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有關家鄉的抒情散文
家鄉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月光中最迷人的,是記憶中最深刻。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家鄉風光
人說,最美不過家鄉水,我的家鄉山地廣闊,氣候宜人,風景迷人,韻味獨特。古巷幽街,油畫山莊,伏虎巖寺,美食豬腳,海峽兩岸農貿交流會,樣樣出名。
一,古巷幽街
在我家附近有條明清古街,古代福建的官馬大道,就是早先的古驛道口,是當時官兵.商賈.文人的必經之地。街的中心是鵝卵石鋪徹而成的石徑,光滑,圓潤,細膩,色彩斑瀾,略有青苔的鵝卵石徑承載著多少歲月的腳印。每次從這裡經過,我都要放慢腳步,享受這畫裡詩裡的古街魅力,古街處有一處古驛站.由驛館.驛埕.洗馬池組成,前院迎賓和門衛居住,後院官員辦公和驛丞居住,其他為驛信宿舍和馬廄。據記,清嘉慶皇帝微服私訪時曾在此住過幾宿,留下“保惠永濟”的牌匾。街中段有一座“修路功德碑”記栽著惠安鄉賢陳文輝在清乾隆九年重修古街的歷史,經過歷史的洗禮,歲月的沉淪,碑文上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了,只留下鄉賢的文字依稀可辯。街道兩旁有兩口古井,泉水源源不斷,井口插滿水管,許多人從井裡抽水吃,時不吋還會有人提著水桶打水,在井旁洗衣,洗菜,邊洗邊嘮家常,那一片濃濃的街坊之情溢於言表……經過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和歷史的洪流,街道兩旁的房子有了些許破舊和滄桑,多了幾分飄零,幾許落魄,可她依然是我魂魄縈繞中的深街幽巷。
二,油畫山村
在我的家鄉的內山,有一個小村莊叫樟腳,村裡有株200年大樹,人爬樹上俯瞰村子,村子就如在腳下,樟腳村就是因此而得名。2003年,因我的鄉鄰章慶鴻先生攝影的一張照片,榮獲全國大獎而聞名於外。自那以後,各地的遊民,文人,攝影愛好者紛紛湧入樟腳,觀光旅遊攝影寫作。
嘉慶四年間,樟腳的古民群徹建成功,距今有210年,古民居都用鵝卵石徹建,牆上石塊相扶相稱,上下佈局講究,戶戶都用石卵臺階相連,窗小而少,只留露天通道和小天井,這古民居大小不一,所徹山石形狀不同,色彩新豔,古色古香,堪稱一絕。
油菜花開春意濃,幽深秀麗金鐘潭,樟腳作者志遠天下行的這兩句詩,把樟腳的風光宿寫的唯妙唯俏,每年春天,油菜花開的時候,一望無際金燦燦燦的花海,濃香郁厚,令人心曠神怡,那一片美麗的鵝黃,配上古民居的純樸,更是韻味迷人!
夏天,金鐘潭風景氣質宜人,情人谷中奇花異石,瀑布成群,蝴蝶翩舞,流水潳潳,鳥嗚歡欣,雖是夏季,山澗野花依然爭相姘放,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谷橋下還有架水車,池中的水一蓄滿,就車翻水飛,飛濺的水花猶如天女散花般嫋嫋下降。身在此谷,有時候都會有片刻的恍惚,幻覺自己身處仙境中。
三,伏虎巖寺
在家鄉崑山南面,有虎巖山,據載:北宋祥符1003—1016中僧道養隱此,能伏虎。元泰定1324—1328中,連應元刻其事於石上雲:道養精習律乘,並能伏虎,每朝出暮歸,虎均伏于山下等候。有一次道養外出帶肉歸來,對虎開玩笑道:“吾今無肉啖汝,願以軀代。”將頭伸入虎口,虎不慎合口,僧亡。虎不勝悲悼,遂跳崖自盡殉主,伏虎巖、寺因此得名。元朝南史隱有七絕一首寫及此事,載在《螺陽文獻》:“仙廬佛寺首鱗差,下有三間隱者居。得道能令龍虎遁,突渠馴服弗工夫”。
虎巖位於家鄉崑山南,那裡山林瀪茂,蔓藤纏繞,奇花異草叢生,巖潤古木搖曳,峭巖怪石參差,令人心曠神怡。
四,美食豬腳
百年的美麗鄉村休閒匯,家鄉都會舉行滷豬腳活動,紅燒豬腳,燜燉豬腳,冰糖滷豬腳……各式各樣的豬蹄美食,一經端出,包你口水直流。吃的輕鬆,作起來可就難了,一道豬腳要出廬,豬蹄佐料都要經過精心挑選,然後廚師們各顯身手,有的在砂鍋內放層沙,沙上再放個鍋,鍋內放上豬蹄,豬肚,蟶乾生薑等食材,鍋內盛滿水,砂鍋內再倒放一個砂鍋,這叫隔火燉豬腳,三個砂鍋燉兩小時,豬腳就可品食。有的師傅把整豬蹄放油內炸,再放花生,桂皮,八角辣椒等佐料,後放高壓鍋內燉,開鍋後香氣直噴,讓人垂涎三尺。
五,農貿交流會
每年的6月6日,歷屆的臺灣農產品訂貸會,農副產品枝術交流與市場流通會都會在家鄉的驛峰路口的啇務園內舉行,活動那天,現場彩旗飄飄,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觀客和買啇紛紛入湧園內,熱鬧非凡,現場還有世界頂跑車,名模現場助陣,現場鄉親還可當場隨機抽獎。
這就是我的家鄉,歲月的滄桑讓家鄉更添成熟,山水的靈動把故鄉染成一幀水墨丹青。我愛這片土地!
