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3篇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要把這項工作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奮發進取、銳意創新,有力有效加以推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增強全社會的價值觀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道德支撐。以下是淺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得,歡迎閱讀。
淺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一:
黨的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中辦下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部署,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根本任務抓緊抓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黨的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三個倡導”24個字,凝練概括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立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域性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戰略工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從適應國內國際大局深刻變化看,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和開放程序中,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複雜。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迫切需要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嚮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要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增強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
從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巨集偉目標看,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構建具有強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廣泛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追求。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學習貫徹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系列講話精神,緊緊抓住“三個倡導”24個字,綜合運用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政策制定、制度保障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使之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應總體考慮,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開展宣傳教育。
在國家層面,緊緊圍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宣傳闡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引導人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之中。
在社會層面,緊緊圍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宣傳闡釋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平等觀,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建設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現代社會。
在公民層面,緊緊圍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宣傳學習先進典型,推進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我國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決定的,屬於社會意識範疇,必然也必須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體現在人們生產生活和日常交往之中,體現在政策制度、法律法規各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工程,必須在國家發展總的目標下與各方面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協調推進。如果抓不好結合,就會造成“兩張皮”;如果制定的政策法規、設計的具體制度、開展的實際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就會變成“對臺戲”。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習貫徹系列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與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結合起來,與各項重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教育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首先要在全社會叫響“三個倡導”24個字,廣泛進行宣傳、深入研究闡釋,使之家喻戶曉、眾人皆知。同時,要全面系統、分層面、有重點地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分類設計,梳理出各個階段、各個領域的工作重點,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壘石成峰、功到渠成,引導人們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融化在心靈裡、體現在行為中。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道德教育實踐,引導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包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必須堅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啟用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重要源泉。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普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增強人們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不斷提高人們道德水平、提升人們道德境界。
1.抓好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是美好的道德行為和重要的道德實踐,是培育助人為樂、團結友善文明風尚的有效途徑。要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以社群為依託,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為重點,精心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把志願服務做到基層、做進社群、做進家庭。堅持志願服務活動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推出一批學雷鋒示範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引導人們立足崗位學雷鋒、走上社會學雷鋒。貫徹落實《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執行機制,探索建立中國特色志願服務制度,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2.抓好孝敬教育。百善孝為先,孝乃德之本。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當代眾多的孝敬典範有口皆碑,孝親敬老已經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要大力弘揚孝道,培養人們的孝心、愛心,引導人們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念長輩的關愛之情,養成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質。家風是無言的教育,家教對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的培育和傳承,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傅雷的家書家信,都堪稱當時家風家教的典範。要適應現代社會家庭組織、家庭結構的深刻變化,加強以孝親敬老為基礎的家風家教建設,把中華孝道和敬老之風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3.抓好誠信教育。誠實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是道德建設的基礎。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有害思想觀念,導致一些人信用意識淡薄,社會信任感下降,誠信缺失、造假欺詐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問題。要廣泛開展誠信教育,精心組織誠信建立活動,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講誠實、重信用、守承諾,引導人們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真誠做人、守信做事。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大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把誠信作為管理的重要原則,推動有關部門和機構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治理,建立“紅黑榜”釋出制度,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4.抓好勤勞節儉教育。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精神需求和實際需要。過去,生產落後、條件艱苦,需要勤勞節儉;今天,經濟發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樣需要勤勞節儉。在物質條件好轉的情況下,一些人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思想嚴重起來,一些領域鋪張浪費、豪華奢靡現象正在滋長,餐桌上的鋪張、舌尖上的浪費可謂觸目驚心。懶惰和浪費損失的不僅僅是物質成果,更嚴重的是損毀了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人的道德情操。要廣泛宣傳中華民族吃苦耐勞、戒奢克儉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中華民族勤勞節儉的崇高品格。開展全民性的節糧、節水、節電、節約錢物等活動,特別要突出節糧節水的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各級各類學校、各個單位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努力營造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濃厚社會氛圍。
