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財務報表應該如何去分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w篇一

  財務報表分析意義:

  1.幫助企業經營者總結過去的營業成果和財務狀況,明確現在所處的競爭地位,加強內部控制,並在此基礎上預測和規劃未來;

  2.幫助銀行信貸人員、投資者、供應商以及同企業有利害關係的單位和個人,瞭解和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並據此作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和提供信貸的決策;

  3.幫助政府的財稅、外匯管理、證券管理和統計等職能部門,對各種會計資料進行彙總處理和分析利用,使國家對巨集觀經濟的調控更具有效率;

  4.幫助社會上的審計和經濟研究等專門機構更圓滿地履行其特定的職責。

  ■財務報告:實際上是一個集中描述企業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企業資金迴圈和週轉情況、企業成本費用和盈虧損益情況的指標體系,它包括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而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一種對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的生產經營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和週轉情況、稅金繳納和抵免情況、各種物資財產變動情況等進行分析或總結的書面文字報告。一般情況下,它是不定期公佈的,並且不採用報表的形式。

  ■會計報表分析的要旨,就是要揭示出一個會計資料與另一個或另幾個會計資料之間的關係,以反映出各種會計資料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中的重要意義及其在某一段時期內所發生的變化趨勢和量值。

  ■根據分析的主體,將財務分析分成內部和外部分析兩種:

  1.外部分析: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是企業資本或資金的的供給者,是在企業外部形成的一個利益集團,他們一般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不能直接從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營銷過程中獲取所需要的經濟資訊,而只能依賴於企業的財務報告來了解和掌握企業過去的經營成績和目前的財務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資金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及潛在風險的判斷,為最終作出的投資或信貸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外部分析有所偏重:銀行信貸以及供應商商業信貸主要對企業單期的現金頭寸和近期產生的現金收入感興趣,對企業的要求權是短期性質的,而要想了解企業對短期債務的支付能力,只需對會計報表進行流動性分析即可;對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公司債券持有者以及公司股東優先股對企業的資產和收益所擁有的要求是長期的,他們對企業在較長時期內支付利息和產生收入的能力以及提存償債基金的情況感興趣,他們對會計報表的分析主要圍繞企業的資本結構和長期償付能力展開;企業的所有者含股份公司普通股股東以及潛在的投資者對企業當期的盈利水平及其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感興趣,因為公司股票市價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目前實際的和未來預期的收益情況、紅利的發放數量及其穩定性。政府稅務部門,他們特別注意企業成本費用的開支情況、稅前利潤的水平以及應繳稅款的數量等。

  2.內部分析: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將分析的重點集中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某些薄弱環節或對企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控制和規劃。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在靜態基礎上反映企業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點一般為月末、季末和年末其財務狀況的報表。它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平衡基本公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排列順序,將企業在某一日期的資產、負債及資本等帳戶餘額加以適當列示編制而成。它能使企業的經營者、社會上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政府的稅收和證券管理等部門瞭解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長短期債務、投資者所持有的權益等情況,有助於人們分析企業的變現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

  ■損益表:是一張在動態基礎上反映企業在某一個時段一般為一個月、一季度、一年生產成果和經營業績的報表。它依照將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收入和成本費用相配比的會計原則,按一定的上下排列次序,根據企業各帳戶的期末餘額及試算表的結果編列而成。它的意義在於:通過列示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成本耗費以及各項費用開支等情況來全面反映投入和產出的比例關係。它是考察投入企業的資本是否保持完整以及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大小或者經營效益好壞的主要依據。

  ■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所提供的會計資訊各有側重點:前者反映的是企業在某一個時點上所持有負有資產、負債和資本的存量情況,而後者揭示的是企業在某一個時段裡所形成收入和發生成本費用的流量情況。

  ■與利潤分配表一併編制的利潤分配表技術作為溝通這種流量和存量關係的渠道而發揮作用的。該表顯示了企業當期的利潤總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是如何進行分配的,即在向政府稅務部門按規定繳納了公司所得稅後,有多少金額用於向股東們支付股利,有多少留在企業進行再投資。利潤分配表中的“本年淨收益”或“利潤總額”專案餘額來自損益表,而末項“期末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潤”則是資產負債表中屬所有者權益類的一個專案。

  ■財務狀況變動表:通過將營業過程中所發生的淨損益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變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能補償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在揭示會計資訊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主要理由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沒有充分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情況,如企業從哪些來源獲得資金,資金又有那些用途,企業財務狀況在本會計年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

  ■財務報表分析技巧的四類方式:橫向分析;縱向分析;趨勢百分率分析;財務比率分析。

  ■橫向分析:採用前後期對比的方式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即將企業連續兩年或者多年的會計資料並列在一起,並增設“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編制出比較的財務報表,以揭示各會計專案在這段時期類所發生的絕對金額變化和百分率變化的情況。

  將連續多年至少兩年的財務報表並列在一起進行絕對金額或百分比的比較,比單單看一個會計年度的報表能瞭解更多的企業情況。另外,根據分析目的的不同,橫向分析可不侷限於財務報表的資料,也可用本會計年度發生的實際數與預算數或目標數進行比較分析。

  ■縱向分析:橫向分析是對不同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的相同專案進行比較分析,而縱向分析,是同一個會計年度報表各專案之間的比率分析,但其有個前提,就是採用“百分率”或者“可比性”形式編制資產負債率和損益表,即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專案如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額或權益總額,損益表中的銷售收入等的資料作為100%,然後將報表中其餘專案的餘額都以這個重要專案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縱向排列,從而揭示出各個會計專案的資料在企業財務中的相對意義。不僅如此,採用這種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還使得在兩家規模不同的企業之間進行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比較成為可能。因為把各個會計專案的餘額都轉化為百分數,在經營規模不同即使是懸殊差異的企業之間就形成了可比基礎,這便是“可比性”的含義。當然,要在不同企業之間繼續財務比較還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兩家企業基本上屬於同一行業,它們所採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和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式必須大致相同。否則,即使是對兩家企業以“可比性”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進行比較分析,也不會得到任何有實際意義的結果。

  在以“可比性”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中,各專案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不再列示,而是將同一年度資產負債表中的全部資產類專案的餘額作為資產總額的百分數計列,將屬於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的各個專案的餘額作為權益總額它衡等於資產總額計列,這樣,人們一眼就能夠了解企業的資產構成情況或者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在每一項資產上的配置情況。在年度損益表中,則是以銷售總額作為分母計列所有收入、成本、費用、所得稅稅金及利潤專案的百分率,這樣,企業的銷售利潤率以及各項費用率的情況便一目瞭然。由此可見,以“可比性”形式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縱向分析,能使同一張會計報表中的各個專案與某一關鍵專案之間的比例關係更加清晰的顯示出來。

  ■趨勢百分率分析:簡稱趨勢分析或者指數分析。趨勢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種橫向百分率分析,但它不同與橫向分析中對增減情況百分率的揭示。區別就在於前者不採用環比的方式,而是將連續多年的會計報表中的某些重要專案如銷售收入、銷貨成本、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稅前和稅後利潤等的資料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應資料作百分率比較。很顯然,這種報表分析技巧對於揭示企業在若干年內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特別有用。

