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論文好寫麼
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能源技術、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發展低碳能源走向低碳經濟
摘要:低碳,實質上是個能源問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存在著制約因素當然也有著潛在的優勢,世界正處於能源革命的初期,對於我國來說,嚴抓高耗能行業的減排、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無碳能源、加強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援,將是這場能源革命的主要內容。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新的能源體系可能成為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巨大契機。
關鍵詞:低碳經濟轉型,低碳能源
一:低碳經濟的實質
低碳,實質上是個能源問題。從能源的角度看,低碳經濟是相對於基於化石能源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的,低碳經濟實質上是對現代經濟執行與發展進行一場深刻的能源經濟革命。因此,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於促進經濟增長與由能源消費引發的碳排放“脫鉤”,實現經濟與碳排放錯位增長碳排放低增長、零增長乃至負增長,通過能源替代、發展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控制經濟體的碳排放彈性,並最終實現經濟增長的碳脫鉤。發展低碳能源、走向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不僅僅是我國的戰略重點,摒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更是全球共識。
據分析,我國有巨大的節能潛力。資料表明,以建築節能為例: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而不加控制,到2030年,我國建築能耗總量將近26億噸標準煤,接近目前全國能源消費量。而如果採用半導體LED照明,只要佔有1/3的照明市場,每年就將節約用電1680億千瓦時。另外,我國核電裝機僅907萬千瓦低碳經濟轉型,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非常低。我國應該加快發展核電,以保證我國東部地區近期能耗增長及改善環境的需求。經過預計,我國核電裝機2020年達到7000萬千瓦,在能源結構中佔5%,2030年將達到2億千瓦,佔10%。
所以說,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上,我們必須科學前瞻,明晰重點科技領域的戰略和發展路線圖,在國家層面統籌安排,集中力量解決戰略性科技問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堅持立足國情,走政府主導與市場基礎配置相結合的道路。集中力量支援我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強大自主創新能力全球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提高國家總體技術創新能力。
二、我國轉型面臨的制約因素和潛在優勢
一制約因素
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國際社會長期發展的趨勢。但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客觀地認識到向低碳經濟轉型面臨著一系列挑戰:
1、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消費結構升級、人口增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對能源的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長,這一結論是國內外眾多研究所支援的。國際能源署IEA釋出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年”中,2005-2030年在參考情景和可選擇政策情景下,我國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將分別增長3.2%和2.5%,能源相關的CO2排放將年均分別增長3.3%和2.2%。從各項指標來看我國都將在2010年以後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
2、發展方式。我國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對能源和資源依賴度較高,單位GDP能耗和主要產品能耗均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的平均水平。雖然我們早在“九五”計劃中就提出要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從現實來看,以粗放型為主的增長方式仍然沒有根本改變。這些都是由我們的國情和特定的發展方式決定的。
3、資源稟賦。在我國能源探明儲量中,煤炭佔94%,石油佔5.4%,天然氣佔0.6%,這種“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決定了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將長期存在。過去20多年中,我國努力促進能源結構的多樣化,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從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1年的66.7%。但近年隨著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攀升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又有回升的勢頭,2007年達到69.4%。由於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得多,而單位能源燃煤釋放的CO2是天然氣的近兩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必然會產生較高的排放強度。
4、貿易結構。我國產業在全球範圍來看仍處於低端位置,在產業技術含量、附加值和競爭力等方面均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出口的商品相當一部分為高能耗、高度依賴於原料加工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商品。並且,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我國承接了相當一部分勞動、資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汙染的產業,我國在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同時,也直接或間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資源低碳經濟轉型,並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5、鎖定效應。我國目前正面臨著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據IEA估計,參考情景下,我國在2006-2030年間需要在能源部門累計投資3. 7萬億美元,其中74%用於電力投資,約為2. 8萬億美元。能源基礎設施所採用的技術、裝置一旦投入使用,將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長期影響。而目前在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中,在如何避免傳統燃煤發電技術的弊端、採用低碳的先進技術方面,在資金、政策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
二潛在優勢
雖然說我們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存在不少制約因素,但是相比其他國家,我們仍有著不可忽視的並且可以加以充分發掘的潛在優勢:
1、減排空間大。由於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處於高能耗階段,加上節能技術水平較低,能源管理漏洞較多,使得中國的能耗強度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有關研究表明,我國的能源系統效率為33. 4%,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八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機動車油耗水平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相當於氣侯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因此,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徑,實現節能減排的餘地較大。
2、減排的成本低。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減排成本比較低。從國際上看,框架公約規定每噸成本超過30美元,我國的成本大體在15美元。加上我國能源需求增長、符合減排條件的專案多、規模經濟效應明顯的特點,都有利於開展國際碳排放交易,從而吸引國際資金進入減排專案。2006年,全球碳交易和清潔生產機制CDM碳交易市場達到300億美元。目前,已有全球50多家金融機構加入全球氣候變化投資網路,投資額達到了13萬億美元。截止2008年2月,我國CDM專案首次超過印度成為最大的CDM碳交易量國家。
