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的要素及特點
商務談判就是一場進行交易的活動,在談判中,誰會獲取利益更多?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商務談判的要素:談判十要素
風格
談判風格無外乎五類,即遷就、妥協、規避、合作、競爭五個型別。
遷就型十分樂於解決對方困難,善於建立關係,但對情景的關注較少。
妥協型急於達成協議,儘量去彌補雙方差距,但對標準考慮較少。
規避型善於拖延或規避矛盾,但對衝突本身缺少應對措施。
合作型致力於為各方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但往往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競爭型的喜歡贏,精力充沛動力十足,但給對方談手操控、脅迫、甚至於侮辱等不適之感。
與上述正五類對應的,還有不遷就、不妥協、不規避、不合作、不競爭負五類,在此就不一一討論了。
強調一點的是,沒有一種談判風格是最好的,正如沒有百試不爽四海皆准的靈丹妙藥一樣。但有趣的是,資料顯示,高效的談判團隊中合作型的風格佔多數。
作為談手,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和對手的風格,在考慮不同的情景中採取不同的風格或是風格組合Combo來有效應對。如果想了解自己的風格,可以用Richard Shell的風格測試表,或是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 Instrument TKI等工具。如果想了解對方的風格,更多的可以從第三方瞭解或是從二手資料中挖掘。至於說到什麼情景中採用什麼風格,談判技巧中會有探討。
目標
於己,談判前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底線Walkaway, Absolute Limits,制定一個樂觀、合理、具體的目標並堅守。樂觀指的是將自己的期望值適量放大,合理是指必須有根有據行業標準、歷史資料,具體就是將目標儘量量化。
於彼,談判前和中儘量去釐清對方的底線並劃定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判斷雙方的談判區間是正和Positive Bargaining Zone還是零和Negative Bargaining Zone,或是在特殊情況下創造正和區間使談判繼續。對方的底牌一旦摸清,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談判主動。
此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
謹記不要在談判過程中,隨著火熱程度加劇,出現承諾升級Escalation of Commitment,要嚴控贏者詛咒Winner's Curse的量級。
標準
談判中要能熟練使用標準、規範,特別是對方曾經採用過的標準,來獲取“規範性優勢”Normative Leverage,換言之,當你主張的命題、論據在對方看來是正當的,是可以接受的,那對於解決分歧和獲得優勢將有百利。
貌似都在理的三段論,其實是智力強制的一種Intellectual Coercion,也就是拿一連串無可批駁的標準來引君入甕。規避方法有三:放慢節奏不跟隨對方的速度、獲得更多資訊有更多的參考標準、有自己的話來敘述從簡單的回答問題轉變為自己來描述,避免一味作答或對方陳述上的陷阱。
關係
談手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陌生人、私交,以及介於兩者間的職業關係。事實證明,兩個談判者之間的私交越密,雙方達成妥協、均等共享Equal Sharing、和衝突最小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陌生人之間更容易出現競爭性和自私的行為。
為什麼人們趨向用平分原則Equal-spirit Norms來分配利益呢?道理很簡單,因為此時人們用的是損失思維而非獲利思維。一方面,提議者不願意上來就損失大部分利益而索要小部分利益;另一方面,提議者亦不敢提出大部分利益索求,因為他擔心對方因為其自身損失小而拒絕,於是就有了“趨中”和“平分”原則。
當然,人類關係的核心立於信任、源於公正,極具主觀性且脆弱無比。其中有兩個7法則:
1. 人際之間的認知相識的7秒鐘內形成,以後僅僅是矯正。因此,第一印象很重要。
2. 修復人際動力Interpersonal Dynamic所花費的時間是摧毀相互關係的7倍。所以,維持信任比獲取信任更為困難、重要。
私人關係比陌生人關係的談判更為容易,但這種關係並不是最好的談判關係,尤其在利益優先的競爭性談判中。調查顯示,最好的談判關係是介於中間的職業關係。
利益
確定對方利益、確定決策人、尋找共同立場、尋求雙贏方案在談判中尤為重要。
除了堅守自己的利益底線,還要從對方的利益著手,做到角色互換Role-reversal,從對方的角度衡量共同利益和立場。
老練的談手都會遵循一個“四六法則”。普通談判者花10%的時間在共同或互補的利益上,而90%的時間在自己的目標和阻擊對方潛在的攻擊上;成功老練的談判者則會花到40%時間在前者,60%的時間在後者。
接下來就是確定對方決策人,確定和排除阻礙達成一致的干擾項,最終達成雙贏。
通過三種方式可釐清對方利益訴求,即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富同理心Be empathetic,直接詢問Ask for it。前兩種鼓勵對方主動陳述,後一種是避免互相猜疑或模糊概念的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
優勢Bargaining Power
優勢的一方更有機會擊敗弱勢的一方,體育競技如此,談判亦然。
優勢來源於需求和顧慮。一般分為三類,當你掌握對方需求的資源時,你就擁有了積極優勢;當對方顧慮你的威脅時,你就有了消極優勢;當你的要求合理而對方無理時,你就擁有了原則優勢。
通過聯盟的方式獲得群體檢驗Social Proof,即給予對手行為提示,也可以取得優勢。除此之外,還可以獲得更多的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取得優勢。BATNA即我們常說的“手裡的牌”,試想,當你手裡有了一份僱傭通知書,你是否覺得跟老闆關於薪金待遇的談判中更具發言權呢?