  對會計報表進行趨勢分析,具體涉及以下三個步驟:

  1. 選定某一個會計年度為基年;

  2. 設基年會計報表中各個專案或若干專案的餘額為100%;

  3. 將以後各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相同專案的資料按基年專案數的百分率來列示,即用非基年專案的餘額去除基年相應專案的餘額,然後再乘以100%。

  趨勢百分率分析有助於人們瞭解和掌握若干年以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專案相對於基年的增減情況和變動情況,而這些資訊是橫向和縱向分析中是不可能全面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趨勢百分率分析只是從一個特定角度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了一些重要資訊和研究線索,它本身並不能取代別的財務分析方法,另,趨勢分析法在具體運用時還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即將各期專案表現為基期專案的百分數,只有在基期專案的餘額是正值的情況下才是可行的,假如基期的專案數為零或者負值,趨勢分析就無從談起。

  ■財務比率分析:是指通過將兩個有關的會計專案資料相除,從而得到各種財務比率來揭示同一張會計報表中不同專案之間或不同會計報表的有關專案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係的一種分析技巧。財務比率分析比較有三個維度:

  1.縱向比較:即將企業當年的財務比率同歷年來的同一比率作比較,以便對這以比率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確定企業的發展趨勢是好還是壞;

  2.橫向比較:即將本企業的財務比率與同一時期同行業其它企業的財務比率作比較,以便對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3.標準比率分析:標準即是指一般正常情況的典型。其標準有三種:一是歷史標準,即以本企業歷史上經濟情況比較正常或者相似時期的財務比率數字作為標準,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競爭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情況下,歷史標準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二是行業標準,即以該企業所屬的行業在同一時期的平均比率作為標準,其理由是在同一時期內,同一行業的各家企業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是相似的,採用這個標準作為比較基礎,符合客觀性原則;三是預算標準,即以企業當期預算中的財務比率作為比較的標準。

  財務比率分析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使得各個不同規模的企業的會計資料所傳遞的經濟資訊單位化或者標準化。正因為具備了這個特點,和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及行業標準的比較成為可能。

  財務比率分析就是一種分析相對關係的技巧,它可被用作評估和比較兩家規模相差懸殊的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有效工具。

  財務比率分析根據其考核的範圍和分析的重點不同,可分為四個大類:1.流動性分析;2.財務結構分析財務槓桿分析;3.資產利用及企業盈利性分析;4.與股利、股票市價等指標有關的股票投資收益狀況分析;

  ■營運資金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淨額。

  ■反映企業流動性狀況或者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⑴流動比率營運資本比率

  流動比率倍=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是指企業的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加上能在一年內或者一個正常的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任何資產,如短期投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貨、預付貨款、一年來到期的長期投資、其他應收款;

  流動負債:是指償還期限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二必須償付的各種短期債務,如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預收貨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其它應付款,各種與日俱增的應計利息費用、應計工資、未交稅金、還有已作宣佈但尚未派發的應付股利。

  指標說明:該指標最能反映企業的短期支付能力,是判斷企業短期債務到期前,可轉化為現金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也就越強。但該指標過高,表明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比較低下,對企業的經營發展也不利。如果企業的行業生產週期較長,其流動比率也會相應提高。

  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比率是200%左右,我國較好的比率是150%。一般來說,工業企業的流動比率為2倍是相當不錯的,而公用事業單位的流動比率則要低的多,這是因為水電、煤氣、電話等帳單通常都是以月份為基礎進行結算的,換句話說,公用事業單位應收帳款的週轉速度要比典型的工業企業快得多。

  它是衡量企業淨營運資本頭寸或短期債務狀況的重要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在目前及今後的營業週期內提供現金、償付短期債務、維持正常經營活動的能力。

  比率為200%2倍,意味著企業有近2倍的流動資產,承擔流動負債的支付。

  ⑵速動比率酸性試驗比率

  速動比率倍=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預付費用後的餘額。速動比率將存貨排除在外的理由是:存貨在銷售中常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不適銷對路或者遇上經濟蕭條時期還可能成為滯銷貨。所以存貨能否在其價值不受損失的條件下迅速轉化為現金以支付到期的債務,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將預付費用從流動資產中扣除則是因為它是企業已經支出、但應有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預付費用雖屬流動資產,但其流動性實際上卻是很低的。

  指標說明:速度比率也是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評價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是在分子中剔除了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後,計算企業實際的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較為準確。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一般保持在100%的水平比較好,表明企業既有好的債務償還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動資產結構。

  對於大多數工業企業來說,速動比率為1:1,就表明企業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能較容易地籌措到資金應付營業需要。反之,假如企業的流動負債大於速動資產,速動比率太低,那就說明企業在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不合理,有缺陷,隨時會面臨流動資產不足以償付到期債務而被迫中斷生產經營的危機。

  對速動比率分析還暗含一個重要的假設,即企業的應收帳款一般能在正常的回收期內變成現金,因壞帳引起的現金耗損很小。可以通過編制應收帳款帳齡表來對速動比率進行適當調整。帳齡分析表應包括:帳齡未到期、逾期1-30天、預期31-60天、預期60天以上、應收帳款餘額、各帳齡應收帳款額佔總額的百分比。

  對短期有價證券的質量問題,考慮到經常會因市場價格的波動而蒙受一些損失,也可作適當調整。

  ⑶速動資產夠用天數

  速動資產夠用天數=速動資產∕預計每天營業所需的現金開支數。

  這是一個以營業開支水平而不是以流動負債為計算基礎的、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補充性指標。如果企業的速動資產較少,而每天營業所需的現金開支較高,速動資產的夠用天數就短,這樣企業為償付到期的債務就不得不動用其它資產,或者舉借新債還舊債。反之,假如企業的速動資產較多,營業開支水平較低,則速動資產的夠用天數就較長。

  ■反映企業權益結構及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通常又稱為財務槓桿比率。任何企業,每當其通過那些成本或者費用是固定的融資手段如借款、租賃、發行優先股股票等來對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資金融通時,該企業就被認為在使用財務槓桿。而財務槓桿比率則是衡量企業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財務槓桿或者在多大範圍內發揮財務槓桿作用的重要指標。

  由於財務槓桿比率能清晰地反映出企業在對長期債務還本付息方面所存在的風險程度,因此企業的債權人、所有者、潛在的投資者對這類比率特別感興趣,因為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受財務槓桿作用的影響。企業的經營者也比較關注財務槓桿比率的變化情況,因為企業債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利息等財務費用開支的多少,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

  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是分析企業權益結構及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資料來源。但資產負債表資料偏重於對企業在某一時點上運用財務槓桿狀況的靜態衡量,而損益表資料則為財務槓桿作用的動態性質的衡量提供了資料,它有助於人們將企業在當年必須償還的各種債務的本息總額,同企業的實際支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⑴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指標說明:資產負債率是表示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集的,該指標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它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判斷標準。該指標不論對企業投資人還是企業債權人都十分重要,適度的資產負債率既能表明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投資風險較小,又能表明企業經營安全和穩健,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