三、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任務落到實處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實際、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接受它,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可以說,融入的程度,反映著工作的力度和深度,決定著工作的進展和成效。要下力氣做好融入這篇大文章,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做深入、做紮實。
1.融入各行各業的實際工作。各行各業雖然領域不同、性質不同、業務不同,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機關、學校還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無論是生產經營領域還是社會服務領域,都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形成各方面工作與核心價值觀建設同頻共振、同向同行的強大正效應。各行各業要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開展行風評議,規範行業行為,彰顯正確價值導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行業本領域深深紮根。
2.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形成有利於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準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們的有效方式。要有內涵地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開展有莊嚴感的典禮,如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入學儀式等,同時利用重大紀念日、祭奠日、民族傳統節日等開展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活動,弘揚主流價值觀念,傳遞社會正能量。
3.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定著我國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的性質和方向,具體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又直接影響著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要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結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做好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各方面政策制度、法律法規之中,形成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支援和法律保障。要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的導向和約束作用,使正確行為得到鼓勵、錯誤行為受到制約,強化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自覺。
4.創新工作方法手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適應形勢發展變化,契合群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努力創新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設計載體、搭建平臺,不斷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實效性。要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創新。一是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在“微”字上下功夫。現在,網路發展、資訊傳播進入了一個“微時代”,要充分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方式,增強針對性和互動性,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二是運用文藝表現形式,在以文化人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文化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運用各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運用先進典型宣傳,在示範引導上下功夫。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年,重大典型、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宣傳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要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把重大典型宣傳與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宣傳結合起來抓,形成群星燦爛與七星共明的先進群體結構,產生覆蓋全面、遠近皆宜的示範效應。四是在公益廣告宣傳上下功夫。這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形式,要製作刊播一批“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公益廣告作品,突出思想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增強傳播力和感染力。同時,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堅持黨員幹部帶頭,突出青少年這個重點,發揮好公眾人物的作用,推動形成全體人民共同踐行的生動局面。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要把這項工作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奮發進取、銳意創新,有力有效加以推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增強全社會的價值觀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思想道德支撐。
淺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二:
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精神支柱就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一個國家,如果光靠物質條件,那麼這個國家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就創作撰寫儒家經典,儒家人格思想主要是指“仁、義、禮、智、信”。孔子走遍各國,為的就是把儒家思想推向全世界,在中國的歷史上,儒家經典為歷代推崇的核心價值觀。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在這個新的時代,我們也應該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差異,出現了困惑、迷茫。在紛繁複雜的多樣性背後,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價值導向,來給我們指明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了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進一步堅定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促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998年的特大洪水,沖毀了無數的家園,但它衝不垮中華民族堅強的意志力;2003年的“非典”奪去了千百萬人的生命,但它奪不走中華民族勇於向上的精神;5·12大地震,震掉了無數的房屋,掩埋了無數張笑臉,但它震不碎中華民族這顆頑強的心;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大多數的國家面臨經濟困難,但是中國卻在它的衝擊下,保持了強大的發展能力與潛力。這一切,都證明了中國有著最堅強的精神旗幟。而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想看出一個國家的實力,要看的不僅僅是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實力,還要看這個國家的軟實力,人們往往把佔有多少土地,創造多少財富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他們忽視了一點,這個國家是否具備軟實力,才是真正的衡量目標。
從匈奴鐵騎的呼嘯到羅馬帝國的興起,從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到大英“日不落帝國”,每一個大國的興起,都伴隨著刀與劍的搏殺,血與火的印記,可是現在,人們在意的則是軟實力的強大支撐。從以前的刀劍相爭,到現在的思想較量,每個國家之間,都在進行著無形的鬥爭,這種軟實力,已經成為每個國家都應該具備的實力,只有具備了這種實力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大國。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繁榮發展的精神源泉。面對多元多變的現實生活,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我們只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團結和睦、萬眾一心,共創和諧的生動局面,共同推動我們的偉大事業。
淺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三:
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通過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活力優勢,推動“八榮八恥”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普及和昇華。
