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淪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9日

  郁達夫的小說《沉淪》,以大膽而深刻的描寫,打動著讀者的心。它講述一個變態青年的變態心理與生活、他的沉淪經過與最終的自殺。主人公的沉淪是在國家沉淪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人物的沉淪與國家有不可否認的關聯;但人物的沉淪主要還是由自身的遭遇與性格造成的,尤其是性的壓抑,直接導致了人的沉淪與人性的沉淪。 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大家一直都說《沉淪》這篇文章好,懷著崇敬、好奇的心理,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可讀完之後,留給我的卻是幾分憂傷,幾分氣憤,還有幾分迷惘

  文章的主人公是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詩人。按當時的情況來說,他的條件是很不錯的,不僅能吃飽穿暖,還能去學習,甚至可以去留學。但誰想到,這些令大多數中國青年眼紅的條件卻讓他一步步沉淪。我不得不說他是一個沒用的人,是一個懦夫!作為一個男子漢,卻不能說到做到,做為一個炎黃子孫,卻不能為祖國爭光。明明在心裡痛罵那些沉迷酒色、俗事的人,自己卻同樣不能抵制住她們的誘惑或者不如說是他自己的想入非非。羨慕別人的交際廣,人緣好,而自己卻不學著去做,還在背地裡把人家當成是仇敵,認為別人故意這樣對他,甚至把這件事歸咎於祖國最後終於跳海自殺了。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是個極不爭氣的人。我覺得他最不爭氣的一點就是把什麼事都歸咎於國家,一遇到挫折、困難就說:祖國啊,你什麼時候富強起來啊?你快強大起來啊祖國,這是你害我的!說真的,他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一個國家、民族不能富強,他的子民同樣不能夠抬起頭來做人!可是,我們也應該想一想,國家的強大就是需要全體國民的努力啊――如果大家都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負責,那國家怎麼才能強大呢?有付出才能有獲得,如果大家都來拿國家的,那國家往哪拿?這個簡單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更何況一個留學生。可是既然懂得這一個道理,他就應該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的啊,為什麼,他還是一再沉淪不說他了,就拿我們現在來說,學了那麼久的知識,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按理說我們應該運遠強大於歐美、日本等小輩啊,可是為什麼,在那些小輩面前,我們還得忍氣吞聲?為什麼對人家的經濟還是望塵莫及?中華民族是個聰明的民族,腦力方面並不比別人差!我們之所以不能富強,就是因為中國有太多隻懂拿國家的人啊!難道這個道理大家真的不明白?

  篇二

  《沉淪》是一篇完全由主人公的主觀世界所表達出來的文章。郁達夫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出了主人公眼睛看到的世界與他內心裡的世界所表達出來的衝突。主人公在看到自然風景時內心的平靜祥和,在他與人相處時的種種不融洽造成了他心裡的苦悶、矛盾、掙扎、逃避等等心理狀態。

  他不是在教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只是在告訴你當人際關係不融洽時,你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會有很多的苦悶,會有很多的掙扎,也會產生一些與平時不同的行為。這些苦悶與特例的行為或許會使你在別人的眼裡看起來很奇怪,從而更加劇了你與別人之間的距離。但其實這時你只是生病了而已,就像感冒病菌得不到控制時,會讓人發高燒。在與他人相處時,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想法,當他人的想法與你的想法產生衝突,而這衝突你知道,但怎麼努力也無法解決,甚至在拉大你與他人的距離時,別糾結,你所要做的只是為這衝突找一個合理的釋放。當這衝突找到適當的出路,你的病就會好了的。

  主人公在面對自然環境時,能看到它美麗的風景,會自然到自言自語以抒發自己在人群裡那種孤寂的感覺。而這種自我的感覺卻又很輕易的被小草隨風浮動的聲音所打斷,他或許還是在期盼能有人與他一起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吧!這種心情,還是自己主動出擊,約約朋友,會一會,自己的壞心情還是隻能靠自己才能轉化為好心情!

  主人公在日本留學,他深感到自己作為外來者很難融入日本同學之間的話題,於是他想發洩這種苦悶,就找到同是留學生的中國同學,但在與他聊天后,反而更加劇了這種苦悶,以致於他連中國同學也憤恨上了。讓一個人切身的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啊。我想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人也就兩種人:一種人情感智商相當高的人,他會在同情的基礎上試著去理解你;另一種人就是經歷過這種苦悶的人,他會理解你的感受。但往往在這個時候,通常會有另一個不滿足的聲音在心底裡出現,謝謝你的理解,但請告訴我怎樣才能擺脫這種苦悶。

  主人公用各種途徑釋放自己內心的苦悶,他一直都在憑藉自己的力量不斷的掙扎,在文章的最後,更吶喊出:中國,強大起來吧。他心底裡最強的心聲。

  而我想,時間若是定義在現代,堅強起來吧,脆弱的內心這最強的吶喊聲,堅強起來吧,去找到處理事情的正確態度!

