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學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中國古代美學具有獨特的概念和價值體系,多年來國內外不少學者沿用西方的美學理論和標準對之予以解釋和評判,但都不能真正領悟其內在的價值和獨特的魅力。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中國古代美學基本內容

  中國古代美學的許多概念的提出,都是基於“一分為三,三生無限”的中國古代哲學觀。這種“一分為三,三生無限”的哲學觀不同於西方的一分為二哲學觀。西方的一分為二的哲學觀強調矛盾兩極的對立、鬥爭和轉化。這種一分為二的哲學觀,認為對立、鬥爭是主要的、絕對的,事物的發展就是矛盾的兩極對立、鬥爭的結果。因此,矛盾的兩極的和諧是暫時的、相對的。而“一分為三,三生無限”的哲學觀不同。一分為三的哲學觀認為,世間萬物由陰、陽、中和三種形態組合,但它強調的是守住中庸,揚棄兩極,與西方一分為二的哲學觀相反,它認為矛盾的兩極都是片面的、暫時的,只有“中庸”、“中和”才是真實的、理性的、永恆的、長久的。例如在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問題上,中國歷史上有“天人相分”與“天人合一”,但“天人合一”是主要的、基本的。是天人合一揚棄天人相分,天人相鬥。與西方一分為二的哲學觀不同,中國的一分為三的哲學觀,從不認為是對立兩極推動萬事萬物的發展,相反它認為是“中和”這種第三種形態產生、孕育萬物,正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

  在這種“一分為三,三生無限”的哲學觀指導下,中國美學一直緊守和沿用“中和”美學原則,無論是精神與物質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倫規範準則的確立,以及藝術自身的虛與實、形式與內容,都始終按照這種“過猶不及”的中和原則予以塑造。

  由於受“中和”的哲學觀的影響,中國美學的概念更多的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特質性的,這點有別於西方,西方一直在思索尋找各門藝術自身的特質,例如繪畫、雕塑、音樂等各個藝術門類均有較明晰的分野和界限,而中國卻從未尋找這種特質,各門藝術都是相關聯的存在的,例如詩歌的韻律美的講究,使中國詩歌與音樂一直相連;同時詩歌與繪畫相連,中國古代的文人畫,都是提倡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並且詩歌直接與書法相聯絡,字畫是聯為一體的,中國國畫線條藝術也與書法藝術直接相關;同樣,詩也與舞蹈、戲劇、雕塑、建築等都相關聯,反之,這些藝術部類,也與自身以外的其它藝術部類緊密相連,它們是融為一體的。它們是功能性存在,而不是特質性的存在。

  歷史主義傳統

  中國古代文化具有強烈的歷史主義意識和傳統,同樣中國古代美學也不例外。這種狀況用中國人自身的話語來形容,也就是“厚古薄今”。這種歷史主義的思維邏輯,帶給中華文化以下特點:一是經驗的理性。中國人文文化幾乎都是經驗性的積累,它們是案例式的,百科全書式的,它們沒有發展成西方的所謂“規則、規律”式的科學的抽象演繹,沒有發展成西方的條分縷析的理性分析,但它們卻發展成“經驗的理性”、“實踐的理性”,“歷史的理性”。二是這種歷史主義意識開啟一個崇拜古人聖賢,解釋、註解古人聖賢經典的“經學”學術文化傳統,“經學”是古代中國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

  中國古代學術及審美等文化的原創性都是打著古人聖賢的旗幟下進行,中國的政治改革也大多是“託古改制”式的。同樣中國的審美文化,也具有濃厚的歷史積澱。這種歷史主義傳統也導致了兩個趨向的發展,一方面是忠實於真實歷史的歷史主義,另一方面,卻又是偽造歷史的偽歷史主義,所謂“六經注我”。三是這種歷史主義意識支配下,“儲存”、“繼承”重於“發展”和“創新”。因為“發展”就意味著後者要否定前者,今人要否定古人,這與歷史主義背道而馳,而“儲存”、“繼承”則不同,它能使古人、聖人長期的高高在上。因此,中國審美文化的輝煌成就如魏晉的書法和美學理論,唐宋的詩文,明清的小說、戲劇等等,它們在這種歷史主義意識的包裹下,變得更加不可超越。

  深厚的歷史主義積澱,是中華審美文化的特質,同時它也日益造成了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的障礙,因為要了解中國的審美文化,就必先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幾乎每一個審美文化作品都是它悠久歷史的再現和演繹,都融入了太多的歷史內容。

玉面公主嫁給了誰
中國古代書院是怎樣的
相關知識
中國古代美學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史學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書院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婚俗是怎樣的
中國唐代皇陵是怎樣的
中國近代畫報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美女圖
中國古代美女圖畫繪畫
中國古代哲學的論文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