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讀後感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去年買了二十四史,後面陸陸續續一些,忽然覺得有一些東西想寫下來。此篇分為五個部分1.天佑人族;2公天下——家天下;3:民族脊樑;4代際效應與個人奮鬥;5活著的陷阱;下面是小編給你分享的《二十四史》讀後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二十四史》讀後感:國家、民族、個人

  第一部分:天佑人族

  洪荒初開,人族初立,從三皇到五帝,與天鬥,與地鬥,與野獸鬥,尋一線生機,何其壯哉。外部強大的敵人讓我們不得不聚集在一起,眾志成城,破釜沉舟,為整個種群,更是為個人搏一個未來。果天命在我,萬幸在災異、食物、自然災害面前我們活下來了,慢慢這些外部威脅不在那麼大,或許那時候的老祖宗也很開心的覺得,我們真是天之驕子啊,我們一定能夠活的很好。在一段時間內,在史記裡面寫的也確是如此。三皇五帝,德披天下,披荊斬棘,人們過得越來越好了。當外部的條件不能威脅我們人類的時候,最大的威脅確是我們自己。

  第二部分:公天下——家天下

  先是禹建立夏朝,然後從禪讓制變為了家天下。這種巨大的改變,留下的文字很短,看似很平順卻不盡然。史籍記載:“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但,仔細讀就會發現了問題,首先之前禪讓制更深入人心,之所以禪讓能成功在於禪位者有意為之。比如在之前繼任者已經擁有一些威望了,在禪位者屬意的時候,有意幫助繼任者提高威望,不打壓。

  但是我們看禹一開始是禪讓給伯益繼任者,,但是之前他的兒子啟已經在整個朝廷之中任職很長時間了,同時擁有了很大威望。

  史記上,那些諸侯立啟的很大一個原因是,我的君王是帝禹的兒子,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啟是整合了禹的勢力,或者說在禹死去之後,禹的勢力需要找一個代言人,自然啟是最好的一個選擇,於是一拍即合。從這一點也可以發現禹也並沒有幫伯益整合他的勢力,或者說禹已經不能控制他的勢力了。

  甚至有了這樣一個說法。

  “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按照歷史資料,就是伯益當了天下共主之後,啟不甘心,當然還有一大批人也不甘心,於是便打起來了,啟贏了,當了皇帝。

  讀到這裡,可能有人覺得有點厚黑了。

  家天下的好處、壞處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那時候的採取家天下真的比公天下更好麼?

  我覺得不盡然。注意,那時候

  首先,禪位制真的能保證選到優秀的繼任者麼?

  禪位制的成功在於禪位者與繼任者的品行、德行、能力。但這種制度真的能夠選到優秀的人麼?換句話說怎樣才能選到優秀者?注意,之前的堯舜禹在某種程度是並不是屬於平民,也屬於那個時代的精英分子,也就是說貌似是公天下,其實也僅限在於幾個部落之間。那麼,如果帝王強勢,讀後感那麼選取繼任者那麼他們有很大的話語權,但是帝王不強勢,就會導致繼任者,其實就是大家妥協的結果罷了。

  歷史到底是誰創造的?偉人說是人民。一個帝王的成就有多大,完全取決於他多大程度,效率利用的民力。從這個角度,禪位制能保證一個選取的一個帝王有底線不至於出現那種晉朝那種傻子當皇帝的情況,但是家天下呢?

  我覺得出現晉朝那種也是偶然事件,大部分皇帝的繼承人接受的教育目的性也更強。

  因此禪位制從選到優秀的繼任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第二是傳承的可執行性。

  一個最高權力能平緩變更交接這對於下層的安穩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公天下從意義上每一個人都可以爬到最高的那個位置,儘管可以角逐最高的權利實際上也只會有那幾個人而已。但那幾個人都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團體,即使一個人天縱奇才也是必須要協調這幾個人的利益團體,協調的好,那都好。協調不好,那就是幹啊,從此戰火連綿,因為並沒正統觀念。因此從操作層面來說,家天下執行的難度會容易一點,因為只要確定一點,就是你是最高那個人的兒子,其他底下的人你別想其他的了。

  第三部分:民族脊樑

  一個制度解決一個問題自然也會帶來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很可能更大。

  從上文上面說的,家天下在那時候與公天下相比,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社會進步,因為會避免一部分的利益、權利集團因為爭奪最高權利的而導致社會資源的內耗。

  而家天下,帶來的弊端是在某種程度上階層固化,從現在社會學的角度,就是沒有流動性的社會結構會導致矛盾積累直至爆發比如每個朝代的土地兼併,農民沒有土地,不能為生,然而上層階級有很多土地,自然就起來幹了。

  當家天下基本被那時候那個人們認同的時候,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這樣的時候。忽然想起印度的種姓制度只要自己有一口飯的時候,彼此相安無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既有的利益集團,那些人具備普通人不具備的條件。比如他吃的好,自然身體好,身體好,自然打仗的時候能贏,受到更好的教育。因為這部分出來的領導人,他儘管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利益集團,但同時也代表了整個民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能割裂的看我們精英、平民,因為國家也代表一個利益集團。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

  但,看到這裡是不是隱隱有點不舒服,我擦,你這是要我現世安穩的做個奴才,憑什麼啊?

  記住,我在前面說的,我指的是那時候,一項制度都是有現實意義,如果環境變了一個好的制度也會變壞,僅此而已。

  那這個制度的第一個挑戰者很快就出來了,那是誰呢?

