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的急救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院前急救是指對各種遭受危機生命的急症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病人的進入醫院前的緊急救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出血和止血

  人體血量大約佔體重的8%,如體重50kg,則約有4000mL血液。急性出血,血液流失超過全身血量的1/4~1/3,就有生命危險。因此,爭取時間進行止血,對挽救傷員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出血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出體外稱為外出血;血液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稱為內出血。急性創傷性大量出血是傷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須迅速採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1、各種出血的特點

  根據出血的血管種類,出血可分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3種。

  1動脈出血 血色鮮紅,出血呈噴射狀,危險性大。

  2靜脈出血 血色暗紅,血流較緩慢,呈持續性。

  3毛細血管出血 血色鮮紅,血從傷口滲出,常可自動凝固而止血,危險性較小。

  以上三類出血,都可能是外出血或內出血。特別值得警惕的是內出血。因血液出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臟器或體腔內,不易及時發現。如果受傷後無外出血,但傷員出現急性貧血現象,如頭暈、無力、口乾、面色蒼白、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等表現,就有內出血的可能,應立即將傷員送往就近的醫院進行搶救。

  2、止血方法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指壓止血法

  根據動脈分佈情況臨時用手指、手掌或拳頭把出血動脈的近心端壓在血管深面的骨面上,使血液的來源被阻斷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然後再選擇其它止血方法。不同的出血部位,壓迫的方法不同。

  1面部出血 壓迫頜外動脈。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的凹陷內,將頜外動脈壓於下頜骨上,有時需要雙側同時壓迫才能止血。

  2頭部出血 壓迫顳動脈。方法是用拇指在耳前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迫。

  3頭、頸部出血 壓迫頸總動脈。常在頭、頸部大出血而採取其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方法是在氣近外側,胸鎖乳突肌前緣,將傷側頸總動脈壓於第五頸椎上。但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4上肢前臂或上臂出血 1、壓迫鎖骨下動脈。方法是用拇指在鎖骨凹摸到動脈跳動處,其餘四指放在傷員頸後,以拇指向下內方壓第一肌骨;2、壓迫肱動脈。方法是從傷員後面,用四指壓迫上臂內側動脈血管。

  5下肢出血 壓迫股動脈。方法是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用大拇指放在壓點上用力向後壓,另一手大拇指疊在上面以增加壓力。

  2加壓包紮止血法

  適用於小動脈、靜肪及毛細血管出血。在出血傷口上覆蓋幾層消毒紗布或較乾淨的手帕、毛巾、布類類,然後用三角由或繃帶加壓包紮。壓力以能止住血而又不影響傷肢的血液迴圈為合適。四肢的動脈、靜脈出血,大多數可用此法止血。這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如傷處有骨的,須另加夾板固定;傷口內有碎骨片存在時,不用此法。

  3加墊屈肢止血法

  在小腿、足、前臂或手出血時,如果傷肢沒有骨折,可以用一厚棉墊或紗布卷塞在肢窩或肘窩處,然後屈膝或屈肘,再用三角巾、繃帶或布帶進行屈肢加壓包紮。

  4止血帶止血法

  若用上述方法止血無效,或遇到四肢大動脈出血時,可採用止血帶止血。使用止血帶適當,止血效果較好,往往能挽救傷員生命;但如使用不當,則可造成組織缺血壞死,甚至使傷員失去肢體,嚴重者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管止血帶、橡皮帶或其它代用品如布帶等。方法是在緊靠動脈出血部位的上方將傷肢紮緊,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1橡皮止血帶止血法

  橡皮止血帶的止血作用比較可靠,但只限於四肢大動脈出血時才使用。

  2絞棒止血帶止血法

  用三角巾、腰帶、手帕或布條折成帶形圍繞肢體打一活結,在結下放一短棒,旋轉此棒使帶絞緊,至出血停止後,將短棒一頭插在活結內。然後拉緊活結,固定此棒。

  3使用止血帶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上止血帶前,面板與止血帶之間應加一層布墊,或將止血帶上在衣褲外面,以免損傷面板。

  2、上止血帶要適宜,以能止住出血為度,扎鬆了不能止血,扎得過緊則損傷面板與神經。

  3、上止血帶的部位要儘可能靠近傷口。一般情況上肢出血紮在上臂的上1/3處中1/3處容易損傷橈神經,下肢出血紮在大腿中,上1/3交界處。但在受傷肢體已無法挽救的情況下需進行截肢者,則止血帶應儘量紮在傷口近心端靠近傷口處。

  4、上止血帶過久,容易引起肢體壞死,因此每隔40~50min應放鬆一次,每次放鬆2~3min。必須注意,放鬆止血帶時要在傷口處加壓,以防止血帶放鬆後引起猛烈出血。

