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來歷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下面是有端午節和賽龍舟的來歷,歡迎參閱。
端午節和賽龍舟的來歷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注:“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對於賽龍舟的由來,有著各種各樣的傳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流傳的最為廣的就是紀念屈原說了,以下是賽龍舟由來的各種說法。
紀念龍神說
傳說,很久以前,鄒圩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髒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裡網住了一條小蛇。漁人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裡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裡。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源於紀念屈原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沅陵盤瓠招魂說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舟發源於遠古,祭祀的物件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兒六女,兒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瑤、侗、土、畲、黎六個民族。
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隻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5千年前,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千多年。
傳說歸於傳說,史料記載還是有其可考性。賽龍舟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其實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那時候的古人,在急鼓聲中划著刻成龍形的獨木舟,進行競渡遊戲,娛神樂人。這是一種祭祀儀式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龍舟競渡遊戲是熟習水性的南方人發明的,之後才漸漸傳入北方。
龍在傳說中是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物,是南方稻作民族的文化崇拜圖騰。人們在祈禱風調雨順的時候,往往就是對龍進行禱告。稻作民族的生活,與龍的寓意息息相關。所以龍舟競渡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競技運動,它的背後還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以及團結協作奮進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藥。”。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絃,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端午節賽龍舟的文化內涵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1.端午節賽龍舟的來歷
2.為什麼端午節要賽龍舟
3.端午節有什麼含義
4.端午節叫端午節的原因是什麼
小學生端午節優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