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學論文
審計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審計理論和方法,探索審計發展規律,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的社會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強化涉農資金審計
財政涉農資金是各級政府用於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專項資金,涉農資金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或部門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履行其職責時所管理和使用的涉農資金的情況進行審查與評價的活動,在我國涉農資金審計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
一、強化涉農資金審計的必要性
一財政支農資金的增加及其涉及面的擴大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國家財政支農資金逐年增加,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也在加大,由於涉農資金點多面廣,資金來源渠道多,資金鍊條粗而長;涉農單位眾多,不僅涉及到各行業各領域。涉及到眾多部門,且涉及到千家萬戶,情況複雜,如何保障政府各種專項資金落到實處,併發揮效益,真正使農民得到實惠,讓農民放心,必須加大對涉農專項資金、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審計監督,強化涉農資金審計。
二充分發揮審計機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監督職能
審計機關必須緊緊圍繞國家建設新農村目標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有效的審計監督,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全面落實發揮作用。因此審計機關應積極開展涉農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積極開展涉農資金的績效審計,具體而言就是為分配、管理和使用涉農資金的單位和專案服務,促使他們管好和用好資金,同時促進其完善規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最終體現在為一方百姓服務,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運用審計績效理論對涉農資金進行深入剖析
可對涉農資金的管理與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檢查其效益水平,評價和分析影響整體效益的因素,尋找提高其效益的途徑。另外通過對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資金損失與浪費、資產流失和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的揭露,能促進相關部門正確決策、科學管理、提高涉農資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維護資產安全,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佳的效果。
二、涉農資金審計的開展情況
一強化了對涉農改革政策執行情況的審計和調查
近年來審計機關圍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救助、農村醫療衛生等一系列事關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開展審計和審計調查,部分地區審計機關組織開展了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專項審計,徵地農民補償贊專項審計,農村衛生資金籌集使用情況審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情況審計或審汁調查。通過審計和審計調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清欠了徵地農民的補償費,促進了農村衛生政策的落實和完善,提高了農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為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發揮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強了對涉農專項資金的審計
為促進提高各類涉農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各地審計機關和人員先後組織開展了對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科技興農專項資金、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和林業建設專項資金等方面的審計或審計調查。通過審計和審計調查,分析、反映、揭示了不同地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促進政府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專案決策制度,加強資金管理,按時保質完成專案建設,促進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和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確保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為加強對涉農專項資金的實時監控,部分地區還利用計算機聯網對有關科技興農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遠端審計,為進一步實現對科技興農資金的實時監督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三強化了對涉農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的審計
為促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部分審計機關重點對專案預算和竣工決算進行審計,探索建設專案跟蹤審計,核減工程投資,節省建設資金,保證涉農基礎設施建設順利進行。如關注農村水利灌溉、農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查處改變和挪用專案資金、虛報冒領、損失浪費、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且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出相關改進建議,以確保相關惠農利民的措施落到實處。
四強化了對農村管理部門的審計
部分審計機關在進行財政審計和黨政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時,加強了對農村管理部門的審計監督。如在財政審計中,加強了對財政轉移支付中涉農資金的審計,確保財政支農資金真正落到實處併發揮效益;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關的農村衛生設施建設資金、文化教育事業資金、農林專項建設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列入了審查內容之列。通過對領導幹部履行新農村建設相關責任的審計,促進黨政領導幹部增強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各類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涉農資金審計面臨的問題
一審計涉及內容廣泛,審計程式和方法較為簡單
資金的來源包括地方各級政府配套資金、相關部門和單位投入的自有涉農資金,造成資金被混用,各部門單位職責不清。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設立審計專案的方式不夠穩定,專案安排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如有的是人大根據需要,臨時以檢查的形式出現;有的是按照人大或政府的要求開展審計等。另一方面,部分縣級審計力量不足,致使部分財政涉農資金審計間隔期限較長,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審計監督。此外,部分涉農資金審計侷限於合規性和財務賬目基礎審計,其經濟效益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涉足較少;同時,審計技術方法仍為就地手工蒐集、整理、複核及分析各種資訊,並未充分利用現代審計新技術。