  比較保守的經營判斷一般為不高於50%,國際上一般公認為60%比較好。不同行業其資產負債率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交通、運輸、電力等基礎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平均為50%左右,加工業為65%左右,商貿業為80%左右。

  負債比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如比率為58%,這意味著企業全部資產中有58%是由債權人提供的資金來融通的。

  從企業債券的持有人或者長期債權人的角度講,由於負債率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他們所提供的資金或者發放的貸款的安全程度,所以他們一般都希望企業有較低的負債比率,這樣,在企業發生重大財務困難、被迫宣佈破產而受到清算時,他們的權益就能在較大程度上得到保護。當企業的負債比率處於較高水平時,其通過各種渠道籌措所需資金的能力就受到限制,即使在企業願意支付較高利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為人們意識到,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或者不景氣時,企業的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收入可能還不夠滿足其利息費用的開銷。所以很少有人會向該企業提供貸款或者購買企業在社會上發行的債券。

  ⑵權益比率

  權益比率%=業主或股東權益∕資產總額×100%

  指標說明:從債權人角度看,該比率越高越好,它表明企業的資金來源中依靠股東投資的比重較大,靠舉債融資的比重小,償債能力不成問題,若因企業虧損破產,債權人的權益能得到較大保障。

  計算業主或者股東權益時,必須包括普通股本、優先股本、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從企業投資者的角度看,權益比率太高不一定可取,它意味著企業沒能積極利用財務槓桿的作用。在舉債能創造出比平均資本成本更高的利潤時,權益比率越低越好,當在企業的利潤率下降到平均資本成本以下的情況下,權益比率太低即負債率高會使企業被沉重的利息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特別在經濟衰退或者蕭條時,企業的資產容易發生貶值,再加上企業的收益不抵借入的資金成本,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情況就會發生。這會導致股東喪生對公司的控制權,甚至被迫進行破產清理。

  ⑶已獲利息倍數

  又稱利息保付率,已獲利息倍數=ebitdaEBIT∕利息支出

  EBIT:指企業的息稅折攤前收益,具體是淨利潤和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之和。

  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是指企業當年償付利息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具體是指現金流量表中所列的內容。

  指標說明: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了當期企業所創造的稅前利潤和留在企業內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攤銷費在償付利息前是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從償債資金來源角度考察企業債務利息的償還能力。或者是說明企業的當期收益或者利潤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當期利息費用開支的需要。

  國際上公認的已獲利息倍數為3。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如大於1,表明企業負債經營能賺取比資金成本更高的利潤,但這僅表明企業能夠維持經營,還遠不夠;如小於1,則表明企業無力賺取大於資金成本的利潤,企業債務風險較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債務償還越有保障,相反,表明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償還債務利息。

  ⑷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

  與利息保付率已獲利息倍數相比,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是一個更嚴格的衡量企業償付能力的指標。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EBIT+已支付的租金∕利息+租金+稅前優先股股息+稅前償債基金

  指標說明:這是用來衡量企業的稅前經營利潤在多大倍數上足以支付企業全部固定財務費用含支付的利息、派發的優先股股息、提存的償債基金以及在租賃合同項下應繳付的租金等的比率。

  優先股股息:實際上也是一筆固定的財務費用,根據會計準則,企業應從其稅後收益中支付優先股股息,所以在計算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時也必須對優先股股息進行稅收調整。

  企業的各項租金:一般是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開支,即在計得EBIT之前已作扣除,所以它必須加回到分子的利息及所得稅前收益EBIT之中,而分母所反映的企業開支的所以固定財務費用則應將租金包括在內。

  稅前償債基金:公司在發行債券時,根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在債券到期以前即在債券存續期間,按期提存一定數額用以償還利息和部分本金的專用款項,交由銀行或者信託公司加以保管運用,以確保發行公司的償還能力,保障債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即是償債基金。由於償債基金在計算公司所得稅時不屬於扣除專案,它是從稅後收益中支付的,因此,在計算該比率時,為了使償債基金能與EBIT作對比,必須對在稅後基礎上提存的償債基金作出調整,使之建立在稅前的基礎上。調整的方法是:1-t∕稅後提存的償債基金數額,t-代表企業的邊際稅率。

  ■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確定和實現企業經濟資源在各項資產中的最佳配置。人們通常稱有關資產利用情況的比率為經營性比率或活動比率。

  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比率有應收帳款週轉率、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存貨週轉率、存貨平均週轉次數、固定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

  反映企業盈利性的比率有毛利率、經營利潤率、投資報酬率、淨資產報酬率。

  要真正瞭解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關將注意力集中於企業的銷售收入獲銷貨成本與各項資產的相對關係上是不夠的,因為有關資產週轉的比率雖然能衡量企業對資產的利用情況,但它未能反映資產利用的結果,即企業依賴於這些資產所實現的利潤狀況,所以,反映企業資產利用情況的經營性比率必須和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益情況的盈利性比率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全面瞭解企業的經營業績。

  ⑴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次=賒銷淨額∕平均應收帳款

  賒銷淨額=產品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貨折扣、銷貨退回和折讓

  平均應收帳款淨額=期初應收帳款淨額+期末應收帳款淨額∕2

  應收帳款淨額=應收帳款總額-壞帳備抵

  應收帳款週轉率為1次,即為應收帳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為1次。

  指標說明:應收帳款週轉率反映了企業應收帳款的流動速度,即企業本年度內應收帳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它是評估企業流動資產週轉情況的比率之一,是對企業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指標。

  在一般情況下,商業匯票性質的應收票據也可以包括在應收帳款內一併計算其週轉比率。

  ⑵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

  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365天∕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回收天數如何考核是一個因人、因地制宜的問題,它與所售產品的種類、當地商業往來的習慣以及競爭環境等因素有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沒有評價的標準,因為企業在賒銷條件中一般都明確規定了帳款的付款期限,此外,行業的平均帳齡也可用作比較的標準。

  在信貸政策寬鬆的條件下,企業的應收帳款回收期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現行水平的賒銷費用開支是必要的和合算的。假如企業一味追求標準比率,其結果是必然將潛在的客戶推向自己的競爭對手。

  ⑶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次=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銷貨成本即銷售成本,是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假如企業銷售的增長是平穩的或具有持續性質的,則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假如企業的銷售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或者銷售量經常發生劇烈變動,那最好是將全年每個月底的存貨餘額加總,再除以12。

  指標說明:存貨週轉率是評價企業從取得存貨、投入生產到銷售收回包括現金銷售和賒銷等各環節管理情況的綜合性指標,用於反映企業存貨的週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的合理與否。它是衡量企業銷貨能力強弱和存貨是否過量的重要指標,是分析企業流動資產運轉效率的又一依據,是對企業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指標。

