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導遊詞精選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小編為您提供,喜歡的可以收藏哦~

  西雙版納傣族園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來到著名的傣族聚居區,橄欖壩,我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導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頗具少數民族特色的著名旅遊景區——西雙版納傣族園,希望我能讓大家滿意。

  傣族園並不是一個人造的景區,而是在原來的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噶5個儲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組成的基礎上,興建的人與自然文景區。景區面積339公頃,南臨瀾滄江,北依龍得湖。這5個村寨現有居民326戶1536人,他們世世代代都是以農耕為業,創造和傳承了燦爛的本民族優秀文化。在這裡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接觸神祕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體驗濃郁的傣家生活習俗,觀賞傳統的手工藝製作、民間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也可以盡情去參與到歡樂的潑水節中。

  曼將寨

  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村寨叫曼將。傣語曼,即寨子之意;將,是指篾圈或篾套,專用於搬抬大石頭,曼將即“篾套寨”。大家看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樓就是傳統的傣族民居,屬於幹欄式建築,分上下兩層,下層用於堆放雜物、停放車輛和關牲口,上層是住人的。從前這兒還是一片森林,常有野獸出沒,住在樓上可以防止野獸侵犯,並且可以防潮防震。

  現在,我帶大家去傣家參觀做客,大家注意,進屋之前要脫鞋;傣家人行禮之後,各位要在胸前雙掌合十,微微彎腰,答禮致謝。

  大家看著樓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房東地位的象徵,級數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樓梯一般在9級以上。樓上分為三個部分:陽臺、客廳、和臥室。客廳和廚房是一個大的通間,這根柱子是吉祥柱,據說摸一下可以帶來好運!柱子加工成多面體,是為了防止毒蛇順著柱子爬入房內。和客廳一牆之隔的就是臥室,這是不允許外人蔘觀的。因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靈魂,一家人的靈魂就關在臥室裡,如果外人打開了門,就驚動了靈魂。進入臥室有兩扇門,靠裡面的門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樓梯的門是供年輕人出入的。臥室裡面是一個通間,傣家人隔帳不隔牆,代表全家人的心永遠相通,沒有隔閡,只是以顏色來區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帳,新婚夫婦用紅色蚊帳,年輕人用白色蚊帳。臥室裡有根大柱是昇天柱,平時家裡人不得隨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掛雜物,只有當家中的老人死後才能將遺體靠在這根柱旁沐浴、更衣,讓死者的靈魂通過木柱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築,女善耕織”而聞名。各位現在看到這紡車和織機是傣族婦女用來織錦的,織出的錦叫“傣錦”,在歷史上是中國名錦之一,史稱“五彩娑羅布”。傣家的織錦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史料記載,唐代時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紡紗織布。傣家的女孩長到12歲時就開始學習織布繡花,她們織出來的圖案可分為幾何圖形和花草樹木圖案,造型抽象、誇張、變形,十分神祕,尤其象徵吉祥和睦的圖案更加美妙。如織五顏六色的筒裙是為了紀念祖先,織成孔雀圖案象徵吉祥,織成大象圖案象徵五穀豐登。

  曼春滿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與寨之間,只有一條馬路和一道門就能隔開了。我們現在出了這道門,過了這條馬路,就屬於第二個村寨了,這個村寨叫做曼春滿。

  春滿的意思是花沁園,曼春滿就是花沁園寨。西雙版納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緣。待會參觀佛寺時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拜佛一定要誠心。不能摸和尚的頭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畫腳,不能隨意敲打佛鼓、鋩鑼和其他樂器。

  好了,大家現在看到的佛寺就是曼春滿佛寺,它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三年。1400多年來,佛寺經過了很多次修復、重建。這裡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裡的信徒和各個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裡的建築修復都是靠村民和虔誠的信徒捐錢捐物來完成。

