照呢。”
21歲的馬雲在這種鼓勵下神奇地拿到了護照。
但之後迎來的卻是一連串拒絕——當時的赴澳簽證,只發給政府公務、探親或留學等用途,馬雲連續7次簽證都被拒絕。
那時馬雲已經在北京一個地下室住了一週,帶的錢接近花完。
為了促成馬雲的這次旅行,Ken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去了紐卡斯爾市政府,並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電報說明情況。
“你想談什麼?”
“我已經被拒簽了7次,等了一週。我已經沒有錢,只得回去,但至少得讓我知道為什麼被拒絕。”
這個人坐了下來。
馬雲跟他講了那個故事,他是如何在西湖邊遇到Ken和David的。他沒有錢,在澳大利亞沒有親戚、朋友,但就是相信這個緣份,就想去澳大利亞看看。
“他說你再待三天試試吧?我說不行。他說你再待30分鐘?這個人最後說,‘你真的想要這個簽證嗎?我5分鐘後給你。’”馬雲後來回憶起這這件事時說。
KEN的努力,和馬雲的永不放棄,終於使得簽證通過。
這是一場如此來之不易的旅行。
馬雲當時隨身帶了100美金,但始終不敢拿出來——這是從全家所有親戚那裡才湊到的,簡直是全家人的全部家當。
但這場旅行真正改變了馬雲的人生。
肯·莫利的家,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紐卡斯爾市郊區的新萊姆頓地區。這是馬雲第一次出國——一個月後,當馬雲回到杭州時,他好像已經變了一個人。
32年後2017年,當馬雲第三次來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回憶起那個時刻,他這麼說到:
“1985年在紐卡斯爾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我出生在中國,100%是中國製造,也從未離開過中國。但來澳大利亞改變了太多過去的認知,我開始覺得必須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Ken和戴維帶馬雲一起去了悉尼的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Park Zoo
1985年,馬雲在澳大利亞悉尼
圖中從左至右分別為:斯蒂芬·莫利、馬雲、莫利家的一個親戚
在紐卡斯爾,馬雲還驚喜地發現,公園裡居然有很多人在打太極,這也是他最喜歡的健身運動。
面對外國人,馬雲並不羞怯。在當地郊區的一間會所,他甚至給當地的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團體做了表演,主要是他平時學習到的猴拳和醉拳。
馬雲在澳大利亞當地的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團體表演猴拳和醉拳
當然,在那裡,馬雲也首次學到了澳式英語——後來很長時間裡都被他錯認為是正統英語。
03
馬雲與莫利一家的友誼逐步加深。在馬雲去過澳大利亞後,肯·莫利帶著斯蒂芬·莫利肯的次子來杭州回訪。因為父母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馬雲只好把莫利父子安排到大學宿舍去住。
"我們在馬雲家裡吃晚飯,然後騎車回學校。"斯蒂芬回憶道,"馬雲一直忙著為我們做飯,讓我們覺得很受優待。"
馬雲放假的時候,他又帶著莫利父子去鄉下游覽。回到杭州的那天晚上,馬雲擺了一桌酒席款待,還特地邀請了當地的一些貴賓作陪。
馬雲和肯·莫利。馬雲在杭州請Ken Morley吃飯,舉杯共飲。Ken曾回憶說:馬雲請我們去他家,併為我們做飯,我們覺得很開心。
馬雲的大學生活並不輕鬆,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雖然不用交學費,但生活費是必須要交的,這筆錢讓馬雲的父母感到為難。於是,肯·莫利再一次施以援手。
"錢並不多,一星期也就5-10美元的樣子。因此每隔6個月,我會給馬雲寄一張支票。"
馬雲後來說,肯為他所有的付出,“已經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
04
這場友誼持續了24年。
2004年9月,在和西湖邊那個少年相識24年後,肯·莫利去世了,享年78歲。
曾經的少年馬雲,也已經40歲。
馬雲十分悲痛,他在唁電中稱呼肯為"澳大利亞‘父親’和導師"。馬雲難過而遺憾地說,自己曾計劃,有一天能和肯一起乘西伯利亞鐵路旅行。
馬雲陪KEN在杭州
這成為了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心願。
肯的兒子,馬雲的少年筆友戴維·莫利說:"這種想法現在看來太渺茫了。以他馬雲現在的身份,想像普通人那般出遊可能很難。不過我想,終有一天,我會代替父親來實現馬雲的這個想法。"
2008年杭州機場,馬雲少年時期的澳大利亞筆友戴維·莫利
在中國的語言體系裡,對這種感情的形容,往往會用“忘年之交”。
在馬雲家裡和辦公室裡,一直有個位置,放著他與Ken家人的合影。
05
馬雲帶Ken遊覽杭州。馬雲回憶說:每次見面我們都會爭辯很多事,儘管Ken常說“Jack你在瞎扯”,但他總以極大的好奇心和善意支援我。
06
37年後,2017年2月,馬雲第三次來到澳大利亞紐卡斯爾,肯的家鄉。
2月3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宣佈:來自中國杭州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通過馬雲公益基金會,在紐卡斯爾大學設立了名為Ma-Morley獎學金計劃——這筆2000萬美元的獎學金,是紐卡斯爾大學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規模捐贈。這個獎學金的名字,叫做:Ma-Morley馬&莫利
