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之廣告猜燈謎
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的詞語解析
公車上書,是指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一千兩百名舉人於北京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拼音:gōng ju shàng shū
解釋: 公車:漢代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和徵召的官署名,後也代指舉人進京應試。原指入京請願或上書言事,也特指入京會試的人上書言事。
出處:《史記·東方朔傳》:“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
《漢書·張敞傳》:“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 在召敞。敞……即裝隨使者詣公車上書。”
例句:制臺原是不得已之舉,臺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數百人。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政事
典出
《史記·滑稽列傳》載:漢武帝時,齊地人東方朔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他廣泛地閱讀了諸子百家的書,因此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他到長安後,到公車府那裡給皇帝上書,共用了三千個木簡。公車府派兩個人一起來抬他的奏章,才勉強抬得起來。武帝花了兩個月才讀完東方朔的奏章,讀完後龍心大悅,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
典義
漢制規定,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指普通人向當權者上書言事
公車上書造句
1、並始終抱著上醫醫國的宗旨,積極參與康有為公車上書意圖變法,主張救國自強,在當時的瑞安,聚集一批思想進步人士。
2、晚清末年,江南才子林牧嶽進京趕考,適逢公車上書,無意中結識康有為等人,加入強學會,成為一名維新派人士。
3、十多所高學校一起指責,這就有點像清末的公車上書一般。
4、可是他不灰心,最後和他的弟子梁啟超等人聯名公車上書,才算引起了光緒帝的注意。
5、康有為等發動公車上書,掀起維新變法的高潮。
6、適逢公車上書,康有為等奏上變法之本,帝覽而喜之,隨召見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
7、他一生為國為民,曾參與“公車上書”,維新失敗後赴馬來西亞,歷經艱苦卓絕的開發,開闢出“新福州”墾殖地,為家鄉貧苦農民開闢生存之路,造福一方。
8、我想還是象康有為一般的公車上書,還是模仿孫中山憤然而起,或是另尋出路,落荒而逃。
9、一、公車上書高一的上學期一過,開不開文科班,就成為一個爭論焦點。
10、蘇文進門時,劉徹正在看公車上書的那三千竹簡,片刻,不禁發笑,繼續看,又一陣發笑,之前的戰事交給衛青蒼紫處理,他才有心如此發笑。
11、其實也和所謂公車上書差不多,我想這次分班肯定不止我們一個班上的人有意見,應該是我們整個二年級都會有意見,所以我的方法很簡單。
12、康有為一開始就篡取公車上書的美名,中學歷史課本說到這一段又犯渾了,馬關條約激起眾怒,是鬆筠組織官員上書三十一次。
13、痛定思痛之下男同事們都另謀出路,只有向外發展了,眾人聯名公車上書,嚴正要求聯誼,於是偶爾能夠與別的部門一起聚餐。
讓你意想不到的搞笑謎語猜謎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