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政府工作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德州是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及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xx年至20xx年,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援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紮實工作,奮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十二五”勝利收官。

  五年來,城市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51億元,是2010年的1.7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2.8億元,是2010年的2.5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分別達到2238億元、1257億元和22.1億美元,分別是2010年的2倍、1.9倍和1.1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2470.3億元和154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倍和1.7倍。三次產業佔比由2010年的12.7:54.3:33調整為10.3:49.4:40.3,呈現出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協調性逐步增強的良好態勢。

  五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039元新統計口徑,年均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69元新統計口徑,年均增長13.6%,城鄉收入比由2.09:1縮小到1.87:1。農村貧困人口減少41萬人。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左右。新建改建學校304所,基礎教育全面加強,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9.48平方米,增加7.61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3.5平方米,增加9.48平方米。城鎮每百戶擁有汽車由20.5輛提高到46.39輛,農村由5.1輛提高到19.09輛。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質供水。資訊消費大幅增加,家庭固定寬頻普及率提高30個百分點,達到45%。

  五年來,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93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高7.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7個縣市、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10億元,齊河縣躋身全國百強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積極開展大院大所對接活動,轉化科技成果305項,中科院綜合技術轉化中心、教育部“藍火計劃”等落戶我市。成功舉辦五屆區域性資本交易大會,163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掛牌企業達到117家。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獲批中國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引智試驗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增”,農業合作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合作社達到12969家,土地流轉面積佔耕地總量的31.1%,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萬達廣場、銀座商城、泉城歐樂堡、德百溫泉度假村等一批商貿文化旅遊專案建成運營,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突破700億元。

  五年來,城鄉統籌邁出新步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跨越,實施重點城建工程412項,建成大外環、“兩河四岸”、開發區路網等城市主幹交通框架,京滬高鐵、邯濟、德大鐵路、德濱、濟樂高速建成通車,德上高速、濟齊黃河大橋開工建設。陵縣撤縣設區,中心城區面積擴大,大社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步伐,“兩區同建”模式成為全國典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73%,提高8.68個百分點。縣城和15個示範鎮建設穩步推進,新建改造農村公路6900公里,城鄉環衛一體化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4.17%,提高13.7個百分點。南水北調東線德州段工程順利竣工,11座平原水庫建成使用。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建成人工溼地2.8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5%。

  五年來,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開。 22項國家級、30項省級改革試點順利實施。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註冊市場主體13.5萬戶,年均增長19.3%。衛生計生、食品藥品、文化、工商、質監等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規範透明的預算制度基本建立,市和縣市、區級預算全部公開。金融改革創新力度加大,新引進商業銀行7家,新增保險公司13家,建立小額貸款、擔保等地方金融組織78家;建立了風險預警化解協調機制,不良貸款率下降5.73個百分點;市政府設立5億元股權投資引導母基金、3億元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強了金融調控能力。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鋪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整合。

  五年來,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取得重要進展。成功納入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省“一區一圈一帶”戰略規劃,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規劃將對德州長遠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和深遠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專門出臺檔案支援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圍繞“一區四基地”功能定位,全面深化與京津冀地區的對接合作,與國家相關部委和京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了工作聯絡,與京津兩市7個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xx年先後在北京舉辦兩次投資推介會,簽訂產業專案協議172個,總投資851.6億元,北汽40萬輛、奇瑞10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廣核新能源示範區、中航科工機器人等一批高階產業專案順利簽約。生態科技城被國家列為京津冀產業承接特色園區。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授信1000億元支援德州融入京津冀。與中科院、中關村等科研機構建立了有實質內容的合作關係,醫療、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全方位對接合作局面初步形成。全面對接省會發展,72項重點工作順利推進,山東大學生物技術研究院落戶禹城,省立醫療集團與我市開展醫療合作,產業對接合作日益活躍。對外開放紮實推進,外貿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4家,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7億美元,恆源石化成功收購馬來西亞石油專案,綜合保稅區、齊河陸路口岸申建有序推進,與英國鄧迪市、美國帝王市、紐西蘭黑斯廷斯市、法國布希聖喬治市締結友城。

