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初中校本課程是目前中學課程中一門舉足輕重的課程,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已經被列為學校教學體系中的“三級課程”之一。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範文1

  一、評價的背景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一個特點是對現有學科知識的整合,重視對科學知識的應用。學科知識的整合一方面強調同一學科內不同知識在學習階段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強調不同學科知識學習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最終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課程的相互配合,達到學科交融的、教學優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的基本機制是: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條件和基礎選擇不同的校本課程,在這種拓展性、發展性的學習中,學生要更多關注某些問題,並就該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不斷產生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衝動。

  二、評價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開設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更好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是校本課程評價的根本性原則,所有的校本課程必須明確促進學生髮展的課程目標。

  拓展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和延伸,要與基礎型學科的教學密切相關但又超越通常的學科課程教學,決不能成為學科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變相增加。學生能否實現學科知識的拓展是評價校本課程實施成效的重要內容。

  科學性原則。學校校本課程的提出和教學內容設計必須符合科學性的原則,要體現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特點與規律。理科類的校本課程要儘量體現科技發展的時代特徵與趨勢,文科類的校本課程要體現文化性、社會性。校本課程的設計要儘量幫助學生認識一個科學規律、自然或社會現象。

  適用性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與學生身心特點相適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在難度上不能超越學生髮展的基礎,要儘量選擇一些學生關心的當代科技與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學生的選擇是校本課程是否開設的重要基準。

  廣泛性原則。教師可以選擇認為合適的任何內容用來設計校本課程,只要通過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的評審就可以列入校本課程目錄。

  動態性原則。學校的校本課程是動態滾動發展的,根據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進行校本課程目錄的重新修訂,新的、成熟的校本課程不斷加入,一些不受學生歡迎或準備不足、教學效果不好的校本課程將談出,校本課程的總數量將維持在30門左右。

  三、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內容

  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由四部分組成:課程目標與計劃的評價;課程開設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四個評價部分分別在課程質量的四個控制點進行,通過控制對課程實施全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包括:課程設計的意義,開設課程的必要性、現實性和可能性,通過該課程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些課程目標與沭陽如東中學培養目標的一致程度,課程目標實現的基礎,課程大綱的科學性、適用性、時代性等。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主要判斷教師開設課程的準備程度,包括教師個人的知識準備、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學組織與教學安排、實驗參觀調查等。以課程計劃、教學設計、講義等為主要標誌性資訊。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評價側重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評價側重瞭解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感受等。主要收集資訊的手段是學校組織同行專家聽課,對學生進行隨堂問卷調查等。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課程實施以後是否達到了原來設計的教育目標,還存在哪些偏差,為此下一輪應當如何改革等。收集資訊的重要途徑是考試完以後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徵詢專家、同行教師、教學管理部門的意見等。

  四、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1、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

  課程目標與課程計劃的評價主要用於校本課程的立項,只有通過該項評價的校本課程才能獲得正式的立項,只有通過立項評審的校本課程才能列入學校校本課程計劃。

  2、課程準備與投入評價

  課程準備與課程投入評價是為校本課程開設服務的,這是開課的必備條件,立項的校本課程只有通過此項評價才能被正式排入學生選課表中供學生選擇。

  3、課程實施過程評價

  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主要是對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這樣的實施過程包括了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環節比如參觀、實驗等均包括在內,評價集中在教師“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在校本課程投入和準備一定的情況下,影響教師“教”的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影響學生校本課程“學”的主要是學習情趣、課程教學與學生經驗、體驗的聯絡、教師的教學管理激勵等。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結果可以用於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的考核。

  4、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

  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瞭解校本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沭陽如東中學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評價需要與校本課程設計的目標聯絡在一起,根據學校課程的總體設計,學校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潛能,要對國家課程進行拓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校本課程的課程實施效果評價主要是評價本門校本課程的目標達成度、學生的發展情況、學生的滿意度、其他方面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價等。

  範文2

  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評價的目的功能、評價的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響著課程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落實。我校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評價方案。

  一、對課程的本質和標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課程評價標準對於課程評價有很強的指向性,確定課程評價標準,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具體需要考慮的問題有:

