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學論文範文代發表
審計理論必須用來指導審計實踐,否則就成為脫離實際的理論。審計學是一門專門研究審計理論和方法,探索審計發展規律,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督的社會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控制
隨著經濟的發展,內部審計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鬆弛,其產生的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主觀方面主要有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缺乏、素質不高、審計程式不合理等,法律規範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方面的差異等客觀原因使得內部審計風險錯綜複雜。基於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控制的措施,以使得內部審計更有效率,更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一、內部審計概述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程序,審計在維護市場秩序、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指部門或單位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程式和方法,對本部門、本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進行稽核,查明其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並提出建議和意見的一種經濟監督活動。內部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告事實上存在重大錯報、漏報,或者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或內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內部審計人員經過審計未能發現或失察,而提出不正確或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審計物件及其相關方面遭受損失或損害,並由此引起審計主體承擔責任的風險。為了有效地防範和避免審計風險,應對內部審計風險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深入研究,從而保證內部審計事業健康發展。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內部審計的主觀風險
1、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相對獨立性。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設機構,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本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因此,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如外部審計,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限制。內部審計的組織形式也反映出其獨立性的弱化,有的單位把審計機構設在財務部門中,有的把審計機構和監察部門合併在一起,有的單位由分管錢財物資及賬目的人員兼任審計崗位,有的單位領導既領導財會工作,又領導審計工作。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客觀、公允的評價。
2、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目前的工作需要。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業務技能素質、工作態度及心理素質,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像專業的審計人員那麼高,很難客觀地做出公正和無偏見的判斷;另外,內部審計人員配備普遍不足,有的人員缺乏專業培訓,人數也難以滿足審計業務的需要。同時,相當一部分審計人員改革創新意識比較弱,審計理念還停留在傳統審計上,大局意識和風險意識不強。
3、內部審計程式和方法本身隱含的審計風險。許多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如審計機構缺少事前的審計計劃,事中的審計程式和報告前的審計複核,審計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只記錄審計問題事項,而未記錄審計人員認為正確的審計事項,使得審計複核、審計質量控制無從入手,這都使內部審計質量得不到保證,風險防範意識薄弱。
二內部審計的客觀風險
1、內部審計法律制度不健全。內部審計目前只有20世紀八十年代審計署頒佈的《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制定,2003年修訂,法律級次明顯偏低,可操作性差,存在著滯後現象。這樣,內審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有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和正確性,因而大大增加了審計風險。
2、審計物件的複雜及審計範圍的擴充套件,加大了內審風險。現代組織由於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業務的日趨複雜,使得內審物件的範圍逐步擴充套件,為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這裡差錯和虛假的會計資料摻雜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內部審計業務也已不再侷限於財務收支審計,還包括經濟責任審計、內審業務的拓展、使審計人員承擔更多責任和風險。
3、企業的外部環境導致的審計風險。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及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使企業經營環境變得日趨複雜,企業經營風險也大大增加。經營風險的存在往往引發更大的審計風險,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加劇審計風險的產生。
三、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
現代內部審計不再是監督檢查式審計,而是參與式審計,審計人員不僅要善於發現問題,而且更要善於解決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改進措施,幫助經營管理人員加強內部控制,改善經營管理,以完成所負經濟責任。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應針對以上原因做好如下幾點:
一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增強其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質量成敗的重要因素,企業在設定內審機構時應堅持兩條原則:一是獨立性原則。這是設立在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最重要的原則。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內審組織機構在組織人員、工作和經費等方面應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獨立行使審計職權。不受股東、總經理、其他職能部門和個人的干預,以體現審計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權威性原則。這是內審工作充分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內審組織機構的地位和設定層次上。內審組織機構的組織地位和設定層次越高,權威性越大,內審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