3、技術合作潛力大。一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在低碳技術方面還存在較大落差。比如,在電力行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方面、大型風力發電裝置、燃料電池技術、氫能技術等,與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領域,汽車的燃油經濟性問題、混合動力汽車的相關技術等,還處於探索階段等等。另一方面,低碳技術國際合作的機會在增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此外,中歐之間簽署的《中歐關於氣候變化的共同宣言》等多邊及雙邊合作都把低碳技術的開發與合作作為基石。在全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國作為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應抓住時機,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加快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推廣速度。但是低碳經濟轉型,也應該看到,技術合作的實際程序存在一定困難,由於涉及智慧財產權、商業利益等諸多原因,我國目前仍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技術。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選擇
第一,嚴抓高耗能行業的減排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快慢、實現的程度都絕大多數取決於這些高耗能行業的減排狀況。同時,從未來增量排放來看,我國工業化程序還未完成,一些高耗能的產業短期內還需要增長,要降低碳排放就需要對這些高耗能行業的用能水平和效率進行嚴格監管。所以說,提高我國高耗能產業過低的產業能耗效率是決定我國是否能實現2020年減排目標的關鍵性舉措。所以說發展低碳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它意味著能源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的革新,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途徑。
第二,發展低碳能源技術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技術,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我國正面臨很大壓力,一旦發達國家在綠色能源技術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與發達國家產業技術差距就可能從代內差距擴大為代際差距,現有的技術裝備就面臨著很快被淘汰的危險。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於偉華認為:“低碳經濟的核心是開發低碳的能源技術,低碳經濟實質就是用低能源消費、低排放和低汙染來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技術是發達國家維護其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戰略制高點的有力武器,我國要在該市場提高地位,必須要佔領到技術制高點。”我國應加強並推動國際技術合作,鼓勵日本企業在亞洲範圍內對外投資,加強綠色企業之間的聯絡。
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根據IPCC和IEA的報告,成本有效的能源效率改進能夠貢獻2020年及以後一半的減排潛力。隨著能源價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減少能源浪費、用既定量的能源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被認為是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最經濟的方法。近些年國務院建立了一種稅收和免費的制度,鼓勵使用能夠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裝置。能源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將不僅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還將使迅速增加的無碳能源使用更容易。通過改變城市設計,比如,在減少對汽車的依賴的同時增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的作用,可以獲得更多的益處。
第四,發展無碳能源、增加能源投入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走向綠色、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就目前情況來說,可再生能源只是補充能源,非水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2%,加上水能則佔10%;而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非水再生能源將部分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主導能源。不斷提高的技術和不斷上升的能源價格,為新型能源體系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市場。但要達到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轉折點,需要出臺新的公共政策和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今後能源經濟和世界氣候會發生什麼,在很大程度上將受數以千計的國際性、全國性和地方性政策決定的影響。
第五,加強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援
巴西、美國和歐盟曾要求一個最低量的生物燃料和汽油混合在一起,從而刺激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低碳經濟轉型,這類規定對修補市場經濟的一些漏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美國的一些州正在努力通過吸引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和電動汽車行業投資來振興經濟。到2006年的時候,美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創造了386000個工作崗位,煤炭行業創造了82000個工作崗位。從世界範圍來看,可再生能源行業創造了2300000個工作崗位。所以說我們應借鑑國外的有用經驗,加強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援,儘早建立起適合我們國情的能源政策支援體系。
四、結論
低碳經濟不僅是人們的一種理想,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的渴望和憧憬。我們在未來的目標可以定義為:大力節能,提高能效,控制總量;高效潔淨化的利用化石能源,使黑色能源逐步的綠色化;加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使其逐步成為中國能源的綠色之柱。儘管我國在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當中還存在著不少制約因素,但是我相信通過對減排優勢的發揮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我國發展低碳能源和低碳經濟的空間還是非常之大的。
我國正向世界展示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即使我國繼續以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速度建設燒煤的發電廠,我們也可能成為清潔能源的領先者。2004年以來頒佈的新的法律,推動了我國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創造了新的產業。我國目前在太陽能熱水器、小型水力發電機和高效的CFL燈泡專案上全球領先。2007年,我國也是世界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生產國之一,第三大風力發電機安裝國,並且可能在2010年時在這兩個專案上居世界領先地位。與此同時,我國正努力成為綠色建築和綠色汽車的領跑者:2008年說服美國億萬富翁巴菲特向我國比亞迪投資2.3億元,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尚缺乏我國所表現出的獨特的能力。但是如果我國改變以煤炭為基礎的能源路徑,轉向一種支援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路徑,這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更為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創造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我國在低碳能源方面的創新將是我國對人類做出重要的貢獻,這也將為國際合作開創了新的領域和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我們能源的未來:建立低碳經濟[R].英國能源白皮書,2003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迴圈經濟促進法[R].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號,2008年8月29日通過,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3]金樂琴.中國如何理智應對低碳經濟的潮流[J].經濟學家,20093:38-40.
[4]王宇.綠色經濟政策漸漸流行[N].中國經濟時報,2009-10-133.
[5]胡兆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能源、電力之路初探[J].中國能源,2009,11.
[6]陳志恆.日本構建低碳社會行動及其主要進展[J].現代日本經濟,20095:12-15.
[7]克里斯托弗.費雷文[美].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戰略[J].江西社會科學,2009,7
[8]曹海霞.張復明.低碳經濟國內外研究進展[J].生產力研究.2010,3
[9]姜克雋,秀蓮,莊幸等.中國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發展之路[J].中外能源,20096:1-6.
<<<下頁帶來更多的
博士論文彙總有關經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