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重要財務指標調整原因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內容摘要: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方式和資料較多,但是財務資料的披露是最重要的資訊披露,在眾多的財務指標中,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和淨資產收益率被看作是重中之重的財務指標,上市公司為了達到其特定的目的,對他們都有可能進行各種各樣的調整,本文詳細分析了上市公司對三個重要財務指標進行的調整。

  關鍵詞:上市公司 每股收益 每股淨資產 淨資產收益率
  
  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指標很多,投資人要通過眾多的資訊正確把握企業的財務現狀和未來,沒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確使用財務比率更重要。有人認為我國股市仍屬於“政策市”,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仍是捕捉訊息,尤其是政策面的訊息,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技術分析和財務分析,甚至聲稱根本不看財務報表。毫無疑問,把握好一個股市的大勢至關重要,在目前中國股市行政特徵濃厚的情況下,訊息的重要性短期內無以替代。但無論如何,上市公司的質量差別很大,一個投資者如果致力於中長線投資,學會正確使用財務比率則十分重要。因為從長遠來看,投資者的長期收益,無論來源於價差,還是股利分紅,最終仍取決於被投資企業的業績上揚。所以,通過財務指標瞭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仍很重要。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財務指標是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和淨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用於判斷上市公司的收益狀況,一直受到證券市場參與各方的極大關注。證券資訊機構定期公佈按照這三項指標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見其重要性。但筆者建議在使用這三個指標時要做一定的調整,尤其是在選擇投資目標,以期尋找一個有真正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時。以下就為什麼要調整及如何調整逐一論述。
  
  三個重要的財務指標的計算及其含義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淨利潤/年末普通股份總數,若存在不可轉換優先股,則每股收益=(淨利潤-優先股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數),若年度中普通股增減,則平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月份數/12。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風險。股票是一個份額概念,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間比較。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多分紅,還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每股收益的延伸分析可以分析以下幾個指標:市盈率、每股股利、股票獲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數和、留存盈利比率。
  
  (二)每股淨資產
  每股淨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數,該指標反映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淨資產成本即賬面權益。在投資分析時,只能有限地使用這個指標,因其是用歷史成本計量的,既不反映淨資產的變現價值,也不反映淨資產的產出能力。
  
  (三)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其中淨利潤=利潤-優先股股利,淨資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對三個重要財務指標的調整分析
  
  (一)每股收益調整
  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和淨資產收益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關鍵在於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潤操縱行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所處的會計環境和經濟環境,以論證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是否具有利益驅動。
  1.在發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時為提高發行價格而進行利潤操縱。新股發行額度都是“稀缺資源”,上市公司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只有儘量提高發行價格。新股發行價格受到發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控制在20倍左右。儘管沒有明文規定,但發行市盈率若高於15倍一般很難獲得證券市場監管部門的批准。在發行市盈率為常量的情況下,要提高每股發行價格唯有在每股收益這個變數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計算髮行市盈率的公式是:“發行市盈率=每股發行價格/發行新股年度預測的每股收益”,於是1996年以前發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將盈利預測高估,其中少數公司盈利預測數遠高於實際完成數。針對上述情況,證券監管部門對計算髮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後的公式為:“發行市盈率=每股發行價格/發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於是此後發行新股的公司多在歷史資料上做文章。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產生盈利的資產儘量剝離,以較低的費用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而使利潤增加。對於大中型企業而言,由於受發行新股額度的限制,只能從原有總資產中剝離出一部分資產折股作為發起人股,對這部分資產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據歷史資料進行模擬,模擬計算的利潤無須繳納所得稅,但卻是制定發行價格的依據,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2.為獲得配股資格而進行利潤操縱。大多數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能方便地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在中國大陸,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數萬家,但其中只有數百家上市公司能夠以向老股東配售新股的方式籌集資本。因此許多人認為,如果失去了配股資格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義。
  中國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配股資格有嚴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必須在1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違法違規的記錄。而且淨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投資者往往認為該上市公司具有發展潛力。於是在政府對配股行為的行政干預,上市公司自身發展對配股資金的需求,以及投資者簡單的價值判斷對上市公司形成了壓力。在這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淨資產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首要目標。
  於是淨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區間的上市公司很多,而淨資產收益率位於9%-10%區間的幾乎沒有(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類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9%以上即可獲准配股,因而屬例外)。
  3.為避免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被摘牌而進行利潤操縱。根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條例》的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將被終止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取得發行額度且爭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後又被摘牌,對股東而言是莫大的損失,公司喪失上市資格意味著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的浪費。上市公司往往認為股票被摘牌是對公司的最嚴厲的處罰,所以寧願帳務處理上玩一些花樣被註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也不願意出現連續三年虧損而被判處“死刑”。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確實存在利潤操縱的動機,上市公司在年度報表審計中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事件也屢見不鮮,程度更惡劣的如“瓊民源”“紅光實業”事件,這些都證明了對上市公司出具的財務報表在使用時進行一定的調整更為必要。
  