  通常情況下,存貨週轉的速度快,說明企業的銷售效率高,庫存積壓少,營運資本中被存貨佔用的比重相對較小,則無疑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反之,存貨週轉率低,是企業管理不善、經營欠佳的一種跡象。造成存貨週轉速度慢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二種:一是存貨的質量有問題,,或是貨物受損、殘次品較多、或是產品已過時淘汰,冷背滯銷,由於這些存貨不適應市場需求,其變現的流動性大為減少;二是企業急於擴大銷售規模,存貨過量,偏離了最佳存貨水平,導致資金積壓,成本增大。

  凡事都要有個度。假如存貨週轉率過快,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就會冒因產成品存貨告馨而脫銷的風險,而這一局面出現,許多銷售機會就會被競爭對手奪取,所以存貨應維持在一個最佳水平上。

  ⑷存貨平均週轉天數

  存貨平均週轉天數=365天∕存貨週轉率

  平均週轉天數為115天,意味著企業的存貨從入庫登帳之日起到發運售出之日止平均為115天。

  ⑸固定資產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次=銷售淨額∕固定資產淨額

  指標說明:這是一個衡量企業利用現存的廠房、建築物和機器裝置等固定資產來形成銷售程度的指標。它說明企業對固定資產每一元的投資在該年度形成的▲▲元的銷售淨額。

  該比率一般只適用於本公司不同年份的縱向比較,而很少在不同企業間作橫向比較。

  ⑹總資產全部資產週轉率

  總資產週轉率次=銷售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指標說明:它表明企業每一元的資產在一年內可形成或產生▲▲元的銷售淨額,從總體上反映了企業利用資產的效率。該指標又稱投資週轉率,比率越高,表明企業投資所發揮的效率就越大,其結果必然是利潤率上升,反之說明企業資產利用程度低,投資效益也差。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率在資本密集程度不同的行業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光用此項比率跨行業進行比較沒有實際意義。

  總資產週轉率是考察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周而復始的流轉速度,反映了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通過對該指標的對比分析,不但能反映出企業本年度及以前年度總資產的運營效率及其變化,而且能發現企業與同行在資產利用上存在的差距,促進企業挖掘潛力、積極創收、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週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率越高。

  ⑺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銷售淨額=銷售淨額-銷貨成本∕銷售淨額

  毛利:為淨銷售收入與銷貨成本之間的差額。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期間進貨-期末存貨

  毛利率通常以百分比來表示。也可用銷貨成本率表示。銷貨成本率=1-毛利率,反過來說,毛利率=1-銷貨成本率

  銷貨成本率=銷貨成本∕銷售淨額

  毛利率或者銷貨成本率是企業商品產品售價與生產成本各種組合關係的反映,而售價和成本又受銷售數量的影響。

  假如企業毛利率或者銷貨成本率發生了變化,其原因可從上述三個變數進行分析:是原材料、中間產品的成本增加,還是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增加了?是能源及其它公用使用費用提高?是薄利的商品賣多了還是由於競爭激烈企業被迫減價出售商品?是生產技術、營銷手段過時還新近開發投產的新產品成本過高?是會計制度或者準則中有關存貨和折舊等處理方法變更引起企業當期利潤減少?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企業的銷貨成本率提高和毛利率的下降。

  ⑻經營利潤率

  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銷售淨額

  上述公式中,經營利潤有多種表現方式:

  ◆企業的淨收益或者稅後利潤EAT:即企業淨收入減去一切生產成本、稅金含流轉稅、所得稅、各項費用含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後的淨額。是企業利潤作了各項扣除後能直接分配給股東的盈餘。意即稅後淨利潤。

  ◆稅前收益或者稅前利潤EBT:為已扣除利息費用,但尚未繳納所得稅的稅前收益或者稅前利潤。

  ◆利息和所得稅前收益EBIT:它包括企業正常的營業利潤,同時將營業外收入淨額和投資淨收益計算在內。

  ◆附加:銷售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淨額

  主營業務利潤: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後的利潤。

  銷售營業利潤率體現了企業經營活動最基本的獲利能力,沒有足夠大的銷售營業利潤率就無法形成企業的最終利潤。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產品或者商品定價科學,產品附加值高,營銷策略得當,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獲利水平高。

  ⑼投資報酬率全部資產收益率

  投資報酬率%=稅後淨收益EAT∕資產總額

  指標說明:資產週轉率雖然能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的情況,但它未能反映企業利用資產所實現的盈利狀況,而經營利潤率則反之,它雖然揭示了企業每一單位的銷售收入所實現的利潤情況,但卻忽略了用以形成銷售從而產生利潤所需的資產數額大小的情況。這二個比率都存在缺陷。而投資報酬率則克服了這個缺陷,它把資產週轉率和經營利潤率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能較準確、較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狀況。比如說,無論是資金週轉缺乏效率,還是經營利潤幅度偏低,它們都會使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下降。

  ⑽股本收益率

  又叫淨資產報酬率、淨資產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稅後淨收益EAT∕股東權益,也可表示為: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

  平均淨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指標說明:它衡量的是企業所有者股份公司是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投入資本的收益率狀況。它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充分體現了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淨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資和報酬的關係,是評價企業資本經營效益的核心指標。

  該指標通用性強,使用範圍廣,不受行業限制,在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列居首位。

  一般認為,在資產負債率一定的條件下,企業淨資產報酬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就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債權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w篇二

  財務報表分析意義:

  1.幫助企業經營者總結過去的營業成果和財務狀況,明確現在所處的競爭地位,加強內部控制,並在此基礎上預測和規劃未來;

  2.幫助銀行信貸人員、投資者、供應商以及同企業有利害關係的單位和個人,瞭解和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並據此作出科學的投資決策和提供信貸的決策;

  3.幫助政府的財稅、外匯管理、證券管理和統計等職能部門,對各種會計資料進行彙總處理和分析利用,使國家對巨集觀經濟的調控更具有效率;

  4.幫助社會上的審計和經濟研究等專門機構更圓滿地履行其特定的職責。

  ■財務報告:實際上是一個集中描述企業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企業資金迴圈和週轉情況、企業成本費用和盈虧損益情況的指標體系,它包括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而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一種對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的生產經營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資金增減和週轉情況、稅金繳納和抵免情況、各種物資財產變動情況等進行分析或總結的書面文字報告。一般情況下,它是不定期公佈的,並且不採用報表的形式。

  ■會計報表分析的要旨,就是要揭示出一個會計資料與另一個或另幾個會計資料之間的關係,以反映出各種會計資料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中的重要意義及其在某一段時期內所發生的變化趨勢和量值。

  ■根據分析的主體,將財務分析分成內部和外部分析兩種:

  1.外部分析: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是企業資本或資金的的供給者,是在企業外部形成的一個利益集團,他們一般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不能直接從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營銷過程中獲取所需要的經濟資訊,而只能依賴於企業的財務報告來了解和掌握企業過去的經營成績和目前的財務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資金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及潛在風險的判斷,為最終作出的投資或信貸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外部分析有所偏重:銀行信貸以及供應商商業信貸主要對企業單期的現金頭寸和近期產生的現金收入感興趣,對企業的要求權是短期性質的,而要想了解企業對短期債務的支付能力,只需對會計報表進行流動性分析即可;對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公司債券持有者以及公司股東優先股對企業的資產和收益所擁有的要求是長期的,他們對企業在較長時期內支付利息和產生收入的能力以及提存償債基金的情況感興趣,他們對會計報表的分析主要圍繞企業的資本結構和長期償付能力展開;企業的所有者含股份公司普通股股東以及潛在的投資者對企業當期的盈利水平及其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感興趣,因為公司股票市價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目前實際的和未來預期的收益情況、紅利的發放數量及其穩定性。政府稅務部門,他們特別注意企業成本費用的開支情況、稅前利潤的水平以及應繳稅款的數量等。

  2.內部分析: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將分析的重點集中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某些薄弱環節或對企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控制和規劃。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在靜態基礎上反映企業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點一般為月末、季末和年末其財務狀況的報表。它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平衡基本公式,依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排列順序,將企業在某一日期的資產、負債及資本等帳戶餘額加以適當列示編制而成。它能使企業的經營者、社會上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政府的稅收和證券管理等部門瞭解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長短期債務、投資者所持有的權益等情況,有助於人們分析企業的變現能力、償債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勢。

  ■損益表:是一張在動態基礎上反映企業在某一個時段一般為一個月、一季度、一年生產成果和經營業績的報表。它依照將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收入和成本費用相配比的會計原則,按一定的上下排列次序,根據企業各帳戶的期末餘額及試算表的結果編列而成。它的意義在於:通過列示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成本耗費以及各項費用開支等情況來全面反映投入和產出的比例關係。它是考察投入企業的資本是否保持完整以及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大小或者經營效益好壞的主要依據。

  ■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所提供的會計資訊各有側重點:前者反映的是企業在某一個時點上所持有負有資產、負債和資本的存量情況,而後者揭示的是企業在某一個時段裡所形成收入和發生成本費用的流量情況。

  ■與利潤分配表一併編制的利潤分配表技術作為溝通這種流量和存量關係的渠道而發揮作用的。該表顯示了企業當期的利潤總額和年初未分配利潤是如何進行分配的,即在向政府稅務部門按規定繳納了公司所得稅後,有多少金額用於向股東們支付股利,有多少留在企業進行再投資。利潤分配表中的“本年淨收益”或“利潤總額”專案餘額來自損益表,而末項“期末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潤”則是資產負債表中屬所有者權益類的一個專案。

  ■財務狀況變動表:通過將營業過程中所發生的淨損益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變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能補償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在揭示會計資訊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主要理由是: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沒有充分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情況,如企業從哪些來源獲得資金,資金又有那些用途,企業財務狀況在本會計年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

  ■財務報表分析技巧的四類方式:橫向分析;縱向分析;趨勢百分率分析;財務比率分析。

  ■橫向分析:採用前後期對比的方式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即將企業連續兩年或者多年的會計資料並列在一起,並增設“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編制出比較的財務報表,以揭示各會計專案在這段時期類所發生的絕對金額變化和百分率變化的情況。

  將連續多年至少兩年的財務報表並列在一起進行絕對金額或百分比的比較,比單單看一個會計年度的報表能瞭解更多的企業情況。另外,根據分析目的的不同,橫向分析可不侷限於財務報表的資料,也可用本會計年度發生的實際數與預算數或目標數進行比較分析。

  ■縱向分析:橫向分析是對不同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的相同專案進行比較分析,而縱向分析,是同一個會計年度報表各專案之間的比率分析,但其有個前提,就是採用“百分率”或者“可比性”形式編制資產負債率和損益表,即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專案如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額或權益總額,損益表中的銷售收入等的資料作為100%,然後將報表中其餘專案的餘額都以這個重要專案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縱向排列,從而揭示出各個會計專案的資料在企業財務中的相對意義。不僅如此,採用這種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還使得在兩家規模不同的企業之間進行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比較成為可能。因為把各個會計專案的餘額都轉化為百分數,在經營規模不同即使是懸殊差異的企業之間就形成了可比基礎,這便是“可比性”的含義。當然,要在不同企業之間繼續財務比較還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兩家企業基本上屬於同一行業,它們所採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和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式必須大致相同。否則,即使是對兩家企業以“可比性”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進行比較分析,也不會得到任何有實際意義的結果。

  在以“可比性”形式編制的會計報表中,各專案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不再列示,而是將同一年度資產負債表中的全部資產類專案的餘額作為資產總額的百分數計列,將屬於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的各個專案的餘額作為權益總額它衡等於資產總額計列,這樣,人們一眼就能夠了解企業的資產構成情況或者企業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在每一項資產上的配置情況。在年度損益表中,則是以銷售總額作為分母計列所有收入、成本、費用、所得稅稅金及利潤專案的百分率,這樣,企業的銷售利潤率以及各項費用率的情況便一目瞭然。由此可見,以“可比性”形式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縱向分析,能使同一張會計報表中的各個專案與某一關鍵專案之間的比例關係更加清晰的顯示出來。

  ■趨勢百分率分析:簡稱趨勢分析或者指數分析。趨勢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種橫向百分率分析,但它不同與橫向分析中對增減情況百分率的揭示。區別就在於前者不採用環比的方式,而是將連續多年的會計報表中的某些重要專案如銷售收入、銷貨成本、毛利、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稅前和稅後利潤等的資料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應資料作百分率比較。很顯然,這種報表分析技巧對於揭示企業在若干年內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特別有用。

  對會計報表進行趨勢分析,具體涉及以下三個步驟:

  1. 選定某一個會計年度為基年;

  2. 設基年會計報表中各個專案或若干專案的餘額為100%;

  3. 將以後各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相同專案的資料按基年專案數的百分率來列示,即用非基年專案的餘額去除基年相應專案的餘額,然後再乘以100%。

  趨勢百分率分析有助於人們瞭解和掌握若干年以來,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專案相對於基年的增減情況和變動情況,而這些資訊是橫向和縱向分析中是不可能全面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趨勢百分率分析只是從一個特定角度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了一些重要資訊和研究線索,它本身並不能取代別的財務分析方法,另,趨勢分析法在具體運用時還存在一個重大缺陷:即將各期專案表現為基期專案的百分數,只有在基期專案的餘額是正值的情況下才是可行的,假如基期的專案數為零或者負值,趨勢分析就無從談起。

  ■財務比率分析:是指通過將兩個有關的會計專案資料相除,從而得到各種財務比率來揭示同一張會計報表中不同專案之間或不同會計報表的有關專案之間所存在的邏輯關係的一種分析技巧。財務比率分析比較有三個維度:

  1.縱向比較:即將企業當年的財務比率同歷年來的同一比率作比較,以便對這以比率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確定企業的發展趨勢是好還是壞;