  五年來,社會事業和民生建設蓬勃發展。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城鎮新增就業35.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6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養老和全民醫保,企業退休人員、居民基礎養老金分別實現“11連漲”和“4連增”。建設校舍276萬平方米,補充教師8703名。新增縣級社會福利中心8處,養老床位達到1.8萬張。建設保障性住房826.55萬平方米,解決了9.6萬戶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市博物館、大劇院、檔案館啟用,大運河成功申遺。平安德州建設取得新進展,信訪、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防震減災、應急管理、口岸打私、體育、史志、科普、仲裁、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五年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面加強。始終堅持市委的正確領導,堅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加強與政協的民主協商,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意見。健全完善政府決策程式,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佈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政府責任清單,電子政務和政府資訊公開紮實推進。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整治“四風”問題。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查案件5816件,黨紀政紀處分5601人。

  各位代表,五年來,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辦成了一批事關德州長遠發展的大事,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成功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獲批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等22項國家試點。特別是20xx年視察德州,對我市新型城鎮化等工作充分肯定,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拼搏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群眾團體,向駐德部隊官兵,向中央、省駐德單位,向關心支援德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發展的思維還需突破,不少瓶頸問題有待解決,全社會的創新精神需進一步激發;發展的質量還不夠高,實體經濟缺大少強,優結構、增效益、促轉型的任務艱鉅,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民生保障水平尚有差距,城鄉間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的矛盾依然存在;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亟待改善,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迫在眉睫;行政效能有待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需進一步加強,部分幹部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尚需改變,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時有發生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從今年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十三次全會和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市政府主持編制了《德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今後五年的總體目標是:

  ——全面實施協同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統籌實施國家和省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推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城鄉之間協同發展、經濟社會民生協同發展,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繼續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達到4000億元左右,提前實現經濟總量比2010年翻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達到29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4%左右,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47:45。

  ——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不斷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和10%,達到32000元和18000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力組織生態環保治理攻堅戰,重要環境指標明顯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不斷提升,林木覆蓋率顯著提高,京津南部、山東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面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我文明,德州文明”建立活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有德州特色的文化產業不斷髮展壯大。

  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必須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創新發展為第一動力,以協調發展為內在要求,以綠色發展為重要取向,以開放發展為必由之路,以共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打好協同發展、深化改革、精準脫貧、環境治理、民生改善五大攻堅戰,努力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確保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堅持創新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大跨越。

  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域性的首要位置,制定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突出發展科技服務業,重視科技金融對創新的支撐作用,積極培養技術經紀人隊伍,完善技術交易市場,加快建設各類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支援德州高新區建設,加快培育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打造協同發展的創新引擎。在生態科技城啟動建設德州創新谷,以一流的環境打造城市創新新高地。支援德州學院等駐德高校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支援企業建設研發中心、開展技術合作、組建創新聯盟。

  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要素,全面落實人才政策“黃金30條”,千方百計吸引各類科研人員、專業技能人才、高校畢業生、歸國留學生、外國專家等匯聚德州,堅持“政策引人才、平臺聚人才、產業興人才、環境留人才”,加快人才公寓建設,加快引入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建立服務高階人才的長效機制,努力建設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

  大力提升工業,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生物技術、智慧裝備製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經濟邁向中高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集中力量抓大扶強,支援重點企業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股份制改造,健全治理結構;支援龍頭企業進行產業重組併購、加快做大做強;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境內外市場,廣泛開展對外合作;支援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拓展,提高資本運作和直接融資能力。用五年的時間,真正培育起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集團。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文化旅遊、健康養老、體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務業。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支援電子商務發展,大力培育經濟發展新業態、新優勢。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為目標,著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鞏固傳統農業優勢,確保糧食持續高產穩產;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保證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用現代產業的思維全要素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優化種植結構,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推動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真正實現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型升級。