  佛寺中間的這四根很粗的圓柱,有200多年的歷史。大門裡面的兩座佛臺,專門用來擺放施捨給飛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是佛寺的標誌,對著金塔的樓閣稱為誦經閣,是和尚傳授經文的地方,其他人員都不得出入。誦經閣四角的地上有幾個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標誌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內為禁區,除佛爺、和尚以外,人們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較高的臺階叫僧侶臺,是佛滴水轉運、栓錢祝福的地方。寺廟內的高大塑像是佛教裡有重要意義,在佛像背後有一顆高大古老的聖樹——菩提樹。菩提樹在佛教裡有重要的意義,當初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佛寺內懸掛的長白布條,是傣家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佛像左邊的畫廊是曼春滿佛寺著名的20幅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講述的是“召爹米轉世”和“釋迦牟尼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景以及對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顆棕樹就是用來製作貝葉經的貝葉棕,這種樹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開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兒開放後就意味著將枯死。貝葉經是傣族園內7項國家級非文化遺產之一。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個字母組成,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寫在貝葉上的,用貝葉記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說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說等都是靠這一片片的貝葉流傳至今。據說曾經流傳過的傣族書籍有84000部,550部敘事長詩,現收集到的有3000餘冊。這對於一個總人口只有100多萬的少數民族來說,無疑是一座引以為驕傲的豐碑。貝葉經可以儲存上千年的歷史,時間越久,字跡越清晰,一直流傳至今。各位看到的這兩位刻貝葉經的老人是佛寺裡還俗的老佛爺。傣文字是傳男不傳女的,男子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們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到佛寺裡當和尚學習貝葉經。

  路邊這一片奇形怪狀的樹林就是有名的鐵力木林。鐵力木俗稱“黑心樹”,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兩年,傣家人將樹枝砍下做柴薪,這些樹來年還會在發芽、抽枝。傣族種植柴薪林是值得稱讚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們的下一站是曼乍寨,即廚師寨,因為這個寨子過去是專門為土司衙門培養做飯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樹,就是傣家人的神樹,樹下草坪是深受歡迎的綠色舞臺,五個寨子的村民在農閒時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樂地表演民族藝術,既是演員,又是觀眾。

  大家請注意聽,這是贊哈為你們獻歌。傣語“贊哈”是歌手的意思,贊哈調較為固定,歌詞即興編成。傣家人賀新房和舉辦婚禮時,都要請贊哈唱歌。她現在唱的大意是:歡迎遠方的貴客來到傣族園,你們的光臨,是我們傣家的榮幸,希望各位朋友在這裡玩得開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這位波濤吹奏的管樂叫做“必”,也就是竹笛。“必”這種樂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贊哈演唱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樂器,沒有“必”,贊哈開不了口。老人們說:“歌聲離開了必,就像菜裡面沒有鹽巴。”再看那邊兩個傣族男子握著拳頭,蹬著腿,莫不是在表演武術?原來這是他們在表演傣族民間舞蹈——拳舞。傣族民間舞的特點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體和手臂豐富多彩的三道彎造型,柔中帶剛的動作韻律,小腿的敏捷運用,加上提氣、收腹、挺胸和頭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濃郁而獨特的民族風格。在這裡,民間藝人還給大家表演葫蘆絲演奏、紋身舞、象腳鼓等節目。

  曼聽寨

  傣族民間舞蹈豐富多彩,等一會到了歌舞劇場,我們可以盡情欣賞。現在請大家坐上電瓶車前往曼聽寨參觀。

  曼聽譯成漢語是宮廷花園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戶,426人。曼聽寺內的釋迦牟尼塑像為橄欖壩之最,院內富麗堂皇的誦經閣為一位泰國華僑捐資修建。離白塔不遠處有一口不同尋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據說,興建白塔時,曾得到寮國公主南波罕的資助,公主親自到曼聽觀察,並挖掘了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過於短暫,白塔剛建造完畢,她也悄悄地告別了人世。村民們非常懷念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兒圓時,村民們都走近公主井,傳說從水裡可以看見公主洗臉、梳頭、照鏡子。