  2.橫向比較:即將本企業的財務比率與同一時期同行業其它企業的財務比率作比較,以便對本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處的地位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3.標準比率分析:標準即是指一般正常情況的典型。其標準有三種:一是歷史標準,即以本企業歷史上經濟情況比較正常或者相似時期的財務比率數字作為標準,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競爭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情況下,歷史標準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二是行業標準,即以該企業所屬的行業在同一時期的平均比率作為標準,其理由是在同一時期內,同一行業的各家企業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是相似的,採用這個標準作為比較基礎,符合客觀性原則;三是預算標準,即以企業當期預算中的財務比率作為比較的標準。

  財務比率分析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使得各個不同規模的企業的會計資料所傳遞的經濟資訊單位化或者標準化。正因為具備了這個特點,和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及行業標準的比較成為可能。

  財務比率分析就是一種分析相對關係的技巧,它可被用作評估和比較兩家規模相差懸殊的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有效工具。

  財務比率分析根據其考核的範圍和分析的重點不同,可分為四個大類:1.流動性分析;2.財務結構分析財務槓桿分析;3.資產利用及企業盈利性分析;4.與股利、股票市價等指標有關的股票投資收益狀況分析;

  ■營運資金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的淨額。

  ■反映企業流動性狀況或者短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⑴流動比率營運資本比率

  流動比率倍=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是指企業的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加上能在一年內或者一個正常的營業週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任何資產,如短期投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存貨、預付貨款、一年來到期的長期投資、其他應收款;

  流動負債:是指償還期限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二必須償付的各種短期債務,如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預收貨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其它應付款,各種與日俱增的應計利息費用、應計工資、未交稅金、還有已作宣佈但尚未派發的應付股利。

  指標說明:該指標最能反映企業的短期支付能力,是判斷企業短期債務到期前,可轉化為現金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也就越強。但該指標過高,表明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比較低下,對企業的經營發展也不利。如果企業的行業生產週期較長,其流動比率也會相應提高。

  國際上公認的標準比率是200%左右,我國較好的比率是150%。一般來說,工業企業的流動比率為2倍是相當不錯的,而公用事業單位的流動比率則要低的多,這是因為水電、煤氣、電話等帳單通常都是以月份為基礎進行結算的,換句話說,公用事業單位應收帳款的週轉速度要比典型的工業企業快得多。

  它是衡量企業淨營運資本頭寸或短期債務狀況的重要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在目前及今後的營業週期內提供現金、償付短期債務、維持正常經營活動的能力。

  比率為200%2倍,意味著企業有近2倍的流動資產,承擔流動負債的支付。

  ⑵速動比率酸性試驗比率

  速動比率倍=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和預付費用後的餘額。速動比率將存貨排除在外的理由是:存貨在銷售中常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不適銷對路或者遇上經濟蕭條時期還可能成為滯銷貨。所以存貨能否在其價值不受損失的條件下迅速轉化為現金以支付到期的債務,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將預付費用從流動資產中扣除則是因為它是企業已經支出、但應有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預付費用雖屬流動資產,但其流動性實際上卻是很低的。

  指標說明:速度比率也是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評價企業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強弱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是在分子中剔除了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後,計算企業實際的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較為準確。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一般保持在100%的水平比較好,表明企業既有好的債務償還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動資產結構。

  對於大多數工業企業來說,速動比率為1:1,就表明企業具有較強的償債能力,能較容易地籌措到資金應付營業需要。反之,假如企業的流動負債大於速動資產,速動比率太低,那就說明企業在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不合理,有缺陷,隨時會面臨流動資產不足以償付到期債務而被迫中斷生產經營的危機。

  對速動比率分析還暗含一個重要的假設,即企業的應收帳款一般能在正常的回收期內變成現金,因壞帳引起的現金耗損很小。可以通過編制應收帳款帳齡表來對速動比率進行適當調整。帳齡分析表應包括:帳齡未到期、逾期1-30天、預期31-60天、預期60天以上、應收帳款餘額、各帳齡應收帳款額佔總額的百分比。

  對短期有價證券的質量問題,考慮到經常會因市場價格的波動而蒙受一些損失,也可作適當調整。

  ⑶速動資產夠用天數

  速動資產夠用天數=速動資產∕預計每天營業所需的現金開支數。

  這是一個以營業開支水平而不是以流動負債為計算基礎的、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補充性指標。如果企業的速動資產較少,而每天營業所需的現金開支較高,速動資產的夠用天數就短,這樣企業為償付到期的債務就不得不動用其它資產,或者舉借新債還舊債。反之,假如企業的速動資產較多,營業開支水平較低,則速動資產的夠用天數就較長。

  ■反映企業權益結構及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通常又稱為財務槓桿比率。任何企業,每當其通過那些成本或者費用是固定的融資手段如借款、租賃、發行優先股股票等來對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資金融通時,該企業就被認為在使用財務槓桿。而財務槓桿比率則是衡量企業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財務槓桿或者在多大範圍內發揮財務槓桿作用的重要指標。

  由於財務槓桿比率能清晰地反映出企業在對長期債務還本付息方面所存在的風險程度,因此企業的債權人、所有者、潛在的投資者對這類比率特別感興趣,因為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受財務槓桿作用的影響。企業的經營者也比較關注財務槓桿比率的變化情況,因為企業債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利息等財務費用開支的多少,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

  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是分析企業權益結構及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資料來源。但資產負債表資料偏重於對企業在某一時點上運用財務槓桿狀況的靜態衡量,而損益表資料則為財務槓桿作用的動態性質的衡量提供了資料,它有助於人們將企業在當年必須償還的各種債務的本息總額,同企業的實際支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⑴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指標說明:資產負債率是表示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負債籌集的,該指標是評價企業負債水平的綜合指標。它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判斷標準。該指標不論對企業投資人還是企業債權人都十分重要,適度的資產負債率既能表明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投資風險較小,又能表明企業經營安全和穩健,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

  比較保守的經營判斷一般為不高於50%,國際上一般公認為60%比較好。不同行業其資產負債率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交通、運輸、電力等基礎行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平均為50%左右,加工業為65%左右,商貿業為80%左右。

  負債比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如比率為58%,這意味著企業全部資產中有58%是由債權人提供的資金來融通的。

  從企業債券的持有人或者長期債權人的角度講,由於負債率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他們所提供的資金或者發放的貸款的安全程度,所以他們一般都希望企業有較低的負債比率,這樣,在企業發生重大財務困難、被迫宣佈破產而受到清算時,他們的權益就能在較大程度上得到保護。當企業的負債比率處於較高水平時,其通過各種渠道籌措所需資金的能力就受到限制,即使在企業願意支付較高利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為人們意識到,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或者不景氣時,企業的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收入可能還不夠滿足其利息費用的開銷。所以很少有人會向該企業提供貸款或者購買企業在社會上發行的債券。

  ⑵權益比率

  權益比率%=業主或股東權益∕資產總額×100%

  指標說明:從債權人角度看,該比率越高越好,它表明企業的資金來源中依靠股東投資的比重較大,靠舉債融資的比重小,償債能力不成問題,若因企業虧損破產,債權人的權益能得到較大保障。

