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在於確定並提供會計報表數字中包含的各種趨勢和關係,為各有關主體特別是投資者提供企業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方面財務資訊,為財務決策、財務計劃和財務控制提供依據。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議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特點

  摘 要:針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特點,通過對財務報表所體現的會計指標體系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並把在實際工作中應特別注意的事項揭示出來,從而提出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的真實性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指標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活動為物件,以上市公司對外公開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財務報告、臨時報告為主要資訊來源,應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指標,對上市公司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為投資者、經營管理者、債權人和社會其他財務主體決策提供依據。

  一、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特點

  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與非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不盡相同,具體情況如下:

  1.公司財務報表具有公開性。我國會計資訊公開披露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將其主要會計報表經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中國註冊會計師稽核後交證券管理機構向社會公佈。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會計報告要附有查賬報告書。

  2.公司財務報表分析除了像非上市公司一樣分析基本財務指標外,還要結合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對一些特殊指標進行分析。如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每股現金流量等。

  3.財務分析的主體更加多元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利益主體最多,企業內部管理當局、投資人、債權人、政府、職工、社會中介機構各利益主體為謀求其自身利益都要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且要求不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公佈離不開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以及經濟諮詢機構等。

  4.為達到上市、配股、免於退市、虛假重組、炒作股價等目的對利潤、財務指標的操縱更具有普遍性、方法多樣性、複雜性等特點。

  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及指標分析財務報表的性質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及指標分析財務報表是根據統一規範編制的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是根據統一規範編制的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

  它們包括:資產負責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附註及文字說明等。

  一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及主要指標分析

  1.流動資產的分析典型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有價證券、應收及預付賬款、存貨等

  1貨幣資金專案反映企業以貨幣形態存在的資金。

  對貨幣資金質量進行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貨幣資金持有量是否適當。如果企業的貨幣資金佔資產規模過大,則可能意味著企業資金閒置,盈利能力弱,企業的管理人員生財無道;如果企業的貨幣資金佔資產規模過小,不僅難以應付日常的業務開支,還有可能使企業喪失商業信譽,例如因資金週轉困難,無法支付到期的購貨款。

  2短期投資有價證券分析。

  短期投資分析,主要是進行以下內容的分析:一是注意企業是否計提了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二是分析短期投資的構成。企業的短期投資包括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全權投資如購買國庫券風險較小,股權投資如股票投資風險較大,如果企業短期投資數額較大,且股權投資佔相當一部分比重,應注意該上市公司的風險。三是分析短期投資增減變動情況及原因。注意關注上市公司是否利用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的劃分隨意將長期投資結轉為短期投資來“改善”流動比率。一些上市公司為了“改善”其流動比率,人為地將長期投資的一部分劃入短期投資,粉飾報表。

  3應收賬款分析。

  上市公司把應收賬款作為調節營業收入的工具被廣泛利用。利用應收和應付款調節利潤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增加應收賬款來增加銷售收入,如在本年虛開發票,同時增加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到次年又以諸如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名義將其衝回,使本年營業收入虛增。當然,如是為了隱藏部分收入,則可利用推遲開票,將營業收藏於預收賬款之中。通過其他應收款虛增利潤的常見方法主要是將已損失的資產轉入其中,使虧損不體現出來。利用其他應付款則主要是隱藏利潤,如將已實現的收益轉入其中,使之不列入損益表之中。

  4存貨分析對存貨的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存貨的計價方法分析。

  存貨的成本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動,因此大多數企業面臨採用何種成本價格,來確定各存貨的成本。由於採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在存貨價格上漲或下跌時對上市公司的所得稅、淨收益現金流量有影響。企業外部分析者應關注上市公司存貨計價是否符合一貫性原則,前後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如果上市公司存貨計價方法發生變化,應關注其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理由的合理性。

  二是分析上市公司會計期末是否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的原則提取存貨跌價準備,以及計提的正確性。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存貨應當在期末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價,可變現淨值低於存貨成本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果上市公司某種庫存商品,其可變現淨值大大低於成本,而企業並未按規定提取存貨跌價準備或者提取不正確,則導致存貨賬面價值高估,虛增企業當期利潤。例如,秋林集團2002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 744.74萬元,而在以前會計年度卻未計提該準備,由此分析以前年度有虛增利潤現象。

