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總結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扶貧開發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歷史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難點在殘疾人。回良玉副說過:“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沒有殘疾人安居樂業的社會,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為了進一步做好殘疾人的扶貧解困工作,準確掌握全鎮貧困殘疾人狀況,鎮殘聯組織就我鎮貧困殘疾人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我鎮殘疾人基本狀況

  我鎮總人口18900人,各類殘疾人276人,約佔全鎮總人口1.46%,其中城鎮殘疾人14人,農村殘疾人262人。從勞動能力情況看,其中18歲以上有勞動能力和有部分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155人,佔殘疾人總數56%;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32人,佔12%,他們主要靠父母、兄妹、親友,或社會救濟維持生活。從就業情況看,從業和個體就業含農村有耕地的的89人,佔32%。從家庭情況看,全鎮有61名殘疾人處於貧困或貧困邊緣狀態,佔殘疾人總數的22%,貧困城鎮殘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農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戶。全鎮特困殘疾人基本都納入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但從總體上來看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級政府扶貧力度的加大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鎮殘疾人的生存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殘疾人受文化素質低、勞動技能較差、社會競爭力不強及抵抗風險能力弱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殘疾人會因殘因病致貧或者返貧,全鎮殘疾人佔貧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殘疾人扶貧和完善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務還相當艱鉅。

  二、殘疾人貧困原因分析

  殘疾人由於文化素質、經濟水平和身體功能的限制,加之社會對殘疾人的偏見,使殘疾人貧困面較大。

  一是自身素質低。殘疾人由於受自身殘疾的影響和外界條件的制約,他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農村,祖祖輩輩靠務農生活。

  二是勞動能力較差,由於受生理功能的影響,勞動形式單一,多數只能從事簡單粗糙的生產勞動。缺乏勞動技能,導致社會競爭力較弱,抵抗風險的能力不強。

  三是一戶多殘的現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殘疾人朱軍標和妻子吳水英均為殘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雙亡,雖然其奶奶有土徵養老安置保險,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這屬於典型的一戶多殘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濟和朱軍標做村保潔員的收維持生計。調查顯示,我鎮一戶多殘家庭佔殘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難度大。

  四是社會助殘尚有差距。有關部門和公眾助殘意識有待加強,一些單位和部門或多或少存在著不關心殘疾人甚至歧視殘疾人的現象,如不主動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不按國家政策安置殘疾人就業,殘疾人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執行力度不夠,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三、扶貧解困的建議

  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對殘疾人這個特殊困難群體給予特別扶助,使他們的權利得到更好的實現,共享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僅是廣大殘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級政府貫徹落實黨的xx大提出的“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需要。

  1、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研究和解決殘疾人事業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沒有殘疾人溫飽問題的解決,就沒有全社會的脫貧,殘疾人的扶貧解困工作已成為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個大問題。各級政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把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認真研究和解決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納入扶貧工作大盤子中,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在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殘疾人以重點傾斜。要針對殘疾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熱難點問題,制定相應的救助措施。

  2、穩定殘疾人就業。

  就業是殘疾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殘疾人就業,在推行集中就業、個體就業,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同時,要重點實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工作已納入了法制化軌道,為保障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充分就業,對未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單位,要依法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於殘疾人的職業培訓、有償扶持殘疾人集體從業和個體經營、殘疾人就業等。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產業帶動的鄉鎮及村建立殘疾人扶貧基地,引導殘疾人學科學,學技術,穩定殘疾人就業,促進殘疾人脫貧。

  3、要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貧困殘疾人享受低保,做到應保盡保,使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長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視和做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殘疾人居住環境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多方籌集資金幫助殘疾人在規劃範圍內,在出行方便和利於生產勞動的地方建房,使他們安居樂業。

  三是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體系來解決殘疾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建立健全城鄉基層衛生服務網路,方便殘疾人就近醫療康復。建議對貧困殘疾人醫療救助的額度再適當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應加大對特困殘疾人的醫療康復進行補助,突發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長期住院治療、子女就讀大、中專學校給予助學結對等幫助。對因自然災害受到損失的貧困殘疾人進行救助。

  4、呼籲社會各界扶殘助殘獻愛心,對特困殘疾人進行扶助。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而困難的群體,要大力加強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要從資金、技術和物資上給予資助,增強殘疾人的“造血”功能,為殘疾人融入社會打下基礎。社會各界要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人人都伸出友愛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溫暖送到殘疾人的心田。

  5、加強基層殘疾人康復服務網路建設,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各村要充分利用場地、康復器械等為殘疾人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使廣大殘疾人及時得到康復治療,恢復和補償勞動能力。

  殘疾人扶貧工作,是一項紛繁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有殘疾人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不懈努力,有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我鎮殘疾人邁入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二

