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搞好林業結構調整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一項基礎產業,又是一項關係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益事業,肩負著優化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面對當前農業結構調整這個大課題,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構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林業發展新格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進行林業內部結構調整已顯得十分突出、十分重要、十分迫切。下面就搞好林業結構調整,談幾點想法。

  一、對全省林業形勢再認識,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林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發展。截止1998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積為5349萬畝,活立木總蓄積為811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近 19%;全省果樹面積為1800萬畝,年產量為63.8億公斤,居全國第二位;花卉作為新興產業,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年生產鮮切花4300萬支、盆花4000萬盆、園林苗木1.2億株,成為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1998年,林業實現總產值115億元,其中:果品產值83.1億元、林產品產值 27.4億元、 花卉產值4.5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林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12.8%,林業已成為大農業的一項支柱產業。目前,全省已有20%的貧困村靠林果業及其相關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而且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專家測算,我省森林每年產生的生態效益高達162億元!

  但是,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林業資源匱乏、林產品短缺、整體防護功能差、結構性矛盾還相當突出。一是林業內部行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就建設速度而言,我省果樹業發展相對較快;造林、營林業多年來由於自然條件、資金等因素限制,發展速度和成效不盡人意;花卉業儘管發展勢頭很好,但距形成大產業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程。二是林業二、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林業產業化經營尚處於起步階段,龍頭組織少,產業鏈條短,林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生產工藝和裝置落後,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三是林分結構單一,林種結構不合理。我省地處京津周圍,在改善京津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肩負特殊責任。目前防護林面積僅為856萬畝,佔有林地面積的16.0%,且分佈不均,人工純林較多,整體防護功能差。優質用材林資源少、形不成規模,不能滿足經濟建設需要。四是樹種、品種結構不合理。從目前情況看,造林主要樹種優良品種比例少、規模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生產能力。果樹樹種中,蘋果、梨、桃等水果比例偏大,優種板栗、核桃、杏扁等乾果比例偏小;水果中以蘋果、梨等大路品種較多,名特稀果品、錯季果品、優種雜果等面積和產量相對較小。加之對新品種選育和引進力度不夠,更新換代樹種不足,造成品種檔次低、質量差、名牌少,缺少特色,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和分析林業諸多結構性矛盾,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認真研究和謀劃林業結構調整。

  二、兼顧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搞好林業結構調整

  (一)林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調整林業結構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增收的主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爭創優質林業工程、發展名特稀優果品和特色優勢產業為切入點,健全兩大體系,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林業結構調整遵循的原則是:穩步發展經濟林,大力發展防護林、用材林,重點抓好六大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擴大經濟型防護林比例,加快選育、引進優新品種步伐,優化佈局,以調整林種、樹種、品種結構為重點,提高質量和效益。在重點區域大力發展花卉業和果品加工業,提高林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林業結構調整的總體佈局和目標

  根據我省林業區劃和各地實際情況,結構調整的總體佈局是:抓好六大生態防護林工程(首都周圍綠化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工程、沿海防護林工程、治沙工程、省會周圍綠化工程)、建立兩大用材林基地(燕山速生豐產林基地、平原速生豐產林基地)、完善六大果品基地(太行山大棗、柿子、核桃基地,燕山蘋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基地,平原梨、桃基地,黑龍港金絲小棗、冬棗基地,張家口、昌黎葡萄基地和城鎮周圍時令果品基地)、培育四大花卉生產區(張承錯季花卉生產區;冀中應季鮮切花、盆花生產區;環省會鮮切花和盆花生產區;冀南花灌木生產區。

  總目標是:到2005年,發展防護林面積至1295萬畝,用材林2645萬畝,薪炭林4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果樹總面積穩步發展到 2000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75億公斤,實現產值120億元;花卉面積發展到12萬畝,年產值10億元。在新建林果、花卉基地中,優良品種使用率逐步達到95%以上。

(三)林業結構調整重點

  1、造林業:一是區域結構調整。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將工程造林重點由深山、遠山區向視窗地帶延伸,深山、遠山加大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力度。二是林種結構調整。今後要把防護林、用材林和經濟型防護林建設放到突出地位。在建設六大生態防護林工程的同時,搞好再建“三個塞罕壩”大型林場專案,建立比較完整的防護林骨幹體系;結合重點工程建設,通過定向培育,大力發展商品用材林;在立地條件適宜的地方積極發展經濟型防護林;在張家口壩上等地區有計劃地發展沙棘等薪炭、飼料兼用林。三是調整樹種結構。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推廣速生樹種。平原地區、特別是京南平原要大力發展以三倍體毛白楊為主的速生樹種,建立大型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為五大人造板企業和農用工程提供原材料;燕山山區,發展以落葉松、樟子鬆為代表的速生樹種,積極培育、引進適合該地區生長的優良品種,建設山區用材林基地,縮短木材生產週期,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沿海地區,發展以日本黑松為代表的抗鹽鹼樹種,完善沿海防護林體系。

