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泥鰍的養殖除了水箱養殖以外還有其他的養殖方法,你知道的有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稻田泥鰍養殖技術

  利用稻田養殖泥鰍,是灌雲近年來摸索成功的一種種養模式。實踐證明,稻\鰍兼作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水面資源,而且能提供泥鰍部分生物餌料,解決鰍的種苗自繁以及清除稻田蟲害等問題,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迴圈經濟模式。現將我縣稻田泥鰍養殖中的一些經驗,與同行共同探討,以期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生產。

  1 稻田選擇與田間工程開挖

  用於養殖的稻田應選擇靠近水源,進排水方 便且水源無汙染的田塊,稻田面積一般以不超過6 670m2為宜。田間工程一般是在田四周開挖 “田”或“口”字形水溝,溝寬2—3m,溝深0.8—1.2m,溝土用於加固四周田埂。在田中挖掘若干魚溜,面積2—3m2,深約50cm,在確定放養的稻田中沿田埂內2—3m處挖一條方形的魚溝,魚溝開成“田”字或“井”字型,溝寬0.5m、深0.6m。魚溜與魚溝相通,便於泥鰍棲息。溝系開挖面積佔稻田總面積10%~15%為宜。另外根據養殖需要可用小埂將田塊分割成若干小塊,便於分級放養和管理。稻田四周一般用石棉板或用磚砌 60—80cm高的防逃牆內牆用水泥抹面,或用寬幅120~150cm的聚乙烯網片40~60目構築 60—80cm高的防逃設施。稻田進排水口均用雙層防逃網罩好,以防外逃。

  2 水稻栽植與基肥的施用

  養鰍的稻田採取的施肥辦法是“重施基肥,少量多次追肥”。基肥以有機肥、餅粕為主,一般667m2施畜禽廄肥300—400kg,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施尿素不超過4kg/667m2;碳銨須拌土製成球肥深施,用量不超過lOkg;磷肥不超過2kg/667m2。至6月中旬可適時栽水稻,栽插時要做到“寬行窄距、東西行密植為主”。

  3 鰍種的選擇與投放

  一般在插秧後10d左右,秧苗已經活棵並已中耕過一次後放養。投放的鰍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以當地收購的野生鰍種為宜。鰍种放養可分次投放,放養密度以每667m2放3—4cm的鰍種2萬~2.5萬尾為宜。鰍種人田前用3%的食鹽水浸浴8一lOmin,並挑選出受傷或體弱的種苗後投放,可有效預防體表疾病的發生。

  4 水質管理

  稻田水域是水稻和泥鰍共同的生活環境,在稻田水質管理上,要做到兩者兼顧。“前期以水田為主,中後期以泥鰍為主”。早期保持淺水位,稻田平時要保持田面上有lOcm水,夏季水溫保持在30℃以下,及時灌水,加深水位,達到調節水溫的目的,到後期10月份水溫降低時露田。養殖期間要定期換水和加水,定期使用光合細菌等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5 餌料投喂

  在稻田放養泥鰍,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水蚤、雜草等天然生物餌料,也可通過在養殖田塊中間 設定黑光燈誘蟲提供自然餌料;還需投喂少量的餌料。投喂人工餌料,一般在放苗後2氣3d開始投餌,餌料以細糠、豆渣、蠶蛹粉、魚粉、蚯蚓之類、螺蜆肉、豬血、動物內臟、麥類、餅柏、糠麩為主,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投餌量隨生長情況適時調整,前期日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596 —896,以後為596左右。到9月下旬以後,由於溫度下降,應減少投餌。

  6 病害防治

  鰍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見的病害及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6.1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

  6.1.1 赤鰭病 此病對泥鰍危害大、發病率高,由桿菌引起,主要流行於夏季。症狀為,先是魚鰭或體表部分表皮剝落,呈灰白色,肌肉開始腐爛,肛門部位發紅,繼而在這些部位出現血斑,並逐漸 變為深紅色,嚴重時出現鰭條脫落,不攝食,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發病時,可在餌料中拌人抗生素投喂。

  6。1.2 列印病 病灶一般呈橢圓形、圓形,浮腫有紅斑。患處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於7~8月份。治療可用lg/m3的漂白粉或2—4g/m3的五倍子進行全池潑灑。

  6.2 寄生蟲引起的病害防治

  6.2.1 車輪蟲病寄生於鰓部和體表。患病後攝食量減少,離群獨遊,嚴重時蟲體密佈,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死亡,流行於5~8月份。預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療方法為按池水用晶體敵百蟲0.7g/m3全池潑灑。

  6.2.2 舌杯蟲病 寄生於泥鰍的面板或鰓上,平時攝取周圍水中的食物作營養,對泥鰍沒有多大 影響。但若大量寄生在鰍苗上,會造成呼吸困難,嚴重時導致鰍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以5—8月份較為普遍。預防主要是應在鰍种放養前用硫酸銅溶液8g/m3浸洗15—20min,發病後治療則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0。7g/m3全池潑灑。

