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受教育、增長才幹、施展才華和奉獻社會的有效途徑,是高校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的“源頭活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1社會實踐的主要模式

  1.1假期社會實踐

  假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的一種社會活動,比較常見的是團委組織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如“三下鄉”、“四進社群”、“西部計劃志願服務”、“貧困地區支教計劃”、參與抗震救災、青春紅絲帶等.大學生可充分利用他們掌握的專業知識、理論實際,深入社群、企業、醫院、學校、康復中心等開展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既為當地的文化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服務作出了貢獻,又瞭解了社會和國家對人才的現狀需求,同時也鍛鍊了自身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1.2教育教學實習

  教育教學實習實踐,利用大學生在校就讀時間有針對性的與社群、相關企業、學校等建立起的一種合作關係.教學實踐活動對於在校大學生無疑是有積極效果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通過這樣一種實踐活動,可以真正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養,同時,經驗的累積也很重要,豐富的實戰經驗會提高專業能力,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就業競爭力.

  1.3志願者服務等公益活動

  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公益活動,是大學生利用週末及課餘時間參與的一項志願服務活動,如福利院、特殊學校、康復中心、中小學及其他企事業單位,有組織的對其進行的一些幫困扶貧、特殊訓練、心理諮詢、社團活動、文藝演出、禮儀培訓、體育競賽等公益活動.以培養鍛鍊大學生的管理協調、人際交往、組織策劃、公眾表演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1.4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大學生在畢業的第一個學期或最後一個學期結合其專業特長到相關企事業單位掛職上崗培養的一種社會實踐.在此期間,大學生會擔任某項工作,如負責人助理、祕書、顧問等,協助處理相關事務,且承擔相應責任,從而有助於大學生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能有效的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1.5勤工助學

  勤工助學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利用在校課餘時間參與的一些有報酬的活動,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同時為今後創業積累經驗.在活動中,大學生可增強獨立意識,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強化意志力.

  2社會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2.1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解認識不夠,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90”後,在家裡享受著父母的寵愛,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成就了學生的惰性,養成了很多學生遇事畏難不前,不願意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總是患得患失,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表現也是如此.在面對社會實踐的活動時,有的大學生覺得這些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及今後的工作缺少關聯,不願意參與其中,有的大學生則不願意面對活動中的種種困難,選擇了逃避,給實踐活動的全面參與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走出校門參與活動影響了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但課堂教學相對死板的現象,不僅給大學生不安心學習提供了條件,而且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同學嚴重打擊,給他們帶來了消極影響.

  2.2高校缺乏科學管理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跨入社會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就需要高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上加大力度,科學有效的制定相關檔案,規範管理.當前,許多高校的教學計劃中並未真正包括社會實踐教學環節,或未形成系統、規範、穩定的教學活動,更多時候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隨意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連續性的指導,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也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在考核機制上缺乏科學評價,更多的是通過實踐總結材料和簡單的成果來主觀的對其考量,未深入細緻的去分析大學生實踐的環境,對大學生個體的實際收穫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判,同時對參與指導社會實踐的老師也缺乏相應的工作量認定和必要的激勵措施.實踐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使得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導向不明、認識不清等問題.

  2.3缺乏穩定持續的實踐基地

  在實際中,很多高校未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導致大學生為了尋找實習實踐基地四處奔波且處處碰壁,特別是一些本身參加社會實踐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注重形式,走過場.甚至有的專業因為沒有實踐基地,在實習期間,採用學生分散實習,自行聯絡的方式,因住宿、專業無專人指導等諸多原因降低了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高校應根據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及綜合素質能力分層次、分步驟,建立穩定、持續的實踐基地,使學生能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和專業實踐,從而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的長期穩定場所.

  3加強社會實踐,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思考

  3.1轉變大學生觀念,堅持務實之風,提高對社會實踐的價值認識

  正確引導大學生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培養其勇於承擔重擔的精神,明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目標,端正態度,不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不以評優選先、推優入黨、獎學金等為目的,使其從根本上認識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跨入社會的奠基石,是從學校進入社會的紐帶,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3.2統一思想,構建良好的激勵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以領導負責,教師帶隊,學生參與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聯合部,定期召開協調總結會,督促檢查活動開展情況,總結活動經驗及取得的成績,對於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加以獎勵.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高校黨建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二是鼓勵教師積極帶隊參與,同時把教師參加情況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工作量計算,在晉升、評優和職稱廉政定等方面優先考慮,並落實規範細則,制定考核標準,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計劃,規定任務要求.三是激勵學生勇於參與,將學生實踐表現和成果結合起來,在評優選先、推優入黨等方面優先推薦,鼓勵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經批准可以免聽或免修相關課程.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所需人才,讓其真正認識到社會實踐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

  3.3加強實踐形式創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要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突破常規,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制訂社會實踐的教育目標,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時代內涵.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結合社會需求,根據個人實際,在參與社會實踐中逐步強化自己,磨練自己的意志,從而使個人品質和專業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昇華.