  (二)淨資產
  對淨資產進行調整,應予調整的專案其實就是上市公司易通過其進行利潤操縱之處。調整後的淨資產能使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這兩個財務指標的決策相關性大大增強。如何對淨資產進行調整呢?參考1997 年12月17日中國證監會頒佈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資訊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年度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可對淨資產進行以下四個專案的調整。即:三年以上應收款項、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淨損失和遞延資產四個專案。下面對每一專案進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來進行利潤操縱之處。
 1.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應收款項主要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四個專案,但應收票據一般為短期信用票據,其呈兌期一般在一年以內,因而“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三個專案。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某一公司而言,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計提“壞帳準備”,直接將其潛在的損失全部進入當期損益,因而對賬面股東權益不存在負面影響。而在我國,由於存在大量的“三角債”,以及人為利用關聯交易通過“應收賬款”專案來進行利潤操縱等情況。因而“應收賬款”在資產總額中所佔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業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賬齡的應收賬款。再者,由於我國過去的財務制度規定的壞帳的計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廣泛存在資產不實,“潛虧掛帳”現象突出。而資產的本質是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也就是說,資產能單獨或與企業的人力資源和其他資產相結合,直接或間接地為未來的現金淨流入做出貢獻。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難為企業的現金淨流入作出貢獻。列作資產容易給使用者造成誤解。

預付貨款與應收賬款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種信用。一旦接受預付款方經營狀況惡化,缺少資金支援正常經營,那麼付款方的這筆貨物也要遙遙無期。有時,預付貨款也是關聯方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一種方式。所以,把預付貨款作為調整淨資產的一個專案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其他應收款專案原指企業發生的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如企業發生的各種賠款、存出保證金、備用金以及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等。上述兩項費用如在本期確認,將會使稅前利潤因此減少。其他應收款起到了推遲確認費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義。
  2.待處理財產淨損失。待處理財產淨損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的盤盈和毀損。這些財產損失除少量可由過失人負責賠償,或由保險公司賠償外,其扣除殘料價值後的差額便為“待處理財產淨損失”,其一般處理為:通過“營業外支出”或“管理費用”專案進入損益表,減少當期稅前利潤。所以,“待處理財產淨損失”的經濟實質是本應進入損益表衝減利潤的損失或費用專案,根本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掛帳列示鉅額的“待處理財產淨損失”,有的甚至掛帳達數年之久。這種現象明顯不符合收益確認中的穩健原則,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3.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無實質上的重大區別,均為本期公司已經支出,但根據“權責發生制”和收益費用確定的“配比原則”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簡言之均為“等待攤銷的費用”,只是“待攤費用”的攤銷期在一年以內。而“遞延資產”的攤銷期超過一年,因此可將之稱為“長期待攤費用”。嚴格意義上講,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並不符合資產的定義,因為對於它們很難估計其是否有預期的未來收益或服務潛力,但它們似乎又同未來的經濟利益相聯絡,而且在會計實務中,不少人也習慣與把已發生的成本描繪為資產。因此,成本就是資產的觀點,加之收益確定時“配比原則”的需要,使得這些遞延專案也能以“資產負債表專案”的方式進入資產負債表。
  總之,遞延專案既包括含有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又包括很難確定其含有未來經濟利益的支出或損失,但卻以尚未耗用的未來經濟利益的面貌出現,且金額一般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則在其受益期內攤銷。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中,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很不規範,為上市公司推遲確認費用提供了便利。
  