篇二:家鄉記憶
離開家鄉在外漂泊三十年,常常午夜夢迴,那些家鄉的點點滴滴,仍如昨日般清晰,尤其是夏日給我的記憶更是深刻。
夏日的傍晚,家家的炊煙在薄暮中疲憊的升起,在那些茅屋上變幻著莫測的形態,淡淡濃濃,濃濃淡淡,如輕紗,如綢緞,遮掩著破敗的似乎經不得風吹的房頂,縷縷柴禾燃燒的味道從屋頂從門口溢位,薰染著天邊的晚霞。
晚歸的牛兒,踩著那雜草叢生的羊腸小道上的泥濘,懶懶地甩響著鈴鐺伴奏牧童稚嫩的歌聲,那無憂無慮且純真的童聲悠悠飄遠,驚起片片起伏的蛙鳴。
農家的禾塘上,勤快的主婦在烏黑的木桌上擺放著幾碗小菜或者醃菜還有盛滿紅薯飯的瓷碗,那瓷碗便逸散著薯飯的甜香,遠遠飄去。荷鋤歸來的男人,抹把臉便攪一筷子菜端起碗,走到地坪口上與鄰家的男人邊吃邊聊。飯後,家家戶戶的禾塘上都放滿竹椅子、竹鋪子,老老少少便都圍在坪裡歇涼。一人手裡拿把蒲扇,不停的扇著,帶起絲絲的風,雖然驅不走夏的悶熱,驅不走討厭的蚊子的侵擾,但也聊勝如無,總覺得感覺好點。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聽村裡木匠爹吧嗒著旱菸講傳奇。木匠爹肚子裡故事很多,三國西遊薛剛反唐朱元璋登基他都能講,我現在記憶深刻的有他講的劉伯溫訪主。故事的大意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急需找到真龍天子,他掐指一算,算出真龍天子早已出世,只是還在湖廣均州地面上落難。於是,他直奔均州地盤,開始訪真龍天子。歷盡千辛萬苦,走了很多地方,劉伯溫算得真龍天子在銀洞山一帶。這天,他直奔銀洞山頂,看到一個放牛娃,頭枕鞭杆,雙手平伸,雙腿叉開,仰巴四叉睡在地上。他十分高興,因為放牛娃頭下的鞭杆和他平伸的胳膊及叉開的雙腿活脫脫就是一個“天”字。他正想叫醒放牛娃,猛又想到只有一個“天”字是不行的,就有些失望地搖搖頭往回走,但他又不甘心,又回過頭去看。這一看使他大喜過望,放牛娃又側著身子睡,而且是雙腿彎曲,雙手一前一後平伸,活脫脫是一個“子”字。於是,劉伯溫走上前去,立在旁邊,等放牛娃醒來。過了很長時間,放牛娃終於醒了。他剛一坐起,劉伯溫就雙膝跪地,稱放牛娃為“萬歲”,他這一喊把放牛娃嚇了一跳。於是,劉伯溫給他縱論天下大勢,鼓動他從軍蓄勢,以便將來成就大業。放牛娃將信將疑,並沒認真,劉伯溫只好走了。臨走時說:“我們以後還會見面,並在一起共事的。”這個放牛娃就是朱元璋,他後來便果真成了天子。還有薛剛大戰摩天嶺,現在只記得徐茂公做鬮的一小節了。那時我都對木匠爹故事裡的這些英雄人物佩服不已,總是幻想成為其中的一個,至今這些傳奇對我還有著不小的影響,只是現在想起來他沒有一本能講完整的。
木匠爹的這些傳奇和那些時常被我們捉在手裡玩耍的螢火蟲一起陪伴我走過了單調的童年。如今沒有人再講這些傳奇了,家鄉的孩子也沒有哪個會拿把蒲扇坐在地坪裡去聽這樣的傳奇了,都呆在屋裡或吹著風扇或享受著空調,坐在沙發上一邊吃著茶几上的水果、牛奶、糕點等,一邊看著各式各樣的動畫片,或者在網路裡漫遊著,隨手感知著世界各地的資訊,接受著任意某個領域的新知!