  二堅持開放發展,提升經濟發展外向度。

  德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們要堅決破除封閉保守和小成即滿的思想,以更開闊的視野、更開放的胸懷,不斷推動對外合作,構建開放新格局。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深入實施“一區一圈一帶”戰略,全面對接京津,深度融入省會,南北雙向借力,聚焦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高素質勞動力輸送、生態功能區建設等領域,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舉、產業專案與社會專案並重,精準謀劃、精準對接、精準招商,五年內力爭引進京津和省會地區各類專案1000個以上,到位資金1000億元以上,積極對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產業資源,開創協同發展新局面。

  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大力拓展對外經貿合作,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效益,“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引進外資數量要比“十二五”翻一番。舉全市之力支援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加快產業集聚,加快新城開發,真正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龍頭,未來五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總量要比“十二五”翻一番。積極爭取複製上海自貿區政策機制,推進綜合保稅區建立,支援齊河申建陸路口岸和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與歐美、日韓、東盟、港澳臺等區域的經貿合作,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廣泛開展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加強與國際友城的互動,在開放中提升協同發展水平。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新家園。

  堅持“依法施治,精準施策,全民參與”,以最大的決心、最實的措施,堅決打好生態環保治理攻堅戰。把大氣汙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認真落實防治霧霾十大措施,系統加強燃煤控制、工業排放、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事故嚴懲,堅決遏制重汙染天氣頻發態勢。實施工業綠動力計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格落實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任務。積極優化能源結構,加快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使用,到2017年全市將壓減燃煤93萬噸。抓好水汙染防治,嚴格治理企業非法排汙行為,加強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強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發展生態迴圈農業,促進土壤質量明顯提升。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新建一批溼地公園,建立國家森林城市。

  四堅持協調發展,增強發展均衡性。積極構建城鄉協同發展新格局,堅持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嚴格控制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序引導中心城區向東拓展,加快德陵一體化程序,增強中心城區對周邊縣城的輻射帶動作用。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用五年時間,基本完成中心城區、各縣城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任務。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城中村和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農村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就業服務和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繼續推進實施“兩區同建”,合理把握節奏,統籌資源要素,更加註重可持續性,更加註重配套質量和群眾滿意度,大力突破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不斷探索新的融資模式,持續推進農村新型社群建設。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強鄉村文化保護,加大對歷史文化建築、特色街區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持續開展村容村貌整治,2018年底完成59.7萬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五堅持共享發展,讓德州人民生活更美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德州廣大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和莊嚴承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全力以赴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動員一切社會資源和力量,幫助16萬困難群眾走出貧困,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力爭“兩年脫貧、一年兜底、兩年鞏固”,提前完成脫貧任務。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關注群眾切身利益,加快解決上學難、看病難、停車難、老舊小區生活難等問題,集中力量實施突破。教育方面,五年內新建、擴建中小學265所,改造薄弱學校891所,新增學位20.3萬個,力爭兩年內基本解決“大班額”問題,三年內完成全市所有薄弱學校改造任務。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改善農村教學點教學力量不足的狀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衛生方面,繼續提升中心城區醫療水平,五年內市級公立醫院床位由2463張增加到6000張以上。支援各縣市、區公立醫院對外開展合作,大力培養中醫藥人才,加強各級中醫院建設。老舊小區整治方面,中心城區三年內完成所有“三無小區”改造,探索新的物業管理模式,各縣城全面開展老舊住宅小區和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增加城市停車場數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合理規劃,優先佈局充電樁等設施。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群眾利益訴求表達、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機制,深入開展平安德州建設。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高度關注弱勢群體,完善城鄉低保、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面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權益,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提升市民科學素質,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

  六堅持深化改革,增強協同發展新動力。

  堅定不移地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靠改革增活力、解難題、促發展。抓好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創造全省一流的政務環境;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實現學校、醫院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國有資產監管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實現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全覆蓋。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基礎教育、醫藥衛生和戶籍制度等項改革。

  各位代表,“十三五”規劃的藍圖已經繪就,我們滿懷信心,激情澎湃!相信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順利完成既定目標,推動德州在協同發展的道路上再創輝煌!

