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技術方法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泥鰍養殖的時候要有好的技術和方法,好的技術方法能促進泥鰍的快速生長,那麼具體有什麼好的技術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泥鰍養殖技術,希望對你有幫助。

  泥鰍成鰍的養殖

  從鰍苗孵化,大約60天的時間,泥鰍就長到了5至8釐米,這時的鰍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養殖了。鰍苗入池之前,池塘需要經過精細的處理。

  1、池塘曝晒和消毒

  ①池塘曝晒:對於多年使用的池塘,陽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鰍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將池塘的底部晒成龜背狀,這樣對於消滅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處。

  ②挖出底層淤泥:由於池塘的底層淤積了很多糞便和剩餘的飼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棲息地,而泥鰍又有鑽泥的習慣,喜歡在池塘的底部活動,所以對於泥鰍養殖池來說,鰍苗入池之前,必須要清除底層的淤泥。一般情況下,用鐵杴挖起底部40釐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後用小車推到遠離池塘的地方處理。

  ③生石灰消毒:在生產中,提前一週左右,採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滅多種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經水溶化後,變成強鹼性溶液,能殺死殘留在池塘中的雜魚、昆蟲、螞蟥、清泥苔、水網藻和一些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殺滅寄生蟲、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別好。生石灰的用量每畝1000千克,直接潑灑到湯底,潑灑之後加註新水,經過一週的時間,才能將鰍苗入池。

  2、鰍苗入池

  一個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規格的泥鰍,5到6釐米的泥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00-150尾,7到8釐米的泥鰍,每平方米可放養50-80尾,如果魚塘條件較好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否則要適當減少放養量。在泥鰍放養期間,如果密度過小,則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如果密度過大,溶氧量降低,對泥鰍的生長不利。下面,我們來看看泥鰍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成鰍的日常管理

  ①飼料的配製和投喂:人工養殖泥鰍最好使用配合飼料,一是因為配合飼料營養全面,二是因為配合飼料使用方便,對水質的汙染小。泥鰍的配合飼料分為三種規格,5到8釐米的鰍苗使用一種規格,8至12釐米的中泥鰍使用一種規格,12釐米到20釐米的成鰍使用一種規格。三種規格的飼料不僅是顆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質的含量也不同,鰍苗的蛋白質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鰍的蛋白質含量要求低一些。現在我們分別來看看這三種飼料的配方:

  1號飼料:麥麩42%、豆粕20%,棉粕10%,魚粉15%,血粉10%,酵母粉3%。

  2號飼料:麥麩48%、豆粕20%,棉粕10%,魚粉12%,血粉7%,酵母粉3%。

  3號飼料:麥麩50%、豆粕20%,棉粕10%,魚粉10%,血粉7%,酵母粉3%。

  使用配合飼料投喂的時候,要沿著池塘的邊緣潑灑,要求潑灑的非常均勻,避免在某一個地方過於集中,引起搶食的現象。飼料投喂每天兩次,投喂量以泥鰍在1小時內吃完為度。那麼,飼料撒在了池塘裡,怎麼判斷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過簡易製作的觀察臺來判斷。觀察臺成槓桿結構,一端固定在岸邊,另一端是圓形或方形的篩網,喂完料1小時以後,飼養員要翹起篩網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飼料是否已經吃完。這個觀察臺還起著檢視泥鰍生長情況的作用,通過它可以輕易地看到,泥鰍長到多大了,泥鰍的生長狀態怎樣等等。

  ②泥鰍養殖中的水溫管理:泥鰍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22攝氏度到30攝氏度,當水溫超過30攝氏度時,泥鰍攝食減少,甚至停食鑽入土中。所以飼養員要經常測量水溫,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每天下午2點左右都要測量一次水溫,如果水溫過高,要及時加註新水。

