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故居遊覽線路
蘇頌故居介紹:蘇頌故居引位於廈門同安區大同鎮城區西北隅葫蘆山南麓。是蘇頌高祖左屯衛將軍蘇光誨始建於五代後晉開運年間944—946的府第 ,子孫世居。宋天禧四年1020蘇頌誕生於此,10歲隨父入都,其子蘇攜於宋靖康年間1126—1127歸居於此。南宋至元期間府第改建成蘇氏祠堂,其後多有廢興。清末重建。解放後作為小學校舍。1988年同安政府重修蘇氏祠堂,並於後進原址重建蘇頌祠堂。
蘇頌故居亦稱“蘆山堂”。在同安縣城西北隅永豐鄉,背倚葫蘆山,門臨洗墨池,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蘇頌高祖定居蘆山堂,“蘆山”遂成為入閩蘇氏的“燈號”。臺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蘇氏“蘆山”後裔都源於此。現存建築於民國元年1912年重建,為三進雙護厝府第,面積750平方米,大門威鎮2只青石獅,堂中有高1.73米的蘇頌全身脫胎坐像、蘇氏族譜和蘇氏派裔的八大名人畫像。
蘇頌故居系1911年重建,坐西北朝東南,為二進雙護厝府第式建築,佔地面積為1700多平方米,整座祠堂呈現出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祠堂前落供奉蘇頌神像,後落供奉入閩蘇氏始祖蘇益神像,兩側為捲棚頂護厝。大門口兩隻青石石獅,象徵著辟邪納吉;鏤空式的石窗,樑坊上的斗拱層層迭起,各種雕刻,都是中國古代民居典型的建築藝術的展示;高高翹起的屋簷,陡斜的屋頂,是多雨消水的閩南古建築特徵;二進的院落式建築,象徵著人丁興旺,財源茂盛。祖籍同安的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為1998年修葺的蘆山堂書題“蘇氏大宗”和“蘆山堂”兩方匾額。跨入堂門,迎面是蘇頌全身塑像,大廳四周的牆壁上,懸掛著8幅蘇氏家族8位風雲人物的畫像。在陳列櫃裡,擺放著《同安縣志》、《蘇魏公文集》等歷史文獻,展示蘇頌歷經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微宗五朝,官居宰相,以及發明“水運儀象臺”的光輝業績。蘆山堂前原有一個水池,蘇頌讀書時曾在此洗硯,所以稱水池為“洗墨池”。今只留下一方寫有“洗墨池”的石碑。
開放時間:週一 - 週日 08:00 - 17:30
:參觀蘇頌故里——蘆山堂——遊覽千年古剎梵天寺——參觀婆羅門塔——孔廟——朱熹碑文石刻——往北漫遊汀溪水庫,觀賞山光水色——折東攀越十二龍潭,享受山間野趣——南抵同安海濱,暢遊大嶝——小嶝——角嶼三島,遠眺金門——驅車返回
蘇頌知識延伸:
蘇頌,字子容,原籍福建南安縣,父紳死葬潤州,遂遷居丹徒;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誕生於蘆山堂,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庚辰1101年6月18日。
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進士,先任地方官,後改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等職九年,得以博覽皇家藏書。宋哲宗登位後,先任刑部尚書,後任吏部尚書,晚年入閣拜相,以製作水運儀象臺聞名於世。
蘇頌任宿州觀察推官、江寧知縣、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歐陽修將政務委託給他時說:“你辦事慎重穩妥,經過你看的檔案我就放心了。”
宋皇祐五年1053,頌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共9年。侍奉祖母、母親,供養姑姐妹及外族數十人,並及時給他們婚嫁。妻兒有時衣食不繼,但大家相處融洽,親密無間。宰相富弼稱他為“古君子”。頌後為潁州知府。時仁宗逝世,建陵墓,主管部門向各郡徵收一時難得的物資。蘇頌對他們說:“遺詔務從儉約,怎麼可以強制下面交納當地不出產的東西。”不久升為修起居注、知制誥。因奏薦賢制度不合神宗之意,出知婺州應天府。
曾奉命出使契丹,時值冬至,契丹國曆冬至後宋歷一日,契丹人問以哪一種為準,蘇頌說:歷家演算法稍異,遲速不同,如亥時交節氣,還在今夜;到子時交,就算明天了。或先或後,可各以自己的歷書為準。契丹人認為很對。回國彙報時,宋神宗表揚他說:這是我最難處理的問題,你的解釋非常好。神宗問契丹山川,人情向背,都一—詳答。
自相矛盾反義詞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