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要求

  1、體會課文通過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尖銳的戲劇衝突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用心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讀懂課文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

  3、學習品評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重點

  重點:鑑賞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尖銳的戲劇衝突;

  難點: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語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哈姆萊特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活著,還是去死,這真是一個值得思慮的問題。——哈姆雷特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學品評的方法。雖然這兩句話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但都由於一部曠世傑作而成為千古名句。哈姆雷特板書

  二、作家作品

  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莎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了,默默無聞。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沃裡克郡斯特拉福鎮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時代曾在當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學學校”學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幹過其他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18歲時他和一個比自己大8歲的農場主女兒結了婚,幾年後就做了三個孩子的父親。22歲時他離開家鄉獨自來到倫敦。最初是給到劇院看戲的紳士們照料馬匹,後來他當了演員,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後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三,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餘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三、劇情梗概和人物簡介

  1、劇情梗概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情節是這樣的: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變故:父親暴亡,叔叔克勞狄斯篡位,母親改嫁給了叔叔。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後來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認為他現在的為父復仇不只是為了他自己,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的問題。他自己要肩負起這個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慮問題的各個方面,又怕洩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壞人的圈套,他心煩意亂,憂鬱寡歡,只好裝瘋賣傻以迷惑仇敵,等待時機復仇。克勞狄斯覺察到了危險,想方設法除掉他。而哈姆萊特為了進一步證實事實真相,也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篡位、娶嫂的戲劇。克勞狄斯果然驚恐萬分,倉皇退席。哈姆萊特的母親企圖勸說他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殺了情人奧菲利婭的父親。狡猾的克勞狄斯這時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背後命人暗地將他處死。哈姆萊特察覺內情後中途逃回丹麥。回來後知道情人奧菲利婭因父死、愛人遠離而發瘋落水溺死。哈姆萊特悲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計。奸王利用奧菲利婭之兄雷歐提斯為父復仇的機會,密謀在比劍中用毒劍、毒酒來置哈姆萊特於死地。結果,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萊特臨死囑託好友傳播他的心願。

  故事情節取材於12世紀的一部丹麥史,作者用人文主義的觀點,把這個只是單純為父復仇的故事,改寫成一部深刻反映時代面貌、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通過宮廷仇殺的故事,對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封建專制王朝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對王子哈姆萊特為代表的人文主義者所進行的反封建暴政的鬥爭,給予了熱情的讚賞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萊特的形象代表了當時進步的人文主義的思想和願望,是世界文學名著中著名的藝術典型之一。

  哈姆萊特第二課時

  一、情節結構

  1、節選劇情結構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霍拉旭 不要作聲!誰來了?” 回述哈姆萊特逃回丹麥的經過。

  第二部分從“奧斯里克上”到“他們的水泡就破滅了” 哈姆萊特對奧斯里克的嘲諷。

  第三部分從“一貴族上”到結束 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比劍決鬥,中了克勞狄斯的圈套。

  2、劇中人物關係

  哈姆萊特丹麥王子 克勞狄斯丹麥國王

  王后哈姆萊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奧菲利亞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蘭茲朝臣吉爾登斯吞朝臣 奧斯克裡宮廷大臣

  二、欣賞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

  問題:節選部分安排了哪些懸念呢?

  ①哈姆萊特從前往英國的途中逃回丹麥,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②哈姆萊特是否答應與雷歐提斯比劍?

  ③哈姆萊特是否已經覺察到雷歐提斯使用的劍有毒?

  ④雷歐提斯是否會按照克勞狄斯事先設計的計劃行事?

  問題:這樣懸念迭生的情節安排有什麼好處?

  明確:每一個懸念圍繞著和克勞狄斯的毒計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運來展開,這樣處理能緊緊扣住讀者觀眾的心,使讀者觀眾的心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

  2、尖銳的矛盾衝突

  問題:“比劍決鬥”一共有多少矛盾衝突?

  哈姆雷特——克勞狄斯殺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歐提斯殺父“害”妹之仇

  總之,兩重矛盾衝突產生尖銳的碰撞,並緊緊圍繞“比劍”明和“毒計”暗展開,悲劇由此產生!

  3、動作化的語言

  哈姆雷特 二人比劍又是一劍;你怎麼說?

