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論文參考
醫學是一門涉及人類生命健康的崇高學科,醫生的職業特點是工作繁重,隨時需要處理突發的各種危急重症,所以職業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和綜合素質。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高素質醫學人才不僅要求具備良好的醫學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還要具備一定的醫患溝通能力,才能適應現代醫學服務模式的要求。從醫務人員接診患者的那一刻,醫患溝通便已經開始,它是維護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渠道,醫務人員的肢體動作、語言表達方式都會影響醫患溝通效果。但醫患之間還有一種正式的溝通,關於患者病情、疾病診療操作、疾病預後等,是醫務人員在專門的場所,向患者及其家屬所做的溝通,醫院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是侵權責任法的要求。醫患溝通能力已經成為醫務人員的基本技能。醫學生是一個醫患關係中的特殊群體,是醫療活動的主體之一,提高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和技巧,是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組成部分。
1 醫學院校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傳統的醫學教育重視醫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學生成績考核主要是理論考試。近年來,醫學院校逐步加強了學生臨床技能的培養,但主要在於臨床診療操作和臨床思維能力方面。對於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衛生法知識、職業規範等人文學科的培養明顯不足。當醫學生進入臨床階段以後,由於角色轉換,常出現面對患者後自信心缺失、過分緊張焦慮。極少數醫學生由於缺乏衛生法常識,對於醫療管理制度不熟悉,違反執業規範或醫德規範,引發醫療糾紛。
近年來,國內少數地方醫患糾紛不斷,醫療糾紛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人們對醫療行業的社會評價普遍下降,醫務人員的職業成就感缺失,醫患雙方的信任度降低。避免醫療糾紛、緩解醫患矛盾、重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有人總結分析了目前主要的醫患糾紛的產生原因,產生醫患糾紛的直接原因是醫療行為違法、醫療活動未達到預期結果、醫療意外,間接原因是少數醫務人員的個人修養、職業道德素質、語言技巧不足[1]。近年來,衛生管理部門和醫師行業協會出臺了多項措施規範醫療行為,加強執業培訓,強化監管,以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工作法制化、規範化、人性化,促進醫患互信。總體來說,這些努力在行業作風建設、執業道德規範建設等方面有了積極的作用,醫療糾紛正在減少,醫患之間的互信增強。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也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醫學生教育階段開始,積極推廣依法執業、加強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已經勢在必行[2]。
2 醫患溝通能力培養要注重醫師的人文素養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在醫患溝通過程中,醫生展現給患者及其家屬的不僅包括醫學知識,還包括了醫生的人文素養。患者從醫務人員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他們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個人修養。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類課程較少,學校、教師與學生對人文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精神修養層面的教育引導不足。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只能在實踐中依靠學習和工作閱歷不斷修正。高等醫學院校設定人文教育類課程,目前已經有學者開始探索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體系,涉及知識全面,體系完整,在醫學本科教育層面的實踐操作性不足[3]。但包括一些短期培訓,可能有助於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3 醫患溝通要提高語言交流技巧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能治病,一是藥物,二是語言。”這是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這表明,在治病方面,醫患之間的語言交流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選擇一個正式的場合,如醫生辦公室,會議室、會客室等,在基本的禮貌性問候以後儘早開始醫患溝通,最好能夠提前擬定一份文書,暗示家屬此次醫患溝通的嚴肅性。溝通的目的是要明確地、清楚地用患者理解的語言向患者說明診斷、疾病嚴重程度及目前可供選擇的治療手段的好處和醫療風險。根據患者及家屬的文化層次,選擇其能夠理解的形式做好病情告知、預後交待。例如打比方、舉例子的方法等。使用專業性太強的醫學術語,即使勉強在溝通單上簽字,他們其實沒有真正理解溝通意圖,這種醫患溝通是失敗的。