  2.長期投資分析長期股權投資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長期投資的主要形式,對各項投資“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進行分析是必要的。

  在實際中,即使某項投資質量下降,應當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一些企業卻少提或不提,以虛增長期投資帳面價值和利潤,對此財務分析人員應當進行調整。另外,分析上市公司對外投資差額的處理是否恰當。由於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年限決定企業計入當期投資收益的攤銷金額的大小,所以企業股權投資差額攤銷年限的選擇會對上市公司的當期利潤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財務分析人員應從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判斷企業攤銷年限和攤銷金額確定是否合理,是否金額巨大、存在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如有以上情況,應予調整再作分析。

  3.資產負債表指標比率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分析。上市公司能否及時償付到期的流動負債,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誌,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以下幾種:企業後勁足,投資者對企業有信心,市盈率低表明市場不看好,企業增長潛力有限。但每股收益很小或虧損時,市盈率不會降至零,很高的市盈率也往往不說明任何問題,每股收益受淨利影響而淨利大小又與公司選用的會計政策有關。因此不同行業市盈率不盡相同,行業成熟市盈率普遍較低,新興行業風險高、市盈率高,若股市受大股東操縱市盈率就很難評價企業盈利能力。

  所以在對市盈率進行分析時應綜合考慮行業因素和前後期變化因素,不能只看其數值高低。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年末淨資產×100%。該指標實際反映企業所有者擁有資產實現收益的能力。企業淨資產的主體是投資者,他們最關心企業淨利潤。企業債務利息作為利潤總額的扣減專案,涉及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投資者通過股東大會影響經營決策者,使之選擇合理的資本結構,以期取得最佳的收益。因此,淨資產收益指標集中體現了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在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該指標居於首位。

  三 上市公司的籌資行為和投資行為

  上市公司現金流量表及主要指標分析在資本市場日益完善的條件下,上市公司的籌資行為和投資行為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當局,還是外部投資者,都逐漸意識到現金流量資訊更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和現實的支援能力,它是公司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財資源,也是投資者股東做出正確決策的資訊資源。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上市公司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2上市公司的資產流動性分析;3上市公司獲取現金能力的分析;4上市公司收益品質分析。

  三、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分析應特別注意的事項

  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中,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每股淨現金流量、淨資產收益率、市盈率等幾個綜合性財務指標是投資者十分重視的股海航標。有些遭受慘痛損失的投資者說是財務指標誤導了他們。客觀地說應該是被“誤導”的投資者沒有學會如何分析和使用這些“股海航標”,不知道在這些簡單的財務指標後面還隱藏著十分複雜的內容和十分深奧的道理。

  一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之因

  瞭解財務報表資料的侷限性有許多投資者可能不知道,即使經過註冊會計師審計,被髮表無保留意見、無解釋段的財務報表,也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這主要是由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財務報表嚴格按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編制而成,這隻說明這些財務報表的編制是合乎規範的,並不保證它能準確反映公司的客觀實際。2財務報表中的資料是分類彙總性資料,它不能直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詳細情況。比如,上市公司期末應收賬款的餘額中,不同賬齡、不同專案的債權具有不同的風險,其實際價值也就不相同,但財務報表並不能全面反映這些情況。

  二財務報告資訊組合分析方法的重點

  通過財務報告資訊進行組合分析,上市公司公佈的財務報告中有多種不同型別的資訊,投資者應該對各種資訊進行組合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單項資訊或主要財務指標數值表面上。財務報告資訊組合分析方法的重點主要有:1數值與經營相結合;2總數與結構相結合;3增減與同化相結合;4亮點與隱患相結合。

  三上市公司人為操縱其財務報表資料的途徑

  對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方法進行分析,上市公司管理當局為了某種特殊的目的,有可能運用一些非專業人士難以看出來的異常手法,人為操縱其財務報表資料。因此,理解一些常見的“作弊”手法,並掌握正確的應對策略,對提高財務分析的質量是必不可少的。上市公司人為操縱其財務報表資料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關聯交易;二是打政策的“擦邊球”。更多的時候則是綜合運用各種操縱方法與手段。根據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和對企業可能採取的操縱淨收益指標的手段的分析,企業可能採取以下提高淨資產收益率的手段,並且這些手段可能導致相應的一些財務指標出現異常:1通過非營業活動提高淨利潤;2通過虛假銷售;3對已經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推遲確認;4利用關聯交易調整利潤。