  哈姆雷特:得意,納悶 雷歐提斯:激怒,激起鬥志

  雷歐提斯 陛下,現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

  雷歐提斯還不能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希望從國王那裡獲得勇氣。

  奧斯里克 兩邊都沒有中。

  體現奧斯里克膽小謹慎的個性。

  國王 我怕你擊不中他。

  克勞狄斯使用激將法,迫使雷歐提斯下定決心殺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麼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話激怒了雷歐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劍。

  4、個性化的語言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哈姆雷特的語言:直率,不加掩飾;喜歡用比喻,喜歡嘲弄人,很多話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克勞狄斯的語言:親熱,和善,陰毒,足見其是一個言不由衷、笑裡藏刀的傢伙。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豐富而富於形象性。如課文中哈姆萊特時而高雅、時而粗俗、時而晦澀難懂的語言,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的心理活動和他複雜深沉的個性特徵。尤其是他的那段感情灼熱、憂鬱彷徨的長篇獨白,更在揭示他內心的矛盾的同時,展示了莎士比亞語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莎士比亞還善於運用人物之間富有強烈的對比性的語言,來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間的對比,也有正面同類人物之間的對比。如哈姆萊特的激情和深沉與克勞狄斯的陰沉和邪氣,哈姆萊特的矛盾與優柔寡斷和奧菲利婭的單純與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語言都適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個性特點,真可謂各如其人,各有個性。

  莎士比亞還善於運用比喻、隱喻等形象化的語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感情的變化。如奧菲利婭在談到哈姆萊特的變化時,就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句,她說:“我是一切婦女中間最傷心而不幸的,我曾經從他音樂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現在卻眼看著他的高貴無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銀鈴失去了諧和的音調,無比的青春美貌,在瘋狂中凋謝!”這段語言就極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三、品評人物形象

  1、品評人物的方法

  聽其言,觀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關係要理清,勿忘體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萊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討論

  從開頭和結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

  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

  從情節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從全篇情節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

  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

  福丁布拉斯與哈姆萊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萊特行動上的消極。

  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

  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的典型。是最令人覺得撲朔迷離的,或者說是最富於哲學意味的。

  3、名家觀點

  哈姆雷特不單只是個悲劇英雄,而且是一個多思想的少年。梁實秋

  哈姆雷特挑著理性的燈籠在尋找大寫的人。蘇聯•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報仇的事他不配幹,所以遷延不決。歌德

  教師試評:哈姆雷特具有遠大的理想,他最終的目標不是復仇,而是扭轉乾坤。

  四、總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莎士比亞的思想特點與創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現實性:

  《哈姆雷特》取材於《丹麥史》中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劇情寫的是中世紀的丹麥宮廷,但很容易使人聯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現實。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徵:

  ①哈姆雷特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

  基本特徵:身穿墨黑的外套,臉色悲苦沮喪,酷愛思索而又一再延誤行動的憂鬱的王子。父親給他的責任是復仇,現實要求他的行動。哈姆雷特意識到,他的責任不是單純地復仇,殺死一個克勞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滅一切罪惡,按照人文主義的理想來改造現實。所以有人稱他為上個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來的悲劇《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他是個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義者。

  他的叔父克勞迪斯毒死了他的父親,篡奪了王位,並娶了他的母親。老國王的鬼魂顯現,把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兒子哈姆雷特,要他報仇。他弄清真相後,決心殺死奸王,但又顧慮重重,苦苦思考”生存還是毀滅“這個問題。

  就在下決心動手時,不幸錯殺了戀人奧菲麗婭的父親。奸王有所察覺把他送往英國,在去英國途中他逃回丹麥,在一場由克勞迪斯安排的比劍中死去。他在臨死前總算刺死了克勞迪斯,但他改變現實的重大理想並未實現。

  後用“哈姆雷特”來比喻那些遇事猶豫不決、顧慮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他與以克勞狄斯為首的宮廷集團的鬥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與社會惡勢力之間的鬥爭,這是萌芽狀態的先進力量與強大的惡勢力之間的矛盾。

  同時他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侷限性只想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改造社會的巨大任務,以及他本人在個性上善於思考而不善於行動的弱點,也是他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

  五、作業

  俗話說:“一千個觀眾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試用語言描繪你心目中的哈姆萊特。200字左右


壺口瀑布教案鄂教版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案蘇教版
相關知識
哈姆萊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雷特高中讀後感
哈姆萊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人教版
高中語文人教版荊軻刺秦王教案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二複習試題及參考答案
初二物理教案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鏡
高中課本人教版勸學原文及譯文
高中地理人教版知識點複習
高中化學人教版知識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