  公主井旁邊有一處奇觀,那就是塔包樹。這棵菩提樹與靜靜流淌的瀾滄江緊緊相望,它與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樹奇觀,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視為神聖之樹。其實這種景觀屬於一種植物寄生現象,它是先有塔,後有樹。據說有一位泰國老佛爺曾在曼聽講經,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圓寂後,傣家村民為了紀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數年以後,塔的中間長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視為神樹的菩提樹。據傣家老人說,這種景觀是一隻小鳥惹的禍,因為它吃了菩提樹的果子後,沒有經過消化,把糞便排到了塔頂上,於是就形成了獨有的一種自然景觀。菩提樹是一種榕樹,它的根系比較發達,現在正由內向外曼延,如果數年以後,大家還有機會再來的話,說不定看到的就是樹包塔了。

  勐巴拉納西劇場與潑水廣場

  看完園內風物,請大家隨我到勐巴拉納西劇場,這是雲南省旅遊景區最大的露天劇場。在這裡,大家可以一邊休息,一邊觀賞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豐富的傣族民間舞蹈孔雀舞、蠟條舞、長甲舞、魚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蘭和楊麗萍,就是從西雙版納這塊土地上展翅高飛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們在下午的時候可以在傣族園親身體驗東方狂歡節——潑水節。潑水廣場是景區主要活動區,中心雕像的名稱叫做《王子出征》,講述的是傣家王子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騎著大象出征,虔誠的和尚、傣家人民為他祈禱祝福,小卜哨們潑灑清水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歸來。

  傣族是一個愛水的民族,潑水節就是東方的狂歡節,它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通常要過三天。第一天相當於除夕,一般舉行賽龍舟、放高升、丟包;第二天主要開展堆沙、鬥雞;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潑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這裡都是傣族人民舉行傣歷新年的潑水狂歡場地之一。在傣族園我們還可以不受季節時間的限制,隨時都能感受“天天潑水節”的歡樂氣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與遊客們共享潑水狂歡的喜慶,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延伸閱讀:潑水節的來歷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潑水節這個節日,卻不知道其來歷。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瞭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髮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汙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傣家人說:“潑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聖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煩勞和雜念,帶來了無窮的歡樂,留下了對傣族文化的深刻體驗。各位朋友如果有興趣親身體驗這項特有的活動,就請到服裝出租處去租一套潑水的服裝。在這裡,你喜歡潑誰就潑誰,拋卻雜念,盡情感受這傣家獨有的風情氛圍。

  關於傣族園的景點資訊我就為大家介紹這麼多,現在大家是不是對傣族這個少數民族有了更多的瞭解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盡情去觀賞當地的歌舞表演,然後參與到潑水節的狂歡中吧。

  雲南拉市海導遊詞

  這是一片神奇的樂土,由北往南的候鳥在經歷了長途跋涉的艱辛、都市裡高樓林立的迷惑和無知者獵槍彈弓的偷襲後,疲憊不堪但滿懷欣喜地降落這裡。除了溼地裡豐美水草、小魚小蝦的誘惑外,這裡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吸引候鳥們南遷越冬的重要前提。這裡,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的春天是姍姍來遲的。當麗江城內的太陽正明媚當空時,這裡的冷風還在嗖嗖作響。三月的一個清晨,我站在了嚮往已久的拉市海邊:這是一面寬闊安靜的湖泊,清冷的天空下,湖面泛著盈盈的綠光。小塊小塊的溼地把湖面分隔成大大小小的灣。湖中稀疏站立的柳樹上,停著一群鸕鶿;淺灣裡和岸邊,是一大群野鴨,或扎猛子尋魚蝦,或交頸而眠。偶爾有兩隻雙宿雙棲的赤麻鴨撲稜稜飛起,帶起附近的水禽懶洋洋扇扇翅膀。遠處水氣氤氳,不時可見山林鳥遊動飛舞的點點小影。這就是拉市海的初春,早遷的候鳥已北移,晚行的正在休養生息,準備踏上萬裡歸途。