  3.4強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建立長效、連續機制

  大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本身與企業參與單位未簽訂相關的責任與利益合同,這就使得用人方與被用方在支配與被支配方面缺乏一定的原則,雙方都持得過且過的態度.因此,實踐基地建設應在雙方受益的基礎上,確定各自在基地建設中的職責和必須承擔的義務,形成活動協議.實踐基地應向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踐機會,而高校應鼓勵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實踐基地,對基地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實地考察,積極承擔基地專案,並對基地專案提供技術支援和指導.這樣不僅加速了課題成果轉化,為基地的發展提供幫助,為學生畢業提供就業機會,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單位、職能部門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確保高校與實踐基地之間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

  範文二: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探討

  一、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開展的原因分析

  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開展的原因比較複雜,綜合實際調查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缺乏對實踐專案系統化的管理和指導。

  大學生社會實踐一般分為專案策劃申報—專案申請立項—專案計劃編寫—專案實施控制—專案驗收評估等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彼此之間承前啟後,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特別在申報前期的可行性分析、目標和方向確定,中期的步驟實施,後期的驗收評估顯得尤為重要。[1]但在調查中發現:46.3%的高校指導教師對社會實踐認識不清,認為社會實踐不是教學活動,沒有必要全過程監控和指導,讓學生自由發揮,簡單把控就足夠了;有62.9%的實踐學生表示指導教師對立項和驗收評估階段指導較多,其餘過程指導較少;18.6%的學生表示實踐過程中遇到阻力,沒有指導教師及時跟進解決;認為缺少對實踐專案全過程的管理和指導會影響實踐專案長效開展的竟然佔到83.8%。總之,缺少了對專案全過程有效管理和指導,對後期預定目標就存在未知,管理出現混亂,從而影響後期專案的持續開展。

  2.缺乏穩定的組織保障體系。

  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組織保障包括充足的時間和經費、穩定的實踐空間以及合理配置的人員。各個高校在近幾年雖然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投入和關注度有所提高,但與新的實際需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經費和政策保障不足,實踐基地和指導教師資源匱乏。調查發現,表示經費充足的實踐學生只佔到18.3%,實踐基地由學校提供的佔到23.1%。總之,缺乏完善的組織保障,就等於火箭失去了推動劑,沒有動力更何談長效開展。

  3.缺乏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部分高校社會實踐工作評價考核還依然簡單採用定性評價方法,憑藉一張社會實踐登記表來判定考核等級,選用媒體宣傳和獲獎評優來輔助鑑定實踐的質量和效果,學生中會存在弄虛作假、敷衍了事、抄襲拼湊、功利化導向的現象,缺少一個系統、科學的評價反饋機制貫穿於整個社會實踐各階段之中。這種社會實踐評價體系嚴重影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創造熱情和積極性,更影響實踐專案的長效開展。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改進思路

  針對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長效開展的諸多問題,我們研究採取專案化管理技術來解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問題,推動和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持續和創新發展。

  1.做好長遠的科學規劃。

  專案化管理技術其本質就是計劃和控制工作,在規定週期內達到預定目標。在社會實踐專案的建設中,應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的原則,做好兩個方面的總體規劃:一方面要站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高度來認識,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作長遠規劃,把社會實踐專案化管理作為發展社會實踐工作的努力方向,制定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建設的總體設想,並提出總體目標要求;[3]另一方面是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與規律,考慮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創新創業、就業擇業以及年級等不同因素,結合專案化管理理論,採取分類分級確定實踐內容,分別指導和評價,發揮專案化管理的優勢,吸引大學生主動參與。