榮辱觀是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是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榮”和“辱”作為一對道德範疇概念,自從人類社會以來便緊緊伴隨著人類。“榮”即光榮、榮譽,“辱”即恥辱,它們反映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由於實踐或交往活動等原因,,得到他人、群體、社會給予的肯定的、積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消極的評價,,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理上的滿足感、自豪感或羞恥感、自卑感。榮辱涉及的是個人人格的追求與拒斥的問題,求榮拒辱是人的一個獨特現象。榮辱觀是人們在世界觀、價值觀基礎上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榮與辱,它們的相互關係,以及在人生實踐中對榮辱應有的態度等問題所持有的基本觀點。不同的時代、民族和階段,持有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們,其榮辱觀是不同的。恩格斯說“每個社會集團都有自己榮辱觀”。一個人只有從思想上真正明確了什麼是光彩的事,什麼是恥辱的事,才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社會只有樹立了是非分明的榮辱觀,才能成為精神文化大國,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高校必須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的高度,切實提高人們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重要性的認識,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大學生行為準則和習慣。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我們黨依靠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歷史性成就。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指導思想。
2、宣傳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靈魂所繫。馬克思主義對理想問題作了科學闡述,把理想問題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內在地聯絡起來,使人們對理想問題有了更為科學的把握和自覺的認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崇高的理想,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使崇高理想成為我們黨、我們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理想。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統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現實,而且表明中國在建設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類社會新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3、堅持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華民族又形成了勇於改革、敢於創新的時代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程序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激勵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堅持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他強調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裡,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都必須旗幟鮮明。”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各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其次,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發揮應有的的作用,就必須弄清生命觀也就是生命的價值觀。
1、生命是世界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更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類的生命存在及其創造歷史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生命價值觀的導引與驅動下進行的。在人類漫長的求真、求善、求美、求聖的歷程中,總是有意或無意、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對已有本我的超越、對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無數個體對生命價值的尋繹繪就了色彩斑斕、波瀾壯闊的人類歷史畫卷。雖然在不同的時空體驗中具有不同的生命價值觀,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能否具有科學的、適時的、進步的生命價值觀,既關係到個體生命的精彩與否,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
2、生命價值觀從層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樸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學的、系統化、理論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發的,而後者則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覺生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的生命觀,使生命價值觀擺脫自發、感性、零碎的痕跡而超升到理性、系統和科學的境界。
4、對於生命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的理解。廣義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陳代謝力、繁殖力、生長力和環境適應力的動植物和無機物,生命的存有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生命體不能脫離與外界的關係而存在;二是構成生命的各個系統內部、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外界之間能作出有機反應;三是生命的各個組成系統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正是在開放中才能與外物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實現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從狹義上看,生命就專指人的生命,具有三個特質:一是與其他個體密切關聯;二是具有一個內在的完整結構,這個結構是一個有系統的整體,因此是一個生物;三是經過不斷努力的自我超越,以達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實現或自我改造。
5、與“生命”相關的還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人生滋味的總和, “生命”是“生活”的基礎,沒有“生命”就沒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徵和顯現。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帶有特殊性,每個人所經歷的人生事件、人生過程和體驗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從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則更多地顯現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於一種血緣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構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於人的超越性本能,這可稱之為生命的“大同”。但是,這種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種基礎性存在,由於人的生活的“個性化”傾向和“特殊性”特徵,每一個人所演繹出的現實的生命畫卷又駁雜紛呈,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異”,生活就是生命從“大同”走向大異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的存在都可稱為“生存”,它是一種物性、感性的物件性的實存。對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碼的存活狀況。“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終圍繞著展開和旋轉的軸心和主體。
6、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人們是為了什麼以及怎樣“生活”和“生存”?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生觀與世界觀有著密切的聯絡。人生觀是世界觀在人生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世界觀是人生觀的思想理論基礎,一般說來,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由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世界觀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7、。“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為什麼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卻成了狗熊,遺臭萬年呢?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當初他們參加正確的時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態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革命,有的則是為了當官、發財、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澤東和周佛海這一正一反兩個人來說,毛澤東早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結果他從韶山沖走上了天安門城樓,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周佛海在黨的一大以後說過,他之所以參加革命,就是想當官、想發財、想出名。由於個人的目的一時未能實現,後來他便投到了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懷抱,成為民族的敗類,最後人民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8、 正確的人生觀,是指在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指導下所形成的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這種人生觀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即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基礎,以集體主義為核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目的。它全面正確地回答了人為什麼要活著、做什麼人、怎樣做人等基本問題,是迄今為止最進步、最科學的人生觀。
筆電顯示屏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