  三、20xx年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做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項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進出口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3.48%、44%。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具體工作中,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加快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統籌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區一圈一帶”戰略,緊盯京津冀協同發展“十三五”規劃,抓好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落地。全年簽約落地產業專案300個左右,引進億元以上專案到位資金600億元以上。

  引導各縣市、區立足特色化、差異化,重點培植髮展1至2個產業叢集,增強產業集中度。突出抓好北汽、奇瑞新能源汽車等龍頭產業專案,年內實現新車下線。加快實施北京聯東U谷產業園、天津食品集團產業基地、河北華日集團高階傢俱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專案。積極引入創新資源,建設中關村海淀園齊河科技城、山東石墨烯產業研究院、山東大學新材料與智慧裝備研究院。深化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加強與首都醫科大學、中國出版集團、北京交通大學、天津美術學院、中國供銷集團、首農集團、榮寶齋的合作。加強專業招商能力,組建智慧裝備製造、生物技術等五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辦公室,實現由招商引資向產業組織轉型、政策優惠向環境優化轉型、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轉型。組織開展好京津冀魯資本交易大會、技術成果交易大會、“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週三項重點活動,深化與周邊城市的合作。

  二著力抓好經濟穩增長。突出抓大扶強,落實“3個100”企業培植計劃,設立1億元的工業發展扶持資金,加大對重點產業的扶持力度,組織實施通裕重工、玲瓏輪胎等150個工業轉型升級專案,技改投入達到工業投入的6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30%。抓好威訊半導體、華魯恆升、大國重器等102個市級重點專案,確保早開工、早投產,完成年度投資411億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增市場主體5萬個,建設企業科技創新平臺120個,轉化科技成果200項以上。

  牢固樹立“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理念,大力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減少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清理“紅頂中介”,引入競爭機制,降低企業成本。全面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增強金融機構信心,發揮好政策性平臺作用,及時幫助企業化解因擔保鏈、擔保圈而形成的風險。發揮好已組建的十大產業聯盟的作用,加強產業整合,加大對企業家隊伍的引導和服務,打造產業叢集。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妥善處置殭屍企業,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積極推進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發揮好安全生產和環保標準的倒逼作用,對安全生產存在重大隱患、環保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取消政策性支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幫助企業減少庫存。一刻不放鬆地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好“專家查隱患,企業抓整改,政府抓督導”要求,開展好安全生產“保底行動”,確保生產安全、社會安全。

  三加快“放心農場”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建設一批市級“放心農場”,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牢固樹立產業思維和效益意識,加快現代農業體系建設,高水平編制完成《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出臺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繼續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能力;推動區域性農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建成一批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中心,拓展渠道,使德州的優質農產品能順利進入高階消費市場;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建設,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經濟作物種植。支援臨邑縣與央企合作,率先建設工業級“超級農業大棚”,發揮好引領作用。支援平原縣、齊河縣分別與世界500強德國巴斯夫公司、美國雅培公司合作建設生態農用地膜和高階乳製品產業基地,支援各縣市、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國際合作,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跨國企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強化農業品牌意識,“三品一標”認證面積佔食用農產品總面積的比重穩定在60%以上。支援地方涉農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樂陵農高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農業大資料中心落戶德州,啟動建設區域性農業技術交易中心。

  四全面做好民生和社會事業。堅定不移把精準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搞好精準識別,切實摸清家底、選好脫貧路徑,堅持一村一策、因戶制宜,把扶貧資金、專案落實到戶到人。把產業扶貧作為重要的脫貧方式,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特色高效種養業,加強技能培訓,搭建就業對接平臺,支援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紮實推進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各縣市、區低保線不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線。進一步完善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貧困人口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每年50萬元。強化教育扶貧,推進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全覆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對755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大力加強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今年市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扶貧,力爭完成70%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