  綜上所述,由於財務報表資料的操縱手法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推陳出新,並且其具體內容十分複雜,因此,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如果發現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中有上述“作弊”現象,就應該知道財務資料的可信度較低、穩定性較差、風險性較大。

  篇2

  淺談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商譽問題

  摘要:隨著世界範圍內企業併購浪潮的掀起,併購過程中是否存在商譽,如何認識商譽,如何在合併財務報表中處理商譽成為理論界探討的焦點。文章系統地總結了國外關於合併會計報表中的商譽問題的處理辦法,並對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商譽的的具體處理辦法進行了簡要評述。

  關鍵詞:併購;商譽;計量

  一、商譽的內涵

  自16世紀商譽一詞出現在英國會計學家Leake的“Commercial Goodwill”一文中,人們逐漸認識了商譽,特別是伴隨著大量的企業併購,往往產生併購溢價,商譽更加得到了理論界及實務界的關注。但由於商譽形成原因的複雜、不能獨立於企業存在以及它的不可辨認性,不能單獨出售,商譽的定義、確認、計量等都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及難點。當今理論界對商譽的內涵有3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商譽是對企業好感的計價。即表示對企業有利的經營關係、僱員關係、顧客關係或企業的有利地理位置、銷售網路、良好管理聲望等因素的計價。這是對商譽比較原始的解釋。

  第二,商譽是超額獲利能力的現值。即代表企業超過正常投資報酬率的預期未來淨收益的貼現值。當然,這裡所說的超額收益是指在較長時期內能獲得較同行業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潤,因為短期超額盈利只能被認為是偶然利得,難以確認商譽。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都認為,商譽實際上是預計超額盈利能力―――預計淨收益超過有形資產按正常報酬率所獲得的收益的數額。

  第三,商譽是一個總計價賬戶。這種觀點認為,企業超額收益體現的是一種持續經營價值a going concern valuation。商譽應是企業總體價值與單項可辨認資產單項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的未來現金淨流量貼現值的差額;從收購的角度看,當收購成本大於被收購方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時,即企業整體價值大於各部分資產價值總和時,為保持賬務平衡,計入一個特定的總計價賬戶,即為併購商譽。這一差額不具備無形資產的屬性,而代表的是有形資產和某些無形資產的未分配成本。比如,企業擁有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制度、忠實的客戶和有利的地點等,而商譽正是計量了這些未入賬資產的結果。

  二、商譽的初始計量

  目前購併商譽的計價有如下兩種方法:

  第一,間接計量法殘值法。這種方法認為,企業購併商譽應按淨資產的收買價與其公允價值的差額計算,即企業購併商譽=購受企業支付的價款-被購企業可辯認淨資產公允價值,這一公式實質是總計價賬戶論下對商譽的計量方法,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前所述該差額不能表明商譽的性質;購受企業所支付的總價格,是以購併雙方的談判成交價,這一成交價受許多因素影響,如談判雙方的地位、談判技巧能力、各自心理對峙能力、投資者對效用風險的判斷、雙方各自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及產權交易市場的規範程度、供需矛盾的影響等。除此之外,僅就雙方各自對企業價值的判斷而言,也存在不同基礎:賣方可能會選擇可辯認淨資產的現行市價為計價基礎,也可能選擇其重置成本,清算價格或企業整體未來收益現值作為基礎;買方同樣也會選擇其中之一作為計價基礎。這樣,當買賣雙方選擇的計價基礎不一時,轉讓成交價格會在不同的計價基礎之間形成。如在重置成本與現行市價之間形成或清算價格與重置成本之間形成等等。