  (三)淨收益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潤操縱的情況下,對淨收益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淨收益、淨資產收益率這兩個財務指標的決策相關性。剛才介紹的幾個科目多被用來推遲確認費用,下面則從收入方面對淨收益進行調整。
  首先,應用主營業務收入代替淨收益來重新計算,作為每股收益及淨資產收益率的參考專案。主營業務收入指經營營業執照上註明的主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有時,如果營業執照上註明的兼營業務量較大,且為經常性發生的收入,也可歸為主營業務收入。
  一般而言,一個業績斐然或者成長性很好的企業往往是因為在其主營業務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個企業或許可以將多餘資金用於尋找新的增長點或開展多角經營。但最好也要圍繞其主業經營,即發展一些與主業相近或相似的行業,即這些行業在技術要求、工序要求、人員要求方面與主業近似。或者,新發展的業務是為了支援主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在解讀一個財務報表時,如果一個企業的利潤不少一部分來自於非營業利潤,如: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等其他業務收入,或來自於資本市場上的炒作等。這些與企業的長遠發展並無十分明顯的相關性,很難由這樣的利潤認定其有長遠的投資價值。
  至於企業按權益法或成本法計算的“投資收益”,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而處理。若這部分投資收益來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則也可併入主營業務中進行計算,但投資收益往往來自於關聯方,這一直是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中的一個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在利潤總額中所佔比重較大,也應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主營業務的重要性也可通過現有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說明。有研究者認為我國股市中實際上已出現了5種類型的績優股,除傳統的老牌績優股外,還有高科技績優股(如東方電子、清華同方、中興通訊等);重組績優股(如:國嘉實業、方正科技等);享有資源優勢型的績優股(如:稀土高科、東阿阿膠等)和新上市績優股(如:中關村、清華紫光)不難發現,這些績優股之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十分明確的主業,其主要經營產品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1998是股市的一個“資產重組年”,很多企業進行了資產重組,根據《中國證券報》的一項調查表明,1998年進行了資產重組的企業,其後的業績不盡相同,業績令人滿意的重組往往是在經歷了大股東變更後,大大改善了治理結構,有的通過徹底的置換,更換了經營範圍,有的由於剝離掉劣質資產強化主業。由此可見,主營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另外,對於房地產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產業子公司要注意其在收入確定方法以防止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發生。房地產的開發週期往往需要幾年,按照確認營業收入的會計理論,房地產企業在預售房屋或簽訂售樓合同後,按工程進度確認銷售收入和與之相對應的成本也不無道理,但有的企業卻以售樓合同金額確定為當年銷售收入,從而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經過以上調整,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雖然會由於這些穩健的調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關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佈調整後的資料。但投資者若將其用於對企業的盈利狀況進行評價,其可靠性無疑會大大提高,比較適應我國當前股市的某些現狀。
  
  參考文獻:
  1.蔣義巨集,李樹華.證券市場會計問題實證研究.[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曾高峰,陳武.論市盈率計算的缺陷及其修正[J].商業研究,200(5)
  3.刑西唯.中國股市紅盤十年回首[N].21世紀經濟報道,2002-11-11

財務風險畢業論文
淺析企業財務盡職調查
相關知識
上市公司重要財務指標調整原因分析
試論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失真原因及對策
上市公司盈餘操縱的動機及手段分析
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存在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論文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參考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論文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