二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增強其風險意識。各內審部門要制定長遠的培訓計劃,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內審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並使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內審人員的審計查證能力、審計協調能力及表達能力,提高分析、判斷和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最後,還應強化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在審計工作中始終將審計風險作為確定審計專案、審計重點、審計程式、審計結論的判斷基礎。
三加快有關審計法規制度建設。國家應抓緊制定、頒佈內部審計法規和內部審計業務準則,以統一內部審計執業規範,降低審計風險。在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同時,內部審計還要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儘快同國際慣例接軌,以謀求長足的發展。
四建立健全審計組織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
1、建立全面質量控制制度。全面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機構合理保證所有內部審計活動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式。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業務操作規程、考核與評價、監控等。
2、建立專案質量控制制度。專案質量控制是具體審計專案所應遵循的控制程式,主要包括指導、監督和複核等步驟。審計專案負責人應當在考慮助理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等情況下,合理確定對其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複核的方式及程度,並且監督審計全過程,瞭解出現的重要會計和審計問題並及時提出處理意見。
五進行環境分析,加強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內部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無法消除的,因而內部審計的核心應是風險管理,也就是針對內外環境進行分析,識別風險的根源,估測、評價內部審計風險,採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減少固有的職業風險。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1982年第25號研究報告認為影響內部審計風險的內外因素有18個,內部審計人員應合理地識別、估測、評價審計風險,在此基礎上,考慮防範內部審計風險的方法,做出審計決策。
篇2
論會計電算化計算機環境下的審計對策
摘要: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對審計線索、審計內容、審計技術、審計準則和審計人員多方面產生了影響。要逐步推進計算機審計,以提高審計質量,實現審計資源和資訊共享,降低審計風險,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維護經濟秩序和促進廉政高效政府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會計電算化就是把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資料處理工具和以資訊理論、系統論、資料庫以及計算機網路等新興理論和技術應用於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採用會計電算化來進行財務核算及財務管理,大大提高了會計資訊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為使用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會計資訊。
同時,也給現代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對審計的影響和審計應採取的對策就成了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實施計算機審計以防範檢查風險
電算化會計系統的資料一般有兩種存在方式:
一種是由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列印輸出功能將有關的會計資料打印出來,形成分類的書面會計賬簿資料;
另一種是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全部會計資料儲存在磁性介質上。
能夠打印出來的資料只有少數,大量的會計資料只能儲存在磁性介質中或電算化會計系統中。電算化會計系統對會計資料輸入、處理和輸出的改變使許多手工條件下的審計線索發生改變,客觀要求審計人員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充分利用發揮計算機的功能,深入系統的內部進行測試和稽核,控制檢查風險。
在對證、賬、表進行審計時,除了結合通常手工對系統進行審計的方法和手段外,由於電算化會計系統資訊失真的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需要在測試系統程式控制的基礎上,每次審計時都利用實際資料或模擬資料測試被審單位的系統程式,將測試的結果資料與正確的或應當出現的結果進行核對,進一步檢驗被審單位電算化會計系統程式的可靠性,檢查各項公式的設定是否正確。
進行實質性測試要適應會計電算化的要求,儘可能使用審計專用軟體實現會計資料從會計核算軟體到審計軟體的轉換,由審計軟體來完成大量的複核和核對工作,審計人員應著重對審計專案的有關資料重新組合,運用有效的審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與評價,不斷地修改、充實和完善審計計劃,執行切實可行的審計程式,深層次地稽核審計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識別虛假或失真的電算化會計資訊,控制誤受風險以全面實現審計目標。
2計算機系統環境不可忽略詳細審計
儲存在計算機內的電磁介質中的憑證資料肉眼不可見、易逝和修改不留痕跡等特點特別使人們對其安全可靠性懷有疑慮。
當審計證據的相關與可靠性較高時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較少;反之,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較多。在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中,可靠性控制得不到保證時,就必須有足夠多的審計證據以支援審計報告。會計電算化的實踐表明,儘管會計人員在組織與管理、操作、輸入與輸出等方面實施各種控制,以增強會計資料的可靠性,但當其對機內資料進行審查時,總將其與紙質憑證再作驗證。從長遠看,如果紙介質終究要被電磁介質所替代,因而可能帶來更大的審計風險。
3測試內部控制制度以防範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是原始憑證的形成和授權、資料輸入、程式與資料庫的修改、輸出資訊的使用和分配等出現錯誤或人為侵害的可能性。只有內部控制制度可信時,審計風險才能確認為較低水平,才能減少實質性測試的內容和程式,否則就宜採取替代的測試方法,進一步擴大測試的範圍。