  6.3 其他敵害防治 養殖泥鰍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注、排水口應設密網攔濾,嚴防有害的魚類、水生昆蟲、蛇、蛙等進池塘危害鰍苗種或成鰍。若發現池中有水蜈蚣,應用90%的晶體敵百蟲按5g/m3濃度全池潑灑殺滅。

   農藥中毒症 在水稻的病害防治上,以生物 防治為主,也可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農田中使用的各種化學農藥,其殘毒會不同程度地汙染水質,使泥鰍中毒致死。所以,必須嚴格控制農藥用量,採取以噴霧為主的灑藥方法,用藥後及時換水,確保泥鰍安全。

  稻田養殖優點甚多:第一是在不破壞稻田原生態系統及不增加使用水資源的情況下,可以做到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經濟效益。第二是生態效應更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泥鰍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蟲,起到生物防治蟲害的部分功能,節省農藥,減少了糧食汙染。泥鰍喜棲息於底層腐裂土質的淤泥表層,除用鰓呼吸外,能用面板和腸道呼吸。泥鰍是雜食性魚類,喜夜間覓食,以昆蟲、小型甲殼動物、水草嫩葉以及矽藻、藍藻、綠藻、黃藻和浮游動物等為食。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通過施肥培養浮游生物餌料,沉積池底的殘餌、糞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飼養還可投喂商品飼料,如花生餅、米糠、麩皮、豆餅、蠶蛹粉、螺、蚯蚓、水絲蚓、魚肉、家禽家畜內臟等。泥鰍個體小,重量輕,貪吃,過飽時易引起消化不良,影響正常呼吸造成脹死。

  泥鰍是溫水性魚類,在稻田中呈土黃色,其生長水溫為15-34度,最適生長水溫為24-30度。當水溫降到5-6度以下或高於35-36度時,它便潛入泥中10-30釐米泥層進行休眠。

  捕撈方法

  一是沖水捕撈,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鋪上網具,從進水口放水,因泥鰍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時間後將網具提起捕獲。此法適於水溫20度左右,泥鰍愛活動時進行;二是餌料誘捕,把炒香的糠或麩皮放在竹籠內,將籠置於溝內誘鰍入籠;三是乾田捕捉,慢慢放乾田水,使泥鰍集中到溝土裸露處捕捉。

  東北泥鰍養殖技術

  《東北泥鰍養殖技術》泥鰍養殖技術重點要點簡介:

  泥鰍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魚類,深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看好。泥鰍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池塘、稻田、水溝和田頭坑塘都能養殖,在農村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一、池塘條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積一般以200~400平方米為宜,不要過大,最大面積不得超過1畝。水深在40~50釐米即可,水質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實堅硬,以防泥鰍鑽洞外逃。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個6~8平方米的集魚坑。

  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釐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潑灑。

  二、苗種放養

  池塘養殖成鰍,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鰍種40~50尾,鰍種要求規格整齊,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鰍吃小鰍。苗種規格以3~4釐米為宜。鰍種下塘時用孔雀石綠8毫克/公斤浸洗5分鐘,以防水黴病發生。

  三、飼養管理

  1 施足基肥:泥鰍的食性較雜,水體中的小動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種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糞均可,以繁殖餌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機肥10~15公斤。

  2 飼養方法:人工養殖泥鰍,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飼料,如米糠、豆餅、豆渣、麥麩、酒槽等。投餌量一般為鰍體重的4%~5%,當氣溫在25~28℃時,泥鰍攝食最旺,可適當加大投餌量,促進其生長。投喂方法應定點設定食臺投喂,投喂時間以傍晚投餌為宜。

  3 日常管理:當水溫超過30℃時,泥鰍大部分鑽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加註新水,以調節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同時還要採取遮陽措施,可用水葫蘆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陽。此外,要經常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捕撈方法

  1 沖水捕撈法:在靠近進水口的地方鋪上一條特製的魚網,魚網的長度可依進水口的大小而定,預先將網設定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鰍就會逐漸聚集到進水口附近,觀察到有一定數量時,迅速將網提起,此法捕獲效果較好。

  2 食餌誘捕法:把炒香的小麥粉放在一種特製的竹籠內,將竹籠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誘泥鰍入籠。此法一般在晚上進行,水溫在25~28℃時誘捕效果最佳。
 

  

如何飼養雪納瑞幼犬
怎麼養殖泥鰍
相關知識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夏天菊花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蟹爪蘭的四季管理養殖技術有哪些
秦川牛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蒼鵝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白玉蝸牛高效養殖技術有哪些
藕田小龍蝦養殖技術有哪些
盆栽紅掌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熱帶魚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大規格河蟹的養殖技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