  計算業主或者股東權益時,必須包括普通股本、優先股本、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從企業投資者的角度看,權益比率太高不一定可取,它意味著企業沒能積極利用財務槓桿的作用。在舉債能創造出比平均資本成本更高的利潤時,權益比率越低越好,當在企業的利潤率下降到平均資本成本以下的情況下,權益比率太低即負債率高會使企業被沉重的利息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特別在經濟衰退或者蕭條時,企業的資產容易發生貶值,再加上企業的收益不抵借入的資金成本,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情況就會發生。這會導致股東喪生對公司的控制權,甚至被迫進行破產清理。

  ⑶已獲利息倍數

  又稱利息保付率,已獲利息倍數=ebitdaEBIT∕利息支出

  EBIT:指企業的息稅折攤前收益,具體是淨利潤和所得稅、固定資產折舊、攤銷、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之和。

  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是指企業當年償付利息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具體是指現金流量表中所列的內容。

  指標說明: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了當期企業所創造的稅前利潤和留在企業內部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攤銷費在償付利息前是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從償債資金來源角度考察企業債務利息的償還能力。或者是說明企業的當期收益或者利潤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當期利息費用開支的需要。

  國際上公認的已獲利息倍數為3。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如大於1,表明企業負債經營能賺取比資金成本更高的利潤,但這僅表明企業能夠維持經營,還遠不夠;如小於1,則表明企業無力賺取大於資金成本的利潤,企業債務風險較大。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債務償還越有保障,相反,表明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源償還債務利息。

  ⑷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

  與利息保付率已獲利息倍數相比,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是一個更嚴格的衡量企業償付能力的指標。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EBIT+已支付的租金∕利息+租金+稅前優先股股息+稅前償債基金

  指標說明:這是用來衡量企業的稅前經營利潤在多大倍數上足以支付企業全部固定財務費用含支付的利息、派發的優先股股息、提存的償債基金以及在租賃合同項下應繳付的租金等的比率。

  優先股股息:實際上也是一筆固定的財務費用,根據會計準則,企業應從其稅後收益中支付優先股股息,所以在計算固定財務費用保付率時也必須對優先股股息進行稅收調整。

  企業的各項租金:一般是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中開支,即在計得EBIT之前已作扣除,所以它必須加回到分子的利息及所得稅前收益EBIT之中,而分母所反映的企業開支的所以固定財務費用則應將租金包括在內。

  稅前償債基金:公司在發行債券時,根據合同條款的規定,在債券到期以前即在債券存續期間,按期提存一定數額用以償還利息和部分本金的專用款項,交由銀行或者信託公司加以保管運用,以確保發行公司的償還能力,保障債券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即是償債基金。由於償債基金在計算公司所得稅時不屬於扣除專案,它是從稅後收益中支付的,因此,在計算該比率時,為了使償債基金能與EBIT作對比,必須對在稅後基礎上提存的償債基金作出調整,使之建立在稅前的基礎上。調整的方法是:1-t∕稅後提存的償債基金數額,t-代表企業的邊際稅率。

  ■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確定和實現企業經濟資源在各項資產中的最佳配置。人們通常稱有關資產利用情況的比率為經營性比率或活動比率。

  反映企業經營效率的財務比率有應收帳款週轉率、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存貨週轉率、存貨平均週轉次數、固定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

  反映企業盈利性的比率有毛利率、經營利潤率、投資報酬率、淨資產報酬率。

  要真正瞭解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關將注意力集中於企業的銷售收入獲銷貨成本與各項資產的相對關係上是不夠的,因為有關資產週轉的比率雖然能衡量企業對資產的利用情況,但它未能反映資產利用的結果,即企業依賴於這些資產所實現的利潤狀況,所以,反映企業資產利用情況的經營性比率必須和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益情況的盈利性比率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全面瞭解企業的經營業績。

  ⑴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週轉率次=賒銷淨額∕平均應收帳款

  賒銷淨額=產品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貨折扣、銷貨退回和折讓

  平均應收帳款淨額=期初應收帳款淨額+期末應收帳款淨額∕2

  應收帳款淨額=應收帳款總額-壞帳備抵

  應收帳款週轉率為1次,即為應收帳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為1次。

  指標說明:應收帳款週轉率反映了企業應收帳款的流動速度,即企業本年度內應收帳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它是評估企業流動資產週轉情況的比率之一,是對企業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指標。

  在一般情況下,商業匯票性質的應收票據也可以包括在應收帳款內一併計算其週轉比率。

  ⑵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

  應收帳款平均回收天數=365天∕應收帳款週轉率

  應收帳款回收天數如何考核是一個因人、因地制宜的問題,它與所售產品的種類、當地商業往來的習慣以及競爭環境等因素有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沒有評價的標準,因為企業在賒銷條件中一般都明確規定了帳款的付款期限,此外,行業的平均帳齡也可用作比較的標準。

  在信貸政策寬鬆的條件下,企業的應收帳款回收期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現行水平的賒銷費用開支是必要的和合算的。假如企業一味追求標準比率,其結果是必然將潛在的客戶推向自己的競爭對手。

  ⑶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次=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銷貨成本即銷售成本,是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的實際成本。

  假如企業銷售的增長是平穩的或具有持續性質的,則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假如企業的銷售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或者銷售量經常發生劇烈變動,那最好是將全年每個月底的存貨餘額加總,再除以12。

  指標說明:存貨週轉率是評價企業從取得存貨、投入生產到銷售收回包括現金銷售和賒銷等各環節管理情況的綜合性指標,用於反映企業存貨的週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的合理與否。它是衡量企業銷貨能力強弱和存貨是否過量的重要指標,是分析企業流動資產運轉效率的又一依據,是對企業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指標。

  通常情況下,存貨週轉的速度快,說明企業的銷售效率高,庫存積壓少,營運資本中被存貨佔用的比重相對較小,則無疑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反之,存貨週轉率低,是企業管理不善、經營欠佳的一種跡象。造成存貨週轉速度慢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二種:一是存貨的質量有問題,,或是貨物受損、殘次品較多、或是產品已過時淘汰,冷背滯銷,由於這些存貨不適應市場需求,其變現的流動性大為減少;二是企業急於擴大銷售規模,存貨過量,偏離了最佳存貨水平,導致資金積壓,成本增大。

  凡事都要有個度。假如存貨週轉率過快,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就會冒因產成品存貨告馨而脫銷的風險,而這一局面出現,許多銷售機會就會被競爭對手奪取,所以存貨應維持在一個最佳水平上。