因而,在對電算化會計系統進行審計時首先要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對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制度的稽核和評價應從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兩方面的測試與評價進行。程式控制的責任者是軟體開發部門。對本單位自行設計開發的電算化系統,應結合開發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件資料如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批准、系統設計資料,稽核系統的開發計劃是否經過嚴格稽核,仔細研究調查後方可實施,在開發過程中是否對不相容職務進行分工;對外購的商品化軟體則應重點審查該系統是否通過評審或鑑定,為適應被審單位特殊業務所作的除錯是否經有關部門的確認。
首次審計時不論軟體是自行開發還是外購,都要根據系統的流程圖、源程式、程式設計說明、使用者使用手冊等資料依次檢查系統對會計資料的輸入、處理、儲存與輸出,系統的初始化、維護與安全等各項操作所設定的關鍵控制點是否合法、合規、合理。
制度控制的責任是會計軟體的使用單位,是由人工實施的控制,獨立於系統軟體對制度控制的測試與評價應注意:稽核被審單位是否根據本單位實施電算化的實際情況,採用恰當的組織機構模式,在電算化系統內部合理的設定崗位,進行不相容職責分工控制。注意被審單位的機構模式是否根據本單位的規模、管理方式及發展方向,恰當地選用了集中管理模式,或分散管理模式,或集中管理下的分散模式;
電算化部門內是否遵循內部牽制原則相對獨立,根據需要進行了合理的職責分工,如系統員、系統維護員、程式設計師、操作員、資料控制員、資料管理員之類的職責分工;各崗位人員的素質是否確實能夠滿足開展電算化工作的需要;審查系統工作環境的控制是否完善,是否建立和健全機器裝置使用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和執行操作規程以保證會計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通過和評價系統的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的薄弱環節,確定內部控制制度對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範圍的,幫助確定合理的審計程式,決定審計工作的重點和範圍,減少和防止電算化系統的審計風險。
4制定和完善新的審計準則
我國在審計方面制訂了許多規範性檔案。但是由於審計物件、審計線索、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些準則中的某些已不適應實際情況,一些新增審計內容在審計準則中又缺乏相應的條款,如電算化系統開發審計準則,新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審計軟體功能規範和開發準則等。在制定新的審計準則時,要在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大力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
在制定具體準則時應側重於對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評價,應對以下幾方面進行規範:1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2審計證據的收集;3計算機審計過程及相關的審計技術;4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等。
制定有關電算化審計準則和制度,是目前審計工作的迫切需要。
5開展審計技術和方法的研究
由於計算機處理和手工處理有很多不同點,從而產生了許多獨特的計算機審計技術和工具。計算機審計注重對業務事項和處理過程進行證據收集,如要收集符合性測試的證據,一般是通過模擬資料進行測試形成要收集的證據。
因此,要大力開展對計算機審計技術和方法的研究,如審計管理計算機技術、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測試技術、資料庫或資料檔案的審計技術、應用軟體的審計技術、系統開發和維護的評價技術等,特別是內部控制的測評技術,以儘快實現利用計算機審計。
6加快審計軟體的開發
審計軟體是計算機審計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沒有良好的計算機審計軟體是很難開展實際的自動化審計工作的。
審計軟體的功能應具有針對會計程式本身合法性、正確性的審查功能;具有對機內會計資料檔案的一致性、正確性的檢查功能;具有驗證會計報告的可信程度及會計軟體內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功能;具有審查審計報告、審計文書自動編制整理功能等。
進而解決審計電算化滯後的實際問題,做到審計技術與會計電算化同步。利用計算機快速分類、檢索功能、儲存能力編制審計程式,可以進行大量的審計比較、抽樣及核對工作,收集審計證據,減輕審計人員工作強度;事先用計算機設計測試案例,後用於測試被審單位的會計程式和資料檔案,能夠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審計員利用計算機儲存有關法規條例、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等,隨時呼叫,便於審計工作的開展;利用計算機對審計資料進行統計彙總,編制列印各種統計表、審計檔案,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軟體既可以加快審計工作的效率,又有利於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規範化工作。但我國審計行業的審計軟體很少,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應加大對審計軟體開發人才的培養,同時鼓勵審計人員積極參與開發或獨立開發審計軟體。另外,要加強國際交流,引進計算機軟體技術,縮短計算時間。
7加快審計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審計人員必須要更新知識,不僅需要會計、財務、審計、工程技術知識和技能,熟悉審計法規,及其他審計規範準則外,還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資料處理知識,掌握系統分析設計和電算化系統評審技術,電算化審計軟體的開發使用和維護技術。
審計發展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和加快審計人員的知識更新以適應審計發展的要求。為此可採取的措施有:
7.1對現有審計人員在計算機、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控制及計算機審計技術等方面加以培訓,使他們能勝任審計工作;
7.2購買必要的審計軟體,對複雜的財務軟體的審計聘請計算機專家進行輔導;開展審計的正規課程,藉助高校的師資力量;
7.3開設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審計,控制使用者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等相關的課程,加強計算機審計配套課程的教育。
7.4同時適當借鑑適合我國國情的西方審計理論和方法,培養面向未來的複合型審計人才。
8結束語
由上述可見,會計電算化給審計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傳統的手工審計已不能適應電化的要求。開展計算機審計是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新課題和新任務。一方面,逐漸實現審計手段的計算機化,即利用計算機進行計算機所辦理業務的審計。另一方面,審計部門內部的各項管理工作和檔案、報表、資訊處理、預策、決策等工作也逐漸的實現了計算機化。
運用計算機審計能夠提高審計效率,確保審計時效;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專案質量;突出審計工作重點,豐富審計手段;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計算機審計的範圍將更加廣泛,並日益滲透到各個行業審計工作的各個方面。
審計碩士畢業論文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