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重要性原則即當經濟業務的發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損益影響甚微時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反之,當經濟業務的發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損益影響很大時,就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核算。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 正確理解和運用重要性原則可以簡化會計核算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論述重要性原則內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其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 並指出運用重要性原則需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增強資訊披露。

  關鍵詞: 重要性原則 成本會計 運用 職業判斷
 

  一、引言

  重要性是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 在會計和審計中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 它的運用強化了對關鍵性問題的核算、簡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廣泛的重視。筆者著重分析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 以期達到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認識。

  二、重要性原則的內涵

  一 重要

  性的判定從會計角度看, 我國會計準則並沒有對重要性原則給出明確的定義, 只是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 應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式。那些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 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 分別核算、單獨反映、力求準確、作重點說明, 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而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 在不影響會計資訊真實性和不致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情況下, 可適當簡化處理、合併反映。在評價某項經濟業務的重要性時, 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方面來說, 當某一事項有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 就屬於重要專案; 從數量方面來說, 當某一事項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對重要性原則的進一步分析

  1. 運用重要性原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的要求。從會計是企業適應生產發展和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這個角度來看, 會計核算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會計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對所有會計事項的處理一律不分輕重主次和繁簡詳略, 採取完全相同的處理方法, 全面詳盡進行核算必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增加會計核算的成本, 抵消會計管理帶來的效益甚至讓企業得不償失。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重要性原則,能夠使會計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加強對經濟活動和經營決策有重大影響和有重要意義的關鍵性問題的核算, 有助於簡化核算, 節約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運用重要性原則, 有利於把握住問題的實質, 抓住關鍵點。從會計資訊的使用者來說, 雖然越詳盡的資訊越有利於其做出正確的決策, 但是如果會計資訊不分主次,有時反而會影響使用者對資訊的正確理解, 影響決策。那些對經營決策有重要影響的經濟事項對其決策更為重要。

  3. 運用重要性原則需合理運用會計職業判斷。2006年頒佈的新準則更充分地體現了以原則為導向的制定基礎,需要大量運用職業判斷。在基本準則中對於重要性原則定義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項, 但對重要性的標準並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從而正確披露會計資訊,只能通過會計人員根據相關性、實質重於形式等原則作出的主觀判斷加以確定。

  三、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較為普遍,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賬戶設定

  對於製造費用, 如果發生在基本生產車間, 必須先通過專門的賬戶“製造費用” 進行核算, 月末再根據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進入“生產成本” 賬戶, 而如果發生在輔助生產車間, 則可以不用通過“製造費用” 賬戶核算, 可以在發生時直接進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賬戶,原因是相對而言基本生產是重要的必須詳細反映, 輔助生產是次要的可以簡化反映。

  在給生產成本賬戶設定成本專案時可根據重要性原則調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設定專欄, 但若企業發生的廢品損失、停工損失很多, 可增設“廢品損失”、“停工損失” 成本專案; 若企業耗用的燃料和動力較多, 可增設“燃料和動力” 成本專案等。再如, 若企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佔比重較低, 則可不單設“直接人工” 成本專案, 只設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兩個成本專案。

  二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均體現了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 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 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 不互相分配費用。這種方法計算簡單, 但由於不考慮各個輔助生產車間之間互相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情況, 導致分配結果的準確性差, 因此主要適用於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較少的企業。這是因為當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較少時, 不考慮它們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情況, 對成本分配結果的影響較小, 這時既不會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 又可簡化輔助生產費用分配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則。

  2.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勞務數量及其計劃單位成本, 計算為各車間、部門提供服務的產品和勞務數量應分配的費用。對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實際成本與按計劃成本計算的分配額之間的差額, 由於對成本計算影響較小, 按重要性原則可以簡化核算, 可不再按受益比例進行分攤, 而直接增加或衝減管理費用。

  3. 順序分配法, 是指個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 先將費用分配出去, 受益多的排在後面, 後將費用分配出去。這裡的排序就考慮了重要性原則, 本質就是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時只計算影響大的費用, 不計算影響小的費用, 受益少的即提供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多的 在前面,向所有受益物件分配費用, 包括分配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受益多的即提供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少的 在後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費用, 因其提供給前序的費用少顯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將該輔助生產車間原來的費用加上前序分來的費用向後序及外部的受益物件分配費用。這種方法適宜在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有明顯差距時採用, 此時充分體現出了重要性原則的思想。

