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成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地震成因

  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層特別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種及其普通和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於地殼構造的複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7] 。

  地震破壞

  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在大陸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會引發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壞性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震可由地震儀所測量,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規模”來表示,烈度則透過“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地震釋放的能量決定地震的震級,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7.2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二戰時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

校園安全用電常識
安全質量工作會議總結講話
相關知識
地震的成因
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蝕地貌的成因
簡述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_地震產生的原因
溼地怎麼形成的成因與功能是什麼
地震的預防與自救逃生方法
地震的自救與互救
地震的自救逃生知識
有關地震的知識
蜘蛛絲的成因是什麼
地震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