  5、運送傷員時,要有明顯標誌,並註明上止血帶與放鬆止血帶的時間。

  二、包紮

  所有開放性傷口,在現場急救時應立即妥善包紮。其目的是保護傷口,止血,減輕疼痛,減少汙染,防止感染。

  1、包紮注意事項

  1包紮前,先將衣褲解開或剪開,充分暴露傷口。如需脫掉衣褲,應先脫健側,後脫傷側;如果傷情嚴重如大出血、骨折、大面積燒傷等和情況緊急時,可連同衣褲一起包紮,也可在傷口相應部位把衣褲剪開一洞,再蓋上敷料進行包紮。

  2敷料接觸傷口的一面須保持乾淨或儘量減少汙染。

  3傷口上或周圍不敷任何藥粉。

  4敷料應充分遮蓋傷口和傷部周圍面板約5~10cm範圍。

  5較大較深的出血傷口,可先用乾淨敷爛漫填塞,再加壓包紮。

  6包紮時動作必須輕快,以免增加損傷。包紮不可過緊,以免妨礙血運,也不可過鬆,以免搬運時滑脫。打結時,結不要打在傷口位置上。

  7對骨折或關節損傷的傷員,包紮後應加用固定器材。

  8從傷口脫出的腸管、露出的骨折端等,原則上不應一現場還納,須加以保護後包紮,待清創時處理。

  2、包紮材料的選擇

  常用的包紮材料有繃帶、三角巾和四頭帶等。如果沒有這些材料,也可用傷員或急救者的毛巾、手帕、衣、帽等包紮傷口。總之,包紮材料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消毒或清潔的軟性材料,以達到及時包紮的目的。

  3、包紮方法

  1頭部包紮法

  1並沒有頂部包紮法

  1、三角巾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摺疊約二指寬,置於前額齊眉,頂角向後覆蓋頭部,兩底角經耳上緣向後拉,在枕部壓住頂角,兩底角左右交叉繞到前額打結,然後將頂角折入底邊內。

  2、毛巾包紮法 將毛巾橫放頭部,其前邊包住前額,把兩個前角拉向耳上緣至枕後打結,然後再把毛巾的兩個后角反折壓住前角紮結之上,左右交叉返至前額打結,如不夠長度可加接一布帶。

  2單側面部包紮法

  1、三角巾包紮法 將三角巾折成魚尾狀,將一尾角放於傷側面部,魚尾底邊沿耳上繞頭至對側打結,然後將前面尾角向外翻並拉緊後,包繞下頜與覆蓋頭後之尾角打結。

  2、毛巾包紮法 將毛巾斜放於頭頂,其前邊蓋住傷側面部,把前邊兩角拉至對側耳下打結,毛巾的後邊向外反折,包繞下頜到耳後打結。

  3全面部包紮法

  1、三角巾包紮法 用三角巾頂角打結套於下額,底邊置於枕後,兩底角斜向頭後拉直,左右交叉壓底邊,經兩耳上緣繞到前額打結。包紮後可在眼、鼻、口等處提起布塊各剪一洞,露出兩眼和口、鼻。

  2、手帕包紮法 將手帕兩對角各打一些,兩結分別放於頭頂及下頜正中,把手帕套在面部,將另兩角拉至枕後打結。然後將眼、口、鼻部剪孔露出。

  4下頜包紮法

  將三角巾或毛巾折成約四指寬的長帶,一端系十字帶子,將摺好的三角巾或毛巾放在下頜部,將兩端沿耳前上提,在一側耳上與繫帶十字交叉,再還繞前額和枕部在同耳後上方打結。

  2軀幹包紮法

  將三角巾的一底角放在對側腋下,頂角過肩向後拉,將頂角上的帶子在臂上1/3處繞緊,然後把另一底角反折,向背部於對側腋下打結。

  2胸、揹包扎法

  用三角巾頂端朝上蓋住傷側胸或背,將兩邊角在胸或背部打結,頂角接帶與此結再打結。

  3腹部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朝上,頂角向下,蓋住腹部,底邊繞到後腰打結,頂角經兩大腿之間後拉,經臀部向上拉,遇底角打結。

  4臀部包紮法

  將三角巾角對著腰椎,一個底角垂下,一個底角水平展開蓋住一側臀部,繞腰和頂角打結。下垂的底角經兩大腿之間向前拉,然後向上,遇底角打結。

  3四肢包紮法

  1三角巾包紮法

  1、手部包紮法 將傷手手指對向三角巾頂角,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部,三角巾底邊橫於手腕部,將頂角覆蓋手背,兩底角在手背交叉並繞腕部在手背打結。