在悉尼,當馬雲與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林Malcolm Turnbull會面時,馬雲說:因為Ken,這次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
馬雲向澳大利亞總理介紹了自己少年時代的這段“緣份”,也是他對澳大利亞特殊感情的根源。在介紹這段往事時,馬雲向特恩布林總理說,Ken為自己打開了一扇世界之窗,這也是他對澳大利亞心懷感激的原因。
“儘管當時7次申請簽證才最終成行,但正是年輕時期赴澳渡過的這段時光,當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
第一次聽聞這段往事的特恩布林對“年輕馬雲的澳洲之行”作出熱烈迴應,他將Ken與馬雲的往事稱為“偉大的跨國友誼”。
這段“跨國友誼”也被賦予了新的,會談中特恩布林主動提到馬雲首倡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認為這對澳大利亞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發展動力,並稱其為“ afantastic idea”。
“像幫助西湖邊那個好學的少年一樣,去幫助全世界的年輕人和中小企業跨越國界開展商業活動”——或許這就是“偉大的跨國友誼”延續至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新。
馬雲迴應特恩布林說:這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創造全球就業機會最好的路徑,也是他一直力推eWTP的根本所在。
肯的兒子,也是少年馬雲的筆友David代表Morley一家發言致謝:“如果我父親仍在世,看到馬雲為紐卡斯爾大學捐贈,致力於開創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他應該會非常驕傲和感動。”
07
1985年,第一次來到澳洲的馬雲開始知道紐卡斯爾大學,那也是他第一次到訪這所大學。
Ken沒有上過大學,但是經常和馬雲談起大學。
32年後,這場緣份找到了最合適的註腳和落點——馬雲以2000萬美元的獎學金計劃回報Ken曾經給予他的指導和支援,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如果我足夠幸運,能夠成功,我總想我要為紐卡斯爾大學做點事情,因為這是Ken經常提到的一所大學。”
回憶起1985那個時刻,他這麼說到:
“在紐卡斯爾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我出生在中國,100%是中國製造,也從未離開過中國。但來澳大利亞改變了太多過去的認知,我開始覺得必須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那次澳大利亞之旅真正的改變了我。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那段旅行時光讓我首次發現了中國之外的世界,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馬雲回憶說:每一次和Ken相遇,我們都會辯論很多的事物,他會說“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樣,他總是那般支援我。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像Ken那樣的人,幫助和支援自己根本不認識、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輕人。”馬雲說。
馬雲將每5年親自稽核獎學計劃。他對現場的師生們說:“拿到獎學金的學生,不是我和Morley的大使。我們更希望他們成為宣揚勇氣、責任和智慧的大使。”
馬雲將這個獎學金定義為聚焦未來的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學與自己的國家——就像少年馬雲一樣,去世界各地看看,並通過這些經歷擁有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在這次由回憶貫穿的講話中,馬雲始終提到Ken對他的支援和啟發,與Morley一家給他帶來的改變。延續40年的情義是今天發生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這一幕的起源,而這份情義也將由Ma-Morley獎學金幫助的年輕人們延續下去。
紐卡斯爾大學校長麥克米倫在現場致辭中所說:今天所宣佈的,是關於家庭、關於友情的故事。這是一個多麼引人入勝的故事,它讓我們知道,一個簡單的善舉,可以延續幾十年成為歷久彌新的友誼。
馬雲與Ken Morley夫婦。馬雲將Ken視為曾為自己開啟世界之窗的導師。
08
曾經有人讓馬雲用一句話形容阿里巴巴,他想了想說: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情有義的事。
另外一個提問場合,馬雲表示,成功離不開三個商:智商、情商、愛商。
1985年,還是學生的馬雲,在首次出國去澳大利亞前,曾經被拒簽過7次。
但我們相信,友誼永遠不會被拒籤。
那些年輕人,他們通向未來世界的通道,永遠不會被拒籤。
所有發自內心、投射向這個世界,並廣為散播的愛和善意,永遠不會被拒籤。
什麼專案才是好的創業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