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扶貧經典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扶貧是國家的重點工程,也是縮減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精心挑選的,供大學習和參閱。

  扶貧故事

  時值仲夏,**區**鎮**村小雜糧種植基地的穀子、綠豆等長勢正旺;黑豬養殖基地裡,幾十頭剛剛吃過食的大黑豬正躺在圈外的涼棚下懶懶地晒著太陽。

  村支書**指著隔壁林下經濟發展園裡2000多隻珍珠雞和貴妃雞,自豪地介紹說:“這是村裡今年引進的養殖新品種,這種雞肉所含的硒元素是普通雞的30倍,一隻雞8個月出欄,最低能賣150元,雞蛋2.5元1顆還供不應求呢。”

  **是**區遠近聞名的“有想法”的村支書。擔任村支書十多年,他先後創辦了活畜交易市場,建立了農業合作社,建立了黑豬養殖基地……只要是能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他二話不說先帶頭做起來。

  “農村要脫貧,就得靠產業!”這是王支書多年的經驗之談。

  這些年,**村黨支部按戶定位,帶領全村1千多戶村民發展種養殖等7大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全村集體經濟純收入24萬元,2018年預計能突破60萬元。產業健康發展成為該村脫貧致富的堅強後盾。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實施後,**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只有4戶。除此外,還有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有33戶,高齡或殘疾等無收入來源的有11戶,在全村戶籍人口中所佔比例並不大。但是**和村兩委班子在脫貧攻堅之初就達成共識:“貧困戶和低收入戶在我們村都是幫扶物件,脫貧致富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他們依據村裡的產業基礎,確定了“種養加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扶貧措施,以“支部+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發展豬產業,帶領貧困戶、低收入家庭和無收入來源家庭按照符合自身特點的方式因戶施策,迅速展開一輪脫貧攻堅大戰。

  62歲的村民王三才早年得了青光眼,現在基本是個盲人,老伴又患有關節炎,行走都困難,老兩口一年種地僅有1、2萬元收入,光吃藥就全花光了,是因病致貧的典型。

  **和支部班子在走訪中詳細瞭解情況後,根據王三才家實際,制定了讓老兩口發展養殖業的脫貧策略。

  2016年,村支部免費給了王三才家6頭豬、1頭草驢和30只肉雞,當年僅賣豬肉一項收入就超過3萬元,實現當年扶貧、當年脫貧的目標。與王三才家情況類似的另外3戶貧困戶,也用相同的策略穩穩地脫了貧。

  脫了貧的王三才時刻記著王支書,逢人就念叨王支書的好:“沒有王支書和村支部的真心幫扶,我住不上這敞亮的新磚房,更不會有一年2、3萬的收入。我要繼續跟著王支書好好幹,不僅要脫貧,還要致富哩!”

  養豬讓村裡的貧困戶都脫了貧,對33戶低收入家庭該咋幫?王支書和村支部制定了種養殖結合的幫扶辦法。

  這些低收入家庭中,有養殖能力的有17戶,村支部鼓勵他們養黑豬、白豬賺錢,由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和新品種引進,如果賣不出去由合作社幫銷,同時保證養殖戶利潤。有種植能力的16戶家庭,幫助他們發展種植業,種植的甜菜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給養殖廠作飼料;種植的小米、綠豆、蕎麥等綠色小雜糧,由合作社統一包裝後在線上、線下銷售。

  2017年,該村低收入家庭養殖戶人均純收入突破1.1萬元,種植戶戶均增收5000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扶有多種方法,但對高齡或殘疾等無收入來源人群的幫扶是最傷腦筋的。不過,這也難不倒王支書。村支部免費給這部分人群每戶5只豬,由村裡的養殖廠託管餵養,每年賣豬的收入全部給了這些人,一年純收入1萬多元不成問題。

  這樣,依託對不同貧困群體的特點對症施策,從2016年至今,**村這三部分主要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對於脫貧後如何鞏固成果,王支書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會對已經脫貧的戶子放手不管,還會‘騎上馬送一程’。”

  現在,處於鞏固期的貧困戶和低收入家庭依然享受著村裡的幫扶政策,他們在村支部帶領下努力發展產業,收入越來越高。這麼多年帶領村民發展,王支書對脫貧攻堅有獨到見解:“和企業對接包銷農產品,同時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脫貧致富的有效方法。”