  ⑷存貨平均週轉天數

  存貨平均週轉天數=365天∕存貨週轉率

  平均週轉天數為115天,意味著企業的存貨從入庫登帳之日起到發運售出之日止平均為115天。

  ⑸固定資產週轉率

  固定資產週轉率次=銷售淨額∕固定資產淨額

  指標說明:這是一個衡量企業利用現存的廠房、建築物和機器裝置等固定資產來形成銷售程度的指標。它說明企業對固定資產每一元的投資在該年度形成的▲▲元的銷售淨額。

  該比率一般只適用於本公司不同年份的縱向比較,而很少在不同企業間作橫向比較。

  ⑹總資產全部資產週轉率

  總資產週轉率次=銷售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指標說明:它表明企業每一元的資產在一年內可形成或產生▲▲元的銷售淨額,從總體上反映了企業利用資產的效率。該指標又稱投資週轉率,比率越高,表明企業投資所發揮的效率就越大,其結果必然是利潤率上升,反之說明企業資產利用程度低,投資效益也差。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比率在資本密集程度不同的行業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光用此項比率跨行業進行比較沒有實際意義。

  總資產週轉率是考察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的一項重要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期間全部資產從投入到產出周而復始的流轉速度,反映了全部資產的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通過對該指標的對比分析,不但能反映出企業本年度及以前年度總資產的運營效率及其變化,而且能發現企業與同行在資產利用上存在的差距,促進企業挖掘潛力、積極創收、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週轉速度越快,銷售能力越強,資產利用效率越高。

  ⑺毛利率

  毛利率%=毛利∕銷售淨額=銷售淨額-銷貨成本∕銷售淨額

  毛利:為淨銷售收入與銷貨成本之間的差額。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期間進貨-期末存貨

  毛利率通常以百分比來表示。也可用銷貨成本率表示。銷貨成本率=1-毛利率,反過來說,毛利率=1-銷貨成本率

  銷貨成本率=銷貨成本∕銷售淨額

  毛利率或者銷貨成本率是企業商品產品售價與生產成本各種組合關係的反映,而售價和成本又受銷售數量的影響。

  假如企業毛利率或者銷貨成本率發生了變化,其原因可從上述三個變數進行分析:是原材料、中間產品的成本增加,還是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增加了?是能源及其它公用使用費用提高?是薄利的商品賣多了還是由於競爭激烈企業被迫減價出售商品?是生產技術、營銷手段過時還新近開發投產的新產品成本過高?是會計制度或者準則中有關存貨和折舊等處理方法變更引起企業當期利潤減少?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起企業的銷貨成本率提高和毛利率的下降。

  ⑻經營利潤率

  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銷售淨額

  上述公式中,經營利潤有多種表現方式:

  ◆企業的淨收益或者稅後利潤EAT:即企業淨收入減去一切生產成本、稅金含流轉稅、所得稅、各項費用含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後的淨額。是企業利潤作了各項扣除後能直接分配給股東的盈餘。意即稅後淨利潤。

  ◆稅前收益或者稅前利潤EBT:為已扣除利息費用,但尚未繳納所得稅的稅前收益或者稅前利潤。

  ◆利息和所得稅前收益EBIT:它包括企業正常的營業利潤,同時將營業外收入淨額和投資淨收益計算在內。

  ◆附加:銷售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淨額

  主營業務利潤: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後的利潤。

  銷售營業利潤率體現了企業經營活動最基本的獲利能力,沒有足夠大的銷售營業利潤率就無法形成企業的最終利潤。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產品或者商品定價科學,產品附加值高,營銷策略得當,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獲利水平高。

  ⑼投資報酬率全部資產收益率

  投資報酬率%=稅後淨收益EAT∕資產總額

  指標說明:資產週轉率雖然能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的情況,但它未能反映企業利用資產所實現的盈利狀況,而經營利潤率則反之,它雖然揭示了企業每一單位的銷售收入所實現的利潤情況,但卻忽略了用以形成銷售從而產生利潤所需的資產數額大小的情況。這二個比率都存在缺陷。而投資報酬率則克服了這個缺陷,它把資產週轉率和經營利潤率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能較準確、較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狀況。比如說,無論是資金週轉缺乏效率,還是經營利潤幅度偏低,它們都會使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下降。

  ⑽股本收益率

  又叫淨資產報酬率、淨資產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稅後淨收益EAT∕股東權益,也可表示為: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

  平均淨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指標說明:它衡量的是企業所有者股份公司是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投入資本的收益率狀況。它是評價企業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標,充分體現了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獲取淨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資和報酬的關係,是評價企業資本經營效益的核心指標。

  該指標通用性強,使用範圍廣,不受行業限制,在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列居首位。

  一般認為,在資產負債率一定的條件下,企業淨資產報酬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就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債權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

  w篇三

  該份材料主要通過七個案例,從多角度闡釋了上市公司做假賬的手段,同時披露了這些違規行為均與會計資訊失真有關。從這份資料中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閱讀上市公司報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存在的紕漏,進而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以便在管理公司時規避錯誤行為。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發展趨勢的綜合反映,是投資者瞭解公司、決定投資行為的最全面、最翔實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瞭解股份公司在對一個公司進行投資之前,首先要了解該公司的下列情況:公司所屬行業及其所處的位置、經營範圍、產品及市場前景;公司股本結構和流通股的數量;公司的經營狀況,尤其是每股的市盈率和淨資產;公司股票的歷史及目前價格的橫向、縱向比較情況等等。

  如何看懂財務報表的“數字語言”呢?閱讀財務報表,在一般性閱讀時先閱讀審計報告,以瞭解註冊會計師對報表的意見。其次,仔細閱讀會計報表的各個專案。閱讀財務報表時應重點關注以下專案,公司要玩什麼“貓膩”一般都在其中。

  第一,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的增減關係。如果是對同一單位的同一筆金額由應收賬款調整到其他應收款,則表明有操縱利潤的可能。

  第二,應收賬款與長期投資的增減關係。如果對一個單位的應收賬款減少而產生了對該單位的長期投資增加,且增減金額接近,則表明存在利潤操縱的可能。 第三,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的數額。如果待攤費用與待處理財產損失數額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費用列入損益表的問題。

  第四,借款、其他應收款與財務費用的比較。如果公司有對關聯單位的大額其他應付款,同時財務費用較低,說明有利潤關聯單位降低財務費用的可能。 出於大家心知肚明的原因,上市公司喜歡在財務報表中玩花招。因為這種“花招”往往不是通過做假賬的方式玩出來的,是在相關法規許可的範圍內進行本年利潤的調整,不違反會計政策、不犯法,“收益”大風險小。所以在閱讀財務報告時應充分利用報告中提供的各種資訊,對公司進行全面的分析並對其公佈的利潤進行合理化調整。

  一個單位、部門或一個經濟實體的財務管理活動,是根據國家的政策、法規、財經制度,並遵循一定的資金運動規律的價值體現。一個公司想要實現長久的發展,在財務管理方面就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觀念,才能切實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水平。

領導班子理論學習計劃
財務會計實訓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財務報表分析讀書筆記
淺談財務報表分析課程
財務報表分析的學習心得體會_學習財務報表分析工作總結
財務報表分析案例分析
萬科財務報表分析論文
現行財務報表分析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有關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範文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相關例文參考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有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