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財富增長迅速,近年來,國內金融理財市場逐漸興起,人們通過購買理財產品,實現投資收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若干思考》

  摘要: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社會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穩步提高。但是金融發展中的結構問題卻令人擔憂,嚴重威脅著金融發展的安全性。本文指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和監管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應對策略,並就如何發展農村金融市場提出建議。

  關鍵詞:金融市場;安全;穩定;監管;農村

  我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穩定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體系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金融市場體系日趨完善,社會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穩步提高。但是也存在許多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金融產業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金融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業結構嚴重失衡。當前在我國現有的金融行業結構當中,銀行業所佔的比例嚴重過高,但是證券業、保險業、信託業、租賃業等這些非銀行業所佔的比例卻嚴重偏低。二是銀行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不合理。

  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改革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在數量上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目前結構失調的問題卻十分突出:金融市場的種類結構失衡;金融工具結構不合理;市場參與者結構失衡。

  金融資產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金融資產結構的主要問題是貨幣性金融資產所佔比重過高。資產結構是信用形式結構的反映,它表明我國目前仍然是銀行信用佔絕大比重,而企業信用、個人信用等基礎信用形式不發達,導致信用基礎比較單薄,銀行信用也因缺乏雄厚的信用根基而隱含了諸多風險。

  二穩定我國金融市場的策略

  財政政策。金融市場能否穩定,首先要看一個國家是否有一個穩定的財政政策。如果政府長期入不敷出,不管如何強調中央銀行的獨立性都達不到政策效果。

  國有銀行改制。改制不等於全面私有化、分拆上市。國有商業銀行引入“民間”資本,適當降低國有資本的比重,同樣有利於轉變經營機制,也是在改革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銀行不是一般的國有企業,改制也要講究一定的路數。規範證券市場。堅決地把不夠資格的上市公司清除出去:停牌、退市、重組。給予中小投資者特別是普通公民以優先購買的權利。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匯率問題。我國現行匯率制度被稱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其中有匯率浮動的機制,因此不存在穩定的匯率預期。目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具有固定匯率的特徵。在匯率不能放棄有管理的浮動,又不能放棄獨立貨幣政策的時候,是不能輕言開放資本市場的。

  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不足及其解決對策

  一存在的不足

  1.監管資訊不對稱。中央銀行實施監管的主要依據是金融機構提供的各類報表,但目前有些金融機構為追逐私利、逃避監管,報表很不規範,資訊失真,導致了監管者與被監管者資訊不對稱,影響了監管當局決策的科學性和金融監管的效率性。另外,風險檢測系統、風險預警系統還未完全建立,監管資訊傳導不暢。

  2.金融監管立法的不完善。金融監管立法滯後,法規雜亂和籠統,其系統性、配套性、適時性和操作性不強,直接導致無法可依、行政干預和金融債權與糾紛的定性難、執行難。

  3.分業監管的限制。分業監管導致銀行、證券、保險三大監管部門受其監管範圍限制,難免出現缺乏協調、溝通甚至衝突的情況,而由於利益衝突導致的政策措施相互抵制的現象時有發生,重複檢查、重複監管也比較常見,這些不僅提高了監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銀行的監管效率。

  4.監管人員的低素質與監管目標不匹配。監管目標的高標準和監管任務的艱鉅性,需要監管人員具有較為全面的經濟、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而且在實際工作中,從對金融風險的識別、分析、判斷到制訂風險防範預案,都需要金融監管人員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然而現有的監管人員,在知識水平、知識結構與金融實務上均存在著較大差距。現有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與央行監管目標比較,呈現明顯的不匹配狀態,影響了監管的質量和效率。

  二解決對策

  監管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監管人員的素質,包括其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品質。我國目前嚴重缺乏專業的監管人員,監管當局還不具備現代化的風險管理和監管能力。並且,新形勢下要求監管人員必須熟悉WTO規則,這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首先要完善用人機制。對監管人員的素質要從學歷、工作經歷、銀行業務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把關,符合條件才可以從事監管工作。對現有監管人員進行分類調整,優化監管人員的結構。對監管人員要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後持證上崗。其次是建立後續培訓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地對監管人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訓,不斷更新監管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對監管工作的的適應能力。再次是建立監管人員的推出機制。對監管人議案進行考核,通過資格認定等方式積極穩妥地使不符合要求的監管人員從監管隊伍中退出。

  努力建立穩健的農村金融市場

  任何金融理論若想在我國農村獲得成功,都要將對策定位在消除日益明顯的農民經濟分化,促進農村社會公平上來。在市場沒有形成自發的制約機制時,對自發市場造成的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平現實,才能為農村金融市場創造一個穩定健康的基礎。