  ③泥鰍養殖中的水質管理:養殖池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髮育是至關重要的,池水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以20至25釐米為宜。泥鰍是非常潑辣的生物,基本沒有病害,但是高密度養殖的時候,會因為泥鰍的密度大、投喂的飼料多、產生的糞便多等原因,造成池塘裡pH值的改變、溶氧量的改變和氨氮含量的改變。這些資料影響著泥鰍的生長髮育,而光靠飼養員的眼睛看是不行的,簡易的方法是使用試紙來正確判斷這些資料。對於pH值試紙,養魚的朋友都不陌生,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鹼度。它的使用非常簡單,根據說明書的方法操作,最後對照pH值試紙上的顏色,就可以輕鬆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泥鰍生長最適合的pH值是7至7.5,由於池塘中藻類植物的生長,泥鰍養殖中常常會出現pH值偏高的現象,可以通過潑灑生石灰的方法來調節。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溶氧量指水中氧氣的含量。測試溶氧量的時候將水樣加入5滴溶解氧試劑,與色卡顏色比較,即可得所測水樣的溶氧量。溫度過高,水中浮游生物過多的時候,會造成溶氧量降低。當水中的溶氧量每升為2毫克以下時,要及時採取措施,多注入一些新水,新水加進來,舊水換出去,整個池塘裡的水就會形成對流,這樣清新的水就能帶進來足夠的溶解氧,以增加水中的氧氣,否則就會因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響泥鰍的正常生長。水體中氨氮含量過高對泥鰍的毒性較強,會使泥鰍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造成泥鰍慢性中毒,抑制生長。氨氮含量過高是由於泥鰍的排洩物,殘餌,浮游生物殘骸分解造成的。測量氨氮含量的方法與測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泥鰍養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過0.03,如果氨氮含量偏高,可以按照說明書的用量使用光合細菌等微生物製劑,可明顯降低底質和水質的有機物含量,從而減少有機物質分解產物氨氮的釋放。

  ④檢查防逃措施:泥鰍的身體很小,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它也能鑽洞逃跑,所以飼養員每天巡池的時候,必須檢查池邊的塑料布是否嚴實,防逃網是否結實,注意堵塞漏洞,防止逃跑。

  ⑤每天打掃衛生:飼養員每天都要打掃池塘邊的衛生,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雜草,防止雜草過長落入水中,成為泥鰍逃逸的道路。除了打掃衛生,還要打撈池塘裡的有害昆蟲,要把死鰍打撈出去,如果發現泥鰍有異常現象,及時分析處理。

  泥鰍的捕撈

  泥鰍從5、6月份下池塘,11月份就能長到15至20釐米,這個時候就可以起捕銷售。泥鰍一般採用地籠捕捉,地籠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魚網做成的圓形籠子,泥鰍從一頭的小孔遊進地籠,便留在了籠子裡,不能再鑽出來。用地籠捕捉泥鰍不會傷害泥鰍身體表面的黏膜,能夠提高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捕捉泥鰍可以在早晨下籠,下午收籠,沿著池塘每隔3米設定一個地籠。徹底清塘之後,還會有零零星星的泥鰍落在池塘底部,這時候,可以用手抄網在捕撈一次。捕捉到的泥鰍,在出售前要經過1-3天的暫養,以去掉肉的泥味,並可使其腸內糞便排空,提高運輸時的成活率。通過以上我們對泥鰍養殖的講解,不知您對泥鰍的養殖是否有了一定的瞭解。野生的泥鰍棲息在河川溝渠等淺水中,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生物,所以人工養殖中幾乎沒有疾病,只要控制好了水質,做好了防逃工作,泥鰍的養殖是非常簡單的。如今,泥鰍在國際市場上銷路很廣,我國泥鰍被韓國、日本列為進口商品之一,因此,發展泥鰍養殖,是當前農村一項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養殖業。
 

  

腋下脫毛什麼方法好
小貓如何飼養
相關知識
泥鰍養殖技術方法介紹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泥鰍養殖技術
泥鰍養殖技術2
蜜蜂養殖技術方法有哪些
土雞養殖技術方法是什麼
大蠶的養殖技術方法
泥鰍養殖技術視訊教程
烏雞的養殖技術方法
無公害泥鰍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