  即使雙方都選擇收益現值作為計價基礎,由於所掌握的市場資訊不同,各自經營優勢不同,雙方得到的結果也不同,買方的計量以購得該企業後,與本企業整合後所產生的收益增量為基礎;賣方則以繼續經營所產生的未來收益為基礎,雙方的貼現率也不一樣。此外,買賣雙方也不一定把企業所擁有的優勢全部量化。因此,由成交價與淨資產公允市價之差所確認的商譽含有許多主觀成份,受雙方對企業價值確認方法的影響,再加上有許多其他非規範因素的影響,使確認上有一定的模糊性,用這種方法倒軋出來的差額,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映商譽具有“超額收益能力”的客觀內涵。如果“公允價值”的確認缺乏可驗證的評估技術或受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則依上述公式計量的商譽價值也難以客觀反應商譽的實際價值。

  第二,直接計量法。這種方法指將企業未來可賺取的“超額收益能力”按一定貼現率折為現值作為商譽。這種計量方法充分體現了商譽的內涵,符合商譽的本質特徵。它僅僅將“超額利潤”量化,其計量結果不受買賣雙方談判能力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其缺點在於,不能準確確定“未來超額收益”能力。若以未來一定時期內預計的超額利潤為依據來衡量,則存在人為“預期”問題,主觀成份過大,其預測缺乏可驗證性,超額收益的期間也難以測定,折現率的選擇也具主觀性。

  三、商譽的後續計量

  在商譽被初始確認進入財務報表後存在3種後續確認和計量方法。

  第一,將商譽立即登出。該方法對初始確認與後續確認區別在於商譽在被登出之前只是暫時確認為一項資產。之所以這樣處理的理由是商譽在初始確認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在商譽確認記錄為一項資產後立即予以登出是令人困惑的。因為,如果商譽在購買日無任何價值可言,那麼,它就應該是立即登出而不應該是開始記錄為一項資產而隨後予以登出;如果商譽初始是有價值的,除非發生災害,沒有任何事件能立刻使其變得毫無價值。因而,該種方法是不恰當的。

  第二,將商譽不攤銷但進行減損評價。其支持者認為商譽的價值一般只會增加而不會下降,從而商譽不是一種耗費性資產,對價值不會下降的商譽進行攤銷將會使財務報告失去其真實性。他們認為商譽不應該進行攤銷,但應該進行價值減損評價。

  第三,在有效的經濟壽命期內進行攤銷。該觀點認為:攤銷商譽就是將分攤到商譽的成本進行分配以實現收益與費用的恰當配比;所有的舊商譽是一種被耗費的資產,而且被新商譽重置,因此舊商譽必須進行攤銷;商譽的壽命估計不能達到可靠的滿意程度,也無法知道商譽被耗費的方式,因而在不確定期間進行攤銷是唯一務實的解決方法。

  四、我國合併財務報表對商譽的處理辦法

  2006年,為了更好地與國際標準趨同,我國對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關於商譽的確認和初始計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的規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購買方對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應用指南》中又具體區分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併和控股合併,並對涉及商譽會計問題做出說明: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併,“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按照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其入賬價值,確定的企業合併成本與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或計入當期損益”。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併,“合併成本大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合併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

  企業合併成本小於合併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在購買日合併資產負債表中調整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又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無形資產準則所規範的內容。因此,在新準則中商譽不屬無形資產,而是一種特殊的資產要素,且其只有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中形成;如果為吸收合併,可確認為購買方個別財務報表中的商譽;如果為控股合併,則確認為母公司所編制的合併財務報表中的商譽。

  新會計準則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借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做法,取消了對合並商譽的攤銷要求,要求對合並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規定:“初始確認後的商譽,應當以其成本扣除累計減值準備後的金額計量,不必攤銷。”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由於商譽不能單獨為企業帶來現金流量,其可收回金額是無法確認的。商譽減值測驗只能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將商譽的價值按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公允價比例分配。理論上,2006年會計準則將商譽視為永久性資產不予攤銷,更符合商譽的經濟實質,體現了商譽與企業整體不可分割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韋德洪,吳娜.知識經濟時代的商譽會計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2、許家林.商譽會計研究的八十年:掃描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68.

  3、尹憲國.商譽確認與計量統一性芻議――基於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合併商譽的處理[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2.

  4、醜春景.自創商譽的確認與計量[J].時代經貿理論版,20066.

有關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財務報表課程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參考
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
關於財務報表課程學年論文
財務報表方面學年論文參考例文
財務報表課程學術論文範文
財務報表課程相關論文
財務報表方面學年論文免費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學年論文
有關大學財務報表課程論文
財務報表課程論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