  以法律制度規範民間金融市場,獎優懲劣。國家對農民創造性和積極性的尊重體現在對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扶持上。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強對已發展起來且執行良好的經濟合作組織的財稅信貸支援,突破其靠自身積累的侷限,進而降低農民對民間金融資本尤其是高風險資本的依賴程度,擺脫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

  “十一五”規劃提出,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範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同時要“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業”。政府的政策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給予農村金融更多自我選擇的自由,在所有制結構、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以及業務經營方面,允許農村金融進行適合於本地區經濟特點的制度創新和業務創新,尊重農村各類金融組織的首創精神。

  實施“金融補農”政策。儘管民間金融資本在農村十分活躍,農村市場金融供給還有很大缺口。國家應實行“金融補農”政策。這既要求國家採取有效的經濟調控政策,鼓勵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投資,降低農民進入正規金融機構的門檻,又要求明確農村信用社的市場定位,推動其積極改革,有效運營,使之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發揮更大作用,還要求取消現實中對農民自發合作組織的諸多限制,加強農民的社會關係紐帶,為其資金來源的多樣化提供基礎。積極引導建立小組貸款和小額信貸模式,走出單純的扶貧性質貸款的誤區,引入可持續發展信貸模式,引導農民借雞生蛋,而非越借越窮。

  加大對農村建設支援的廣度與力度。農民是國民中的弱勢群體,而在農民中已產生在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上處於弱勢的階層,其出現和國家長期對農村與城市的區別政策、農業與工業的區別政策有直接的關係。在國家經濟已有相當規模且能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條件下,有必要而且已有能力在農村地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以改善農村和農業面貌,加大對教育投入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專案以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這些措施對縮小農民貧富差距,共享小康,穩定農村社會必將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

  制定切合實際的法規制度來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來彌補農村業已產生的貧富鴻溝,這些積極的國家行為必會大大加快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王革平.中國金融市場最優均衡理論與實證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博士,200611

  2.蔡則祥.中國金融結構優化問題研究[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博士,200612

  3.紀瓊驍.中國金融監管制度的變遷[D].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博士,20065

  4.鄭冬曉,齊曉安.金融市場發展一般特徵探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5.舒廷飛.中國金融制度的創新與發展[J].商業研究,20042

  6.陳柳欽.資本市場發展與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10

  篇二

  《關於發展我國離岸金融市場必要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離岸金融業務的特點,對我國發展離岸金融業務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離岸金融市場;發展

  離岸金融業務,是指非居民之間的資金融通與交易,其客戶群體是境外的非居民,包括公司和個人客戶,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均在境外,即通過吸收非居民客戶的存款,向非居民客戶提供貸款、結算等金融服務。

  離岸金融市場是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產物,上世紀6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的出現,使信貸交易實現了國際化,從而代替了金融中心必須是國內資本提供者的傳統,併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離岸金融市場由於其獨特的優勢使得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試通過介紹離岸金融市場的作用來分析發展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必要性。

  一、離岸金融市場的作用

  離岸金融市場是在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眾多離岸金融市場的產生,對推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發展,乃至國際生產和貿易的發展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離岸金融市場的產生促使國際融資渠道暢通

  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充分利用閒置資本和順利籌措經濟發展資金的重要場所和機會。例如,歐洲貨幣市場對德國及日本的經濟復興,亞洲貨幣市場對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建設,石油美元對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離岸金融市場的產生縮小了各國金融市場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為降級資金成本提供了便利。離岸金融市場一方面使國際銀行業能以24小時連續營業,形成國際借貸資金高速運轉的全球流動體系;另一方面由於離岸金融市場的低稅率或減免稅收及其他金融優惠措施,使資金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促使國際資本的加速流動,使世界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三離岸市場的產生增強了全球金融市場之間的競爭性

  有助於形成合理的國際利差水平,有助於形成全球性的平均利潤率,促進生產、貿易和資本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

  四離岸金融市場的產生緩解了國際收支失衡

  穩定了國際經濟秩序上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提價等原因的影響,許多西方國家和非產油發展中國家都出現鉅額國際收支逆差,它們通過離岸金融市場籌措外匯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從而為世界經濟金融秩序的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國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必要性分析

  自起,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五家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在深圳開始試辦離岸銀行業務。由於當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辦理該業務的經驗,加上後又遭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離岸銀行業務遭受了較大的挫折。針對這一狀況,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停止了這些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

