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文表現了父愛的偉大,抒發了對父親的深切感激和懷念之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這剩餘的幾分鐘是課堂機動時間,而我所提出的問題也僅僅是在不脫離教學內容基礎上的,和學生的一次心靈互動。這個問題一提出,我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大家激情澎湃地回答,渴望著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氣宇軒昂、踏實穩健。可教室裡卻出奇地寂靜,好象時間在此刻突然停住。這個看似多餘的提問竟然像重磅炸彈一樣,炸出了孩子們內心世界中鮮為人知的一面。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讓我措手不及。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面有難色,於是我陸續叫了幾人回答,答案卻如出一轍:不想長大!有的說自己長大了,父母就老了,也許就和英子的爸爸一樣離開自己,那時自己是多麼孤單無助,不想面對生離死別的傷痛。有同樣想法的,班級有廖廖幾個人舉起了手,這難能可貴的孝心如此可憐啊!
有的說不想長大,因為要自己洗衣服做飯,還要找工作,工作又那麼難找,不但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還要養活父母。有的說看到了父母為家庭、為孩子太苦太累了,尤其是撫養孩子,教育孩子費心費力的,自己不想走同樣的路。有的說長大了還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切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扛。我想也許這只是個別現象。再叫兩個我心目中有思想有覺悟的尖子生來回答,可結果卻驚人的相似。我再一調查,班中竟有多半同學不願長大!究其原因是不想獨自面對生活的壓力,不想別人只想自己。也有個別的人說願意長大,可以不用父母管,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擁有絕對的自由。
篇2
終觀本課教學,我覺得比較成功的是抓住情感這個突破口,通過反覆的讀去引導學生完成與文字的積極對話,先用情牽住學生的思維,深入其中,教學設計上注意力步步為營、逐層深入、由易而難。引導學生以欣賞的眼光去解讀文字,發現文章的情感美、結構美和標題美,充分感知文章美的因素。通過閱讀探究反思去獲得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
對於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雖然有個別發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禪作文說好,是否前面變佈置,也許效果好些,假如今後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會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於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於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小學畢業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致謝詞,更是日後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字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節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英子學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 為什麼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嚴厲的,你能理解嗎?”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絡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