對於優勢也存在著很多誤區。
經濟實力雄厚、社會地位高、人脈廣的人就一定談判優勢大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位開好車的富翁違章開車撞了一個開小面的屌絲,他的談判優勢大嗎?
談判優勢是固有的,是客觀存在的?
錯。其一,優勢本身具有時間因素,今天的優勢可能就是明天的弱勢,例如戰爭時代人口優勢極可能就是經濟發展期的人口劣勢。其二,談判本身就是一個主觀溝通的過程,所有的決定都是基於認知判斷Perception,感性本質起更多作用,這也就使得談判中威脅Threatening、虛張聲勢Bluffing成為常用技巧。你行或不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談判對手認為你行還是不行!
文化
文化差異往往是談判的巨大絆腳石,甚至直接導致談判的破裂。所以,提升文商CQ,瞭解當地風土人情,用一顆包容心去接納文化差異成為談判成功的重要條件。
商務談判的特點:商務談判三大特徵
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
不同的談判者參加談判的目的是不同的,外交談判涉及的是國家利益;政治談判關心的是政黨、團體的根本利益;軍事談判主要是關係敵對雙方的安全利益。雖然這些談判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經濟利益,但是常常是圍繞著某一種基本利益進行的,其重點不一定是經濟利益。而商務談判則十分明確,談判者以獲取經濟利益為基本目的,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才涉及其他非經濟利益。雖然,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談判者可以調動和運用各種因素,而各種非經濟利益的因素,也會影響談判的結果,但其最終目標仍是經濟利益。與其他談判相比,商務談判更加重視談判的經濟效益。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都比較注意談判所涉及的重或技術的成本、效率和效益。所以,人們通常以獲取經濟效益的好壞來評價一項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商務談判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以價值談判為核心
商務談判涉及的因素很多,談判者的需求和利益表現在眾多方面,但價值則幾乎是所有商務談判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在商務談判中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最直接地反映了談判雙方的利益。談判雙方在其它利益上的得與失,在很多情況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折算為一定的價格,並通過價格升降而得到體現。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務談判中,一方面要以價格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侷限於價格,應該拓寬思路,設法從其它利益因素上爭取應得的利益。因為,與其在價格上與對手爭執不休,還不如在其它利益因素上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讓步。這是從事商務談判的人需要注意的。
注重合同的嚴密性與準確性
商務談判的結果是由雙方協商一致的協議或合同來體現的。合同條款實質上反映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條款的嚴密性與準確性是保障談判獲得各種利益的重要前提。有些談判者在商務談判中花了很大氣力,好不容易為自己獲得了較有利的結果,對方為了得到合同,也迫不得已作了許多讓步,這時進判者似乎已經獲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但如果在擬訂合同條款時,掉以輕心,不注意合同條款的完整、嚴密、準確、合理、合法,其結果會被談判對手在條款措詞或表述技巧上,引你掉進陷阱,這不僅會把到手的利益喪失殆盡,而且還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這種例子在商務談判中屢見不鮮。因此,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不僅要重視口頭上的承諾,更要重視合同條款的準確和嚴密。
商務談判的程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