  亞洲金融危機結束後,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中國人民銀行在2002年批准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恢復辦理離岸業務,同時批准總部在上海的交通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試點辦理離岸銀行業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條件日趨成熟。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對我國經濟、金融的改革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一建立離岸金融市場是我國金融國際化的客觀需要

  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可以吸引大批跨國金融機構進入,使國內金融機構在和跨國金融機構的競爭中得到鍛鍊,並且帶來和吸引大量的國際金融人才,有利於國內金融機構的國際化。另外,國外金融機構進入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會帶來最新的金融工具,使國內金融產品與國際接軌,將有利於金融業務的國際化。各國都盡其所能地來推動本國金融業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分工與合作,與此同時,這些金融中心又反過來促進了本國和本地區的經濟快速的發展。

  二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可以為我國當前鉅額的外匯儲備減壓。增強我國國內巨集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截止2010年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達2.8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但目前缺少消化外匯儲備資產的有效渠道,這不僅給人民幣造成很大的升值壓力,也使大額外匯儲備面臨匯率風險。另一方面,由於我國過去長期實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度,而形成的國內市場流動性被迫增加使得我國的貨幣政策等國內巨集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建立我國離岸金融市場讓中資銀行開展離岸業務可以釋放離岸業務在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的潛力,為外匯儲備消腫,進而增加巨集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三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

  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化與離岸金融的發展關係密切,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實際上是開放本幣自由流動的緩衝區,是對本幣國際化的支援。我國可以借鑑日本的發展道路,通過建立離岸市場,實現本幣的離岸化經營,逐漸增加資本項下對外開放的款目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國也可以通過離岸金融市場加強對境外人民幣的掌控,開闢離岸金融市場可以迴流在周邊國家流通的相當數量的境外人民幣,從而便於加強對境外本幣的監控,減少這部分本幣對國內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增強金融風險防範能力,確保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

  四有利於提高我國金融業的經營水平

  離岸金融要求開辦地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較高水平的從業人員,這有利於提升當地金融生態環境及金融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離岸業務的開展將使東道國與國際市場接軌,中資金融機構可以在家門口學習和借鑑外資金融機構的先進管理經驗,培養熟悉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人才;通過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促進中資銀行學到新的國際金融業務的操作,鍛鍊隊伍,轉變機制,從而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本地銀行業的發展。

  五有利於我國商業銀行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

  我國正在進行金融體制的一系列改革,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間接融資的比重則呈下降趨勢,因此,以經營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的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利潤增長空間日益狹窄的窘境。分析當代的國際金融市場不難發現,外資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已經不再是傳統業務,而是來自風險小、成本低、利潤高的現代銀行業務,並以此形成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離岸金融業務具有管制寬鬆、稅收優惠的優勢,因而其經營成本較低,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就會成為世界各國銀行利潤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新加坡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帶動了國內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獲得了迅速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在我國的初期發展階段也曾給我國銀行業帶來過巨大利潤。以招商銀行為例,1998年以前,該行的離岸金融業務累計贏利1.61億美元,佔同期全行利潤總額的11.07%。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認識到離岸金融業務所蘊涵的巨大利益,將其開闢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將是明智的選擇。

  六有利於帶動我國貿易、生產和就業的增長

  有了離岸金融市場,外商在華投資利潤就沒必要直接匯回母國,也便於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排程資金,還可望為出口加工業解決外匯瓶頸。通過為市場提供配套的設施和服務可以刺激當地經濟的增長、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金融業的活躍無疑會對會計、律師、保險、航運、證券、旅遊以及生活服務等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國內離岸金融市場還可以從主要金融中心如東京、香港爭取到後勤服務業務,如清算、股票登記、信用卡製作及其他勞動密集型金融活動,給市場所在地及周邊地區帶來就業機會。政府可以從稅收和離岸銀行業利潤以及其他費用收入中獲得相當的外匯收入,提高財政收入,改善外匯收支狀況,給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有利於擴大資金來源,緩解國內外匯資金嚴重不足的壓力

  受人民幣升值和外部監管等各方面的影響,國內商業銀行外匯資金頭寸嚴重不足,在我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境內企業的境外子公司希望在境外獲得融資,開辦離岸業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那些有境外離岸公司的境內企業的外幣融資需求。

金融市場的論文範文
關於金融市場的參考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關於金融市場的參考論文
關於金融市場的論文
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論文
金融市場的參考論文
關於金融市場化減少消費流動性約束的實證分析
關於金融市場學學習心得體會
關於農村金融市場的論文