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天氣諺語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的獨特創造,關於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歡迎大家閱讀。
1、雲佈滿山底,透暝雨亂飛。
2、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霧濃必大旱,夏則大雨。
3、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陰冷天氣,雖落霜,如有日照可溫暖,否則就冷了。
4、烏雲飛上山,棕蓑提來披。滿山烏雲,定有雨,出門帶雨具。
5、六月綿被揀人甲。六月身體虛弱,尚須蓋綿被。
6、九月起風降,臭頭扒佮掐。九月秋天風乾燥,臭頭會癢,喜抓癢。
7、冬節月中央,無雪也無霜。冬節在月中,當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8、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氣候不順,蔬菜收成不好。
9、田蠳若結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飛乃雨兆。
10、透早東南黑,午前風甲雨。東南邊有烏雲
11、正月雷,二月雪,三月無水過田岸。三月水少不夠灌溉
12、六一,一雷壓九臺。六月一日鳴雷,該年臺風少。
13、七一,一雷九臺來。
14、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出,已是秋天,天氣轉涼。
15、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6、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7、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8、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雨水多。
19、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攪土。白露這天,不可擾動土壤,以免損害農作物。
20、晚霧即時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霧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21、雷打蟄,雨天陰天四九日。驚蟄日鳴雷,雨或陰的天氣會有四九日之久
22、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節在月底,冬天不會冷,會冷在次年一二月間。
23、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宮頂的小七星,天亮時,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4、烏雲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烏雲近日
2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亂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月時寒時熱。
26、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風雨。傍晚,西北天上有烏雲,半夜有風雨。
27、年驚中秋,月驚十九。
28、八月八落雨,八個月無焦土。八月八日下雨,佔長雨。
29、三日風,三日霜,三日以內天清光。
3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31、二月三日若天清,著愛忌清明。須防清明時節會下綿綿雨
32、五月蝶,討無食。五月花季已過。
3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陰轉晴。午後下雨,就會到半夜。
34、十月日,生翅,貧彈查某領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陽下山快。懶女人工作不完。
35、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氣都很冷。
36、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日出時,有紅雲是颱風兆。
37、六月攏無巧,七月頓頓飽。
38、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過五月節,天氣尚未穩定。
39、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40、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稻穗長不齊,收穫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二十四節氣傳統含義
二十四節氣和現在通用的陽曆一樣,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為根據劃分的,因此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春分:春季的中間,晝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長,夜間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間,晝夜平分。冬至:天進九,白天短,夜間長。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小暑:初伏前後,氣候開始炎熱。大暑: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處暑:"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小寒:氣候已比較寒冷。大寒:為最冷的時節。
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白露: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間較涼,空氣中的水汽出現凝露現象;寒露:氣溫明顯降低,夜間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霜降:開始降霜。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小滿:麥類等夏熱作物子粒逐漸飽滿。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驚蟄:開始打雷,冬眠動物復甦。清明:氣候溫暖,天氣清和明朗。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雨水:降雨開始。穀雨:降雨量增多,對穀類生長有利。小雪:開始降雪。大雪:降雪較大。
二十四節氣象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