  那就是秦末的大澤鄉起義中的“王候將相寧有種乎”普通人,我相信陳勝吳廣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們卻會因為這一句話而被中華民族銘記而不平凡,被鐫刻進我們的民族血液裡面。

  是啊,你是人,我是人,一個肩膀上抗一個腦袋,憑什麼你可以一生下來當皇帝,吃好的,用好的,而我就是吃點野菜都養不活自己,一不小心就會被你拿掉性命。

  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意識到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所在。

  當然我們為啥沒有更快的走上社會主義呢?

  我的理解在於,我們的那時候環境所致,我們的私心所致。這個沒什麼可說的,這個是人類必然經過的階段。

  奴隸制——封建制——資本制——社會主義。

  我們現在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每個人每代人都有他們那代人的侷限,太過苛責是沒有意義所在。

  總結來說,家天下在那個階段也保證了我們人類不會自相殘殺直至滅亡;其中禪讓制、“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就註定了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同,也會必然崛起。雖然自從大澤鄉起義之後的封建王朝磨滅了我們的志氣,在血液中注入的奴性,但,哎

  第四部分:代際效應與個人奮鬥

  針對上面說的,“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很多人會被錯誤解讀了,認為說,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樣的。這一點我是不能苟同的,比如仇富。

  我相信每個人的家庭環境都是不同的,比如王思聰他是富二代,沒錯,很多人那很不公平啊。同樣年齡的人,還在為了房子起早貪黑。

  這種事情,每個時代都會有,那怎麼去理解這個事情呢?很多人會說他有個好爸爸啊,確實他有個好爸爸。但是這個爸爸從某種程度上,他的財富是他自己努力奮鬥來的,有的人會說那是因為王思聰的爸爸的爸爸。那那時候你的爺爺那時候在幹嘛呢?

  社會學上有個名詞叫做代際效應。

  代際效應指前後兩代人中後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響並很難脫離上一代人的社會特徵。比如,低收入階層的兒女,在自己的一生中受到貧困和社會地位低下的父母的影響,在受教育、工作等方面得不到足夠的與富裕階層平等的待遇。當前一些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正在演變為其父輩所掌握的社會資源和財富實力的競爭,他們在父輩的“幫助”下,輕而易舉佔據了令人羨慕的職位,而那些來自農村或是家境一般的大學生卻經歷一次次的求職失利。

  這個代際效應基本上很難消除,特別出現在我們個體上的時候,一般消除都是因為國家發生巨大變革比如我們土地革命。

  但代際效應你很難說他好與不好,因為比如你爸爸很努力給你一大筆錢,這錢是他自己掙的,這符合個人奮鬥,從這一點來說很正常啊。如果你爸爸努力掙了錢,這錢不能給你,這才不正常吧。但是優勢的不斷疊加,就會導致大家起跑線不在一起了。

  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現的趨勢,個人沒辦法改變。

  但是對於個人來說,想拼一把的人來說,實現自己階層躍遷,有三種方式。

  1.努力的去貼近豪門。

  很俗氣的就是去嫁入豪門,或者與他們很接近,去獲取他們的殘羹冷炙也足以讓你現世安穩。這是很多人的選擇,我也是這種選擇,沒辦法。一方面是生活的壓力,而且你自己也並不具備一個在叢林裡獨自生活的能力。就像一個羽毛都沒長好的小鳥,現在飛就是找死

  也是因為這樣的選擇,現實社會才會穩定。

  2.到豪門沒發現的處女地。

  比如網際網路,最新科技發展的地方。這些地方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對照。當然風險越大,收入越大。這個我建議是能力強的的人,有野心的人可以去試試、

  以上都是在說代際效應一直存在,但不能否認自我努力的意義。

  3.第三種,我不敢寫,寫了就會被刪。

  第五部分:活著的陷阱

  以上都寫了很多財富、權力等,但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那你活著是為了什麼呢?

  對於不同人的答案也會不同。

  但一般不會出現我或者是為了房子、車子,或者更好的房子或者車子。會比較婉轉的說,是為了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那麼更美好的生活是什麼呢?怎麼定義呢?更好的車子房子?

  對於這一類,我們一直在追求一種感覺。

  比如我感覺我吃的很好,慾望無止無休,我們很難停止去追尋,我們從下都在被教育,整個環境都是一樣。

  當我們一個慾望被滿足之後,得到的快感可能很快就消失了,巨大的失落會讓我們再去獲取快感,於是便有了目標,有了目標實現它,如此往復而已。

  更讓人很怕的是這個快感會減緩,比如你今天撿了10塊錢你很開心,如果你明天撿了10塊錢你就沒有今天開心了,快樂度低於今天,更可怕的是你今天撿了10塊錢你很開心,如果你明天丟了了10塊錢你就痛苦的程度會高於你今天撿了10塊錢的。

  基本上是人很難脫離這個迴圈,也沒必要脫離這個迴圈。

  但是想說,錢是我們事先需求的一個手段,而不是一個目的。

  舉個例子,你要一個杯子,你可以用錢去買,但是你也可以給店主賣萌讓他送給你,或者你幫他幹個活。錢能達到一個目的的手段,同樣不要忘記你還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本來就擁有無限的可能。


格列夫遊記讀書筆記
輸贏讀書筆記心得體會怎麼寫
相關知識
二十四史讀後感怎麼寫
新二十四孝讀後感3篇
愛的教育孩子讀後感怎麼寫
讀經典品國學心得體會_經典品國學讀後感怎麼寫
島上書店讀後感怎麼寫
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綠城企業文化讀後感怎麼寫
初三讀後感怎麼寫
小學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初中讀後感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