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財務造假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無論是資本市場規模龐大且複雜的美國,亦或是資本市場剛剛起步的中國,都曾出現過許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單擾亂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也嚴重破壞了各國的經濟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務造假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財務造假畢業論文範文一:財務造假問題探析

  摘 要: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分析了財務造假的危害及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治理辦法。?

  關鍵詞:財務造假;危害;原因;治理?

  1 當前財務造假背景、手段?

  1.1 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其國際化程序也進一步加快,這是一種大趨勢,也是當今世界各國管理界都在關注的一個共同性的話題。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

  為適應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自9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在會計領域邁出了改革的步伐。會計改革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的範疇,它包括會計制度的改革、會計手段的改革、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會計教育的改革以及會計觀念的變革等,其中會計制度改革是會計改革的實質和核心,它不僅是會計改革成敗的決定性因素,而且反映著會計改革成效的優劣。?

  1.2 手段?

  從技術上看,公司造假的手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過非法手段,如虛構經濟交易事項;另一類是通過合法的手段,即利用現行會計法規的缺陷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會計資訊操縱。?

  1利用構造實質上虛假的經濟業務來造假。具體是通過採取偽造、取得虛假票、自制假單據等方法編造虛假原始憑證;採取虛構記賬憑證、利用關聯企業製造交易等方法編造虛假記賬憑證;以細胞盈虧、報表附註不真實等方法編造虛假財務報告。?

  2利用現行會計法規的缺陷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會計資訊操縱。常用的方法有虛構銷售收入、填塞分銷渠道、利用委託銷售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證及時為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準確會計資訊的基礎。?

  2 財務造假的危害?

  1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會計信用則是這根經濟活動鏈條的基石,若沒有了信用,市場經濟形成的各類社會與經濟關係就不能順利建立起來,並無法持久維繫。?

  2侵害會計資料使用者利益。隨著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對客觀、準確提供會計資料的要求,不僅是單位會計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且越來越廣泛影響到相關會計資料使用者。?

  3 有損會計隊伍自身形象。會計從業人員不講誠信,其最終結果,輕者調離會計崗位,重者將按法律規定受到法律的制裁,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良好形象。?

  4危及經營主體自身生存。市場是公正的。如若在沒有自願平等的前提下,失誠信,搞欺騙,只能自釀苦果,一敗塗地,昔日巨頭安燃公司、世界通訊的慘痛事實說明了一切。?

  3 財務造假的原因?

  3.1 會計造假的根本原因——兩權分離?

  會計造假的原因眾說紛紜,大多以獨特的視角從不同的側面進行了探究。如果透過表象來思考這一問題,人們不難發現,“兩權分離”才是會計造假產生的根本原因。?

  兩權分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更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在兩權分離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資本所有者與資本運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終結果是:資本運作者虛列成本,虛計收入,虛報盈餘,會計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3.2 會計造假的直接原因——利益驅動?

  2001年,被中國證監會查處和被滬深證交所公開譴責、批評的100多家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是因為會計造假而為。應該說,兩權分離只是會計造假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不存在兩權分離也就不會出現會計造假,但兩權分離是不是一定會產生會計造假呢?回答是不一定。造成企業如此會計造假的直接原因是利益的驅動。?

  1政治利益。仔細地分析一下會計造假的公司不難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它們大多是一些在全國或地方比較有名氣的大公司,甚至是地方的支柱產業。但隨著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這些企業沒有跟上變化了的形勢,管理模式陳舊,產品失去了競爭力。為了保住昔日殊榮,維護企業領導形象,有些個別企業領導為了撈取政治資本,不惜一切代價,賬上添彩,表中生花,虛報產值,虛報收入,虛報利潤。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為維護地方或部門形象,有意識地引導企業會計造假,行政干預銀行貸款給企業,以解決企業虛報利潤應上交稅收的資金。?

  2經濟利益。經濟利益驅動會計造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為了籌措資金。《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上市前三年應連續盈利等。有些上市公司上市後更加變本加厲,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檔案、偽造金融票據等,極力粉飾財務資料,以實現“最近三年內淨資產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計算期內任何一年都必須高於6%”的配股資格線。二是為了偷逃稅款。據財政部公佈的數字顯示,1998年有八成以上企業的會計資訊失真,1999年有九成以上企業的會計要素失實,剔除客觀失真因素,佔有較大比重的是為了偷逃稅款。?

  3.3 會計造假的間接原因——監督不力?