  2.制定完善的機制體制。

  專案化管理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確保時間、技術、經費和效能指標的條件下,能高效地完成預定目標。完善的制度建設是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能夠順利執行的有力保障,既有利於社會實踐的穩定開展,又有利於高校進行巨集觀協調,規範管理。[4]主要內容包括:專案立項與申報、質量監控與評價、考核與獎勵、安全與經費保障、基地建設等制度,以及提供標準化的資源庫、專案化管理指導手冊和有效的溝通平臺等幫助,使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長效開展機制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現執行程式的規範化。如專案化管理的質量評價包含三個方面,即自評、他評、第三方評價,真正實現“公平、公正、公開”,不強調功利,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3.創新豐富的實踐形式。

  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來源於社會並付諸於社會,更應該具有時代特徵和生命力,實踐專案形式應力求靈活多樣,具備時代特徵。在內容上更應注意操作合理可行,能取得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援,強化實效性。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專業實踐與一般服務相結合,假期實踐與日常實踐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確保學生都能夠參加社會實踐。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寧波大紅鷹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採取專案化管理技術越加深入,在組織管理、內容形式、評價方式等做了更多探索與實踐,基本建立了以專案化管理技術為核心內容的與學生成長成才相適應的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具體表現為:社會實踐活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可持續長效開展效果明顯、參與師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強、資源使用和覆蓋更廣泛等特點。

  1.專案課題設計的實踐情況。

  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化運作實踐中,採取“學院出課題,學校出指南”的辦法,整合全校資源,向大學生提供內容涉及社會服務、企業調研、課題調研、走訪參觀、創新創業、專業訓練等各類專案,出版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案指南手冊。2013年,全校累計有1934名學生組建團隊並申報,立項專案322項。2014年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師生參與,全校累計有2046名學生申報,立項專案330項。

  2.專案運作的實踐情況。

  根據每個不同類別的專案設計各自不同的專案執行機制,均按照社會實踐專案化管理技術嚴格執行,參與學生與實踐組織方簽署專案立項合同,對雙方均有制約影響。在社會服務等具有持續性開展特性專案上,採取“基地+專案,評星+免立項”的辦法,基地和專案同步建設,兩者是共同體不能拆分管理,有專案所屬單位負責維護。其中在基地建設上引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簽署雙方合作共贏框架協議,商議制定合作共贏的機制,定期回訪反饋,確保基地的穩定性。對優秀的基地和專案給予評星,並依據質量評估結果考慮在下次申報是否給予免立項、經費升級、星級升級的獎勵。2013年星級專案佔到所有立項專案的24.8%,2014年星級專案佔到49.1%,2014年與2013年相比免立項、星級升級的專案增加8項,經費投入增加5000多元。在課題研究、專業訓練等一次性的專案上,採取標準化的工作程式,對每個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過程性監控考核,注重過程指導,指導有記錄,專案結題情況與申報、經費資助掛鉤。近幾年中,專案結題率一直保持100%,2013年按期結題率保持在82.8%,55個專案申請延期,2014年按期結題率達到92.1%,26個專案申請延期,但沒有出現中斷實施或撤項的現象。

  3.專案評價的實踐情況。

  為了促進實踐專案的長效開展,根據專案類別不同,把“功利化”色彩的評價機制取消或弱化,變以“體驗和參與為主,定性與定量並重”的評價機制。對參與的學生出具社會實踐鑑定來證明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經歷,對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及集體只給予適當的表彰。不以社會實踐登記表作為主要評價要素,變成以三方評價的模式。把社會實踐放入教學任務進行綜合評價,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把實踐專案考核與教師的評優評先結合,為評定職稱提供依據,提高指導教師的積極性。最近兩年間,在立項專案團隊的帶動下,非立項專案也出現蓬勃發展,共有超過5500人蔘與非立項專案的申報。

  四、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效果

  1.社會實踐品牌逐步顯現。

  有更多的優秀專案得到了保留、傳承和強有力的執行,加以不斷增加內容和文化,使多數優秀專案提升為品牌專案,吸引更多師生參與其中。

  2.社會實踐效果提升明顯。

  較高的參與積極性帶動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增加。實踐專案中科創、學科競賽等成績提升明顯,高層次的獎項數量明顯增加。

  3.社會實踐認識感受深刻。

  對社會實踐的意義認識提升,學生變的更加自信。對黨的基本路線、國家政策方針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完成實踐專案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感受深刻,特別是社會服務類的專案。

  4.社會實踐資源有效保障。

  指導師資得到了較大改善,不乏有教授、知名專家加入。基地、物質等實踐資源更有保障,吸納社會贊助和募集活動資金的能力更強。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最新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關於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關於中學生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簡單自我評價
大學生社會道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