  這與**區政府近幾年推行的“百企幫百村”活動不謀而合。由村裡搭建平臺,讓農民和企業直接對接購銷農產品,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還讓企業買到放心的農家綠色食品,真正實現了農企利益聯結。而由村裡創辦的“一道燴菜帶動一個產業”的**鎮“殺豬燴菜節”更是成為該村發展三產的典範。目前已成功舉辦3屆,每年吸引周邊上萬群眾前來體驗,不僅促銷了豬肉,帶動了農家樂,還帶動了小雜糧和粉條等加工食品的銷售,又是個一舉多得的妙招。

  如今,全村村民和貧困戶在王支書和村支部帶領下日子越過越好,但王支書覺得脫貧是個持久工程,脫貧致富的腳步一天也不能停。

  這不,最近他又和村支部班子商量著怎麼延長養豬產業鏈,讓養殖戶收入再多些。欣喜的訊息很快傳來,今年10月,該村註冊的“黑大肚”牌黑豬肉餃子、包子和包裝成小盒的熟黑豬肉也將上市銷售,估計到時候**村的豬肉又要供不應求了。

  農村扶貧故事

  今年55歲的**是**縣**鎮**七組的貧困戶,6月份患有宮頸癌的妻子離開人世,留下孤苦伶仃的他一個人。他並沒有因為妻子的離去而一蹶不振,性格堅韌的他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扶貧單位以及駐村幹部的共同幫扶下,於今年11月成功脫了貧,**的脫貧故事是從“因病致貧”到政府幫扶“自主脫貧”的典型案例。

  原本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一次體檢中,查出妻子患有宮頸癌,在為妻子到處尋醫看病中,**花光了積蓄、負債累累。在幾次化療之後,妻子病情愈加惡化,癌細胞擴散到腸胃,只能依靠流食維持生命,這使得這個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窘迫。靠種地打工的他不得不留在家中照顧病重妻子,失去賴以生存的收入來源,陷入了“一個人大病,全家都倒下”的困境,在2017年年底摸底排查時將他識別為因病致貧的貧困戶。

  政策引導、凝心聚力,擺脫貧困引路燈

  在妻子患病,貧困加重的惡性迴圈下,如何幫助這個被病魔侵蝕折磨的貧困家庭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村“兩委”、駐村幹部努力尋求各種辦法,最終達成共識,不僅要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還需要通過精準幫扶,使**走出困境、擺脫貧困。

  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志氣扶起來,激發內生動力。村“兩委”幹部、幫扶幹部和第一書記多次與他溝通交流,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商討脫貧舉措,並鼓勵和引導他用自己雙手托起整個家庭擺脫貧困的重擔重責。

  打出“產業+就業”組合拳,好政策還要好落實。為了兌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縣**利用2018年到戶產業專案、公益性崗位補貼資金專案和**肉羊、肉牛養殖專案等產業扶貧方式,加上幫扶單位以及幫扶責任人的“定點”資助資金,使**每年最低能保證收入3800元的產業扶貧紅利資金。經村“兩委”的共同商討,讓他擔任**保潔員,負責規定區內的衛生工作,每月發放400元工資。

  有幹勁不怕日子貧

  想辦法謀出路找營生。妻子離世之後,**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軌,開始了獨自一人但卻充滿鬥志的嶄新生活。今年秋收之際,他積極與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溝通商量、表達脫貧心願,購置了一臺玉米收割機。在忙碌的秋收季節,他通過玉米收割機為村民收割玉米,用自己勤奮的雙手賺取相應的勞動成果,生活有了大的起色,同時也帶來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不能等著政府送小康。**說“我並不覺得貧困戶是多麼光榮的事情,不能坐享其成等著政府給、等著政府送。現在政策這麼好,讓我鼓足了幹勁兒。”他還和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表示,自己脫貧之後,願意協助村委的扶貧工作,讓剩下的貧困家庭走出困境、早日脫貧,一起走向脫貧致富之路。正是他的不等不靠的精神,讓他意識到勤快的重要性,讓他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越來越有幹勁兒。

  鄉村扶貧故事

  在荒涼的土地上,開出幸福的花

  在****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的施工現場,看到十幾名施工隊員正拿著鐵鍬圍著幾處杆塔進行作業,發現在場很多隊員都是黨員。原來,為了能及時完成對光伏扶貧電站的配套10千伏線路切改工程,****供電分局專門抽調出15名黨員成立黨員突擊隊,分成三組前往施工現場,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記者小聲的叫來一名黨員進行採訪。