我很羨慕他們出生在這個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的和平盛世,很嫉妒他們生活在這個五彩繽紛的資訊年代,但我更多的是祝福,祝福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彩!祝福我的家鄉越來越富裕!
篇三: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碧江西畔。一想起我的家鄉,就使我心花怒放,久久不能平靜,那裡有我的家、我的親戚、朋友,還有我的同學。她儲存了我天真爛漫的童年,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清澈的溪流、平靜透徹的小河給了我現在多少遐想和怡愉、關切和希望,每當我靜靜的思念時,就像回到了久別的家鄉和幼稚的童年,就是在夢境中也能使我心曠神怡地想入非非,彷彿又年青了幾歲,身心飄然若仙。
碧江市西郊,我的家就坐落在這裡,一個二進院落式房屋,共22間,前進為平房,堂屋客廳一間,東西正房各一間,東西偏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一間,南房各二間,東西正南房中間為過道;後進堂屋和東西兩間正房為二層樓房,共9間;東西偏房各一間,兩間廂房連著前院後房。後院中央一棵大樟樹,那是夏天乘涼的極好場所。整個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小山丘,屋前有一塊菜地,房屋四周種著竹林和樹木,綠林外是一條三米寬的壕溝,溝裡是流動的山溪,水深差不多一米,自家在裡面養了不少魚蝦,溝兩旁長滿了花草,以山茶花、刺玫瑰、映山紅、梔子花、山菊花尤為最多,花開花落,香漂四季,芬香襲人;溝外就是山地和田野,常年綠綠蔥蔥。我家離城不遠,走500米過河就是碧江市。
碧江市,那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東、北面是高山峻嶺,南面是丘陵,西邊是一條橫穿北面大山寬闊的桃花江,南北通道只有沿江在懸崖峭壁上挖的公路,古時為棧道。碧江城是以木結構建築為主的古老城市,房子都是二、三層以上,最多五層;也常常可以見到院落式的房屋和小巧的蘇州式園林公園;這裡所有的建築物都沒有圍牆,只是以一片綠地或一兩排樹木隔開。但這裡從來沒發生過偷盜事件,也沒有扒手,就連警察都沒幾個,他們只是幹些戶口和車輛登記的事,不必忙於對那些絕對遵守交通規則的市民和車輛,紅綠燈就是他們無言的指揮。街道不很寬,兩邊種著樹和花草,馬路大都是大青石鋪成,幾條主要街道才是柏油馬路;有的街道伴隨著九曲十八灣的小巧玲瓏、別緻的公園,公園大多為福利事業,不收取門票。每條街道的一邊都伴隨著小河流水,河水只有一人來深,都是由附近引來的山溪,乾淨而清澈,沒有誰往河裡丟倒垃圾或汙水,乾淨的河水流經城市後注入美麗而清靜的桃花江。小河一般四五十米寬,河堤斜面上長滿青草,河岸上種著花草和蔥蔥郁郁樹木,每一百米就設立一張石椅,有的地方還有石桌,以供市民遊樂;小河上橫跨著各式各樣的拱橋,拱橋上樓臺亭閣各異,拱橋有石頭的、有木頭的;亭閣上繪著花鳥人物、古代故事;小船在較寬的小河裡通行,尤如流動的家庭,河中水族眾多,常見魚群游來游去、跳躍起舞。
城市四周都有古城牆,古城牆高大雄偉,東西南北四座大城門,兩大城門之中又有一小城門,共八座城門,取四通八達之意,城牆絲毫沒有受到破壞,跟萬里長城一樣高,稍窄一些。遠遠地你就可以看到城牆上的閣樓和箭樓,閣樓和箭樓全是古式,上面雖長了一些小草,但卻是市民觀景的絕妙去處!城外邊是一條圍繞城牆的護城河,護城河寬100米,最寬處可達150米。原城門外的吊橋都換成了石拱橋。這座城不同於其他城的獨特地方是,城牆內還有一條50米寬的護城河,可謂這座古城是固若金蕩,就是成吉思汗都沒有攻下過。不論哪個朝代,這裡的百姓如果不是歸順,誰也別想拿下這座城!城外就是郊區,城市北邊和東面是大山,尤其是北面高山,高達3000多米,終年油綠油油的,樹木高大,林中春天花束朵朵,夏天涼風習習,秋天野果遍地,冬天清泉川流不息;山中野物成群,飛禽遍佈,人們常常可以見到一些小動物在城邊玩耍。
