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 注重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和諧的師生關係,缺乏情感的維繫,學生對教師總帶有一種畏懼、戒備、冷漠等不正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想也不敢回答問題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那麼課堂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確實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創新精神,就必須重新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係,以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平時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瞭解其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談心,進行書信交流溝通,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使其具備創新的品質,並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能在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2.重視“問題情境”在課堂中的作用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毫無生機的課堂教學不光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厭惡老師,更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數學,使學生經常處於“憤悱”的狀態中,給學生提供學習目標和空間,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體等,為學生創造適合教學情境。以創設應用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命題公理、定理、性質、公式;以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以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以創設直觀性圖形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 以創設新異懸念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以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以創設已有知識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的生長點。 如:在教學:“正多邊形和圓”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正多邊形和圓有什麼關係嗎?怎樣就能做出一個正多邊形 ?”此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創設一個開放性問題情境,激起了學生主動將所學圓的知識與正多邊形聯絡起來,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研究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有意將注意力集中在正多邊形與圓的關係上。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新知的產生

  通過直觀操作,既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生直觀操作實驗來研究數學規律,既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良好的研究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係”中,引導學生分別在兩張透明的紙上畫兩個半徑不同的圓,把兩張紙疊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張而移動另一張,通過學生親身動手實踐,參與數學活動,用運動變化的觀點觀察兩圓的位置的變化及兩圓公共點個數的變化情況。以此替代教師苦口婆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課”而是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識,同時也掌握了一種可貴的學習方法--“發現”。

  4.注重生活應用,讓學生樂於在生活中實踐數學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價值。 在教學活動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聯絡實際,幫助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實際生活出發,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架起橋樑,教師提取生活中一些題材,讓學生聯絡實際,學會解決問題,例如:在引入圓、正多邊形等概念時,舉出了大量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在介紹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係時,也是注意從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引入;利用垂徑定理解決趙州橋的主橋拱半徑問題;利用正多邊形的有關性質求亭子的地基等。通過學生生活方面的數學問題,如身高、體重、視力等;保護動物、收集廢電池等環保問題;經濟問題;淨勝球問題;社會問題;三農問題等等。引導學生親近數學,感受數學與我的聯絡,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建議

  一、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首先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明主,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儘管這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誕不稽、幼稚可笑的,我們都要熱情地鼓勵他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自主地學習。我在教〈〈不懂就要問〉〉這課時,預習前,我就要求同學們認真預習,然後提出所有想問的問題。結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學問我:“老師,孫中山小時候那麼會提問題,他後來成為科學家了嗎?”這個問題與課文內容毫無關係,但我沒有拒絕回答,而是給他們講了孫中山以後的事蹟,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整節課的學習熱情都非常高。

  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或稍作改編、或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如第六冊語文教材〈〈積累運用六〉〉,裡面有一篇短文〈〈盲人與畫〉〉,旁邊還配了一幅沒有彩色的畫,學完短文以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彩上顏色,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高漲,很快就把畫塗得五顏六色。然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塗的畫,有個同學說:“我的圖上有一顆火紅火紅的太陽。”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是一條清可見底的小河,河邊是一塊碧綠的草地。”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有一幢童話般的屋子,屋裡住著一隻小白兔呢!”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類似的例子教材中還很多,教師只要善於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三、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要摸準學生學習的起點。我以為,這個“起點”就應該是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所給的材料太簡單,低於“最近發展區”,學生早就會了,沒有學習的興趣。所給的材料太複雜,高於“最近發展區”,學生同樣沒有學習的興趣,也就無法自主地學習。所以,要立足“最近發展區”。但是,每個班級都

  有優生和學習困難生,每個同學的“最近發展區”又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瞭解自己的學生,然後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1、落花生有什麼特點?2、父親說做人要做怎樣的人?3、你對父親的話怎能樣理解,談談你的感想。前面兩個問題屬於一般性的問題,較適合中下生,後一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聯絡自身的經歷才能作答,適合於優生。在作業設計的時候,也要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我是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的:

  1、在預習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讀的字詞,然後想辦法弄懂他們。如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

  2、把不懂的問題寫在本子上,或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這樣,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3、鼓勵合作學習,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拿到小組裡去討論解決。這樣,既能充分讓他們自主學習,又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每個同學在小組裡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自如地發表意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於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五、養成自主學習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為一種學習品質,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忽視了這一點。有的教師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不允許學生有異常的想法。長期以往,學生沒有了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見解,敢於反駁別人的意見,敢於互相爭論。我在教《景陽岡》一課時,學校剛好為每個同學發了一張“保護珍稀動物——華南虎”的宣傳明信片。學完這一課,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多數同學都認為武松是個英雄,值得敬佩。這時,有個同學說:“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師不是說,老虎是珍稀動物,叫大家保護老虎嗎?武松卻把它打死了。你們說,還要佩服他嗎?”這一異常見解立刻在全班引起譁然,我引導大家繼續討論,並適時地結合學校的活動,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適當傳授一些學習的方法,將能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樂,更有效地去獲取知識。方法的教學可以單獨地進行,如教學生學生字時,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就行了。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技巧

  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應首先注意培養他們學會觀察。新課本提供了大量的圖畫、圖形、線段等直觀的內容,根據兒童心理特徵,我在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技巧時注意以下幾點:①觀察圖,瞭解圖意和要求,可按順序與方位觀察。②按圖意要求,學會操作學具,並能按圖意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③按圖意要求學會填數、填符號或計算。在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操作,儘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自己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

  重視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和方法。受應試教育影響,測量、畫圖、製作等技能過去被一些教師嚴重忽視。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我在低年級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方法。在中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畫圖、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通常情況下,這種訓練分為兩步。第一步,我邊做邊教方法,使學生清晰地獲得操作過程中每一個具體動作的視覺形象。第二步,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實踐,讓學生強化和鞏固自己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小養成,在數學方面,學習習慣大致包括:

  仔細觀察,增強感知力。低年級教材裡直觀的東西較多,高年級教材中線段圖較多。從低年級開始注意教給學生學會比較、觀察,從而進行正確的判斷、推理。如:在教9加幾與8加幾時,我讓學生說一說9加幾與8加幾有什麼相同與不同……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區別,抓聯絡,養成仔細觀察、善於比較、發現異同的好習慣。

  及時檢查,調節思路。小學生多數沒有養成仔細檢查作業的好習慣,甚至不會檢查。我在數學課上訓練學生:一看是否抄錯題或數;二看運用公式是否準確,計算過程是否出錯;三看答題書寫是否完整。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一題多解則是體操中常用的動作。尤其是中高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更應教給學生一題多解的方法。如在教歸一應用題時,我教給學生24種解答方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1.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自主學習

2.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提高總結

3.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方法

4.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模式探究

5.數學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小學生的學習計劃應該怎麼定
如何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關知識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美國小學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美國的小學如何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父母如何培養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音樂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
教師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