  擴充套件閱讀:

  導遊詞注意事項:

  特點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鬆。

  4易出現的問題1. 缺乏鮮明主題和觀點

  2. 內容太單薄。

  3. 結構層次不清楚,邏輯性不強,條理不清晰。

  4. 導遊詞不是散文,書面語太重介紹,口語化注意不夠;

  5. 應該有自我介紹以及導遊慣用語,同時要注意與遊客進行交流,儘量有互動節目。

  6. 沒有處理好“景”與“事”的關係,講故事或者事理往往遊離景點內容。

  雲南麗江幽谷神潭導遊詞

  “季節輪迴,難耐我們迴歸自然之心。”不知您在這裡聽了這句話是否感到親切。願大家此時把工作的疲勞和生活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同我一起沐浴大自然的慷慨與激情。今天由我為大家做沿途解說,首先我代表幽谷神潭的全體員工歡迎各位的到來,如果大家在遊玩過程中有什麼不解的問題,請向我提出,我會盡全力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覆。 首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游泳池,池中水是流動的春天然礦泉水,此水全部是由山頂流下來的,山上長滿了許多珍貴的野生藥材,比如柴胡、山姜、百合、白芍……因此水中溶入了許多藥材的汁液,所以在此游泳清涼自在、身上爽滑,且有祛病健身等功效。

  各位朋友,不知當您進入峽谷,是否感覺清爽之氣撲面而來,當您漫步在石築的小路上,舉頭仰望兩岸高巖壁立,鬱郁蒼蒼,山石由近而遠,加上谷中縱橫的溪流,淙淙作響,是否讓您的精神為之大振呢?

  現在引入您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架在兩石之上形成一個拱門,上書“通天門”,巧妙地把人文精神融化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之中。順著我地手往上看,巨大的巖壁酷似一張山神的臉,長長的鼻樑、緊閉著的嘴、雙眼一開一閉著,張開的眼關切著進入幽谷神潭的人們,守護著您的安全,閉著的眼告訴人們它並不在意您擾了山神的清淨。

  這條峽谷共有2.5公里的路程,澗中處處有水,而且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有水就有魚,讓您感到大自然那充滿靈動的神韻。

  為了您在登山過程中,不感到疲勞和空虛,除了能感受大自然的神韻外,也能欣賞到人為藝術,所以我們請了各地有名的石匠在此雕刻了一些書法篆刻和古代巖畫。這一組“漸入佳境”不正是在督促您向上走,裡面的景色會更美。

  在您的周圍,有各式各樣的石頭,形象萬千,獨具特色,比如趴在訊息裡的那隻小龜,正做正向上攀登的動作,傳說它從谷裡被衝下來,至今已有數萬年之久了,悠閒自在的趴在那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被衝到這裡能?請您隨我一起祛尋找答案。

  人有“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一言,那麼景也就有“三分象,七分想”一說,大家請回頭隨我手指的方向看“臥虎嶺”好似真的一隻頭向西的大老虎在那趴著,傳說是玉皇大帝派遣在這裡的“守山之王”。

  這裡有一塊巨大的“探頭石”,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屋簷,由於夏天雨水過多,所以將這個圓柱立在了下面,讓遊客在此歇腳時有一定的安全感。

  朋友們,想嘗試一下“高空飛人”的感覺嗎?我們景區一九九八年八月份開發了這項人工娛樂設施——“高空速滑”,其娛樂性、刺激性強,但有驚無險,如果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親身體驗一下。

  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深約3米,寬約2米的深溝,溝里長著一些綠色的苔蘚,不時從石縫裡流出一股清泉。傳說這裡曾經是鯰魚精的洞穴,它經常危害方圓百姓,興風作浪,引起玉皇大帝的憤怒,於是下令雷公捕殺它,為百姓除害,鯰魚精受了傷躲進洞穴,至今血還殘留在洞穴裡,那股清泉沖刷到現在,也不能衝去它的罪惡。