由於城市防守嚴密,易守難攻,自古少戰亂,少傷亡;也因為城市發展面不大,財物取之有限,漢朝時,一個縣令看到這個現實,防止資源過度開掘和消耗,就下了一道城市令:規定城裡人每戶四世同堂不能超過八人,三世同堂不能超過六人,生育夫婦只能有一到二個後代,無後代不許收養;同胞二男之中大男留守家業,二男入贅女家;如果家有二女亦如此,嫁大留小,婚配年歲21到三十之間。這一條縣令很快影響到周圍鄉村!所以自古城裡城外人口都不密,勞動力豐富,男女、老中青人口比例正常,由於這裡山水好,人都長的很美;人們經商、作業都有,鄉下人每天都來集市自由買賣,逢一、十五為大集市。人們終年忙碌著,偶爾在城中還可以見到一小塊菜地;城市交通不多,汽車也很少;人口比較稀,外地人來這裡很少;為了保護清靜的環境,市政府不提倡建旅遊區。城裡設有小學、中學;還有所唯一的大學,學生來自本地,畢業後服務於本鄉各行各業。
經濟浪潮衝擊著中國大地時,家鄉也沒有受到負面影響。當改革開放初期,有人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不正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口號時,市政府認為:一個人靠自己勞動而不依賴剝削別人的剩餘勞動價值是不可能很快致富的,這個綱領只會導致人們過於向錢看而不擇手段弄錢,引發社會一切醜惡現象,人們思想變亂、變舊、變反動;一致決定:走社會主義共同致富道路!這樣,在中國各地發生的一切社會醜惡現象就擋在了城牆外、消滅在原野的郊區,百姓們思想穩定,加強了共產主義道德理念,政府驟步引進新技術、新裝置,人民的生活同樣高速發展著。沒有富翁、沒有貪官,人們沒有埋怨,人民群眾心裡平衡。
城市西邊寬闊的桃花江終年川流不息,碧綠的水面上常常躍起一條條銀白色的魚。這裡規定:不到過大年大節時,不許在江裡捕魚。城市北面地形十分複雜多樣,江岸幾百米長沒有任何通道,只有陡峭的絕壁和鳥都站不穩的岩石青苔;下雨天,你會看到絕壁上山洞中的水直接傾瀉在江中,形成一匹白布式的瀑布;城市東邊的森林、田野、山嶺和深谷縱橫交錯,還可找到溶洞;西邊沿江岸一片片竹林、樹林。大江中冒出來的幾個不相連的、高高聳立的小島總是給人們以清幽平靜和美麗壯觀的感覺,島嶼常年油綠,生長著茂密的叢林和灌木;島上沒有人住、沒有開墾,因為那是特意留給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家。
城西緊靠江邊,江對面有廣闊的田野,農民終年在地裡勞作,種有稻穀、荷藕、棉花、花生、油菜等作物;水果以桃、梨為主,茶葉產量也很高;如果你去那裡,會看到處處都有桃樹;一到春天,到處是粉紅粉紅的一片片,成群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忙碌著;桃花江就是由此而得名;另外還種有梨、杏、桔、柚等。
江面上沒有架現代化的大橋,還是古代儲存下來的一座大木橋,橋的中間為吊式起放,一到夜晚,就將吊橋吊起。沒有火車通過城市,鐵路和車站都在西邊江岸,火車南來北往只有燧道可通行,別無他路。
城市東南邊建有城市汙水廠和一座天然氣工廠。城裡人從來不用燒柴和煤,都是用的天然氣。這裡的天然氣不是外地輸來的,科學家經過充分論證後,地質人員打深井從地底下冒出來的。人們洗澡用熱水一般都採用太陽能和地熱能。而農民們則家家都建沼氣池,做飯照明都用沼氣這一清潔能源。
這裡沒有汙染,生活和城市垃圾都及時得到了處理和利用,政府禁止使用塑料製品做包裝和一次性用品,包裝必須可以回收或能很快腐化,人們從不追求虛偽的外表包裝,所以城市裡一年四季都很乾淨。
家鄉的這一切,似乎都有一些古老的氣息,這也正是我最愛她的地方;我的家鄉雖山水相映,但並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園,人們上北下南,與祖國各地都有往來,人們就像鳥兒一樣從這裡飛出飛進。
家鄉讚的抒情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