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農村建設中縣級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摘 要:本文根據縣級圖書館的現狀,針對縣級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功能與服務進行探討,並對縣級圖書館的定位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縣級圖書館 功能與服務 發展方向
縣級圖書館是設在縣級城市的重要文獻資訊服務機構,但在服務方面還存在侷限性,雖然很多縣級公共圖書館嘗試建立圖書流動站、科技資訊服務上門等形式為農村提供服務,但由於圖書館本身資金緊張,文獻資源匱乏,服務理念陳舊,所取得的成效甚微。縣級圖書館只有不斷挖掘潛力,改變服務方式和發展理念,在爭取社會資源投入的同時拓寬服務功能,才能真正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縣級圖書館在建設新農村中的功能
縣級圖書館大多數分佈在縣城區域,由於縣城區域內的網路系統比較先進,查詢各種資訊質料相對於農村來說比較便利。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背景下,最廣泛的讀者群還應該在農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對於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加強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素質,增強農村人口生產生活中的科學含量,圖書館的職能凸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能夠有效彌補學校教育的缺陷
我國農民雖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受教育難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系統地接受學校教育顯然是不現實的,圖書館這座“沒有圍牆的學校”,具有全民性、終身性、靈活性的教育職能,對於個體潛能的發揮和全面發展,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著學校、家庭以及其他型別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2、具有提升農村文化水平的功能
文化在凝聚、同化、規範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功能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是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建設新農村,需要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和廣大農民在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適合於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觀念,一旦這種文化觀念形成並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其廣泛、穩定而持久的影響。如果說經濟、環境等要素是新農村建設的“硬實力”,那麼文化則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實力”,尤其在各種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發展觀念互相沖擊碰撞之際,文化的特質更顯示出“硬實力”不可替代的特質。
3、具有重塑文明鄉風的功能
由於城鄉發展差距日趨加大,農民開始產生失落、苦悶、失衡等心理裂痕。在農村賭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破壞了淳樸的鄉風。文化活動具有娛樂身心、移風易俗、溝通人際關係、提高文明素養的特殊功能,這些問題是經濟手段所不能解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能夠粘合心理裂痕,增進農村的和諧和安寧,為農民奮發圖強提供精神動力。圖書館通過為農民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持之以恆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可以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塑造積極、和諧、文明的鄉風民風,積極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文化挑戰,增進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同和理解。
4、提高農民參與民主管理的水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通過圖書館各種文化教育活動,對農民進行政策宣傳和法制教育,及時傳遞致富資訊,農民視野開闊了,觀念開放了,能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在參與民主管理過程中更加理性,從而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作用,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5、提升農民生活質量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生活富裕,不僅是指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溫飽問題的解決,而且是使生活富裕的同時,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同步提高。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廣大農村、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精神文化方面明顯滯後,文化生活貧乏,降低了農民的“幸福指數”。圖書館能夠通過開展優質高效的文化服務,使文化產品、文化消費品惠及廣大農民,使農民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感。
數字圖書館對大學生資訊素養的影響
關於圖書館參與營造綠色網路環境探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縣級圖書館 功能與服務 發展方向
縣級圖書館是設在縣級城市的重要文獻資訊服務機構,但在服務方面還存在侷限性,雖然很多縣級公共圖書館嘗試建立圖書流動站、科技資訊服務上門等形式為農村提供服務,但由於圖書館本身資金緊張,文獻資源匱乏,服務理念陳舊,所取得的成效甚微。縣級圖書館只有不斷挖掘潛力,改變服務方式和發展理念,在爭取社會資源投入的同時拓寬服務功能,才能真正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縣級圖書館大多數分佈在縣城區域,由於縣城區域內的網路系統比較先進,查詢各種資訊質料相對於農村來說比較便利。在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背景下,最廣泛的讀者群還應該在農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對於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加強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素質,增強農村人口生產生活中的科學含量,圖書館的職能凸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農民雖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受教育難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系統地接受學校教育顯然是不現實的,圖書館這座“沒有圍牆的學校”,具有全民性、終身性、靈活性的教育職能,對於個體潛能的發揮和全面發展,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著學校、家庭以及其他型別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2、具有提升農村文化水平的功能
文化在凝聚、同化、規範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功能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是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建設新農村,需要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和廣大農民在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適合於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觀念,一旦這種文化觀念形成並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層面上發揮其廣泛、穩定而持久的影響。如果說經濟、環境等要素是新農村建設的“硬實力”,那麼文化則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實力”,尤其在各種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發展觀念互相沖擊碰撞之際,文化的特質更顯示出“硬實力”不可替代的特質。
3、具有重塑文明鄉風的功能
由於城鄉發展差距日趨加大,農民開始產生失落、苦悶、失衡等心理裂痕。在農村賭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破壞了淳樸的鄉風。文化活動具有娛樂身心、移風易俗、溝通人際關係、提高文明素養的特殊功能,這些問題是經濟手段所不能解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能夠粘合心理裂痕,增進農村的和諧和安寧,為農民奮發圖強提供精神動力。圖書館通過為農民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持之以恆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可以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塑造積極、和諧、文明的鄉風民風,積極應對時代變遷帶來的文化挑戰,增進對科學發展觀的認同和理解。
4、提高農民參與民主管理的水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通過圖書館各種文化教育活動,對農民進行政策宣傳和法制教育,及時傳遞致富資訊,農民視野開闊了,觀念開放了,能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權,在參與民主管理過程中更加理性,從而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自治作用,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5、提升農民生活質量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生活富裕,不僅是指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溫飽問題的解決,而且是使生活富裕的同時,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同步提高。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廣大農村、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精神文化方面明顯滯後,文化生活貧乏,降低了農民的“幸福指數”。圖書館能夠通過開展優質高效的文化服務,使文化產品、文化消費品惠及廣大農民,使農民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感。
關於圖書館參與營造綠色網路環境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