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團管理設計論文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大學社團種類越來越豐富,這樣子就加大了社團資訊管理的難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培養
摘要
[摘要]大學生社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指學校教育過程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指引、激勵學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包括將學生作為個體活動的自主管理,以及將學生作為社團的主體而產生的管理,“培養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意識”應該通過物質化的集體活動、意識明確的引導幫助活動、目標化的內省環節共同完成。
內容
[關鍵詞]大學生社團 自主管理
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不僅需要學校教育培養的投入,也需要自主管理能力的養成。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大學生依託社團組織形成和強化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等個人素質能力。對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是指學校教育過程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指引、激勵學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它既包括對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意識的培育,也包括對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升。
一、大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物質基礎
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首先離不開高校大學生社團組織形式的存在。目前中國高校,除了常規的班團組織,大學生社團的發展相當普遍,且有進一步普及的傾向。目前大學生社團在各高校發展態勢良好,數量龐大,種類多樣,涉及面廣,在吸引大學生參與以及發揮大學生能力展現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群眾組織作用。這些組織或以健康健身為宗旨,或以娛樂展現為特徵,或以鑽研興趣為號召,或以志願服務為方向,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又鍛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也能深入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境界。尤其可貴的是社團組織的跨專業性質通常能夠把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背景的同學組織起來,大家在社團組織平臺上開展活動、切磋技巧極大地激發著思想碰撞,拓寬了視野,提高了交往與協作能力。總之社團組織在高校文化發展中起著極大的群眾推動作用,大學生對社團組織的依歸也有助於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的接近與互學。
大學生社團管理能力的培養必須是社團發展實際為物質基礎,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在社團中敢於表現自我、激發潛能,其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等素質才能逐步形成,漸次鞏固,以直至內化為個人能力。
二、高校對大學生社團管理的通行方式
目前校方對社團的管理通常集中程式方面。例如,註冊,考查新成立的社團章程並給予註冊;登出懲戒,在社團運作過程中出現嚴重違規行為時予以懲戒,例行考核和獎勵,甚至登出。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動則相對有限,管理手段基本以放任為主。另一方面,社團內部的管理特色也呈現出組織機構鬆散,組織對會員的約束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機制,缺乏嚴格完整的管理體系,儘管一般社團成立時通常都設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實際執行中指導老師的職責往往不明確,指導、引導作用的發揮也受到相應較大的限制。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社團管理工作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社團申請和註冊二社團物質保障三社團考核評估四社團指導”。而關於社團內部管理和社團組織成員管理能力提高等核心內容的規定,則呈現更多的空白。
三、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的本質是根本一致的。實行自主管理的高校社團學生管理模式是教育的本質和學生管理本質的客觀需要。開展自主管理,取決於學生是否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行為習慣。良好品性的養成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影響很大,自主管理的物件應該是具有良好自我約束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學生。
學生的自主管理是建立在學生自身身心發展趨於成熟,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觀察力和判斷力,具有較高的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自我發展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基礎之上的。放任學生自己發展和選擇,只注重激勵而無控制會出現將賞識當成不切實際的無價值的表揚,將包容當成無原則的忍讓,將理解當成一味的妥協,將關心愛護當成縱容,將信任當成放任自流,將耐心細緻當成優柔寡斷的誤區。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並不等於高校學生工作者可以放任自流不去管理,而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足夠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引發組織成員的內在動力,促進成員之間多溝通、多幫助,最終促成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模式
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生個體活動的自主管理,也就是個體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學生作為社團的主體,參與社團活動的某些管理組織工作而產生的管理。
一作為學生個體的自主管理
作為學生個體身份的自主管理以培養學生個體能力為導向,展開對形成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力為重要的能力培育和養成。尊重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內涵,依據參與各社團活動的學生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在學校教育管理的巨集觀調控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在社團組織和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個人、小組、集體等形式主動參與到自主發展的實踐活動中,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巨大力量,使學生在由他律轉化為自律的過程中獲得自主發展。
二作為社團成員身份的自主管理
作為社團成員身份的自主管理以培養學生的社團組織協調能力為導向,展開對形成學生與組織之間的相互關聯、相關協作能力的培育與養成。在學校巨集觀調控社團發展的總體安排基礎上,依據各社團的各自特色和不同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對社團沿革的瞭解,對歷史的感情,對社團發展的規劃等資訊面的熟悉、感受,對社團產生必要的歸依感,社團成員之間相互瞭解,學習在社團基礎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分配和分解社團任務,每個人在社團活動中承擔必要的角色,發揮各自的能力,作出不同的貢獻,合成共同的社團活動。
三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目標