二審計實施嚴肅認真,審計質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由於財政涉農資金審計的特殊性,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都能嚴正以待;但近年來的審計結果卻反映平平,究其原因是現行的審計體制,如對同級政府或相關部門存在的專項資金問題,一些審計機關很難在審計報告中予以反映和處理,財政涉農資金審計的作用及效益大大減弱。尤其是縣級審計時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情況涉及較少,對資金分配是否符合客觀需要,是否有利於“三農”問題的解決,以及是否有利於我國農業的發展等方面缺乏巨集觀的分析和研究。審計結論仍停留在是否遵循法律法規等制度,顯有將審計結論提升到巨集觀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很少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三涉農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較大問題
目前,國家通過加大涉農資金審計來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產生更大收益,但從實際審計結果來看,涉農資金的使用管理並不理想,仍存在很大的問題。例如:部分專項工程未進行招標、投標;部分專案決策失誤,個別專案投資損失較大;部分專項工程未經過竣工稽核;專項資金未按時下撥、滯留賬面;部分政府單位擠佔專項資金;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直接影響專案的預期效果;資金分散、使用效果不明顯;在資金核算上存在不規範現象等,所有這些無不影響涉農資金的使用與管理。
四、涉農資金審計的強化措施
一細化審計環節,提高審計質量
細化審計環節具體包括涉農資金的分配、管理審計環節,涉農專案的立項、建設審計環節,資金和專案的效益審計環節等內容。監控重點專項資金引入效益審計在資金分配環節,檢查各級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重點專案是否在資金上予以落實。在資金撥付環節,要著重檢查滯留閒置、擠佔挪用等問題,促進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在資金的使用環節,一方面要著力查處各種違法違規問題,特別是侵害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注意檢查評價資金的使用效果,促進合理有效地利用涉農資金。在資金管理、使用環節,主要審計涉農資金的專案、預算、計劃、資金、裝置物資採購、內部控制制度等內容。審查其是否符合投資立項的具體規定,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有無虛報專案等問題。對涉農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主要審查涉農資金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與執行狀況以及涉農資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確保資金使用按制度規範進行。
二創新審計方法,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其一,應協同相關部門建立完善的專案庫管理制度,將當期“專案資金分配、實際投資結構、資金調撥時效”三個方面作為專案資金管理層、執行層的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其二,應健全財政涉農資金審計與電算化、網路化及國際化審計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改善審計的法律環境: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執行審計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從而保障財政涉農資金審計工作有章可循,降低審計風險。其三,應進一步加快實施“金審工程”,“金審工程”已進行了幾年時間,計算機審計得到了一定的應用與發展,但對於涉農資金審計方面仍需改進和加強,特別需加大地方審計人員培訓力度,促進地區審計內部資源資料庫建設,構建一個佈局合理、擴充套件充分的涉農專項資金審計網路平臺,解決軟、硬體制約因素,切實提高財政涉農資金審計效率和質量。
三注重涉農資金專案效益,逐步完善指標評價體系
涉農資金審計,是將檢查資金使用效果、促進合理有效利用資金作為審計的最終目的,為此,在審計過程中,需要探索效益審計路子,逐步建立一套可行的涉農資金效益指標評價體系。從目前情況看,該指標評價體系應包括三個方面,即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社會效益指標體系、生態效益指標體系。只有這樣審計人員才能更重點關注涉農資金的直接效益、長遠效益和社會效益,才能使財政支農專案效益在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體現出來。有些效益也可直接體現出來,有的則通過改善生產生活設施和生態環境間接體現出來,有的在短期內可以體現,有的則需較長時間體現出來。
四涉農審計問題的處理應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
涉農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涉及國計民生,對涉農資金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嚴肅處理,但審計處理並不是目的,健全完善各項制度,規範管理才是根本,審計機關應立足“審、幫、促”,將審計處理與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結合起來,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應分析原因、找準根源,及時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促進各項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從機制和體制上保證涉農資金正常有序地使用和管理,使國家的各項支農惠民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另外在審計實踐中,應特別注意違規的物資、裝置、工程等招標投標行為,使涉農審計問題的處理與涉農資金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
篇2
淺論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 企業經濟效益審計與傳統的財務審計不同,經濟效益審計是按照一定的標準,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有關方面的經濟責任,對獨立機構或單位的經濟業務的效益性進行審查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議,促使單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本文從實施經濟效益審計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和不足,提出了完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各項措施。
[關鍵詞] 經濟效益審計;審計方法;評價指標
經濟效益審計是由審計機構或人員,依據有關法規和標準,運用審計程式和方法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專案的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率、效果進行監督、評價、提出改進建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的一種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簡言之,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直接目標”的一種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其審計的主要物件是生產經營活動和財政經濟活動能取得的經濟效果或效率,它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基本建設效果和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果的審查,評價經濟效益的高低、經營情況的好壞,並進一步發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和途徑。經濟效益審計不僅是國家審計的一項重要目標,更重要的是,它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和日常工作的內容。
一、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必要性
一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任務不僅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而且充分體現了審計資源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經營管理落後,損失浪費驚人,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普遍存在經濟效益不高的現象。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重視科學技術外,就是要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挖掘企業潛力,提高經濟效益。開展經濟效益審計,通過對管理效能和經營決策的評審,可以完善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樹立“人人講效益、事事講效益”的管理意識,保證企業經濟活動有較高的效益。