  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削弱了企業自我約束能力。當企業的財務行為與會計法規制度發生牴觸時,往往片面強調搞活經營,而放鬆了對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督。況且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又不統一,各部們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種監督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雖然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要對會計報表審計驗證,但其經常性.規範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給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援,進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內部審計作為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代表著國家利益,通過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和控制,保證國家財經法規的貫徹執行。單位領導迫於各種壓力,不得不設立內部審計部門。但內部審計無論在隸屬關係上還是在利益關係上,都始終未能解決其真正的獨立性問題,因而這種審計監督無法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現象。再加上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對民間審計業務的不正當干預,強制註冊會計師做出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審計報告,大大削弱了審計報告的公證作用。?

  監督不力,在客觀上助長了會計造假行為的猖獗,致使會計資訊失真、會計造假處於惡性迴圈的狀態。?

  4 財務造假的治理?

  4.1 切實履行單位責任主體職責?

  應該看到,現實中由於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低劣和道德風險誘導的會計資訊失真現象並非為主流,更多的卻是在單位負責人授意下被動造假而失真、失信。新《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會計資訊真實性、完整性的第一責任人,加大了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所以明確單位負責人為會計責任主體,也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只有單位負責人認識到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自己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促使單位負責人重視會計工作,加強會計管理,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做假帳。?

  4.2 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懲罰力度。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必須從立法、執法對造假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不僅要其付出傾家蕩產、聲名狼藉的代價,對造成嚴重後果的還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其得到的收益。同時應加大對上市公司會計資訊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勢頭。?   二是儘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雖然我國出現了許多公司會計造假事件,但到目前為此,還沒有一起針對公司造假真正實施的民事賠償案例, 股民還沒得到違規公司的一分錢賠償。因此,必須儘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無論是公司投資者或經營者、律師,還是評估師、會計師,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

  4.3 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

  會計人員是經濟資訊的加工者,其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會計資訊質量的高低。因此,需要會計人員不斷更新知識,掌握符合經濟發展形勢的會計理論,並結合國家相關會計新準則、新規定的出臺,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力度,促進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把好會計人員隊伍的入門關,切實提高會計執業准入的門檻,使一批具備較高政治素質、較強業務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優秀的年輕骨幹充實到會計隊伍中來,自覺抵制和監督會計不誠信行為,保證會計資訊質量。同時,做好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原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

  4.4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治理會計失信?

  誠信應該是社會的誠信,它包含社會關係的各個方面和環節,既有自然人的行為,又有法人組織行為,遵循誠信規則,接受誠信教育,在一定範圍內應是每個完全責任能力人的行為準則,是形成相互依存的紐帶,缺之,其繼承性或確不持久、不延伸。因此,必須加強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

  會計誠信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不做假賬,這也是從不題字的朱鎔基在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重要題詞中的一句。“不做假賬”確實是對會計成信的最好詮釋,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原始憑證按會計準則、原則記賬、編制會計報表及審計等。?

  我們有義務率先身體力行,對企業主體而言,把樹立和倡導誠信的經營理念,作為企業發展和約束自身經濟行為的準則。此外,要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包括髮揮媒體作用,廣泛宣傳誠信思想,使全社會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只有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弘揚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道德風範,才能有效防範會計不誠信行為的發生。?

  4.5 抓原始憑證,從原頭上防止造假?

  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來證明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在經濟活動中,非法取得或填制、偽造或變造原始憑證以騙取收入,會計人員依據不真實的原始憑證進行核算,結果導致一系列的會計資訊失真。因此,治理造假,應從原始憑證這一源頭抓起。按照《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要求填制原始憑證,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必須填制或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而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按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稽核,對於真實、合法、合理但內容不夠完整的、填寫有錯誤的原始憑證,應退回給有關經辦人員,由其負責將有關憑證補充完整、更正錯誤或重開後,再辦理正式會計手續。?

  4.6 健全制度法規,完善監督職能?

  規範的企業是法律規則與制度安排的結果。企業首先是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存在的,為了適應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通過法律對企業進行制度設計和創造,賦予了企業普遍適用的規範性質,企業才得以重經濟現象躍進企業組織形式的層次,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市場經濟是現代企業產生和存在的基礎,那麼法律就是現代企業發展和繁榮必不可少的條件。?