在臨床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以前,可以針對臨床醫學生進行短期培訓,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或醫療管理人員,通過以往醫患溝通成功或者失敗的例子,將經驗和教訓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用於指導實踐。
4 醫患溝通需要熟練掌握衛生法知識
《侵權責任法》的實施,要求醫務人員將患者知情權、隱私保護權利以法律的形式加於保護。醫務人員執行醫患溝通制度,不再只是醫院管理的要求,它還被賦予了法律責任[4]。有人分析了目前國內部分醫患糾紛的成因,醫患溝通不足佔約80%[5]。醫務人員必須更加重視醫患溝通的執行。醫學生在學校除了接受基礎醫學教育以外,還應該重視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一個患者在門診和住院期間可能需要多次醫患溝通,醫患溝通既是侵權責任法的要求,也是包括侵權責任法在內的各項衛生法學在醫療活動中的運用。醫患溝通不同於健康宣教,醫患溝通的目的是告知患者病情,讓患者及家屬理解醫務人員的診療方案可能結局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比如患者輸血知情談話,需要告知其目前輸血的必要性,能夠給患者帶來的收益。同時要通過引用以往的統計資料或者醫學原理,告知輸血反應的產生原因,輸血可能存在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原因及其發生率。輸血前醫患溝通,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與輸血有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侵權責任法》、《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範》等法律法規。只有熟練掌握各項衛生法知識,醫患溝通才能更加規範和高效。
臨床醫學生在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過程中,熟練掌握和運用衛生法學知識,能夠提高醫患溝通的效率。一份關於高等醫學院校衛生法課程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醫學生認同衛生法學重要性,但對目前學校的課程設定和教學方式滿意度僅約35%[6]。高等醫學院校衛生法學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曾探討以例項教學為基礎的短期培訓方式的教學效果,結果顯示短期培訓能夠明顯地提高醫學生衛生法學課程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種短期培訓模式可以在臨床醫學生衛生法教學改革中推廣。
臨床醫學生衛生法知識、語言技巧、職業道德都是醫患溝通技能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醫學生開設醫患溝通課程,加強醫患溝通的內涵建設,引導醫學生依法執業、規範診療、人性化服務,才是現代醫學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
篇2
試談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教育各方面的高速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對外交流不斷擴大和深化,我國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教育對國際留學生吸引力增強,具備MBBS招生資格的醫學院校增加,醫學留學生的數量也日益增多[1],對這類醫學院校的教育模式、教學手段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學是從分子層面、微觀角度來研究生命體內的各種分子及其發生的化學反應,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又滲透於生命科學及醫學其他專業領域中,如遺傳、免疫、營養學等,是生命科學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工具。
該學科屬於基礎性研究,同時又是20世紀以來發展最快且最具活力的學科之一,知識更新迅速。對於醫學生來說,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學好生物化學不僅為學生學習後續的臨床課程打好基礎,也為日後從事醫療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於其基礎概念多、理論體系抽象、內容龐雜,學生需要適應學科特點,從分子層次來理解生命現象及程序,生物化學成為一門醫學生普遍覺得困難的學科,全英文教學,更是對教師和學生的雙重挑戰[3-4]。我校生物化學教研室自2006年開始承擔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任務,繼而開始全面承擔理論教學任務,在教學實施及師資培養方面積累了部分經驗,現對教學實踐、問題及思考進行總結。
1 教學實施前的準備
要確保留學生教學質量,一方面需要提升學校配套的硬體水平,嚴格執行《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另一方面對教學主體之一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生物化學全英語教學要求任課教師具備紮實的專業素質、良好的英語口語和交流能力,同時這樣的要求也有利於中青年教師的能力培養和個人發展。生物化學教研室選派了教學經驗豐富、口語基礎較好的中青年教師,在教學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教師口語提高訓練、學生情況摸底、教材選用等。負責留學生理論和實驗教學的教師均參加過一年外教口語培訓和專業醫學英語的培訓,並赴國外進行三個月口語培訓。在留學生進校第一學期,對留學生的化學基礎及生物學基礎知識進行摸底測試,以做到心中有數。