  2、學生與社會都是價值主體,作為評價主體的課程評價者如何綜合考慮學生與社會的需要。

  3、課程評價標準如何既體現學生主體的共同需要又體現學生的個性要求。

  4、學生參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學習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興趣。

  5、當評價主體與價值主體不一致時,價值主體的需要只有通過評價主體的意識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評價者對價值主體需要的認識、理解,是評價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5、即使當評價主體與價值主體趨於一致時,主體的真實需要與主體的願望之間仍會有差距,因而應儘量使願望與需要保持一致,從而形成主觀價值標準與客觀價值標準的一致性。

  二、評價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對課程的評價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方法要簡單可行,可操作性強。

  3、素質培養的原則。

  對課程的評價要注重考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參與性原則。

  對學生的評價注重學校課程的參與情況,作為學生學分考核的依據。

  5、全面性原則。

  對教師的評價既要考慮到教師課程目標的實施情況,學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慮到教材的編寫質量。

  三、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內容。

  地方課程:七、八年級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健康教育

  九年級人生規劃、安全教育、健康教育

  校本課程:結合我校實際,我們共開發了以下課程作為我們各年級的校本課程。 傳統節日教育、生活中的數學等 三、評價標準與方法:

  一地方課程評價內容、標準及方法:

  內容與標準:學習興趣與參與態度、學生認知與技能、學習方法與思維習慣的養成、學習成果等方面具體參看附表。 方法:

  1、學生自評互評 ,即學生自己的評價和小組成員對夥伴的評價。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主要依據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材料準備情況、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方面的內容給予學生評價。

  二校本課程評價內容、標準及方法: 內容與標準: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教師課程方案評價、學生情況的評價。對教師評價內容包括教學計劃、教材、教案等,主要看這些內容是否符合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符合“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情況主要指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態度、學生認知與技能、學習方法與思維習慣的養成、學習成果等方面具體參看附表。

  方法:

  1、學生自評互評 ,即學生自己的評價和小組成員對夥伴的評價。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主要依據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材料準備情況、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方面的內容給予學生評價。

  3、對教師的評價隨學校對教師計劃、備課等檢查進行。

  範文3

  一、評價原則

  1、科學性原則。對課程的評價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方法要簡單可行,可操作性強。

  3、發展性原則。對課程的評價要注重考查有利學生可持續發展。

  4、參與性原則。對學生的評價注重校本課程的參與情況。

  5、全面性原則。對教師的評價既要考慮到教師課程目標的實施情況,學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慮到教材的編寫質量。

  二、評價標準

  選修課程開發本身的複雜性,為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保證選修課程開發健康順利地進行,除了要對課程開發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外,還要關注課程開發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為加強學校課程管理,規範開發流程與課程實施,定期對選修課程進行評價。包括課程方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學生學業成績評價三方面。評價的重點主要放在開發流程與課程實施的規範性、有效性上,前者主要通過健全課程評審委員會組織,嚴格工作規範來實現;後者則主要依靠學校對教學常規的監管來達成。

  具體做到以下三點:

  定期評價學期《選修課程開發方案》,提出改進建議;

  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課程開發質量的體系。在參照教學規範評價的同時,注重學生對課程質量的評價。

  建立多樣化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倡導在學習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倡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評價借鑑課程評價的CIPP模式即背景——輸入——過程——成果模式,突出了評價的“改進功能”。制定《選修課程評價標準細則》對選修課程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同時為後續課程開設與調整以及科學的決策提供相關依據。

  關注以下“四性”對課程進行評價:

  人文性。具有濃郁的家鄉色彩、自我學校特色,融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於一爐,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綜合性。有機地整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以多種學習方式有效地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生成性。促使孩子在一系列親身經歷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又在師生的共同參與下,生成我們的校本課程。

  開放性。以開放的體系、開放的內容、開放的學習形式,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發展。

  實踐性。採用學生活動的方式組織內容,以探究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看過的人還看了:

環境建設專案實施方案
文明禮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相關知識
初中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中學生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小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小學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花樣跳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書法小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小學英語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文明禮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校園書法校本課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