  面前者譚不及其清澈見底,忠心希望人餘人直間底情誼就象這“情深似水”潭,至於這個名字的由來請大家隨我往前走,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聽我講一個感人而又悲傷的故事,這隻大龜在努力向上爬的同時頭卻朝向谷口,而在它的保護下,她的孩子橫臥著,將頭藏在媽媽的脖子下,原本山下谷口那隻小龜也應在媽媽身旁,只因在雷公捕殺鯰魚精的時候,當晚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嚇壞了母龜和它的兩個孩子,為了躲避這場災難,母龜便托住小龜,往山頂跑,突然,在它身邊的一隻小龜不留神踩到一塊散的石頭,便掉了下來,又隨著洶湧的河水被衝到了谷底。大龜的頭就這樣一直衝谷口望去,望她那失散多年的孩子,眼淚掉了一遍又一遍,積成了一個潭,人們為之感動,起名為“情深似水”潭,潭裡的眼淚流向谷底,衝到小龜的身體,也寄託了母親的思念,真可謂“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在往前走又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換了人間”四個大字刻在其上,繞過此石到清涼谷,請大家暫時溶入這自然之中,盡情享受人家最美的境界。走到這兒我們暫停腳步,這裡樹木茂盛且涼爽,由此梯而上,是一巨大平臺,周圍樹蔭遮掩、清風吹拂,坐在上面,望著滿谷的秀美,心都醉了。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幽谷神潭的奇景之一的“飛瀑”。高百尺,上下兩疊,上疊側峰壁立之間,奔騰的山泉如蛟龍出谷,協風帶霧,雜在下疊的花崗岩上,浪花飛濺,滿谷轟鳴,而後由慢撒在鱗片狀的崖壁上,形成一副書迷寬的水簾,飄飄灑灑一瀉數丈,形成飛瀑奇觀,其中最深處在3.4米,雖然沒有李白那“飛流只下三千里,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壯觀,但其秀美也樂在其中了。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在這裡我要對大家說的是“不到神潭更遺憾”。走過這一關便是“神潭”,登天梯樂趣無窮,有驚無險,當您站在天梯頂轉頭向谷底瞭望,兩側的山峰聳立,中間那條小路就像一條臥龍向上蠕動,衝著谷口大聲喊,會讓您的心情更加舒暢。

  現在大家看到的便是著名的“神潭”。潭方百尺,最深處達8米多,上接飛瀑,下引清流,遠觀上下兩條瀑布如雙龍含珠,更為神奇的是自上而下為一整塊灰白色的天然花崗岩衝擊而成的,但何以能衝成這麼深的一個潭,也是令人不解的。在潭水靜時,雖然有8米深,確清澈見底,潭底一閃一閃的是硬幣,每一枚都代表了遊客的一個心願,潭中小魚悠哉遊哉,潭口闊而潭底小,象臉盆狀,水質很高,屬純天然礦泉水。

  傳說這裡有只神龜,是專管人間陰晴雨雪之事,所以當地百姓敬潭如神,有祈雨的儀式流傳至今。在大旱時方圓幾十裡百姓到神潭旁的“祈雨神廟”中祈雨,人員為男性,光著上身,扛兩隻羊,提著一個銅酒壺,祭祀完畢,從神潭汲半壺水,這水不能動,待下雨後再把水倒回潭中,據說及其靈驗,常常在歸途中便有大雨。
 


大理古城導遊詞中英文範文
關於雲南導遊詞範文大全
相關知識
雲南導遊詞精選範文
關於雲南導遊詞精選
雲南導遊詞精選
河南省景點導遊詞精選範文
香港導遊詞精選範文
兵馬俑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江蘇導遊詞精選範文
西藏導遊詞精選範文
貴州導遊詞精選範文
上海豫園導遊詞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