  篇三

  郁達夫的《沉淪》,描寫了一個有病的青年,在異國的土地上一段孤獨而苦悶的往事。所謂往事者,彷彿還有來者,然而這青年卻是投海而死了。不過《沉淪》通篇看來,大體是作者自身經驗的折射和自我內心的大膽暴露,所以從作者的角度來說,這確是一段往事,然而反映到文字上的青年的結局,卻是投海而死了,一則那個時代因苦悶而自殺的青年的例子是不一而足的,二則自殺的結局無疑成為整篇小說的高潮,以一個激烈的衝突作為全篇的收束,無疑使得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正如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敘述的多是歌德的一段經歷,然而最後維特自殺的結局並非歌德的經歷,而是取材於歌德聽到的另外一個真實故事。文學作品往往是來源於作者的生活,然而又絕不僅僅停留於生活。小說的藝術或許包括了對現實生活的剪裁和對衝突的表現。這樣徹底的絕望和毀滅,正表現了那個時代的憂鬱病,而那種憂鬱病,又彷彿是不為時代所限的。

  正如郁達夫在自序中所說的,沉淪可以說是青年憂鬱症的解剖,裡邊也帶敘了現代人的苦悶,便是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沉淪》之所以沒有淪為汙穢的情色文學作品,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就是小說主人公的特點。他不是販夫走卒,更非地痞流氓,也不是紈絝子弟,而是有知識、有抱負,甚至可以稱的上是高尚的青年,小說以自然的筆法寫出了正當青年正當的生理要求,這同那一種風月筆墨自然不同。然而這又是一個有病的青年,異國他鄉里的孤獨者,他渴望靈與肉相統一的愛情,但強烈的自卑感又讓他自覺地遠離人群,遠離女性,在性的要求受到壓抑的情況下,主人公受到生理欲求的驅使便出現了一系列諸如手淫、偷窺、宿妓等行為。然而他又是這樣一個內心有極強烈道德感的人,於是在那些行為發生之後便產生強烈的愧疚和自責之情,並自視為罪人,然而最終又控制不了自己。性的要求與靈肉的衝突,強烈的自我批判和否定,愛情理想的破滅,與其他人的隔膜,終於陷他於不可自拔的苦痛裡,在糾結與怨艾中逐漸沉淪。

  愛情理想寄託到了酒館的侍女身上,然而最終幻滅。從時代意義上來說,主人公的憂鬱症雖然表面上看是起於性苦悶而表現在他的一些性變態行為上,實質是有深層的複雜原因,性的要求對靈肉統一的愛情追求而不得的苦悶,似乎只是憂鬱症的最後一環而非最深層的起因,雖然文章很大的篇幅是在描寫這個內容。這樣似乎可以解釋他在死前說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青年的死如果只是自身欲求不得滿足而造成的結果,又有什麼理由將罪過推給祖國呢?

  如果跳出那個時代,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沉淪中青年人的掙扎的確是屬於現代人的苦悶了,而這一切又都可最終歸結於性。那麼,青年最後的宣言,似乎成了作者有意的畫蛇添足之筆,為了增強小說的時代感和昇華主旨,可是這樣又不免令讀者覺得突兀。從郁達夫自序中的話帶敘著現代人的苦悶可以看出,對於現代人的苦悶這一個主題的敘述,並非是作者放在第一位要表現的內容。他所描述的,就是青年人的憂鬱病,這樣的憂鬱病,是複雜的,屬於那個時代而又不僅僅屬於那個時代。

  還可以注意到的是,雖然沉淪通篇描寫的都是一個苦悶憂鬱的青年,臉上還時常掛著兩行清淚,但故事中的環境描寫,並不是灰暗蕭索的而是美麗和煦的,環境的底色,並不是暗沉的而是溫暖的,我並不認為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寫作手法,我更願意把這些優美寧靜的自然圖畫理解成郁達夫的精神底色,他或者是那個青年,對於自然是親近的,並總願向自然中尋求撫慰和歡樂。相比與魯迅作品灰暗的底色和他虛無主義的精神,郁達夫的骨子裡是浪漫理想而充滿希望的,因為陰冷的人大多不喜歡光和暖,因為光和暖會讓他更感覺到內心的陰霾,而郁達夫作品中明媚的色彩,正不自覺地流露了他對與光明和希望的愛。

陳太丘與友期行讀書筆記
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沉淪讀書筆記
郁達夫沉淪讀書筆記
巫師的沉船讀書筆記
巫師沉船讀書筆記
巫師沉船讀書筆記
沉香救母讀書筆記
沉睡魔咒讀書筆記範文
沉睡魔咒讀書筆記
小草和大樹讀書筆記精選作文三篇
小學教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