教材方面,我們參考了幾本經典的中文、英文原版生物化學教材,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6],《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7],《生物化學――基礎理論與臨床》[8],《哈珀圖解生物化學》[9]等。以《哈珀圖解生物化學》為主,該教材對基礎知識的闡述簡明清晰,大量圖、表形象生動,便於學生的學習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方面,需要注重與國際接軌,教師在備課和安排各章教學時數時參考留學生回國後執業醫師考試對應的內容和題目,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增加相關的練習題目。
2 教學實踐
2.1 適應學生實際,調整教學內容
由於招收的留學生來自於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迦納、索馬利亞等不同國家,學生的主要常用語言、文化和教育背景差別很大,部分留學生基礎相當薄弱[10]。隨地域不同,留學生們的知識水平差異較大,學習態度各不相同,自學能力及組織紀律性兩極分化較為嚴重。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生化課程的開始階段,專門安排了化學基礎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複習專題,著重複習與後期生化內容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如化學分子,尤其是有機分子的結構特點;化學鍵的種類及特點;同位素的概念及應用;細胞、細胞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等,以幫助基礎欠缺的學生儘快進入狀態,減輕了他們學習生物化學的畏難情緒,學生反饋良好。 2.2 多種手段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如講授、基於問題的學習、案例討論等,在教學實踐中,不能侷限於傳統方法,也沒有一種適應任何內容、任何學生的萬能方法[11]。針對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生化課程缺乏興趣的現狀,我們在課程中引入了較多與生活和臨床緊密聯絡的例項和比喻,使學生對於難以想象的抽象概念及代謝過程,儘量視覺化,以生動的圖示和動畫幫助理解記憶,如“蛋白質”一章中,結合小組討論“為什麼三聚氰胺可以使凱氏定氮法測得的蛋白質含量偏高?”以核酸口服液為例子,討論“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由減肥產品左旋肉鹼引入“脂肪酸β-氧化”等。
通過PBL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12]。我們參考了國外製作的各種生動準確的Flash動畫,如顯示DNA空間結構、DNA如何複製,蛋白質如何合成和進行翻譯後加工的過程;三羧酸迴圈及其他營養物質的聯絡;呼吸鏈的結構和ATP的生成;基因重組等,這些動畫幫助學生想象和理解了不可見的生化過程,並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他們的興趣。很遺憾的是我國在多媒體教材、動畫製作這方面尚欠缺,並沒有多少原創的優秀動畫可供學生參考。即使在對中國學生授課過程中,教師也傾向於使用國外優秀動畫。
另外,我們發現多數留學生沒有記筆記的習慣,喜歡拷貝教師的課件作為課後複習的參考。雖然學生的基礎背景知識兩極分化,整體相對於同級的中國學生較弱,但他們很喜歡參與課堂討論。教師如果長時間進行單純的講授,學生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和積極參與。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嘗試在課堂上增加提問和討論,並在每節課結束前進行小結,給出一些選擇或判斷題,以供學生檢查自己對課堂討論要點的理解。在每章課件後都附上要點總結和本章思考題作業,要求學生及時複習和完成,教師定期收集作業批改。作業成績以一定比例納入總成績計算。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生物化學的理解程度和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影響。口語標準、講解生動易懂、善於聯絡生活實際及臨床的教師很受學生的歡迎,這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本教研室承擔留學生教學任務的都是中青年骨幹教師,但是他們在國外學習的時間畢竟較短,在口語交流方面受到限制,一方面需要教師們自己不斷努力提高聽說水平;另一方面也需總結各地留學生髮音的差異,以便更好地適應於與他們的交流。
多數留學生對中國的文化傳統等充滿興趣,非常樂意在課後時間與教師、中國同學交流。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教學任務的加重,大學當中的師生交流逐漸減少。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嘗試每週安排固定的教師答疑時間,在課餘時間與學生多交流,並積極參與留學生的各種活動,如聖誕晚會,以加深師生的瞭解,介紹學習經驗心得等,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的學習。
2.3 適當測驗練習,及時反饋調整