  **,從當天早上七點就出來了,由於施工地點位於空曠地區,可遮擋物體少,一陣陣寒風在他們臉上肆無忌憚地吹打。“師傅,您看這裡的工作環境這麼差,請問是怎樣的動力支撐著您幹好這份工作,您對您的工作有什麼感想?”記者問道。“其實還是責任支撐著自己吧,咱們乾的這個是扶貧工程,真的幹好了也是造福一方百姓,雖然環境不太好,但是上面的領導們也沒閒著,從開工到現在,整天沒日沒夜的和我們待在一起,能被上級關懷,還能造福他人,哈哈哈,弟兄們的心裡早就幸福的跟花兒一樣了!”**笑著說道。

  ****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是京蒙對口扶貧的重點專案,計劃總投資4181.5萬元,以多村聯建的方式,建設成總規模6433千瓦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並在12月底併網投運,專案落成後,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惠及該旗22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24戶,可持續幫扶時間長達20年。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年來,**電業局按照公司部署,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要求,助推全盟脫貧攻堅,把電力設施建設與農城網改造任務作為脫貧攻堅當中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為加快改善**地區部分電網薄弱現狀,三年來,全盟新安裝配電變壓器2028臺,總容量15.52萬千伏安,新建設10千伏及以下線路5389.46公里,實現了5個貧困旗縣401戶的通電目標。截至目前,共累計投入電力扶貧資金11.64億元,專項扶貧資金107.8151萬元,為打贏**地區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駐村幹部與渾善達克的“脫貧之約”

  “**統計4至8月份駐村工作隊成員實際駐村天數,起草****駐村工作隊大走訪、大調研集中走訪工作報告”這是筆者在****駐村工作隊採訪期間,無意在工作臺賬裡發現的一段內容,而記錄這個內容的人,正是****的駐村工作隊隊長“**”。

  **是**電業局扶貧辦副主任,也是********黨支部的“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2017年1月,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當地****擔任駐村幹部,從此過上了駐村扶貧的新生活。

  貧困戶王雨的女兒從一歲開始不幸患上癲癇病,20多年來,家人帶著女兒走遍了大大小小的醫院為女兒治病。做為幫扶責任人,**對這個因病致貧的家庭給予了許多關懷,不僅幫助他們尋找醫生和治療方法,還努力為他們籌措醫療費用。為此,****供電分局通過大病籌款平臺,收到了992筆來自社會各界捐助的善款,募集資金4.2636萬元,有效緩解了王雨家看病的經濟壓力。如今,孩子通過服用中藥,病情已得到極大改善。“只要病好了,再大的困難我也不怕。”王雨說道。

  **曾在2011年做過一次腎臟移植手術,為了治病,幾乎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經歷過受助於人的日子,所以面對因病致貧的家庭,**始終有著特殊的感情。當記者問到他身患重病,是什麼支撐著自己做好扶貧工作時,**這樣說道:“現在身體比以前好多了,不適的時候也會盡量克服,就是還需要定期去醫院做複查,支撐自己的動力是信念,我覺得我能幹,不管把我放在什麼環境下,只要我喜歡,我就願意幹,我喜歡跟老百姓打交道。實際上人活著就是你能否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別人在其他崗位做的工作有很多,我就在我自己的領域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擔任****“第一書記”職務以前,****供電分局的局長和書記也分別兼任過此職。兩任書記把扶貧工作做的有聲有色,所以當扶貧的接力棒傳遞到他手裡時,**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於是他與渾善達克的幫扶戶們許下了一個約定,那就是帶著他們在2020年,一道共同邁向小康社會。當前,**電業局在****定點幫扶的27戶國家級建檔立卡貧困戶即將在年底以前實現全部脫貧。同時,****貧困發生率也由原來的7.9%降至2.4%,順利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一高於”的任務目標,為達成集體與牧民增收,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辦公室祕書工作體會
祕書人際關係的特點
相關知識
農村扶貧經典故事
經典農村扶貧故事
經典農村扶貧故事
農村創業致富經典故事
農村人創業的故事經歷
奮鬥青春的勵志的經典故事
大學勵志奮鬥經典故事
老師成就名人的經典故事簡短
關於國學經典故事
關於國學經典故事五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