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是以注重發展學生自主管理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為目標基礎,自主管理意識是指學生對自身在管理中應承擔的權利與義務的認識;自主管理能力是在自主管理意識的調節下發展起來的,是學生支配自身言行以達到一定目的的能力。自主管理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自主管理意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自主管理能力的大小,自主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自主管理意識的水平。因此,要注重對學生自主管理意識與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以使學生能有效地進行自主管理。大學生社團管理能力培養的核心機制是培養大學生自主管理意識。 四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的氛圍要求
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的推進需要高校積極創設自主管理的氛圍。創設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的氛圍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寬鬆原則。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生才能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主體,真正的主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二是合作原則。只有校方與社團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係,才能使學生自主管理髮揮作用;三是合理的方向;所謂方向是指要為學生營造有利於學生和諧發展的氛圍,只有寬鬆與融洽的氛圍才能保證學生自主管理向著合理的方向發展,而健康的氛圍則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向著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前進。
五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
“培養大學生社團自主管理意識”應該通過物質化的集體活動、意識明確的引導幫助活動、目標化的內省環節共同完成。
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參與管理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社團本身就應該是學生展開集體活動的最佳平臺,各種形式的社團必須以活動為載體,學生不僅要在註冊環節加入某些特定的社團,更重要的是就能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學生應當積極完成社團形式各異的任務,在組織與管理能力方面獲得經驗。集體活動能給學生以極大的心理滿足和施展才能的機會,使每一個人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也能進一步啟用學生參與管理的熱情,鍛鍊他們自主管理的能力。
引導幫助。高校方面無論是規章制度還是師資力量,都應該對大學生社團的發展投入積極實在的引導幫助,無論是語言討論辯論形式,各種展示才華的文娛活動,為了解社會實情的各種社會調研,或者是通過文字、資料、公理推理的邏輯演算,為強身健體的運動專案等等,在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前期籌備中,學校教師要作必要的指導,讓學生獨立去組織、設計和開展,在展現自己才華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己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為集體服務的熱情。
引導幫助也體現在社團活動後期評價中。建立健全多種評價制度客觀評價與積極激發學生的表現與更大潛能,學生的發展是通過其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認識自己與評價自己來實現的,當然,也可以通過認識他人與評價他人來實現,其實認識他人與評價他人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自己與評價自己,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自我與評價自我,是促進學生不斷髮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學生自主管理中,學校方在思想上應有清醒的認識,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儘量做到對學生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全面性,使評價不是作為活動的結果而是激發能力的開始。
文獻
[1]劉康聲.高職院校大學生情緒自主管理狀況調查.教育與職業.2014- 1
[2]陳英芳.基於自主管理視野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型班級管理模式探究.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8
[3]趙西敏.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探究德育工作的創新模式.職業時空.2008-10
[4]倪再.高職自主創業學生的個性化教學管理探析.中國成人教育.2012-22
[5]賈宗林.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教學與管理.2007.11
[6]潘翠蘭.關於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大學生自主管理狀況的調查研究――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3
[7]董乃涵.高職院校自主招生學生的管理問題探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6
[8]黃輝.高職院校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2010年蘇州大學碩士論文
[9]餘斌.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質、原則和方法.中國高等教育.2011-07
[10]方新月.如何為中職學生自主管理實踐活動做好服務.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1
篇二
大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問題探究
摘要
摘要:大學生社團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文化生活,而社團的管理模式則影響著社團的發展。本文運用治理理論的核心理念“多元、民主、合作”對現在的大學生社團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並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來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而在進一步分析目前社團管理中三維治理主體共青團組織、社團組織、學生會關係不清晰的基礎上,提出三維共治的模式,為大學生社團的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議。
內容
關鍵詞:治理理論;大學生社團;社團管理;三維共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23C-0172-02
在高校實施學分制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學生社團以其組織的自發性、活動的自主性等特點,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與之相關的大學生社團的管理模式也引起了眾多高校的關注,社團管理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社團的發展、社團成員的積極性以及社團活動的效果。
一、治理理論及社團的相關理論
1、治理理論及其核心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方學術界,特別是在經濟學、政治學和管理學領域,“治理”governance一詞十分流行。它表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人類政治過程的重心正在從統治gover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從善政goodgovernment走向善治goodgovernance。與統治government不同,治理governance指的是一種由共同的目標支援的活動,這些管理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實現。作為社會――控制體系的治理,是政府與民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治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願的合作。