  2、小腿、腳伕包紮法 腳踏朝底邊,踩在近一底角側,提頂角及另一底角包小腿打結,再將腳下底角折到腳背,繞腳踝打結。

  3、膝關節包紮法 先把三角巾的頂角向底邊對摺四次,然後放在膝蓋上,兩端拉至膝後交叉,一端在上,一端在下,再由前向後至膝外側打打結。此法也適用於付關節包紮。

  2毛巾包紮法

  1、手臂包紮法 將毛巾一角打結,套住傷肢中指,另一角包住手部,將毛巾順勢向上提,拉平併成直螺旋形包住手臂,如布帶固定。

  2、肘、膝包紮法 將毛巾根據傷部大小折成適當寬度的斜式條帶,一端繫帶;將毛巾斜放在肘或膝部,繞關節包紮,打結固定。膝關節包紮可用上下結帶固定或另加布帶結紮。

  3、足部包紮法 將足對準毛巾一角,再將此角反折蓋住足背,另一毛巾角疊放在上,包住足尖;然後將毛巾拉平繞足背、足底,在足跟底外螺旋形向上,包住小腿用帶固定。

  3繃帶包紮法

  用繃帶包紮時,應從遠端包向近端;必須將繃帶頭壓住在開始包紮時多繞兩圈,每圈重疊以1/3寬度為宜。一般常用的繃帶包紮法有螺旋形包紮。環形包紮和“∞”形包紮等。

  三、骨折固定

  人體共有206塊形狀不同的骨,它們借關節連線,構成人體堅硬的支架。

  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即稱為骨折。暴力是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受傷現場固定都為臨時固定。不僅骨折時需要固定,其它某些創傷也需要固定。固定有利於在轉送傷員時骨折斷端不再移動,可防止斷端刺傷肌肉、神經與血管,同時也可以減輕疼痛並防止休克的發生。

  1、骨折的種類

  1開放性骨折 即骨折的斷端與外界相通。

  2閉合性骨折 即骨折的斷端不與外界相通。

  2、骨折的判斷

  骨折的判斷

  1疼痛 受傷後,傷處出現劇烈疼痛和壓痛,移動時疼痛加劇。根據疼痛的輕重和壓痛點的位置,可以大體判斷是否發生了骨折和骨折的部位。

  2腫脹 軟組織的損傷出血和骨折端的移位、重疊都會使傷處外表呈現腫脹。

  3畸形 有骨折時傷肢發生畸形,呈現短縮、彎曲或者轉向等。

  4功能障礙 肢體原有運動功能受到影響或完全喪失。

  3、固定注意事項

  1凡是骨折、關節損傷、血管神經損傷、廣泛軟組織損傷等傷員,在搬運前均須做好傷處固定。

  2如骨折處有傷口出血,應先止血幷包扎傷口,然後再固定骨折。

  3固定骨折所需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稱,其長度一般需超過骨折的上、下兩個關節。

  4在處理開放性骨折時,不要把露出傷口的骨折端送回傷口內,以免增加汙染或刺傷血管和神經。

  5固定用的夾板不可與面板直接接觸,要用紗布、棉花或其他代用品墊在夾板與面板之間,在夾板兩端及骨突部尤其應加墊,以防區域性組織壓迫壞死。

  6固定應牢固可靠,過鬆則達不到固定目的。但也不要過緊,以名影響血液迴圈。

  7固定四肢骨折時,要將指趾端露出,以便隨時觀察肢體血迴圈。如果發現指趾蒼白、發冷、麻木、疼痛、腫脹和面板及甲訂青紫等現象,說明固定太緊,血迴圈不暢,應立即鬆開,重新固定。

  4、固定材料的選擇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夾板、木板、扁擔、木棍、樹枝、竹竿、鐵棒等將骨折部固定。如果沒有上述固定材料,也可將骨折的肢體與傷員的軀幹或健肢相固定,使軀幹或健肢起到夾板的臨時固定作用。

  5、常見骨折的臨時固定方法

  1頭部骨折

  一般無須特殊固定,使頭稍抬高,兩側放砂袋或枕頭固定,避免轉送途中頭部來回晃動。

  2鎖骨骨折

  把三角巾折成帶狀,以“∞”字形繞兩肩,拉緊,在背部打結,使傷員兩肩向後展。有條件時,也可用丁字形夾板巾於背後,在兩肩與腰部用布帶扎牢固定。

  3肱骨骨折

  在上臂外側放一塊合適的木製夾析,加墊後用布帶將骨折上、下兩端綁牢,使傷肢屈曲貼於胸側,再將前臂吊在胸前,並用一條三角巾將上臂固定於胸部。如果沒有夾板,可用一寬布帶將上肢固定於胸部,再用三角巾將前臂吊起。

  4前臂骨折

  用兩塊大小合適的木板放在前臂內、外兩側,上下兩頭扎牢固定,然後屈肘90度,用懸帶吊起。無夾板時,用一寬布帶將上臂固定於胸側,再用三角巾將前臂吊起。

  5大腿骨折

  將一塊自腋窩到腳跟長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再用一塊自腹股溝到腳跟長的夾板放在傷肢內側亦可只用外側一塊夾板,而內側以另一下肢代替夾板,加墊後依次在腋下、臀下、骨折上下端、膝下、腳跟等處用布帶纏緊打結。如無夾板可將傷肢綁在健肢上。