  從20xx年8月開始,民樂村在進行進農房重建工作同時,開展了“扶貧資金集中、股份經營”這種農村扶貧發展模式的嘗試和探索工作。

  專案力圖突破制約農村發展的人力、資金、生產與組織形式等方面的瓶頸,希望在當地政府和外來機構的支援下,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在儘快完成民房重建和村莊基礎建設的同時,讓專案點民眾擁有並管理外來資金、組建經營管理團隊,並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合適的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在社會和市場的競爭中成長並獲取自己的利益。

  判斷與假設

  基於原有的農村工作經驗,我們認為外來的機構都不太可能在一個村莊進行持續的時間、資金、人員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莊要發展靠的還是他們自己。在外來機構撤走之後,能留下來的成績一般是專案產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礎設施及相關硬體產出。而外來者最為關心的各種制度、條例、運作機制,很多是掛在牆上,留在報告裡,跟村民的實際生活關係不大,在執行中往往容易走樣。在以往的很多數扶貧專案中,ngo、當地政府、專案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關方。但專案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為資訊、人員和場地的提供者而被動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擺在了第一位。

  而市場改革中推行的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扶貧模式往往有以下幾個限制:一、很多貧困村本身並沒有發展規模產業的資源稟賦以及社會經濟基礎;二、村莊及村民很多現實而直接的諸如小額資金、村民就業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對普通村民的意義不大;三、農民只是作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體性喪失,潛在利益受損;四、規模產業專案見效慢,風險高,與現存的小農戶為主的經濟社會制度結合難度大,農戶的參與性受到限制;五、外來的專案經理人較難在本地紮根,經理人較多的選擇與需求可能導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農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為選擇等方面往往與有城市教育背景的農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對於村民來說,外來者政府、企業或者專案援助方作為專案的主導者,資金的提供方,規則和權力的主要制定者,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認同在農村實際執行、並且已經為農戶掌握的規則和秩序。出於工作的慣性和專案整體的考量,農戶往往被要求按照外來者的方式來行事。但邏輯合理、在大城市被證明為有效的規則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莊實際,不被農戶認可,並且很難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農民執行這樣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專案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會影響

  總體來看,民樂村專案目標基本達成,但經濟專案的盈利則需要更多的時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11年9月份,共發放民房重建補助資金1018.61萬元,其中政府資金850.8萬元,基金會資金167.81萬元。民樂村新建農房511戶,1388人;加固6戶,25人。到 2011年10月初,全村517戶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們陸續搬入了新居。

  產業發展方面,合作社現有民富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普惠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分別生產食用菌、獺兔等產品。2011年度,食用菌專案實際投入120萬,生產菌包20萬棒,完成銷售收入25萬元。獺兔專案一期投入100萬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萬,外來經理人投入30萬元。獺兔專案以生產獺兔種兔為目標,預計年生產兔種3萬隻,年銷售收入300萬元。另有肉兔試驗專案實現銷售收入4.5萬元,已基本實現盈虧平衡。產業專案提供了30個就業崗位。

  社群建設方面,以村活動中心為平臺,老人唸佛、婦女跳舞、小學生夏令營以及刺繡培訓、電影放映等活動拓展了專案內容、豐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對整體專案的認同水平,為經濟專案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支援。陽光社群中心專案的落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社工團隊以及社會資金的進駐也將更好的促進民樂村的社會發展。

  合作社作為組織和治理的平臺,是民樂專案發展的主體。合作社在這兩年經歷了理事長辭職、會計人員改聘、經理人解聘諸多變動。理事長、財會人員也由原來的兼職改為專職,保證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來村兩委與合作社的緊張、相互推脫、指責的現象也由於理事長人員的調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對合作社與產業專案的擁有感和認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會,理事會、監事會、財務制度也得到了堅持和完善,會議的效率與決策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人員與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經驗及建議

  從民樂村的實踐看,在農村推行專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與農戶共同發展的決心和毅力

  農村的扶貧和發展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農村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時間、人員上必須有足夠的投入。

  專案開展需瞭解專案原有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條件

  需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行為方式、認知和態度。是非對錯需要在具體的環境中做具體的判斷。在組織及人員的安排上,外來人員最好能有人與當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農村生活,瞭解、接受並認同當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務和效果對農民和外來人員是相互的。

  外來機構的權力需要平衡和制約

  外來的支援往往不可持續,且本身具有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過財務公開等制度約束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達到共同監督、協同發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氣通過支援本地團隊正在實踐中成長並擔任主要責任。政府應創造條件支援青年人創業青年村民、村官、大學生志願者等到農村工作。

  經濟專案的選擇上要求穩、求實效,最好從小專案入手

  不能太注重創新性,避免經濟上大的虧損。專案需從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專案的前期成效會影響專案參與的判斷與選擇,信心很重要。

  農村的組織和領導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發揮村民本身的力量,但這並不意味著訂立工作目標後把工作都推給幹部和村民。經濟、組織工作往往鑲嵌在農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網路之中。針對農村集體經濟薄弱、人心渙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併發揮新型農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內部必須要有合適的激勵機制。作為獨立法人,要明確合作社與村兩委的權責與界限。組織合作社和村委會財務與管理需公開、透明,並適當考量村民民主參與的組織、金錢、時間與情感成本。