  三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1. 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如果企業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 價值低, 在產品成本的計算與否對完工產品成本的影響很小, 就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而把本月歸集的全部生產費用作為完工產品的成本。

  2. 在產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如果企業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 而且原材料費用在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加工費用比重小, 為簡化核算, 在產品可以只計算耗用的原材料費用, 不計算其他加工費用, 產品的加工費用完全由完工產品負擔。

  3. 在產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計價法。如果企業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不大且各月費用發生較均衡, 則月末在產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產品成本確定。因為在這種條件下月末在產品實際成本相差不大, 算不算各月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計算都影響不大, 因而不用費時費力地計算分配, 既簡化了核算工作, 同時又反映出了在產品佔用的資金。

  4. 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如果企業月末在產品已經接近完工, 根據重要性原則, 可以將月末在產品視同完工產品分配費用。

  5. 定額成本法計算在產品成本。這種方法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其數量和單位定額成本計算確定, 月初在產品費用加本月生產費用減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的差額作為完工產品的成本。該方法下每月實際發生的生產費用脫離定額的差異在產品不負擔, 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在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和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不大的條件下, 由於脫離定額的差異原本就小, 在產品分不分脫離定額的差異對完工產品成本計算都沒有什麼區別, 因此不必計算分配在產品應分的差異而直接按年初在產品成本固定計算。

  四 聯產品和副產品成本的計算

  聯合產品是企業的主要產品, 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銷售價格較高。因此, 根據重要性原則, 在對聯合生產成本進行分配以計算出各種聯產品成本時, 應採用比較準確、詳細的方法進行分配和計算, 常用的有實物量分配法、係數分配法、銷售價值分配法和可實現淨值分配法等。而副產品是指在主要產品生產過程中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副產品不是企業生產活動的主要目的, 價值比較低,對企業的收入影響較小。根據重要性原則, 在分配聯合生產成本時, 通常是將副產品直接按一定標準計價, 然後從聯合生產成本中扣除即可計算出主要產品成本。副產品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副產品不負擔聯合生產成本法、副產品按計劃成本計價法、副產品按售價減去銷售費用和銷售稅金後的餘額計價法等, 都屬於簡化處理的方法, 計算較粗略。

  五 製造費用計劃分配率分配法

  採用這種方法, 不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多少,每月各種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都是按年度計劃確定的計劃分配率分配。平時發生製造費用時計入“製造費用” 賬戶借方, 根據計劃分配率分配製造費用時, 直接計入“製造費用” 的貸方, 這樣“製造費用” 借貸方之差, 就是已分配和實際製造費用的差額, 這個差額就表現為製造費用的期末餘額。對於這一餘額, 平時就累計留在“製造費用” 科目中, 年末一般直接將其計入12月份產品的生產成本。在年度製造費用計劃分配率接近實際時製造費用賬戶年末餘額不大, 對成本核算影響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確分配, 簡化了核算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則的要求。

  六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的核算

  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支出、裝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 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損益, 不再採用預提或是待攤的辦法。費用化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 不管該項費用實際發生在企業管理部門還是基本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 按照新會計準則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費用”賬戶, 這點不同於以往的會計處理。以前是按照費用發生地點進行費用核算, 如發生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 計入“管理費用”, 發生在生產車間的計入“製造費用”。筆者認為這是新會計準則對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即因為這種費用化的後續支出對企業成本核算影響不大, 為了簡化成本核算工作將其直接計入管理費用。尤其是當這種後續支出發生在輔助生產車間時, 按照原來的核算辦法進行會計處理更是顯得麻煩, 而採用新準則的規定進行處理就簡化得多。

  四、結束語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是非常普遍的, 成本核算運用重要性原則需要注意防止濫用重要性原則進行盈餘管理。重要性標準離不開資訊使用者的具體需要, 離不開每個企業所處的特定環境, 重要性原則在實務中的適度運用依賴於會計人員高度的職業敏感性與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 可見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增強職業判斷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會計發展的緊迫任務。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運用重要性原則畢竟會使得成本資訊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加強資訊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費倫蘇.對重要性原則內涵的思考〔J〕.財會月刊綜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則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J〕.發展研究,20064.

  〔3〕歐陽清,萬壽義.成本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物流成本會計研究初探論文
成本會計的發展及策略論析論文
相關知識
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論文
市場營銷在網路經濟中的研究分析論文
自主合作模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關於導流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循症護理在臨床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淺析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論文
成本會計發展相關畢業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改革研究畢業論文
成本會計發展研究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