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國家的證券投資股民的炒股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全球股市持續低迷,但很多國家的股民卻並不那麼緊張,因為某隻股票的盈虧似乎不會特別影響他們的收益。不同國家的股民有什麼不同特點,請看記者的報道。

  歐洲的債務危機似乎看不到頭,壞訊息接踵而來,全球股市也在此衝擊下,經歷著一波又一波的下跌。股市低迷,很多國家的股民卻並不那麼緊張,他們也關注股市的漲跌,不過,某隻股票的盈虧似乎不會特別影響他們的收益。

  一、日本:“渡邊太太”不炒短線。

  日經指數日本經濟平均指數是亞洲股市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受歐美股市影響,日經指數最近處於下挫狀態。但是,日本民眾和媒體對這次股市震盪的反應很平靜,大部分討論僅僅停留在專業媒體和報紙的財經版塊。

  在日語中,並沒有“股民”這個詞,他們的措辭比較複雜,叫做“個人投資家”。從這兩個詞語的構詞中,我們就可以品味出,日本人對投資股票、基金、債券等有價證券的態度,是比較慎重和嚴謹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人的投資態度就日趨謹慎,許多日本人發自內心警惕並拒絕暴富,因為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他們 :一夜暴富的神話幻滅後,必將帶來無盡的哀傷與痛苦。

  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大多數日本人僅將股票、基金、債券等當作“比銀行利率高些”的理財方式,而非賺錢方式。也因此,在日本的散戶股民中,家庭主婦和單身白領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一般的日本主婦,在繳完房子和汽車的分期付款、安頓好全家日常生活、計劃出每年的節慶和度假之後,才會拿出餘款的25% 至 40% 進行各類投資和理財。股票一時漲跌,並不會對她的家庭產生重要影響。

  日本的散戶只要買了股票,基本都會長期持有,很少有“炒短線”的股民。

  他們也只會在認可了一家上市企業具備長期成長價值之後,才買進這家的股票。

  和麵對股票指數時的無所謂態度相比,一部分日本主婦在面對匯率時卻顯得不那麼平靜。同時,和股市的平淡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兩年來日元匯率漲跌的訊息不停衝擊著日本各大報紙的頭版和電視新聞的頭條。

  上世紀90年代末的金融危機後,日本的銀行儲蓄利率降為0.02%,被稱為“零利率”。這一政策,促使許多原本靠銀行利息理財的家庭主婦,不得不考慮將手裡的錢換成外國貨幣,存到利息較高的外國銀行。而這種方式一旦操作熟練,就演變成了我們非常熟悉的“炒匯”。

  前幾年,東京外匯保證金市場就出現了奇怪的現象 :上午明明正處於某種市場行情中,但到中午突然進入拐點,大量資金同時進入或抽出,將下午的市場攪成一團亂麻。經過一番調查,工作人員發現,是家庭主婦們忙活完上午的家務,吃了午飯,各自到最近的網點辦理外匯業務。因為日本主婦的生活極其規律,全國幾百萬家庭主婦不約而同地一起出動,形成了一隻具有強大金融影響力的“太太軍團”。當然,日本主婦們喜歡賣出手中的日元,買進銀行利息較高的澳元或紐西蘭元,並存入當地銀行。紐西蘭人發現日本人賬戶中有許多姓“渡邊”的,就稱呼這些外匯市場上的日本主婦為“渡邊太太”。如今,“渡邊太太”已經成為世界金融市場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大家都明白,只要有新的風吹草動,就一定能再次看到她們的身影。

  二、加拿大:職業股民比較少。

  要說到“加拿大股民”,我可不陌生,因為家裡就有一個——我太太。正休產假的她即便出門或餵奶,身邊也總帶個“黑莓”,好隨時隨地收看最新股市訊息。

  不過她這樣的“加拿大股民”在加拿大純屬另類 :加拿大的主機板和創業板股票數量繁多,但大多數股票股性呆滯,每天成交寥寥無幾,一天交易結束拉出一根橫線或一條折線,絕不是什麼出奇的事,因此傳統上加拿大股民並不總盯著盤面看。

  過去加拿大人通常都是委託專門的股票經紀人代理炒股,因為北美股票數量龐大,屬性繁多,且各種權證、分配方案十分複雜,許多都需要專業操作,如果股民自己動手,會十分辛苦。因此如果找到可靠的經紀人,炒股很方便。

  但找經紀人最大的問題,一是門檻高,二是手續費高昂。一般的正規經紀人都會要求開戶資金的下限,15萬加元1加元約合6.3元人民幣算是低的,一些知名經紀人根本不接百萬以下的小客戶 ;經紀人當然不會白給你服務,除了交給證監會的印花稅,他們都會收數額不小的手續費,當然,手續費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比如有的經紀會告訴客人,每天交易不低於若干次,或每年交易不低於若干次,就可以減免手續費,可如此頻繁的交易,一般人是根本不敢去做的。