治理不是一整套規則,也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一個過程;治理過程的基礎不是控制,而是協調;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門,也涉及私人部門;治理不再是中央集權,而權力分散;不再是監督,而合同包工;不再是由國家進行再分配,而是國家只負責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門的管理,而是根據市場原則的管理。治理是一種政治管理過程,像政府統治一樣,治理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但是,其權威的基礎和性質不同。統治的權威主要源於政府和法規命令,治理的權威則主要源於公民的認同和共識。前者以強制為主,後者以自願為主。即使沒有多數人的認可,政府統治照樣可以發揮其作用;治理則必須建立在多數人的共識和認可之上,沒有多數人的同意,治理就很難發揮正真的效用。
治理理論作為一種新興的理論,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關鍵的一點在於,它是國家與公民社會突破零和博弈,實現雙贏的一條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實現方式上,由一元、強制、壟斷走向了多元、民主、合作。具體說來,首先,治理理論認為政府不是國家唯一的權力中心,各種民間組織如非政府組織、協會、志願性組織等同樣是合法權力的來源;其次,治理強調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間的合作,如談判對話、模糊公私部門之間的界限,並重視公私之間的依賴關係;再次,治理注重在各種組織和個人參與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一個合作的網路,來分擔各種公共事務和責任。
2、社團的相關理論。大學生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校園是培養大學生的沃土,一所大學的文化氛圍對其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決定一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大學生社團是在特定年齡階段由特定年齡的群體組成的團體,從制度主義的角度,可以把社團定義為:社團是一個社會中獨立於政府和市場之外,由具有某種共同意願的人群在開展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活動時組成的、用以約束成員行為和成員間關係的組織。大學生社團是由具有某方面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成立、為實現成員共同願望而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社團具有群體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會適應等功能,早在2005年1月13日,教育部、團中央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就指出:在新形勢下,各地各高校要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而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
社團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文化生活,也反映學校發展的現代化程度和學校管理的規範程度,而社團的管理模式則影響著社團的發展,因此,社團管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在校學生對共青團組織和學校的印象。
二、目前高校社團管理存在的問題
根據我們所進行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的大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比較混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共青團組織行為失範――“越位”現象、錯位現象嚴重。當前國內外大部分高校的學生社團,都是在共青團組織的直接管理下執行的,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共青團組織行為失範的問題,即管理過嚴或過寬,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共青團直接管理或設立相應部門管理社團,從活動計劃、活動進行程式、經費等方面進行嚴格限制,導致社團沒有自主性。另一方面,部分學校共青團組織對學生社團管理缺乏重視,導致學生社團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學,造成社團組織性不強,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從而導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2、社團成員參與不足。由於各高校的學生社團數目較多,共青團組織通常在其直接領導下,下設社團活動指導中心、社團聯合會等對社團進行管理指導,或直接由學生會的部門進行具體管理。但實際情況是,這些學生組織對社團的管理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因而也造成社團管理的不規範。
我校實行的是由校團委領導下的學生自治組織--社團聯合會,對全校所有校級社團進行管理協調,綜觀今年我校社團及社團聯合會的各項工作,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社團整體素質、社團會員積極性、社團聯合會工作效率等方面仍存在顯著的問題,同時,社團的自主性、經費的劃撥等問題也成為制約學生社團發展的重要原因。
3、學生會和社團成員的定位問題。社團作為管理層面中最下的一級,也是最為基礎的一級,社團能否真正管好,關鍵在於社團自身,上面監管再有效,工作再到位,經費再充足,沒有是社團的積極努力,一切皆是空談。儘管各個社團在校團委和社團聯合會的協調發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在社團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因而導致社團成員的活動積極性不高,活動安排到哪,成員就做到哪裡,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主動性。
三、三維治理主體互動模式的基本探討
社團管理中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除了與治理模式的固有缺陷有關,還與社團的本質有一定的關係。中國民間組織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較弱,因而大學生社團更多的依附於共青團組織,沒有太多自主性。同時,傳統社團文化的影響依然存在。因而,我們希望建立一種新的管理模式,讓共青團、社團組織及社團成員都能參與到社團治理中來,都能發揮其主動性,以期達到社團的有效治理。
1、共青團組織方面。共青團組織是大學生社團的直接領導機構,因而要繼續加強對社團的管理和指導,在社團制度和規範方面嚴格要求,但是應該適度的放寬社團的活動自由,不論從活動形式、活動組織等方面給予社團充分的靈活度,讓社團成員發揮自身的創新性,用更優的方式開展活動。
2、社團組織方面。不論是學生會,還是前面提到的社團聯合會,都是學生社團的“直接管理者”,在社團的人員構成與人員的選拔、活動的具體計劃、社團的資金管理等方面,都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因此,社團組織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對於社團的組織結構、人員構成等方面加強規範以外,活動參與、經費管理等方面給予社團以靈活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活動效果。當然對於自我管理不善的社團,也要加以控制。
總之,目前各高校的學生社團的管理方面,雖然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果共青團、社團組織及社團成員都能參與到社團治理中來,參與到社團制度建設、社團文化的營造等方面中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就能達到社團的有效管理,從而提高社團的整體實力,營造良好的社團競爭氛圍。
文獻
[1]李新.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淺議[J].南部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
[2]劉志明.高校學生社團現狀分析[J].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3]劉玉祥,曹友誼.大學生社團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教育・理論,2000,專輯二.
[4]劉崗.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3.
[5]周郭軍.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建設[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3.
有關推薦:
工程機械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