  2、果樹業。按照“一穩步(穩步增加面積和產量)、二調整(調整佈局、調整結構)、三提高(提高質量、提高效益、提高產業化程度)”的要求,一是調整佈局。鞏固和發展太行山大棗、柿子、核桃,燕山蘋果、板栗、仁用杏、山楂,平原沙地梨,黑龍港金絲小棗、冬棗,張家口和昌黎葡萄,城鎮周圍時令果品等六大果品基地。二是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果品採後商品化處理、貯藏加工及市場體系建設步伐。穩步發展第一產業,積極發展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三是調整樹種結構。穩定梨、蘋果等水果面積,大力發展核桃、板栗、紅棗、仁用杏等乾果面積,積極引進和培育名特優新樹種。四是調整品種結構。增加早、晚熟果品品種比例,加快我省名牌果品鴨梨、雪花梨的選優步伐,適度發展設施栽培品種和加工品種。

  3、花卉業。花卉業作為我省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今後應當以良種優法為突破口,以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為戰略舉措,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發揮區位優勢,突出地方特色,花、鳥、魚、蟲、草、根雕、賞石全面發展,優先發展盆花和鮮切花,逐步縮小同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發展佈局上,以環京津、環省會及中心城市為重點,規劃出張承、冀中、環省會、冀南四個大的規模化花卉生產區,即:張承地區以懷來、灤平為中心,重點發展錯季花卉生產 ;冀中以三河、涿州為中心,重點發展適應京津市場需求的應季鮮切花、盆花生產;環省會以郊區和高邑為中心,重點發展供應省會市場需求的鮮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鄲為中心,重點發展花灌木。花卉品種上,要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盆花和鮮切花,其中盆花主要發展仙客來、大麗花、何氏鳳仙、球根海棠等系列產品,鮮切花主要發展玫瑰、康乃馨、劍蘭、百合等系列產品。

  三、強化措施,加快林業結構調整步伐

  林業結構調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週期長、問題多、難度大。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促使林業結構調整快速向前推進。

  (一)加強領導,切實搞好組織協調工作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林業結構調整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指導和組織協調,及時解決調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保證結構調整工作順利進行;同時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林業結構調整的特殊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強化市場觀念和質量意識,注重林果產品提質增效和以優取勝,逐步使林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粗放經營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提高。

  (二)依靠科教,推進林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一是實施名牌戰略,按照“保老牌、創新牌、引名優、上精品”的要求,大力推廣和普及常規技術,切實解決生產中“大水灌、化肥催、提早摘”的不良習慣,確保名牌果品在市場上經久不衰。二是健全優質造林工程和精品果園為主的兩個示範體系,加強基層技術推廣機構,提高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科技示範能力。三是組織開展林果良種培育、模式化栽培、貯藏加工技術研究,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四是以專案為載體帶動林業結構調整,通過專案申報、評審、立項等程式有重點地扶持特色產業發展。五是加快實施種苗工程建設,把林果良種選育、引進和推廣作為重點,加快擴繁和應用速度。六是大力開展林業技術培訓工作,抓好林業行業關鍵崗位和綠色證書培訓,逐步實行持證上崗。

  (三)強化服務,推進林業產業化程序

  一是加強資訊網路建設,及時、準確地向生產和經營者提供各種有關資訊,積極開展綜合服務,努力提高林農、果農、花農組織化程度,建立果品、花卉協會或果品購銷組織。二是提高果品採後商品化處理水平,通過清洗、殺菌、分級、打蠟、包裝等措施,增強果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增加果品貯藏、加工業的投入,以恆溫和氣調為主改善果品貯運條件,不斷研究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五是行政推動,扶持龍頭組織,加快林業產業化程序。

  (四)政策引導,建立靈活的執行機制

  穩定林業政策,探索建立靈活的林業執行機制,造林中除繼續堅持和完善競爭招標制、資源有償流轉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外,還應積極探索建立林業開發新機制,鼓勵國有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開發或聯合開發林業資源。果品、花卉生產,重點推廣和發展“龍頭組織(公司、專業市場等)+中介組織(合作社、專業協會等)+農戶”的組織形式,建立以“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為核心的利益調節機制,積極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同時建立以龍頭企業服務和合作經濟服務等為主體的服務保障機制,健全科技推動機制和巨集觀調控機制等,調動各方積極性從事林業生產活動,使其在林業結構調整中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對於生態農業發展的障礙探討
為什麼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存在較大差別
相關知識
著眼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搞好林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援機理和路徑
探析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援機理和路徑
高二政治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就業知識點
淺析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援機理和路徑研究
試析城鎮居住區園林綠地生態建設
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係
以林業生態建設為契機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
節能環保與圖書館生態建設研究
試論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能源建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