  4.7 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強化會計基礎工作?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能有效起到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企業內部加強會計誠信管理,是提高我國市場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礎。企業在開展業務活動、進行重大決策時,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資訊,完善的會計誠信內控機制能為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評價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據。通過制定嚴格的企業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會計統計和其他經濟業務的核算做出較為合理的規定,防止會計造假和舞弊,提高會計憑證、賬薄、報表及產品產量等資訊資料的可靠性,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可靠,使信用記錄不良的企業在各企業的客戶管理中被篩選掉,使其沒有市場活動的機會和空間。因此,要嚴格貫徹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使日常會計業務處理及會計檔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努力達到標準規範的要求,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之分工科學合理,職責分明。同時,要積極開展會計職業道德達標活動,使其經常化制度化,促進會計行為的規範化,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水平。?

  4.8 加大對會計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

  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加大對造假失信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大於其造假的收益;對外提供虛假會計資訊而給投資者、債權人等使用者導致決策失誤並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使造假者無利可圖,從根本上遏制操縱會計資訊行為的發生。同時,也要注意依法保護企業、會計中介服務機構和會計人員的合法利益,即要提高執法的透明度,又要注意保護商業祕密和信用好的企業、會計中介服務機構、會計人員。在目前立法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應儘快制定和補充會計誠信行為的法律規定。進一步明確政府管理部門、會計中介服務機構、企業、單位負責人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具體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以便於實際操作和一發治信。?

  因此,今後一時期要在通過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整頓會計工作秩序,加大治理核算不規範、賬外經營等會計資訊失真現象的力度。同時,進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設,切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及其監管,使會計人員能挺直腰幹自覺抵制會計不誠信行為,敢於對做假賬行為說“不”,從而保持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真正做到以“誠信”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賬”為道德準繩,贏取失去的“會計誠信”。?

  參考文獻?

  [1]?李樹華.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2]?吳革.財務報告陷阱[M].北京: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財務造假畢業論文範文二:淺論財務造假的防範措施

  【摘要】遏制財務會計造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協調、綜合平衡。提高會計誠信,淨化社會環境;完善會計規則,減少會計操縱空間;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強化獨立審計的社會監督作用。

  【關鍵詞】 會計造假 會計誠信 會計規則 會計控制制度 社會監督

  隨著經濟政策、經濟法規和核算制度的調整變化,新的財務造假行為不斷出現,而且手段翻新花樣繁多,幾乎到了防不勝防的地步。有嚴重的虛構交易、虛構收入和利潤的財務欺詐,有利用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缺陷來操縱利潤、調節資產,也有利用其他手段進行財務造假的行為。防範和治理財務造假刻不容緩,需要我們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擊財務會計造假行為。遏制財務會計造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協調、綜合平衡。

  一、提高會計誠信,淨化社會環境

  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客觀經濟活動反映出來,並忠實地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服務。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為重要,為了減少、避免財務造假現象的泛濫,我們應提高會計誠信,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淨化社會環境。

  1.打造信用政府

  各級政府作為掌握公共權力者,享用和支配著納稅人的錢,實質上和納稅人之間就是一種契約關係,要守契約、講誠信,就要切實為納稅人謀取利益,通過制度建設,規範和保護誠信,嚴厲打擊各類造假等不誠信行為,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浮誇風,提高政府信譽度。如果掌握公共權力者不守誠信、不為民謀利,也應該受到相應的制裁。這樣,誠信建設才有根基,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援,才能營造全社會的誠信氛圍。

  2.加強社會誠信教育

  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更是市場經濟中企業和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遊戲規則,因此要利用各種渠道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不誠信的危害性,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受鄙視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使“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等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只有讓誠信深入人心,才能使會計人員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才能消除財務造假的主觀意識,從根本上抑制財務造假現象。

  二、完善會計規則,減少會計操縱空間

  為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我國先後制訂和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會計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這些法規和制度的執行,基本保證了會計資訊的質量,抑制了會計蓄意造假的現象,但會計規則自身的漏洞給財務造假者提供了充分施展的空間。因此要治理會計資訊失真,必須完善會計法規、制度。

  1.改善會計準則的制定程式

  首先,會計準則制定者應向社會公眾公開更多的己有的相關會計知識,特別是世界各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成熟經驗,以便社會公眾結合其所處環境,理解會計準則及其相應的利益關係。其次,應建立更加公開化、制度化的徵求意見制度,即使是會計準則正式頒佈之後,這種制度仍然是必要的,因為知識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會計準則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修訂則是必然的。