  農村發展需要國家與社會加強投入

  在農村不一定都種地,種地不一定都掙錢。小農經濟能低成本保證農產品。農村發展需要國家與社會加強投入,創新社會建設,以便促進農民就業、創業。需要提高農村在地組織對農村公共服務的自我供給能力。政府應鼓勵和支援農民及其聯合體分享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成果。

  三

  BB縣SS鎮XX村共轄7個村民小組,186戶,714人,總面積11900畝,庫區水面3200畝,是一個交通閉塞、資源貧乏的移民貧困村。20xx年來,該村抓住省財政廳定點幫扶機遇,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突破口,整合資源大做山水文章,整體推進了脫貧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純收入由1999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體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萬元。

  一、整章建制強班子,夯實脫貧基礎

  省財政廳進駐該村開展建整扶貧後,針對村班子渙散,責任心不強等問題,紮實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注重加強隊伍建設,村班子統籌協調、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維護穩定和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樹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會、財務管理、村務公開等多項制度,公開推選村民代表擔任村級財務監督審計,村民每個季度給兩委班子工作情況進行民主評議和打分,對存在的問題責令責任人限期整改。陽光制度不僅提高了村幹部威信,贏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動了工作發展。二是培訓骨幹壯班子。在抓好村組幹部和黨員經常性教育的同時,注重培訓後備力量,三年來,共選派6名先進分子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發展新黨員4人,公開推選了3人充實到村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後建起了支部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配齊了遠端教育平臺,定期召開支部會和黨員民主生活會,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效解決了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在思想、作風、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村組一班人的戰鬥力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開發,發展增收產業

  增收是扶貧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產業,發展產業必須從實際村情出發,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因人而異確定發展重點。XX村根據山多水廣的資源特點,實行因地制宜抓開發,整體推進扶貧開發程序。一是科學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評估論證、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依據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制定了系統、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在山腰重點扶持發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點扶持發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庫區重點扶持發展漁業。二是推進農產品基地建設。在產業扶貧過程中,該村採取“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方式,通過政策傾斜、資金幫扶、農戶聯營,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種養業,整體推進規模產業基地建設。先後開發庫區水面2080畝,發展美國班點叉尾魚回等名優魚網箱養268口,開發山地250多畝,發展布朗要、新世紀水晶梨等體質水果基地600多畝,大型攔網養魚基地4個,牛、羊年存攔量達1100多頭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過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貧困戶建立了增收產業,收入穩定。三是培育產業大戶和典型,增強帶動能力。該村先後扶持培育養魚大戶11戶,扶持21戶發展牛、羊養殖,60多戶發展水果產業。移民貧困戶諶彥章,通過駐村工作組幫扶,目前已發展攔網養魚水面600畝,養魚資產達62萬元,年純利達2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在庫區有205戶加入合作經營,建起了養魚基地。

  三、整合資源促合力,確保扶貧實效

  縣、鎮、村級始終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整合資源要素,確保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取得了實效。一是確定扶貧機制。省財政廳、SS鎮政府駐村工作隊分別聯聯絡了2—3個重點扶貧開發專案,村組幹部和共產黨員均與特困戶實行“一幫一”結對扶貧,從而建立起多層面、立體式幫扶機制,落實了幫扶工作責任。二是優化發展環境。開展扶貧開發以來,省財政廳和縣、鎮、村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優化發展環境。目前全村實現了通路、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新修了小學教學樓,硬化村級公路4000多米,併成為全縣第一個開通寬頻網路的貧困村。三是藉助外力謀發展。該村注重發展竹木資源豐富優勢,實行優惠招商,藉助外力促發展。通過駐村工作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臺灣投資商合夥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廠,從益陽引資1200多萬元,建起了高氯酸鈉廠和結晶矽廠,村上還組織貧困勞力成立了一支建築工程隊,辦起了農家樂。村級企業每年解決勞動100多人,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2萬元。

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總結的人還

1.鄉鎮扶貧工作總結範文2篇

2.扶貧工作總結範文

3.鄉鎮精準扶貧工作總結3篇

4.鄉鎮扶貧攻堅工作彙報

5.鄉鎮駐村扶貧工作情況總結

6.鄉鎮扶貧駐村工作總結

7.2016年上半年駐村扶貧工作個人總結

銀行大堂經理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幹部精準扶貧個人工作總結
相關知識
鄉鎮扶貧開發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扶貧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扶貧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扶貧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脫貧攻堅工作總結範文
鄉鎮扶貧幹事工作總結
鄉鎮扶貧個人工作總結
鄉鎮扶貧攻堅工作總結
鄉鎮扶貧駐村工作總結
鄉鎮消防安全工作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