及時瞭解教學效果,跟蹤學生學習情況,正確運用考試及各種調查反饋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13]。很多留學生基礎較差,自制力較欠缺,課後缺乏動力去及時複習所學的知識,在考試中及格率較中國學生低。為提高教學實效,我們增加了作業、課堂小測驗和月考的次數,並在實驗考試中增加了口試環節,以檢驗學生的學習進展。雖然這樣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加大測驗密度便於教師獲得及時反饋,把握學生學習進度,針對問題可進行適當調整、改進,並可有效避免學生平時學習不抓緊、期末集中學習備考的情況[14]。學生總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月考成績和作業成績三部分成績組成。據學生的反饋,他們也更歡迎這樣的考核方式,有效避免了平時拖拉,期末集中備考壓力太大的現象;也更好地促進了他們的平時學習,可更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4 重視實驗教學,提升應用能力
生物化學從微觀的角度研究生命體內的各種分子及其發生的化學反應,理論學習常讓某些同學覺得不夠直觀,難以理解,而實驗課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性、互動性強,是幫助留學生進一步理解基礎知識、鍛鍊應用能力的優秀平臺。我校留學生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課分為兩學期,首先開設生化基本實驗,對學生進行基礎技術訓練,熟悉相關理論知識和鍛鍊動手能力,再進行探究性、綜合性實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實驗技術,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鍛鍊形成基本的科研能力。
在進校初期,留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普遍較差,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設定了高於中國學生的實驗時數,以培養基本的實驗技能。從移液管、微量加樣器的準確使用,到離心機、電泳儀、分光光度計、PCR儀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都需要從頭開始,幫助他們打好基礎,鍛鍊動手能力,並促使他們形成嚴謹細緻的操作習慣。在此基礎上,開設了與臨床聯絡較緊密、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如尿樣異常成分的檢測、血糖檢測等,既可幫助學生熟悉和理解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也進一步鍛鍊了他們的實驗技能。
儘量嚴格要求,每次實驗除主講帶教教師外,還有2位助教教師觀察及輔導學生操作和回答疑問等。嚴格規範實驗報告的寫作,每次實驗報告均增加2~3道需要學生進一步思考或查閱資料方能回答的思考題,以擴充套件他們的思維,進一步幫助他們理解相關理論知識,聯絡臨床應用。
在實驗考試中,我們借鑑國外經驗,操作考試、筆答和口試三種形式結合,綜合進行打分。雖然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反饋效果卻很好。可惜由於教研室教師人數的限制,我們並未能在中國學生的實驗教學中進行同樣的考試改革。
3 經驗及反思
我校從2005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對師資培養提出了很大挑戰,同時也促進了師資建設和學科發展。教師通過留學生教學,提高了英語水平和溝通技能,鍛鍊了自身能力,並促進了本校雙語教學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17-18]。
在實施全英語教學之前,教師首先需要通過口語培訓,尤其是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並熟悉各種生化專業詞彙的英文表達。對教學各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課件準備、合理的教學進度安排、作業及考試內容設定等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在教材方面,我們一直使用國外英文原版教材,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教學進度設定、內容重點等都有差異,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目的、進度進行適當調整;對部分內容,教師增加了一些列印、影印的學習材料以進行補充。雖然部分大學採用了自編的英文生物化學教材,但迫切希望國內醫科院校能合作編寫一套相對權威、針對留華醫學生,且與國際接軌的英文版醫學教材以滿足教學的使用。
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部分來華的亞洲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態度比較鬆散,主動性不夠,如何嚴格紀律、提高學習效率,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在校的生活和學習,這需要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類似生物化學這樣的專業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創造輕鬆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思考;利用圖示法、啟發教學法降低學習難度,啟發學習興趣。但是光有興趣並不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對如何促使學生在課後通過適當的練習和複習充分掌握所學知識,我們目前還在努力摸索;在建立更完善的考試和評價體系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總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不斷摸索,及時總結和改進,力求形成一套立足實際、行之有效的留學生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醫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