  近年來這個門檻開始一點點降低,一些銀行或投資公司推出一種“自助式炒股”服務,股民參加這種炒股組合,可以不受開戶門檻的限制,手續費也會低很多因為沒有經紀人為你服務。但這種玩法不太符合傳統北美股市習慣,所以吸引的多數是亞裔移民。

  加拿大很少有所謂“職業股民”,除了自己“開盤子”做投資公司或獨立經紀人的這要在中國得算“券商”。在加拿大,主流股民是有部分閒錢的白領和中產階級,他們資金充裕但時間有限,委託經紀代理是常態。加拿大也有各種股指期貨和“放大盤”的操作,敢入場的倒都是“職業股民”,但為數較少。

  號稱G8中金融監管最嚴的國家,加拿大券商和股民投資心態都較保守、穩健,因此儘管加拿大股市和美國一樣,實行T+0和無漲跌停板的規則,理論上更便於投機,但交易卻相對清淡得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加拿大股市最大的特點,是資源公司多、“殼”多、資產重組多,一旦某資源公司宣稱發現新礦,或某個“殼”傳出併購訊息,資金便會蜂擁而至,炒家們利用“放大盤”和T+0規則不斷地在一日內買進賣出,股價上躥下跳,成交量會頂破天花板。但這種行情往往只有“一日富貴”,第二天便偃旗息鼓半死不活,甚至打回原形。

  在加拿大,許多人都關心股市,因為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等投資幾乎家家都有,而這些基金往往投資股票,股市的漲跌對基金收益影響很大。

  三、澳大利亞:股民盯緊中國經濟。

  10 月 14 日這一天,澳大利亞各大投資機構、股民都鎖定了電視訊道,每個人的雙眼緊盯電視螢幕,專注收看、收聽——中國統計局在公佈中國9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資料。

  中國的經濟資料為何引起澳大利亞股民如此高的關注?原來,中國CPI資料是審視中國經濟現狀的標尺,而中國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著澳大利亞股市,特別是資源股股票的走勢。

  據澳大利亞寶澤金融集團投行部董事,投資理財專家艾伯特介紹,澳大利亞股民與其他國家的股民有很大不同。股民佔澳大利亞總人口43.5%,佔比堪稱世界之最。但其中差不多七成股民的股票是由祖父輩傳下來的,他們樂於定期收受股息。所以在澳大利亞要看一隻股票是否走好,主要看股息派發的好壞。

  過去十多年,澳大利亞許多國有公司如銀行、電信公司及保險公司等通過股票上市進行私有化,很多澳大利亞人是因為這些上市公司對其配送股份而成為股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委託他人理財,並不是自己開戶炒股,僅有5% ~ 7% 股民為活躍股民。

  澳大利亞股市的單日交易量不大,因為九成股票是由澳大利亞各個投資機構如銀行、基金來操作,由散戶持有的比例很小。

  不過,不直接參與投資、不直接參與股票買賣不等於澳大利亞股民對股市不參與、不關心。艾伯特說,澳大利亞股民的參與程度這幾年越來越高。過去每逢股民年度大會,股民甚少關心,只有少數股民會參加會議。自從2008年後,每年11 ~ 12月召開股東年度大會,股民都積極參與,而且在會上責問、大罵董事會,一點都不客氣。

  這樣的參與度造成澳大利亞股民對投資理財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金融危機前,澳大利亞股民通常很瀟灑,由投資理財師負責其股票投資,常常是幾個月不過問一聲。艾伯特介紹,現在大不相同,只要股市一有風吹草動,股民電話就一個接一個打進來。而且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網路資訊的發達,股民與投資理財師收到的股市資訊只相差很短時間,股民常常電話打進來指揮投資理財師買賣股票,弄得不好就要對投資理財師說風涼話,“為什麼電腦不夠快啦,是不是沒錢買呀,你們的投資策略是不是改變了……弄得投資理財師們有些無所適從。”

  澳大利亞股市的海外資金量很大,如今,歐洲各國都把投在澳大利亞股市的資金調回本國,澳大利亞股市現階段出現了反常性走勢。不過,澳大利亞股民對澳大利亞資源股還是非常充滿信心的。由於擔憂美國的經濟和歐洲的主權債務,他們對金融股持謹慎態度。

  隨著澳大利亞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聯絡日益緊密,甚至出現了澳大利亞的資源股是否走好全看中國經濟“臉色”的情況。艾伯特表示 :“澳大利亞股民對中國來澳大利亞投資的歡迎程度,遠遠高於美國和歐洲對中國投資的歡迎程度。”

探究建設國內證券投資法律體系
論巨災風險證券化
相關知識
三個國家的證券投資股民的炒股文化
工薪階層家庭理財中的證券投資策略
投資風險度量下的證券投資論文
創新金融管理與證券投資服務的對策
證券投資基金的相關法律性質***2***
證券投資碩士參考論文
證券投資風險管理論文
最新證券投資風險管理論文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免費
全世界最大的三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