二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審計任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審計職能由查錯防弊向防護性和建設性轉變,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這就要求企業整合現有資源,控制經營風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效益。審計作為企業從事經濟活動保駕護航的手段,必須圍繞企業的戰略核心開展。
二、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現狀
我國經濟效益審計的提出與實施,與真正的經濟效益審計還相差甚遠,具體表現在:
一對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
經濟效益審計在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思想認識上的混亂現象。以及由此導致的工作上的種種偏差,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開展效益審計,內部審計比國家審計更有優勢,內審對企業內控制度和經營狀況較為了解
然而。內審在實際開展效益審計工作時卻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1領導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可以隨意撤併內審機構、精簡內審人員,從而出現將內部審計機構撤併或將內部審計人員精簡併入財務部門或從財務部門中分離出內審機構和內審人員的情況,這使得許多內部審計機構勢單力薄,很難發揮作用。2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不明確,獨立性差。由於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是從企業內部產生的,內部審計受本部門、本單位直接領導,僅僅強調它與被審的其它職能部門相對獨立,對效益審計來說還很不夠。最起碼在人員的配備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隨意性,這就使內部審計機構與人員有很大的波動性,對本單位的效益監控可能出現斷檔、間歇。3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無固定標準。由於各企業的具體情況不同,在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時,所運用的考核指標也不同,具有很大的彈性。就某一項具體的指標而言,其運用過程和要求也是有區別的。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標準因事、困地而不同,這給審計工作形成很大發展空間的同時,客觀上也造成了標準依據彈性化、人為化的問題。
三、完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措施
一以人為本,轉變觀念
審計人員在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工作時,應將“查問題、追責任”的監督觀念轉變到“提建議、找措施”的服務觀念上來。一方面,審計人員特別是審計負責人要轉換觀念,深入認識經濟效益審計是查詢、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促進企業正常執行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深入進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不斷總結整理,探索和尋求經濟效益審計的新經驗和新方法,通過從審計實踐中提煉理論,再利用創新的理論指導實踐。
二加強內部審計理論研究,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技術水平
大多數審計人員最初都是作為會計師進行培訓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會計業務上。但是,必須看到,效益審計人員所扮演的新角色是作為高層管理當局的助手。因此,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將自己侷限於會計核算中。如果效益審計人員的組成和知識層次單一。則不能適應效益審計的要求。因此,效益審計需要複合型的審計隊伍,不是僅具有某些職業條件的人員。這就說明,雖然會計師有足夠的資格在效益審計隊伍中擔任重要角色,但僅有會計師是不夠的,同時,還需要精通其他學科知識的人員,這是有效實施效益審計所必需的。這就要求企業推行內部審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後續教育制度,積極探索、建立註冊內部審計師制度。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式對現有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以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三重視經濟效益審計的方法
在具體的審計工作中,由於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特點不盡相同,因此要確保審計效果,就要注重審計方法的創新。1 制定周密細緻、目標明確的審計方案。側重於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者必須統籌兼顧,選準切入點,依此來確定具體的審計目標、範圍及重點。2要注重審時調查,要充分利用財務收支審計,查明審計事項真相。只有在收集、瞭解和把握各方面資料的情況下,才能對審計結果作出科學的分析、衡量、評價,特別是涉及到的很多非數量因素的問題,都需要在審計調查中完成。3 重視綜合分析。不能僅僅就數查數,更主要的是要運用各種資料和這些資料所反映的經濟活動及其成果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便發現問題、揭露矛盾,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辦法和建議,並要及時反饋給決策部門,促進有關部門及時整改,糾正決策執行中的一些偏差,使效益問題落到實處。4 要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效益審計中涉及資料模型、統計抽樣、數學分析等,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可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深化審計成果,有效整合審計資源,滿足效益審計的需要。
四建立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效益審計不僅要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效益從總體上做出評價,還要深入分析其經濟活動的各方面和各環節,找出影響其效益的主要因素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效益的方法和途徑。因此,企業效益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也應相應地分為綜合效益指標和單項效益指標兩大類。綜合效益指標主要由淨資產收益率和社會貢獻率組成。淨資產收益率是從投資者獲取淨利潤的角度對企業內部經濟效益進行評價;社會貢獻率是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國家、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能力的指標,從企業向社會所作的貢獻角度評價企業外部經濟效益指標。綜合性指標是多種因素、多種措施共同作用的結果,審計時從各個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有助於審計人員從總體上把握被審計單位的效益狀況和發展潛力,為進一步的審查分析提供思路和導向。單項效益指標對構成綜合效益的各個主要方面進行分項評價,分析某項資源的利用情況,或某一工作的效率、效果,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意見與建議,深入挖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包括反映生產經營狀況的效益指標——銷售利潤率;反映財務管理狀況的效益指標——資產負債率、總資產週轉率、資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資與研發狀況的效益指標一投資報酬率、科技進步對淨利率增長量的貢獻;反映人力資源狀況的效益指標——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源價值率。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審計同其他事物一樣,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機遇。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切實鼓勵思想創新,使我國的經濟效益審計取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審計學論文範文代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