  2.完善會計法規的內容

  隨著經濟國際化程序的加快,會計國際化已成為必然,我國必須加快深化會計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規範會計行為,避免主觀隨意性,縮小會計資訊與實際情況的差距,這是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前提條件。一是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準則》,壓縮財務報告粉飾的空間,可以適當增加財務報表附註,鼓勵企業披露非財務資訊,進一步完善並嚴格規範關聯交易的披露,加強對現金流量資訊的呈報和稽核。二是在認真總結現行會計準則實施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發展要求,適時出臺一批與國際慣例相協調、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特點的具體會計準則,進一步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和透明度,規範會計資訊披露。三是鑑於會計核算制度將在較長一個時期與會奇準則並行的實際情況,因此要努力提高會計核算制度的靈敏性,及時反映多變的、日趨複雜的經濟業務。四是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應採取慎之又慎的態度,處理好會計準則的統一性與靈活性之間的關係,避免個別企業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飾財務報告,操縱企業利潤。五是儘可能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在對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規定應更加具體。

  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

  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其一切行為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造假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企業是否會選擇違約,主要還是看違約成本的高低。當財務造假的預期成本大大低於造假的預期收益時,企業很難不產生造假的衝動。因此,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懲罰力度,提高財務造假成本,無疑是遏制財務造假屢禁不止的重要措施。而目前的狀況是: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失信者也未得到嚴厲的制裁,一些企業或中介機構提供虛假會計資訊已成為“公開的祕密”。加上造假者受到懲處的僅是極少數,許多企業和個人都從“失信”中撈到好處,一些擅長做假賬的人還成了一些企業競相聘請的人才,非常“走俏”。在這樣一個失信成本過低的環境下,“好人也會變壞”。要改變這一局面,惟有加大處罰力度,大幅度提高財務造假的成本和風險,使造假者得不償失、無利可圖。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核心,它是為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個控制系統。為了貫徹落實《會計法》,促進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財政部於2001年6月釋出了《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範》,之後,財政部、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內部控制法規及其配套規定,這對企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會計監管、防範會計錯弊發揮了重要的“人工屏障”作用。設計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應以控制目標為導向,以業務流程控制為基礎,以控制程式和確定關鍵控制點為手段來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的實務設計。主要包括籌資業務控制、對外投資業務控制、採購與付款控制、貨幣資金控制、銷售與收款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工程專案控制、對外擔保控制等內容。

  五、強化獨立審計的社會監督作用

  1.加強註冊會計師行業監管

  我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一直存在著性質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它既是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又是社會民間團體;既有行政管理職能,又有行業自律色彩。因此,目前我們應該做的是理順中注協、財政部、證監會等部門在註冊會計師行業監管中的職能與分工,建立起政府行政監管和註冊會計師行業自律有機結合,分工合理、監管全面的行業監管體系。

  從長遠看,政府部門應為註冊會計師行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其健康發展。政府監管應重在監控和預防,利用行政手段和強制力,發揮政府監管的優勢,規範行業執行秩序。同時,註冊會計師協會應切實加強自律管理體制的建設,通過豐富和完善自律性服務、監督、管理、協調職能,推動行業更加走向成熟。以會員為中心建立行業自律管理體系,做好為會員提供技術支援、法律援助、教育培訓和改善職業環境等各項服務工作,強化對會員的誠信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質量的自律監管約束。

  2.強化註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

  獨立性是註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它包括形式上的獨立和實質上的獨立。形式上的獨立是指註冊會計師必須與被審查企業或個人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關係。實質上的獨立,又稱為精神狀態或自信心,它要求註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嚴格保持超然性,不能袒護任何一方當事人,尤其不能使自己的結論依附或屈從於持反對意見利益集團或人士的影響和壓力。註冊會計師執行審計、稽核和審閱等鑑證業務,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遵守獨立審計準則等職業規範,勤勉盡責。從國內外證券市場發生的重大案件看,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倍受關注。

  3.加強前後任註冊會計師的溝通

  從我國近幾年出現的財務造假情況看,證券市場主要存在著會計師事務所變更過於頻繁的現象。由於不良執業環境和事務所之間不良競爭的影響,一些上市公司通過變更事務所來購買審計意見,極大地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在目前的會計資訊披露規定中,要求其必須及時披露包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重大事項,以抑制上市公司潛在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

  參考文獻:

  [1]鹿小楠,傅浩.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2]李金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控制.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10.

  [3]王曉明.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的動機及治理.現代管理科學,2006,4.

本科財務管理畢業論文
財務報表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財務造假畢業論文
有關財務方面畢業論文
有關財務分析畢業論文
有關法務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稅務方向畢業論文
有關商務英語畢業論文
有關法務會計畢業論文範例
有關法務會計畢業論文
有關財務管理專業論文範文
關於財務危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