  6小腿骨折

  取與腳跟至大腿等長的夾板兩塊,放在傷腿的內、外側,然後從大腿至腳部分四處用布帶結紮固定。如無夾板,可將傷員兩下肢併攏,兩肢對齊,然後將健肢與傷肢固定在一起。

  7脊柱骨折

  病情多較嚴重,嚴禁亂加搬動。必須搬抬時,要由2~3人同時托起傷員的頭、肩、腰、腿,以防脊柱彎曲損傷脊髓,然後小心地將傷員俯臥於硬板擔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後,及時轉運。如查傷員有頸椎骨折,必須在有一個牽引並固定頭部的同時,將傷員仰臥在擔架上,頭部兩側必須加墊固定,防止晃動。

  四、搬運

  1、搬運時注意事項

  傷員經過現場急救後,下一個步驟是將傷員轉送到急救醫療中心或醫院。為了使傷員能迅速、及時、安全地轉送,一定要做到認真負責,動作敏捷,方法正確,利用合適的擔架和速度快、震動小的運輸工具。同時,應準備必要的途中救護力量和器材。如果搬運不當,容易增加傷員痛苦或加重痛情。

  搬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搬運前一定要作好對傷員的檢查和急救處理。

  2按病情需要,選用適當的搬運方法。

  3搬運時,動作要輕、穩、迅速,並避免震動。

  4在整個搬運過程中,應經常觀察病情變化,並將病情變化和所進行的各項處理及時告訴擬接收傷員的醫院醫務人員。如途中有無嘔吐、出血、昏迷,以及止血帶使用情況等。

  2、搬運方法

  1單人徒手搬運

  1扶行法 如果傷員能行走,則救護人員站於傷員一側,扶持傷員使其自行行走。

  2抱持法 如果傷員不能行走,但神志尚清楚,救護人員可以一膝跪地,以右手托住傷員背部,將其上身稍稍扶起,並使傷員一手勾住救護人員的頸部,救護人員再用左手托住傷員的大腿,將傷員抱起。

  3揹負法 救護人員躺在傷員的一側,而對傷員,一手緊握傷員的肩,另一手抱傷員的腿,用力 翻身,使傷員扶在自己背上,而後慢慢站立起來,揹著運走。操作時注意儘量貼近傷員,翻身動作要迅速,站立時先屈曲一膝,然後再站起來。

  2雙手搬運

  1椅託式 甲乙兩救護人員在傷員兩側對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伸入傷員大腿之下互相緊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搭於肩上,支託傷員背部托起。

  2雙人拉車式 甲乙兩救護人員,一個站在傷員的頭部,兩手插入其腋下,抱入懷內,一個站在足部,背向傷員兩腿之間,抱住兩腿肘窩處,兩人步調一致前行。

  3平託式 甲乙兩人同時站在傷員一側,一人用手臂抱住其頸肩部,另一人用手臂抱住腿部,平行前進。

  注意,以上徒手搬運法,對有脊柱骨折的病人禁用。

  3擔架搬運

  一般選用制式擔架,如果急救現場一時找不到制式擔架,可用椅子、竹竿、門板、床單、長板凳等,做成各種簡易擔架。搬運時可根據傷情不同,適當選用。

  4脊柱損傷者的搬運

  對脊柱損傷或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傷員,搬運時要非常小心,一定要避免脊柱彎曲和扭轉,不得用扶、抱、背、椅式、拉車式搬運,也不要用軟擔架搬運。否則,會因搬運不當而損傷或加重脊髓損傷,造成來得後果。

  1頸椎損傷者的搬運 將一木板放在傷同一側,由3~4人分別用手扎傷員的頭、肩、墊、腿,其中一人專管牽引、固定傷員的頭部,使頭與身體保持直線位置不動。傷員仰臥在木板上,頸下墊一小布墊,頭左右兩側用衣墊或砂袋塞住,防止頭搖動。

  2胸、腰部脊柱損傷者的搬運 方法基本同上,無須專入保護頭部。要求支作一致,把傷員託或翻至木板上。若仰臥,在傷員腰部墊一個軟墊;若俯臥,在肩,腹下墊軟墊。然後用幾根布帶把傷員固定在木板上即可。

戶外急救小知識
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護理
相關知識
創傷的急救方法
寶寶燙傷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撞傷頭部的急救方法
兒童意外燙傷後的急救方法
破傷風的急救方法
心臟病突發的急救方法
突然昏厥休克的急救方法
過敏性哮喘發作後的急救方法
五種有毒氣體的急救方法
酒精中毒後的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