  認真落實中央、省各項惠民政策,繼續辦好民生實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年新建改建學校105處,增加學位8.7萬個。德州高階師範學校啟動建設。開工建設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市中醫院病房樓、市婦女兒童醫院病房樓,啟動市東部醫療中心建設,完成市人民醫院新門診樓主體工程,全面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認真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5.5萬人。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2個百分點。大力發展養老事業,新增養老床位4000張。投資37.95億元對中心城區棚戶區實施改造,建成保障性住房8000套。投資3.5億元對73個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實施改造,完善道路、排水、照明、綠化、供熱等條件。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年內為70名聽障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加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國家三級以上標準,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健身路徑分別達到60%和80%。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進一步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中心城區投資152億元,重點實施廣川大道北延、南運河汙水管網遷建等62個城建專案,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熱、燃氣、垃圾處理等功能設施。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新增新能源公交車350輛。降低外來人員落戶門檻,提高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建立成果,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紮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智慧交通、數字城管等公共平臺。規劃建設海綿城市,提高防洪排澇減災能力。開展中心城區違章建設大整頓行動,嚴厲打擊違法建設行為。實施縣城和示範鎮提升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14萬戶,改造農村危房3223戶,啟動農村供暖改造工程。加快石濟客專等重點交通工程建設,完成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任務。

  五統籌抓好各重點領域改革事項。按照“改革政策要實”的要求,加快重點領域改革,著力破解制約德州發展的關鍵問題。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城市有效資源,搭建新的融資平臺,建立市場化執行機制,形成新的融資模式。加快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市財金投資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掛牌運營,城市建設、交通、土地儲備、醫療、教育等平臺公司加快籌備,國有融資擔保機構實現縣域全覆蓋,加快推進48個PPP專案,承接好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加快推進農信社銀行化改革,年內11家農信社全部完成改制任務。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方式,控制政府債務規模,積極採用融資租賃等方式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要全部公開預決算。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完善聯合辦稅機制,落實“營改增”擴圍等結構性減稅政策。積極探索我市完善和拓展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有序推進禹城市徵地制度改革試點,完成好國家試點任務。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完成黨政機關公車改革任務。

  六強力推進以大氣汙染防治為重點的生態環保工作。集中力量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做好十項重點工作,力促空氣質量明顯好轉。上半年出臺我市第一部政府規章《德州市大氣汙染防治管理規定》,健全依法治理體系。修訂《德州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強化預案演練,提高城市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建立數字預警模式,健全聯席會商機制,提高對霧霾的預判能力。嚴格投資專案節能環保準入,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編制建設專案准入負面清單,推動重化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抓住控煤這個主要矛盾,全力抓好大型燃煤機組和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實施小鍋爐達標工程,中心城區淘汰、拆除10噸以下鍋爐,各縣市逐步淘汰10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堅決管住散煤,全面推廣清潔煤使用,建立清潔煤配送體系,進一步擴大中心城區和縣城集中供熱面積。全面依法打擊、取締非法加油站點和各類土小企業,加快提升燃油品質。全面落實揚塵治理“六化”要求,持續加大城市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力度。統籌安排好全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和調休,減少冬季排放壓力。提升監測監控能力,建築拆遷工地、商混企業、大型堆場、20噸以上鍋爐全部安裝線上監控設施。深化流域汙染防治,實施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確保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全年新增造林20萬畝、植樹2500萬株,集中實施一批景觀綠化、生態溼地提升工程。加強環境資訊公開,加大對環境違法單位曝光力度,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查重處、絕不姑息。

  四、匯聚協同發展的強大力量

  各位代表,做好“十三五”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市人民的莊重承諾,我們將秉承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潔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各項決定,定期報告市政府工作。積極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聽取政協委員的工作建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制度機制,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政府職能。

  全面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大力倡導從嚴從實、奮發有為的精神,本著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著力提高各級幹部的執行能力和創新能力,堅決破解不會為、不願為、不敢為問題,堅決克服庸懶散現象,堅決防止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認真落實政府服務承諾,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切實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堅決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各項要求,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設,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盯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腐敗問題絕不手軟。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恆糾正“四風”,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援。

  各位代表,實施協同發展戰略,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是全市人民共同的事業。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必須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加強與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交流合作。必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絡群眾、服務群眾、動員群眾的作用;紮實開展雙擁共建,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必須全面落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激發人民群眾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的主人翁意識。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努力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為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

東莞政府工作報告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
相關知識
德州政府工作報告
德巨集州政府工作報告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
德陽政府工作報告討論
定州政府工作報告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
德清政府工作報告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
鄂州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